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丑姑传 > 丑姑传_分卷阅读_176
  “我们村的好东西多着呢。一年四季有金针菜,秋冬还有桔子,还有……”他搬着手指着一样一样的数着,口牙齿清晰,显得十分聪慧。
  “哎哟,你是哪家的娃儿啊,真是有趣。”宁二忍不住大笑起来了。
  听到这边的动静,一位夫子打扮的男人走了出来,盯着宁二看了好几眼,半是怀疑半是兴奋的问道:“是不是宁少爷回来了?”
  已经过去了多年,宁二已经留起了短须,一副中年人的打扮了。但他的脸生的嫩,变化不是很大。夫子就是当年跟着他学习过的孩子之一,村里最穷的那户人家的孩子,大名叫宁子安。还是宁二给他取的。
  宁二仔细的看着他,并没有认出来,只是觉得有点儿脸熟,不好意思的说:“我认不出你是谁了?”
  夫子却已经跪倒在地磕头起来了,改口叫起了,“夫子,这么多年,没想到您还能再回来啊。”“快起来,快起来。我当年也没教你们多少东西。”宁二吓了一大跳,连忙要去扶他。
  孩子们全都围了过来,兴奋又好奇的看着宁二一行人。
  宁子安连忙吩咐道:“都回家去,告诉家里人宁少爷回来了。”
  丑姑“噗嗤”一声笑出起来,说:“还宁少爷呢,现在是宁老爷了。”
  宁子安摸了摸头,不好意思的说:“哎,我真是昏了头。是该叫宁老爷了。”  宁二才搞清楚他的身份,知道他二十多岁才考了个秀才,因为年纪大了,对仕途已经没追求,就直接在村子里开起了学堂,附近几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呢。
  “好啊,好啊。我当年就想着在村子里开办一所学堂呢。没想到宁家村最终还是办成了。”宁二感叹道。
  宁子安说:“当年还是多亏了您和吴姑娘,我们宁家村和那边的姜吴村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已经是附近有名的富裕村了呢。孩子们都会念几年书,不要说都去考状元,识得几个字,在外面跑动也是极有利的。”
  说完,他又急吼吼的去倒茶水招呼宁二一行人。
  “恩,看得出来。村里都是砖瓦房了。”宁二笑道。虽然他早知道姜吴村也宁家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但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己亲眼见到还是冲击更大。
  “是啊,有了银子,家家都盖了新房子呢。”宁子安说。
  喝过了茶水,宁二就要回自己家去,打算在这里住几天。
  “太好了。真没想到您还能再回来呢。走,我带您回家去。”宁子安简直有些高兴过了头,完全没有刚开始见到的老成夫子样了。
  因为村里盖了不少新屋子,并且新增加了不少住户,宁家的老屋就完全被淹没了。要不是宁子安带路,宁二差点儿找不到自己的老家了。
  虽然有人维护,但宁家的老宅子,确实已经旧了。被村里一溜儿的青砖大瓦房一比,还显得很破旧了。
  第260章 高兴
  站在自己家的老屋门口, 宁二一时有些恍惚,就在是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日子。那段时间,生活的那么辛苦,为了生存,他拼命的努力着,同时也是在这个地方, 他认识了丑姑, 从此改写了他的人生。
  他回头看了丑姑一眼, 笑容满面的说:“咱家的老屋, 你还没在这里住过呢。”
  “恩,这回咱们在这里多留几天。”丑姑笑道。
  突然, 一群人快步往这边跑了过来,还大呼小叫道:“哎,真回来了呢。宁老爷回来了。”
  宁二回头,一群人已经跑到跟前来了,这群人当中就有了宁二认识的老面孔。虽然大家已经变老了,但毕竟是成年人, 还是容易分辨出来一些。
  “哎哟,这不是三叔吗?”宁二对中间的一位老人说。
  “哟,我老成这样了, 没想到你还能认出我来啊。”被称为三叔的老人大笑起来。
  “呵呵, 这么多年了,我自己都老啦。”宁二笑道。
  “是啊,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你教过的孩子们,都儿女成群了。”大家都说。由孩童变成中青年,变化太大,宁二基本认不出谁是谁了。还要大家一一自己介绍,再说些当时的趣事,他才慢慢回想起来。
  众人热热闹闹的说笑着,往宁家的老屋里涌。
