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2章 中央的战略意图
这位实际上相当于军委总参谋长老帅的答复,杨震的心彻底的落了下来。只要中央没有答应这个家伙,那么问题就好办了。而且中央现在也表现了对自己的明确支持,这就更加让他放心。主席就是主席,看的比自己长远的多。
不过对于老帅的提醒,杨震却是苦笑摇头:“请中央放心,上次的事情绝对不会再一次发生了。就算这个家伙再撒泼,我也会保持对他的忍让。这个人的人品虽说不咋地,可人家的后台硬。虽说咱们不怕他,可总不能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我现在真是不知道,这个老家伙这个时候突然跑到东北,是太过于天真,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个时候无论是从国内形势,还是从国际局势,甚至我们自身面临的形势来说,我们都根本不可能答应他们的要求。”
“他还真的以为他能拿出的那点美制装备,就可以让我们上钩?他只有美援物资分发权,但是没有数量的决定权,这一点他还真的当我们不知道?还五个中队的战斗机,吹牛皮不上税,他还真的敢啥话都说,真当自己是美国总统了。”
“他的那些承诺,当当耳旁风听着也就算了,当真不得。援助物资的多少和对象,那是美国政府的问题,不是他一个陆军中将,还是最次要战区的美军地面部队司令能够决定得了的。华而不实,形容他到是很贴切。”
“这个时候跑来东北,这个家伙的心思我们必须得好好琢磨一下。因为他来求我们,还不如好好琢磨一下,从华盛顿或是伦敦那里怎么要援军。或是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增强重庆方面军队的战斗力,以收复滇西,进而威胁到印度日军的侧翼。这不是比上我们这里来敲竹杠,更是方便一些吗?”
“老总,这个时候他来东北,又开出了这么高的价格,我想内中的原因绝对不单单是为了印度的战局。他的野心很大,胃口也绝对不小。我们绝对不能当他手中的棋子,更不能去成为他实现野心的马前卒。”
“这位眼高手低的老兄,真的当美援就是一剂万能药?还是真把我们当成要饭的打发了?去年的滇缅会战,如果按照重庆方面的计划,就算守不住缅甸,但也不会输的那么难看。当然失败的原因,英国人背后拆台固然有一定关系。但是主要的责任,还是在这位老兄身上。”
“重庆唯一一个精锐机械军都被他折腾垮了,我又不是吃饱了撑的,派出一部分兵力让他挥霍。美国人的鲜血是宝贵的,可我们中国人的鲜血,也不是咸盐换来的。搞不定重庆方面,就跑咱们这边占便宜来,也真亏他想得出来。”
“老总,无论他的那些价码能不能实现,但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清醒。他开出这么多他根本兑现不了的价格,绝对没有安什么好心。他的这个要求,我是绝对不会答应他的。无论是之前的东南亚,还是现在的印度,一旦和英国人参合到一起,就是一个烂泥潭,绝对没有什么好事。”
“别说他提出的几个师,就是一个连,甚至哪怕是一个排我都不会派。不过我现在担心的不是别的,是担心他在咱们这里吃瘪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在华盛顿那里做一些手脚。影响美国人对我们物资和军工机械的援助,会干扰到我们下一步的工业建设。”
“毕竟这个家伙,在华盛顿那里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在美国陆军之中比他资历深的大有人在的情况之下,罗斯福能选中他担任这个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全权负责美国对华物资援助,绝对不会单单因为他是一个中国通。”
“这位老兄心胸狭窄,绝对是属于瑕疵必报的那种人。这个人虽说咱们不用太过于担心,但是被他阴一把,却是有些犯不上。不过我想这个时候,皮尔逊应该已经将这个家伙,擅自跑到东北打秋风的事情,向华盛顿做了汇报。我认为现在我们对付这个家伙,硬来也不是不行,还是暂时先晾着他为好。”
对于杨震的应对办法,老总点了点头道:“你有这个想法,我就放心了。中央也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他连续两次来延安,都没有给予他任何的承诺。正向你说的,我们不能成为他实现野心的棋子。”
“其实此次中央派我来,除了陪同这位史迪威中将来东北之外。就是想让我问一问,你们在四三年中整个战略走向,究竟是怎么制定的?可不可以将原有的计划重点,由东部改到以华北为主。”
