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穿越1973 > 穿越1973_分卷阅读_97
  这便当是她一大早起来做的。虽然柳二姐觉得她这么冷的天吃冷食有可能会拉肚子,可她也不能告诉她,她有空间吧?于是就说,她会找有开水的地方热一下。
  柳二姐也只好拿一份便当,顺便把家里的热水瓶也给带上了,考试的时候就放到最前面的讲台前,也碰不坏。许多人看到了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后来,有的人就问柳二姐借点热水喝,柳二姐看着顺眼的就倒点给人家,看得不顺眼的就说自己也不够喝。但是,多多少少她都会给一点,尽量不得罪人。
  不过,看到教室外全都是人,柳二姐觉得自己听了小妹的话,还是挺英明的。至少自己不用吹着冷风吃着冷面饼。
  下午,数学也是满分一百分,一点考试,考了两个小时,等柳三妹回到家里已经四点钟了。
  柳三妹去的小学在城北,离柳二姐家有点远,所以,她骑车回来耽误了些时间。
  晚饭是柳二姐烧得,她离得近,步行回来都比自己要早。
  柳二姐吃饭的时候都是乐呵呵的。
  柳三妹当然知道她在乐什么,毕竟这么简单,柳二姐估计考得很不错,所以,有些得意忘形了。
  当然,柳三妹觉得她这样得瑟有些瘆人,轻咳一声提醒她,“你能别美了吗?就算你考得好,你也得闭上嘴吃饭吧,要不然乐极生悲,噎着自己就不好了。”
  柳二姐恼怒地瞪了她一眼,“就你乌鸦嘴。”
  哪知道,她刚说完,自己就打嗝了。
  柳三妹抱着肚子,哈哈大笑。
  第二天,考得是理化和史地,都是一百满分。
  柳三妹答得比较顺利。
  她这次想要报考的专业是考古。报这个专业,其实她也挺无奈的。她前世是医生,她也很喜欢这个职业,可她来到这年代是为了找含翠空间的呀,要是平时愣愣地去找,一定会被人盯上。
  可如果她是学考古的,那就不一样了。她看再多,也不会引人注意,而且大学可以进社团,到时候她进社团举行活动,也不招人眼。所以,她力排众议,报了考古专业。
  她的想法是好的,可这个专业,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她能报的学校非常有限,不过,好在她要考的京都大学就有,只不过,它的分数线一定很高。
  柳二姐报的是金融专业,她觉得自己是个挺喜欢钱的人,帮着国家管钱也不错。
  柳三妹听了直汗颜,能够清楚的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是不容易呐。
  陈天齐要报考的是英语专业,所以,他第三天还要考外语。
  虽然他的口语很一般,不过,其它都还算不错。
  柳三妹听到他要学英语,直呼将来要找他当翻译。
  平时也会找他来练练,自从,陈老师回了北京,柳三妹就再也没有和人用英语聊天了,还挺生疏的。不过,没想到陈天齐的口语居然不错,能跟得上她。
  要知道,这时代的人其实是不注重英语的,之前学校里教的都是俄语,后来国家与苏联断交,俄语也就不学了。
  陈天齐却能说上几句,不得不说,他平时还是挺注重实际应用的。
  柳三妹十分开心,有时候,三个人一起复习,她会故意用英语和陈天齐说话,让柳二姐在旁边干着急。谁让她听不懂呢,哈哈!
  不过,也因为这样,陈天齐还要考一场英语。
  考试后的第十天,发放成绩单。
  柳二姐,柳三妹和陈天齐一大早三个人就到县里教育办的门口等待发放成绩单。
  天空还下着厚厚的雪,三个人沿着小巷子往外走的时候,留下深深的脚印。
  三个人脚上穿的都是胶鞋。里面塞了羊毛鞋垫。
  这鞋垫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都是纯羊毛的,可即使如此,鞋帮因为没有毛,还是有些冷。
  没办法,柳三妹只得回去多穿几双厚袜子。柳二姐也很怕冷,只有陈天齐似乎早就习惯了,他的身上穿得很簿,起码在她看来,他应该是冷的,可他的脸色都很正常,白里透红的。
  柳三妹觉得他这人特别耐寒,试探着摸摸他的手背,发现他的手也是暖的。
  只是,她不知道他的动作却让陈天齐浑身都僵了,反应过来之后,整个人的脸红得像猴子的屁股一样。
  柳三妹偏偏毫无反应,还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嘀咕,等回家时,一定要织几双厚袜子来穿,实在是太冷了。
  陈天齐却被柳三妹的动作弄得意乱情迷,又是激动又是无措。
  他偷瞄了柳三妹好几次,见她丝毫没有反应,心里顿时拔凉拔凉的。
  转眼,就看到柳二姐睁大双眼看着他,陈天的顿时感觉尴尬。看她那挤眉弄眼的表情,就知道她猜到了他的心思。
  他心里慌张的厉害,脸上的温度像被火烧过一样的烫人。
  陈天齐慌慌张张地丢下一句话,“赶紧走吧,待会儿人多了,挤得要命!”
