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_分卷阅读_370
  然而即便是得到了蒙古人出兵的许诺,但春天正是万物滋生的时节,也是草原母马受孕的季节,因此蒙古兵说什么也要拖到秋高气爽草肥鹰飞的时候才能出兵。做贼心虚的甘肃四镇又怎么可能拖到那个时候呢?于是生怕夜长梦多的他们选了一个比较愚蠢的目标——青海的扎什巴图汗来说服。
  于是尚之隆便打着虎皮再度赶往青海。当然,他这么卖力绝不是因为四镇送上来的厚币,而是为了帮助清廷在背后绊住华夏的手脚。或许在他看来,尚之信的死是咎由自取,自己既然是清廷的驸马爷,自然也就不再是汉人了。
  尚之隆寻到扎什巴图汗,在把四镇的条件亮出来之前,他先谎称康熙准备册封他为和硕亲王、青海汗。实力与野心并不相称的扎什巴图汗顿时大喜,拍着胸脯保证做清廷的忠狗。不过呢,说归说,没有肉骨头他绝对不会轻易听命的。
  尚之隆这才把四镇的条件一说,无非是把西宁和河州许给了扎什巴图汗。
  作为顾实汗第十子的扎什巴图尔汗一直有拿下整个青海,充实实力后从准格尔人手中夺回拉萨汗廷的心思,否则也不会一而再在三的窥视甘肃。如今听说华夏立足未稳,西宁、河州等地又大部成了白地,根本没有力量阻挡他牧马,心思就动了。这时尚之隆趁热打铁,又奉上四镇馈赠的金银珠宝,并许诺清廷可以支持他夺回西藏,而且不管对西宁等地的进攻是否顺利,清廷会派出工匠为其铸造心仪已久的大炮。
  终于,尚之隆说动了利欲熏心的扎什巴图尔汗。扎什巴图尔汗遂不顾不在春季出兵的蒙古传统,亲率所部五千部民驱赶着牛马浩浩荡荡的杀入西宁、河州,妄图在华夏朝廷派遣的援兵到来之前确立自己的统治。
  虽然华夏在西宁有一师之众,但此时正在实施军屯,等到发觉青海蒙部来袭时已经晚了,虽然绝大部份都安全的撤回了事先构建好的坚固屯堡,但却被和硕特人的骑兵隔绝在各个孤立的据点内,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守将拱圣军第五师统制黄涛有心以西宁城内现有四千兵力出城野战,但考虑到即便战胜自己也无法追击骑马的对手,可万一失败了就有可能动摇整个局面,因此被迫打消出战的念头,听任扎什巴图尔汗所部围攻己方的屯堡。
  好在蒙古的攻城能力与之前一样悲剧,因此在几次试图攻击未果后,接受前次攻打甘肃失败教训的扎什巴图尔汗索性放弃了西宁周边,除留下小部继续隔绝道路以外,主力一下子插到了河州、兰州一线,给予陇东方面极大的震动。
  陇东总兵贺发鉴于己方并没有跟蒙古骑兵在荒野中对战的能力,因此约束各部固守屯庄,不得擅自迎战,同时火速催促已经开到凤翔境内的铁骑军第二师立刻增援陇东。
  在三省经略府的协助下,是年四月十一日,铁骑军抵达陇东战区。
  “大人,是蒙古人的哨探!”骑着跟其一样汗水津津的战马,有着守阙副尉名头的老士官冲着听到铳声寻觅过来的领队官吼道。“有三十骑,棒槌、大头都殉国了。”
  还长着青春痘的科班武官双眼一眯,间不容发的命令道:“换马!”