“整个四二年的大旱,华北各大根据地几乎全部伤筋动骨。而今年开春河南地区的形势虽说有些缓解,但是晋察冀地区、冀鲁豫和冀南区的旱情,却依旧没有缓解态势。整个晋察冀、冀鲁豫和冀南,去年冬季到现在几乎未有任何的降雪。”
“按照大旱之后,如无大雪必有蝗灾的惯例。整个四三年即便今年风调雨顺,但恐怕这个灾荒还要持续。更何况整个华北今年的气候,恐怕依旧不正常。而且在四一年整个大扫荡损伤的元气,至今尚未恢复。”
“中央考虑到眼下整个华北严重缺粮,缺口全部依靠东北供应还是不太现实。你们的运输机,运量再大又能装载多少粮食?即便从整体上的战略考虑,中央认为整个华北还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粮食供应基地。”
“民以食为天,无粮不聚兵。整个华北没有一个稳定,可靠有保障的粮食供应基地,各个根据地对天灾与人祸的应变能力就很差。天灾咱们现在还是毫无办法,但是咱们从扩大根据地的面积方面着手,解决华北山区粮食供应的问题。”
“原本中央是准备将你调回延安,一方面参与已经开始的整风运动,另外一方面也是与你们商议一下四三年的整个战略构想。这并不是针对东北,各大区的军政一把手都要参加此次整风运动,以统一思想和认识。现在各大区的高级干部,已经开始陆续返回延安。”
“但考虑到你们现在面临的军事斗争整体态势,还是只决定调东北局部分人员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你这个东北局第二书记,兼东北军区司令员暂时不能离开岗位。在东北局部分人员调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之后,东北局的工作暂时由你主持。”
“等到新四军和山东军区各个党政军一把手,参加完毕整风运动之后,还要来东北参观和学习。所以中央的想法还是暂时不调你回去,此次派我来东北,就是想与你们对下一步的战略调整进行商议。”
“中央的意思是,既然你们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不是南满,那么是不是改为以河北境内为主?冀中平原是河北省的精华,也是华北主要的粮棉产地。如果我们能牢固的控制冀中平原,那么各个根据地的应对天灾以及物资保障能力,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虽说眼前这位老总是用商量的语气,但杨震知道中央在已经详细掌握自己下一步战略意图的情况之下,提出调整战略目标的要求,想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否则中央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些建议的。
沉思了一下之后,杨震让人拿来一副河北地图,以及航拍的天津、北平周边日军防御工事照片。看着面前的这位军委参谋长道:“老总,眼下将战略目标转向冀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拿下冀中的好处很多,这不仅仅是为华北各个战略根据地,尤其是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区,取得一个稳固的粮食、兵员、物资补充基地这么简单的问题。更是将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可以彻底连成一片,极大的加深华北我军的纵深态势。”
“但拿下冀中有很大好处的同时,困难也相应的同样很大。第一,冀中平原为四战之地,而保大地区又向来为河北一省的精华所在。整个冀中平原北靠平津、南临沧石路,位于平汉与津浦铁路之间,交通发达、水网纵横。”
“一旦我军进入冀中平原,不单单是与日军争夺华北粮食主产区的问题,还等于切断了日军在整个中国战场上的大动脉津浦铁路。日军战略机动能差,无论是兵力调动,还是物资运输,都主要依靠铁路进行。”
“切断津浦铁路,就等于将日中国派遣军南北两大战略集团拦腰切断。除非是日军想要彻底的放弃中国战场,否则这势必是日军绝对无法接受的。一旦津浦铁路面临威胁,日军绝对会抽调南方日军全力回援,以保障这个大动脉的畅通与安全。”
“在加上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所属,眼下正在抓紧时间补充的日军,我们可以说是在与整个日本中国派遣军主力作战。在还要面对关东军的情况之下,这个压力对于我军来说,能不能承担的起,这个结果很难说。”
“眼下日本本土已经出现缺粮的情况,其整个中国派遣军不仅要以战养战的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要每年向本土提供大批的粮食。作为华北最大的粮食产地,以及整个华北的粮仓,冀中平原也同样是日军绝对要重点争夺的地区。”