  柳二姐在后面乐不可吱,见柳三妹一脸不解地看过来,弯着腰,捂着肚子,哈哈大笑。
  柳三妹一脸的莫名其妙。
  柳二姐见小妹没在意这事,笑罢了一会儿,只好站起身,“走吧,看成绩去了。”
  柳三妹在后面无语。
  12月22号,发榜日,县里教育办八点钟开门,到了九点就有办事员过来贴成绩单。就贴在门口的公告牌处。
  那公告牌处挤满了人,陈天齐挤了半天都挤不进去。十分无奈。
  柳三妹有些懊恼,早知道就不回去添袜子了。
  陈天齐在旁边听到,忙安慰她,你就算早来也不顶事,他们是九点钟才贴的,也就几分钟之前而已。
  柳三妹这才好受了点,不过,看着好几万人全都挤在那一个小窗口,就觉得自己这副笨重的样子,得挤到何年何月才能行呢。
  看着陈天齐又重新挤了进去,安慰自己陈天齐穿得少,他又灵活,有他去一定没问题。
  柳二姐和柳三妹把手插大口袋里,在外围等陈天齐的消息,两个人心神不宁的四处听别人的谈话。
  “听说这次全国有570万人报名,只录取不到三十万人。这相当于二十个人选一个呀,这概率也太低了吧。”
  “你没考上,我不是也一样吗?明年咱们再考呗,不是还有机会的吗?今年只有一个多月,咱们又没钱买书,一直都没有书看,只能等着别人看完了,咱们才瞧上两眼,能考得上才是怪事呢。”
  “你说的也对!哎,人比人气死人,我才考了一百八十二分,可那第一名居然考了三百九十二分,只差八分就满分了,比我的两倍都多。也太气人了!”
  “估计是这借的应居毕业生吧,毕竟手里又有书,再加上刚毕业,所以,只要稍微复习也就能考上了。”
  “哎,总归是我们命不好,没人家走运。”
  “说得也是!”
  ……
  柳二姐在边上也听到了,抓着柳三妹的胳膊,紧张极了,“二十个选一个,小妹,我咋整?我会不会没考上呀。还有那谁呀,居然考了三百九十二分?这还是人吗?”
  柳三妹拍拍她的手,发觉她浑身都在颤抖,忙安慰她,“没事,咱们大不了明年再考呗,也不差几个月了。”
  柳二姐瞪了她一眼,“你说得容易,我为了考试连工作都给辞了,天天窝在家里,白天黑夜的看书,眼睛都熬花了,要是考不上,我哪还有脸见人呐!”
  柳三妹也不知该如何安慰她了。
  只等抱着她在旁边等待,这种时候,一切的安慰话都是徒劳,只有好结果才能让她安静下来。
  大约一个小时,等柳三妹的脚已经痛得麻了,她才听到陈天齐从里面挤了出来。
  一脸兴奋地大声喊,“柳三妹,你考上了,全县第一,三百九十二分。”
  “啊?”众人皆惊讶无比地看着柳三妹。饶着柳三妹脸皮厚,也被大家看得红了脸。
  柳二姐也反应过来,反过来抱着柳三妹,恭喜她。
  而后,柳二姐才反应过来,大声喊,“陈天齐,那我呢?”
  陈天齐抿了抿嘴,笑呵呵地道,“你考了三百五十分。”
  柳三姐这才欢呼起来,“那我也报北京的大学,和你们一起去北京。”
  柳柳看着这个人乐疯子,居然独自在雪地里转圈圈,转过身来问陈天齐,“你考多少?”
  柳二姐也停下来听他说成绩,陈天齐眨着一双桃花眼,乐呵呵地回话,“三百五十七分。英语考了95分,不过可惜的是根本不算排名,只要及格就行!”
  柳二姐傲得一声叫,“你咋也比我多呢,你平时也不咋地学呀。”
  最辛苦的是她,年纪最大的是她,可考得最少的也是她。哎,时间,就是这么不公平的东西。
  不过,能考上已经很好了,她也知足了。
  三个人笑眯眯的结伴回去。
  等柳三妹回到家里的时候,林菲菲也跑过来了,她的成绩并不高,才304分。
  柳三妹也不知道这分数能不能考上大学。
  林菲菲倒不在意,摆摆手,“我考这么多已经很满意了,钱东比我多一点,考了315分,我们商量好了,都报省城那边的大学,如果上不了大学,上大专也不错。”
  柳三妹听她这么说,才觉得自己是魔怔了,林菲菲和她其实很类似,她们都不是纯粹的想要考大学,而是大学带来的方便。
  分数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了。
  因为没有先例,也不知道大家报考的意愿,所以只能按自己的意愿来选。
  柳三妹报的是京都大学的考古专业。
  陈天齐是京都大学英语专业。
  柳二姐是京都大学金融专业。
  可她有些没底,不知自己能不能考上,于是这些天四处跟人探消息。
  可打探结果很不乐观,柳二姐心里很没底。
  柳三妹也不知该如何安慰她。
  陈天齐知道了,也安慰她两句,只是他安慰的话是数据,“你的成绩不错,一千多名。咱们县总共有二十万人报考,你这成绩一定没有问题的。”
  柳二姐哭丧着脸问他,“那要这一千多名都报考金融专业呢?”
  柳三妹呸了一声,“我就没报!陈天齐也没报,瞧你说的,金融虽然比其它专业要吃香一点,可它也不是啥香饽饽,谁都愿意啃上一口。你赶紧洗洗睡吧。扯那么多干啥?”
  柳二姐被柳三妹训得有些摸不着头脑,看了眼外面高高挂起的太阳,“啥洗洗睡吧,现在才几点呐?”
  柳三妹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代沟就是这么可怕!
  陈天齐帮着两人出去递志愿的,刚回来,所以,听来了许多的八卦。
  柳三妹坐在暖炉旁边织袜子,手指飞快,抬头问他,“都有什么八卦?”
  陈天齐咳了一声,正襟危坐,“听说咱们隔壁县有个县领导家的孩子今年也参考高考,但是考完之后发现考得不理想。于是就跑去贿赂考官。听说给每位考官都送了重礼,就为了让他们改到自己儿子考卷的时候能放放水。”
  柳二姐着急地问,“后来呢?”
  陈天齐洋洋得意地说出了结果,“后来,这件事就被有心人给捅到上面去了,不仅那县领导被处罚了,连那老师都被罚当了学校打铃的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