  铁骑军第二师是夏军可以用来骑战的七支骑兵师中的一支,其部所驭使的战马是明显高过普通蒙古马一头的混血马,但这样的好马在夏军中数量也是有限,因此不可能奢侈的作为日常骑乘之用,因此每一名官兵其实都拥有两匹坐骑,其一是日常负载的蒙古马、另外一匹才是战时换用的混血战马。
  刚刚换好马,从远处追过来的和硕特人就到了近前,一看到夏军胯下的战马,一个个都惊疑起来,下意识的就放缓了速度。趁着蒙古人减速,这支游骑哨队便迅速排成紧密的队伍,先是缓步,接着慢跑,反客为主的逼近了对手。
  马上的蒙古人嘲弄的笑着,在他们马背上长大的草原人看来,夏军这样的骑术战法简直是刚会站立的儿童在蹒跚学步,又如何配得上其胯下的高头大马。所以,一时间对夏军的忌惮全去,脸上转而露出了贪婪的神色。
  和硕特人重新拉起了马步,但此时双方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只够他们射出一轮箭来。
  蒙古人当然不会手软,只见他们纷纷弯弓搭箭就要射击,却没曾想,对面突然发出一阵近乎一致的巨响,硝烟过后,迎敌的蒙古骑士没有倒下多少,可这些亦兵亦牧的天生骑手胯下的战马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混乱。
  虽说和硕特人很快控制了战马,但对手已经杀到近前了。蒙古人来不及射击,便丢下软弓,掏出弯刀迎了上去,只是对面怎么会有四、五件武器一起向自己挥来?错愕之间,蒙古骑手便不甘心的栽倒于马下。
  尽管有个把夏军骑手在冲阵时被蒙古人成功击杀,但夏军的阵型更像一把铁梳子,被它梳过之后,迎面的和硕特人纷纷被杵倒在地。这样的结果让这些青海蒙部根本不能接受,于是掉转马头之后,双方再一次冲撞到一起。
  然而让蒙古人惊骇欲绝的是,这一次碰撞的结果还是一样,夏军不过寥寥几人的伤亡,原本三十骑的和硕特人却只剩下了不过十之二三而已。
  “有鬼!他们有恶鬼帮忙!”和硕特人错乱的大呼小叫着,这些被喇嘛教洗脑的蒙古人早就不复当年横扫欧亚大陆时的武勇,此时更是不堪的调头就跑。“快回去请喇嘛作法!”
  “那些鞑子在鬼叫些什么?”尽管不知道对手怎么一下子就变得胆小如鼠了,但领队官还是制止了部下追击的念头。“算了,不要追了,去看看,汤九他们几个还有救没有,至于没死的鞑子,记得补刀就可以了……”
  类似的遭遇战在河州、兰州各地时有发生,等扎什巴图尔汗好不容易汇聚了分散开的部众,却统计出一个让他几欲晕倒的数字,五百人,超过五百人的蒙古骑兵就在这样不起眼的小规模交锋中损失殆尽了。
  看着周围那些台吉们(注:原意为小王子,后来转变为部落长的称呼)质疑的目光,扎什巴图尔汗觉得不能这样打下去了。
  “撤,咱们撤到青海湖边上,一边放牧一边休整,只要汉人敢踏入草原,就该他们尝到苦头了。”扎什巴图尔汗这番话即是安抚部属又是给自己信心。“我就不信,我们蒙古人在草原上耗也耗不过汉人……”
  第539章 学校
  武成九年四月,郑克臧西巡益东、川西两地。
  因为是沿水路上溯,因此郑克臧此行的第一站自然是被列为留守府的江陵。
  经过近十年的修养生息,江陵已经大致恢复了元气,不过郑克臧并不是来看江陵市面的,故地重游的他莅临江陵的主要目的是来查看江陵的教育情况。
  华夏朝的教育体系虽然一早就分为蒙学、县学、(州)府学和太学四级,但事实上由于教师人手的严重不足,御定教育内容被一再压缩,并不完全符合郑克臧最初的设想。只是到了最近几年,随着华夏朝的日益巩固以及不间断的培训人才,才在行在武昌府、东都承天府、南京琼州、潮州留守府、太平留守府、荆州留守府以及江南、江西、湖广、广东等财力较为充沛的省区初步完善了四级体制。
  当然,四级教育体制中的蒙学,一向是由民间自行承办,县、巡检司两级主要负责督导巡视。因此蒙学毕业并没有任何的政治待遇,其肄业生必须到州府考试获得丁等文凭后才有机会进入县学求学或以最低等的流外吏员身份出仕。按照华夏吏部内部明文规定,以初等文凭出仕者,每五年才有一次升晋的机会,任官到了正八品便再无可能升迁。
  所以,县学其实才是华夏朝最初级的官办教育。