“吉林的丢失,眼下仅仅控制南满的关东军,已经很难在为关内日军提供粮食,华北日军只能自给自足。冀中平原被称之为华北的乌克兰,那么对于我军和日军来说同样重要。失去了冀中平原,华北日军就要饿肚子。我军要争夺冀中,日军势必会全力的反扑。”
“尽管日军在南方的主力,是部署在武汉的十一军。但整个武汉周围的重庆方面六、九、五三个战区,除了美援能够迅速到位,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补充大量的重装备之外,否则眼下基本上已经是丧失了主动进攻能力。”
“否则日军也不会以一个十一军的兵力,就能够牵制住占重庆方面精锐一半的这三个战区,并始终在保持着攻势。即便日军转攻为守,但只要控制住武汉、岳阳、宜昌三个要点,依旧可以保持对重庆方面的军事压力。特别是宜昌,更是让其如鲠在喉。”
第1853章 做好伤亡十几万的准备
杨震迟疑了一下后道:“同时以国内的政治局势来说,如果侵华日军调动所有的兵力北上与我决战,我很难想象重庆方面会主动发起全线反击,牵制并分散华中的日军兵力,尤其是十一军这个日军在关内的最大野战集群。”
“而且就算我们做通了他们的工作,其发起反击配合我们作战。以重庆目前缺少重装备,除了几个精锐军之外,大部分部队同样缺枪少弹的整体态势来说。只要日军固守几个战略要点,其恐怕能其到的作用有限。”
“这几年的抗战下来,他们也同样拖得筋疲力尽。再加上死打硬拼的战术,使得重装备损耗余烬。大部分部队的攻坚能力,已经是丧失殆尽。依靠地形防御作战,还尚有战术反击的能力。但是大规模的全线反攻作战,我真的很不持乐观的态度。”
“在东北战场抗联还要至少留守百分之五十的兵力,固守东北根据地,防备现在基本上已经恢复元气的关东军。那么我们能投入到华北的兵力,最多也就是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技术装备倒是可以多投入一部分,但是后勤补给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这些兵力即便加上山东、晋察冀以及晋冀鲁豫几大区的力量,恐怕也难以与整个侵华日军主力作战。华北方面军生存受到威胁,日军大本营与侵华日军总部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一个日本华北方面军不足为重,但是我们必须要重视日军后续投入的兵力问题。”
“更何况,即便是关内各个根据地,也无法投入全部的兵力参战。作为陕甘宁边区屏障的晋绥军区,是一兵一卒也无法抽调。其余的晋冀鲁豫和晋察冀,还要留下部队留守各个根据地内部,也就是说各个根据地能抽调一半的兵力也就是极限了。”
“这样,按照双方的兵力对比,我们还处于很大的劣势。而且我们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势必会增援新的兵力。甚至日军很有可能会从东南亚、太平洋战场上,抽调兵力回援。日军有可持续的作战能力,但是我军目前还经受不起太大的消耗。”
“尤其是关内各个根据地,目前还没有能力承担这种大战带来的巨大消耗。粮食、弹药、被服、伤病员的安置与救护,都是无法承担的。一场大战下来,华北的几个根据地打破产了都是好听的。”
“老总,冀中平原不是不能收复。但是关内日军与关东军,一向是相辅相成,互为战略预备队。如果我们向冀中平原发起攻势,那么关东军在战略上肯定会予以配合,这样一来抗联很难抽调出太多的兵力南下。”
“前次会战我们是打了一个鱼死网破,几乎耗尽了鲜血才打成那个样子。虽说完成了总体的战略任务,但是在东北战场,因为投入的兵力不足,而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四平一线最终还是打了一个僵持战。”
“上次会战我们是进攻,利用机械化部队快速突破,节省了大量的步兵。但如果在东北战场转入防御的话,需要的兵力恐怕会更多。老总,可投入的兵力数量,我们必须要周密计算才行。”
“第二如果我们想要收复冀中平原,并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北面的平津必须要收复,否则我们即便全面收复冀中平原也很难站住脚。特别是天津,不拿下天津,我们根本无法切断日军的后续增援路线。津浦线好说,但是海路的日军增援通道却是我们最难搞定的。”
“同时攻坚这么大,又是人口密集聚居区的城市,我们还无必要的经验。同时这两座城市,都是华北历史名城与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无论是那个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我们都将要承受一个巨大的损失。”
