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灵异玄幻 > 天工 > 天工_分卷阅读_790
  所以,正殿中那些人虽然明摆着想要这笔宝藏,在雷宝儿面前却一句话也不敢提出来。
  但现在,这位九段大师就这样轻描淡写地提了出来,好像并不把这件事当事一样。他当然有这样做的资格——以他的身份,也不需要去在意太多东西。但对于雷宝儿来说,当然就像耳畔惊雷一样,震得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了。
  雷宝儿毕竟不是普通的孩子,只一瞬间,他就反应了过来,抬头道:“宋爷爷,我家的东西,我们当然管得好好的,您不用担心!”说完,他还咧嘴一笑,笑得非常可爱。
  宋九段看了他一眼,轻轻笑了一声,道:“只是藏在家里不动,可真不叫管得好好的。”
  雷宝儿天真地笑着,好像没听懂这句话一样,苏进却留意他,他的小拳头再次不着痕迹地握紧了。
  另一九段清了清嗓子,道:“无需多言,静淑虽然是女流之辈,但向来明智慎行,她知道怎么做的。”
  雷宝儿转向他,笑着叫道:“岳爷爷!”
  苏进仍然握着雷宝儿的手,颇为怜惜地看了他一眼。看来,雷家的宝藏,即使是九段也不能不看在眼里。但他们之间,意见又似乎有些不同……
  他的目光扫过眼前三人,想起那张薛涛真笺。那张真函,究竟是这三位里的谁书写的?
  三人并没有多留意苏进,几句话工夫,所有人全部在文物协会的指挥下,在祈谷坛前列队站好。
  三位九段首先走到祈谷坛旁边,十名真函拥有者依次站在他们身边,雷宝儿站得离九段最近,还招来了一些羡慕的目光。
  九段刚一站定,下面所有的目光全部向这边投来,几乎像是要粘在他们身上一样。
  这就是所有文物修复师的顶点,国之重宝!
  他们传承着自古以来的工匠技艺,对于所有破损的文物来说,他们所能做到的事情,几乎堪称神迹。
  在文物修复师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战乱年代,有一个军阀获得了一件极为珍贵的元代釉里红瓷器。
  青花瓷与釉里红,是元代制瓷技艺的两大突破。青花瓷当然是华夏瓷器的代表作品,元代青花瓷器更是价值极高,享誉中外。釉里红作为它的孪生姐妹,烧制技术比青花更难,上乘之作本来就很少有,元代传世的更少,是极为名贵的瓷品。
  几乎每一件元釉里红瓷器的出现,都可以在收藏界掀起一场风波。
  这个大军阀得到的这件元釉里红堆贴龙纹盘,器型完整,釉彩华艳浓郁,色若胭脂,绘制精美,技法成熟,是元釉里红瓷器里的精品之作,价值非常高。
  但是不巧的是,大军阀刚刚得到它不久,这件稀世珍宝就被他的小儿子不小心失手打碎了。瓷碎本来只算等闲事,锔瓷粘接,不算太难修复,但问题是小儿子知道老爸特别爱这个碗,为了毁灭证据,把盘子又敲成更小的碎片藏了起来,找到的时候,最大的碎片也不过拇指大小,几乎看不出原来是什么了。
  大军阀于是请来了一位修复师进行修复。
  那时,华夏文物界还没有段位这种说法,最顶级的修复师,天工之下,被称为“墨工”,墨子的墨。
  这位修复大师,就是一位“墨工”。
  他面对被破坏这种程度的碎片,观察琢磨了三天三夜之后动手。
  然后,他又用了十天时间,将它完全修复完毕。修复之后,不仅外表看不出来破损的痕迹,摸上去时同样达到了“触手无痕”的顶级效果。
  大军阀对此大为惊艳,专门请来了华夏第一供奉掌眼。这位老供奉仔细观察之后,仍然看不出修复的痕迹,直到看了前后照片对比才敢相信它真的曾经碎过。
  毫无疑问,这样的修复,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增色修复。有了这样的历史,这件元釉里红堆贴龙纹盘的身价不仅没有贬值,反而更高了!
  现在的九段修复师放到过去,就是这样一位“墨工”。
  墨工在文物修复界,就是传奇一般的人物。
  如今三位“传奇”站在这里,下面的修复师们一个个目不转睛,完全移不开眼。
  苏进站在三位九段身边,俯视下方黑压压的人头,充分感受到了“墨工”在普通修复师心目中的地位。
  不仅是那些普通学徒——他们从小在各大门派家族长大,对墨工的传奇可谓是耳熟能详,就是天工社团以及其他大学社团的学生们,也一个个两眼放光,盯着不放。
  对于他们来说,能亲眼见到九段修复师,真是“有生之年”了。
  现在显然只是修复师们的内部活动,不仅天空电视台的人不在,就连之前说到文安组以及谈修之等人全都不在。
  在这里的,只有文物修复师,以及将要成为修复师的学徒以及学生们。
  身处此间,俯视下方,苏进一次性看到了几乎所有文物修复师。
  三名九段修复师站在祈谷坛之上,下面第二层站着十多位八段修复师,再下面第三层,是数十名七段修复师。
  这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的高段修复师了。
  祈谷坛下,从六段开始,五段、四段、三段……段位越低,所站的位置越是靠后。苏进大略估算了一下,所有的人加在一起,大概能够上万。上万人看上去很多,其实是非常少的。
  想一想,整个华夏一共十几亿人,而面前的这些,是这一行业全部的从业者,甚至还包括了将要从业的人员。
  而整个华夏,出土待修复的文物何其之多?因为经济发展,将要出土被保护的文物又有多少?
  屈屈上万人,怎么可能承担得起这样的重担?
  他的目光在最后面那批年轻人的身上扫过,心情有些复杂。
  天工社团以及各大学社团的年轻人们站在一堆,各门派以及传统家族出身的年轻人站在另一堆,两边保持了一些距离,但站得还算是比较近的。
  这样一对比起来就看得更明显了,两边很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站在学生们身边不远处的那些年轻人,低眉顺眼,严谨得完全不会越雷池一步的样子。
  很明显,他们也很少到这样的场合来,更是第一次看见天坛的壮景。但他们却几乎连一个抬头的也没有,一个个平视前方,眼珠子乱转,只敢用眼角余光探索周围的情景。
  而出身社团的学生们则完全不同。
  他们整整齐齐地站在队伍里,并不让队伍显得零乱。但是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每个人的眼睛都在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