  不过,县学教授的只是一般的通才教育,譬如君子六艺等等,并不做细化,因而其肄业生在考核获得丙等文凭之后,要么进入(州)府学继续深造,要么入仕后凭机缘在各部、衙门开设的专门学校里补一份学历出来,否则其入仕后最高只能做到正六品一级而已。
  (州)府学开始分科,对应华夏朝现有的各部、衙门,(州)府学内设置计科(财经)、农科(农林)、工科(营造)、礼科、法科、医科等科目,其肄业生一般进入各部、衙门中任事,若无意外,一般可以做到正四品。但是鉴于各部、衙门的职官权责不等,为了避免生员挑肥拣瘦不想就读某些科目,因此每一科的入取难度各异,从而大体保证各部、衙门的用人。
  然而凡是也有些例外的,并不是所有部、衙门都会任用(州)府学的肄业生。
  譬如总督蕃洋列国事务衙门名义上归在礼科,但其从不直接接纳各地(州)府学中礼科的肄业生,其开设有自己专门的学校,生源从低学历、低文凭、升迁无望的普通吏员中招募;而刑部也是一样,虽然其各级主官都来自法科肄业生,但其基本业务人员都是从该部直辖的各省捕盗学校中培养的,其生源更是多来自那些蒙学毕业却考不出初等文凭的群体。
  太学是华夏最高级的学校,设立在各省首府以及行在武昌等直隶府,其生源是获得丁等文凭的(州)府学肄业生。作为华夏朝最高学历者,这些天之骄子是被当做部门骨干来培养的,若是没有因为贪腐或其他意外中途落马的话,尚书、侍郎、都督将是其仕途的终点,至于能不能做到内阁大臣、内阁总理大臣,这主要是靠机缘而不是学历。
  正是因为如此,各地的太学中的太学生通常几个、十几个而已,而且一经入学肯定会毕业,所以其学习难度和竞争程度远不如(州)府学中来得激烈。
  对此,随扈的学部大臣郭楷异议道:“各地太学生如此之少,又单独占用地方人力、财力,不如省入中枢,由学部统一管理。”
  郑克臧沉默不语,郭楷进一步进言道:“太学生整日悠游,全无认真读书之心,此等人懒散惯了若是入仕为官恐不利朝廷将来,臣斗胆建议更定学制,唯太学肄业方可授官。”
  郭楷的建议名义上只涉及学制的变动,然而却是根本上动摇目前华夏的用人体制。对此,郑克臧颇为觉得棘手。郭楷是一路跟着郑氏父子两代的元老重臣,当然不可能有异心,那么想必的确是学制出了问题才使得他冒触怒郑克臧的风险进言的。
  郑克臧考虑良久,慢慢回答道:“此事重大,学部且上一个条陈,朕慢慢思之……”
  郭楷的动作很快,在郑克臧刚刚抵达夔州府的当天,他就上了奏本。学部提出的改革很简单,就是取消现有三等学历考核,重新恢复会试。
  这份奏章,郑克臧读的很细,他发现郭楷其实也不是要全面否定四级教育体系,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扩招”——蒙学生学成之后可到县参加府试,合格者可以准予进入县学免费就读;县学生就读三年后可进州府城参加省试,省试合格可以进入州府学免费就读;考试不合格,准予县学复读三年,若是再考不合格,废止其免费在县学读书的资格,给予县学结业证明,凭此证明可至刑部或总督衙门的专门学校申请考试入学;
  (州)府学生就读三年之后,允许其到省城参加学部试,合格着进入太学;考试不合格,回(州)府学继续就读,再次报考太学不成,则发给(州)府学结业证明;太学生每三年考核一次,一次性过关者由吏部授予正九品官职,分发各部各衙门任事,两次考核才过关者由吏部授予从九品官职,三次才过关者以流外一等任事;
  除了太学生入仕的途径之外,拥有县学结业证明、(州)府学结业证明者,每三年可以到各省首府参加会试,考试录取者进入各部各衙门开办的学院学习,期间只要院试合格,既可由各部各衙门上报吏部(各省吏部分司)授予流外的吏职,然后磨勘升晋;
  对于没有(州)府学、县学结业证明的读书人,学部每六年在京师(行在)举行一次制科,考试录取者一样按科目进入各部各衙门开办学院学习,院试合格后授职任事;
  以上三种途径都可以被称为正途,区别是太学生可以没有任何障碍的直接做到三、四品,会试和制科出身者若没有进一步在各部各衙门学院二次进修的学历的话,其仕途只能被堵死在五、六品上……
  郑克臧看罢,转手把奏章递给前审计衙门会办大臣、如今都督益东等处地方行尚书台大臣李景:“朕有些思绪混乱,卿看后,且给朕一个建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