“如果中央坚持要收复冀中平原,我们坚决支持。但是我们需要仔细的掂量下一步的作战,究竟该怎么打,战役发起的规模究竟要控制在什么地步?是恢复到四一年之前的态势,还是将冀中这个华北的乌克兰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如果选择第二个方案,那么整个战役的规模就要无限度的扩大,我们必须要做好面对日军后续不断投入兵力的相应准备。同时天津、北平两座城市的攻坚作战,以及控制塘沽、唐山等沿海地带可供日军登陆地区怎么打,我们都要仔细的掂量。”
“这一战,要下血本的可不单单是我们。包括战后的对整个华北的控制问题,都是中央以及华北各个根据地需要详细考虑的。没有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以及数量充足的第二梯队,这一战就不好打。”
“老总说实话,日军如果从地面上来多少我并不担心。但我最担心的就是日军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利用其海军优势,从我背后登陆作战。淞沪会战时期的金山卫之战,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杨震转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地图,沉默了一下之后道:“收复冀中平原地区,甚至整个黄淮地区,为我军创造一个良好的战略后方基地,这也是我所希望的。这样整个华北最富饶的地区,都在我们的手中,抗联如果全军南下,后勤压力将会大大的减轻。”
“但老总,河北虽说海岸线不长,但是却有着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而且这座港口因为交通的原因,其辐射周边的能力极强。如果我们要拿下冀中,就势必要拿下整个河北。不拿下平津,我们就很难摆脱腹背受敌的态势。”
“而且只要天津在日军手中,那么我就要在整个作战期间,防备着日军从我们背后插我们一刀。南下我并不担心,但是冀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场战役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我们与日军整体实力对比还相差甚远的现在,远未到与日军可以进行决战的时候。”
“最关键的是,我不认为我们应该为美英背这个沉重的压力。老总,天灾不是持续的。只要我们咬着牙渡过这个难关,我想未来会好起来的。我们的决心下的时候,尤其是打这种倾巢出动的战役一定要慎重。”
“如果可以,我想我们暂时不要和他们硬碰硬,还是采取挤压的办法。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为依靠,不断的派出小股兵力重新向冀中平原渗透。同时我们调往晋察冀一部分装甲集群,给他们不定时的来一场平原穿插掏心战术。”
“对于冀中平原的争夺战,我想还是采取挤压和蚕食的办法。利用日军战线延伸过长,无法保持足够的兵力,对乡村控制薄弱,利用温水煮青蛙的战术,一点点的蚕食并将其挤出冀中平原地带。”
“其实如果不是顾虑日军可能会调动的后续兵员,以及抽调南方日军回援华北。而我军持续作战能力不足,后继乏力的情况在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其实以我的想法,在冀中平原这种平原地形作战,倒是很符合我的意图。”
“平原地形之下作战,很有利于发挥我军目前正在全力建设的装甲兵优势。集中大量的坦克集群,在冀中平原上打一场坦克突破战,利用装甲集群的优势,以及日军反坦克火力薄弱的固有弱点,将冀中平原变成日军的绞肉机。”
“但是我军持续作战能力弱,战略补给能力差的缺点,却限制了我军的作战半径。去年的会战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警醒。在我军缺乏有效的战略补给能力之下,这战役该怎么打,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老总,我明白中央这个时候提出这个想法,也是从整体上的战略要求出发的。尽管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对于中央的通盘考虑,我杨震是坚决支持的。只要中央下命令,我保证坚决的服从。但是中央要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此战对我军有生力量可能会造成的损失。”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这场战役该怎么打,我们需要坐下来仔细研究才行。毕竟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前狼后虎,在东北局面没有彻底的稳定之前,我们不可能在华北投入太多的力量。”
“如果中央坚持要打,我提出三点希望。一,希望能够在华北部队完成整训,以及换装之后在打。并立即着手对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实施整训和整训,以便做好第二梯队的准备。”
“第二,希望中央能够提前调整华北各个根据地的兵役政策,对青壮年做好动员,以及完成基础的军事训练,组建第三线的预备梯队。以在必要的时候,能够随时的快速补充进部队,保持参战部队的元气。”
“我说的这些预备兵员,并不是根据地的那些民兵,而是完成新兵全部基础的训练的后备兵员。老总,这并不是我讨价换价。我们如果想要收复冀中,就是必要在华北与日军打一场决战,那么我们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我们现在就深入冀中平原,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场空前规模的血战。不管是抗联,还是华北各个根据地,要准备好付出十几万的伤亡代价。如果没有及时、可靠的补充兵员,我们很难保证持续的作战能力。即便拿下了冀中,那么在日军后续部队的反扑之下,也很难站住脚。”
“各个根据地,至少要准备十万可以随时补充进部队的后备兵员。一旦前方部队伤亡过大,可以随时将这些后备兵员补充进部队。至少可以替换需要升级、拉走的地方武装,做好根据地的内防御。”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各个根据地战前要完成储备保证三到五个月的粮食。我军的战略运输手段有限,一旦在华北全线展开,那么有限的后勤力量,势必要以弹药和油料为主。”
“粮食的问题,只能靠华北各个根据地解决。虽然全部都依靠华北解决,有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希望华北至少也能够提供一部分的补充,以缓解我们后勤方面的压力。保证前方作战弹药,以及其他物资的供应。”
第1854章 杨震的态度
说到这里,杨震顿了一下之后道:“不过,即便面对再多的困难。但是如果中央坚持要打,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命令就是号令。只要中央下命令,我们就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完成中央交给的战略任务。”
“请老总回去上报中央,东北抗日联军以及我个人保证服从主席的命令。只要主席认为有必要,那么我们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服从命令上,抗联绝对没有任何的含糊。”
听完杨震的这番话之后,老总皱着眉头沉思了良久,却没有发表任何的评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道:“这样,你们拿出一份详细的报告。将今天你和我谈的这些东西,都要详细的写出来。在史迪威中将走后,你要做好回中央汇报的准备。”
“如果按照中央的想法和思路,整个战局的变化很有可能会超出中央控制的范围,我想主席会做慎重考虑的。有些事情,最好还是你亲自返回中央汇报,比较能够清楚的将意图表达明确一些。”
“不过,在中央批复之前你们还是要做好准备,拿出一个详细的计划。一旦中央真的下定决心,那么你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入关。如果有必要,你们驻扎在陕甘宁留守兵团的那两个旅,也随时可以东调。”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是主席让我私下和你交待,这件事情你要做到严格的保密。苏联方面已经决定全部解散共产国际,而且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所有的解散工作。此事在国内外势必要引起政治上的动荡,此事你们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对于参谋长的这番与其说是转达,还不如说是摸自己底子,让自己表态的话,杨震只是笑笑道:“老总,我们服从的是自己中央的命令,不是这个所谓国际的命令。共产国际,不过是苏联人搞出来的太上皇而已。共产国际解散与否,与我们半点关系都没有。”
“这个所谓的国际在,没有给我们提供过任何的帮助。我们所有从苏联搞到的物资和装备,都是一分钱不差的用真金白银交换来的。没有,对我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倒是少了一个整天指手画脚的太上皇。”
“我们是中国人,当然只听中国党的。别说这个所谓的国际即将解散,就算不解散,与我们也没有半点关系。作为东北军区司令员,我只听主席的。至于美英方面,他们是利益至上者。只要我们能在战场上拖住日本人,他们不会因为这个国际解散,改变对我们的态度。”
“更何况苏联人在这个时候解散共产国际,无非也就在向美英表现出一个善意的态度而已。至于我看来共产国际,这个苏联人用来控制各国党的提线木偶还是早点解散为好。什么共产国际,不过是按照苏联人的指挥棒转而已。”
“中国人闹革命,要按照自己的国情来,跟他们有个屁关系。那个一切围着苏联人指挥棒转的东西,早解散早拉倒。中国人的事情,还得中国人自己来。独立自主,搞我们自己的事业。这个所谓的国际我看不是解散的早了,是解散的晚了。”
“请老总转告主席,我杨震是中国人,只听延安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至于苏联人,我从来就没有在乎过他们的想法。共产国际的命令,过去我没有服从过,现在解散了更是跟我屁点关系都没有。”
杨震这番话是实话,他与苏联人的关系搞的并不像是表面上这么融洽。很多原因之一,就是他对那个共产国际下达的命令,从来就没有搭理过。苏联人无数次的通过这个国际指手画脚,他都当做没有听到。
别说共产国际的命令,就是斯大林的命令,对于杨震来说屁都不是一个。苏联人有段时间给杨震的压力很大,甚至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但是他从来就没有服过软。软磨硬抗的让苏联人,对这个始终不听话的家伙最终还是无可奈何。
尽管苏联人试图将杨震变成乔巴山一类人物的企图,最终没有得逞。甚至为东部边境的稳定,避免处于两面夹击的态势,还始终处在被动的配合之下。但是有些时间苏联人采取的各种手段,也让杨震苦不堪言。
扛下来是扛下来了,但是那段心酸恐怕只有杨震自己知道。如今听到这个太上皇手中的指挥棒终于解散了,有些推到大腿上的裤子可以提上了,杨震心中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如果不是时间不太合适,他恐怕要起立鼓掌了。
不过杨震这番话下来,让面前的军委参谋长这位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帅,也不禁目瞪口呆。虽说这件事情,苏联方面已经通知中国方面,但毕竟还是相对秘密的事情。对共产国际有意见的人不少,但是像眼前这位主这样直接干脆了事的说解散晚了的,还是第一位。
这位年轻的将领,可真的是胆大包天。不过在想想他每次去延安开会,从来不去那位共产国际代表那里汇报工作,甚至见都不见,就好像延安没有这个人似的。那位代表几次要来东北视察工作,也被他直接拒绝的经历。对于他脸上如释重负的表情,老帅也就了然了。
看着眼前这位老帅的神色变化,杨震笑了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而是对老帅道:“老总,您这个时候来,可正是来的是时候。咱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架轰炸机,明天正式下线。正好您在东北,咱们一起去取个头彩?”
“咱们自己生产的第一架战斗机,您是没有赶上,这次正好您该剪个彩。不过这架仿造的苏联伊尔四轰炸机的发动机,还是使用的美国货。咱们自己制造的发动机,还在测试之中。但整个机体和所有的机载设备,都是咱们自己制造的,而且完全达到了原产品的质量。”
对于杨震的这个邀请,让这位老帅不由的眼前一亮。自己制造的轰炸机,这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尤其对于一支曾经长期因为缺乏空军,无论是内战还是外战,只能被动的挨炸,全无还手之力的军队来说,这架飞机的意义更是非比寻常。
杨震的这个邀请,老帅很兴奋的点头答应了。在第二天那个简单的秘密下线仪式之中,老帅看着抗联自己制造的飞机,虽说没有表现的太多。但是脸上的激动,却是每一个在现场的人都能够感觉出来的。
其实老帅并不清楚,在得到美制b二五轰炸机之后,抗联之中很多人建议直接仿制性能优秀的多的b二十五轰炸机,以及改型轰炸机使用的大功率赖特型发动机。但这个建议,杨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