  老屋一直有村里人帮忙维护着。宁二也曾经派人回来照看过,连带着姜吴村的吴家老宅子也一样都保存的好好的。
  众人虽然知道宁二是大官了,但宁二却是便服来的,与众人也十分亲和,大家也就不当是官老爷,而只当他是当年村里的那个少年了。
  老屋里,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就好象他们还一直住在这里一样。
  宁二带着众人在屋子里转了一圈,感叹道:“哎,一晃这么多年就过去了。”
  “是啊是啊,我们村和姜吴村现在也是附近有名的富裕村了,连带着周边的村镇都比以前日子好过多了。这都是托你们的福呢。”大家都说。
  “不敢当,还是靠大家自己的努力。”宁二摆摆手,并不肯居功。虽然他曾经和丑姑确实给村里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他们走的匆忙,后来的一切都是靠村民们自己的努力,与他们真的没多大关系了。
  村长吩咐了人去做饭,说要好好招待招待宁二他们一行人。
  宁二也不推辞,笑道:“好啊,我也想很怀念老家的饭菜呢。弄几个大家常吃的菜,我就好这一口,可别太破费。”
  “你放心。现在村里条件好了,就是天天吃肉也吃得起了。”众人都大笑起来了。  往宁家来的人越来越多,在地里干活的人都回来了,认识宁二的人都要过来和他打个招呼说几句话,不认识他的人也想见见这位传说中的,本村第一大后台。
  要不是村长把些无关紧要的人都赶出去了,只怕宁家就要挤得水泄不通了。
  宁二拿出给村里带来的一些小礼物交给村长,就是些书与笔墨纸张等物,都是从他们京里自己家铺子里拿出来的。
  “我难得回村一次,中途遥远也没带什么东西,就这点儿东西,您发给村里人吧。”
  村长一见这么多书,就激动坏了,书可是大家最需要的东西。
  宁家村虽然是富裕了,但读书成长起来的人还是非常少的,一般考个秀才就是顶天,这与整个这块地方的大环境太差有关。镇子上的学堂水平就不高,想要读出点名堂来就得到县里去。真的能到县里去安心读书的人,也没几个。何况大家真发达起来的时间也不长,底蕴也还不够。
  所以这么多年来,也就最近几年,宁家村与姜吴村才出了三个秀才,有一个人在县里读书,准备大比一直读下去。剩下的宁子安和姜吴村的一位年纪已大的秀才,干脆就回村当起夫子来了。叫姜兴平的夫子,今天因为其媳妇娘家老娘去世,去吊唁了。
  不过,在下一代的孩子当中,读书的就多了,读的好可不少,有的已经要准备下场考了,考中也是秀才了。
  宁家村的学堂虽然总共只有两位夫子,却不仅收宁家村与姜吴村的孩子,附近十里八乡的孩子也都收,办的也有声有色呢。
  听到这些,宁二连连点头,说:“好,办的好。再过个十年八年的,说不得就有人进京去大考了呢。”
  大家正说着的开心,又有一群人过来了。
  为首的正是姜大牛与小猫子。
  丑姑和宁二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姜大牛,毕竟他与姜春花长的还有点相似,但小猫子,他俩却完全不敢认了。当年那个跟在他们身后的小萝卜头,现在已经是个富态的中年人了。看他的样子比宁二还显得有派头。
  丑姑“噗嗤”一声大笑起来,指着小猫子说:“哎哟,果真是生活好了,你这是吃了多少肉啊,养成了个大胖子。”这小猫子身高也就比宁二高了一点儿,但那体形比宁二两个都宽,丑姑估计他起码得有一百五、六十斤。好在他只是胖,看上去还很健康。
  众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了,说来小猫子以前可能是因为生活太穷苦的原因,日子好过了,就顿顿离不得肉,不知不觉的就养成这样了。等他明白不能这样下去时,已经减不下来了。再加上家里也吃得起肉,吃就吃吧,反正吃的好,还更加有力气干活呢。
  小猫子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说:“宁夫人,其实我现在已经不敢再吃大肉了。可是这养肥的肉,却再也消不下去了。”
  众人被他这话说的更是笑得东倒西歪起来,就连宁二都忍不住笑道:“你多动动,要象以前那样干那么多活,你怎么会胖成这样,太胖对身体不好呢。”
  “说的对。多下地去干些活,没日没夜的干,保管你瘦下来。”众人都起哄。
  小猫子却说:“我哪天没下地哦?我干的活儿也不少了。”这可是大实话,他虽然吃的多,养的肥,但干的活也不少,不然如何保证健康啊。
  姜大牛也笑着给他作证,说:“是真的,他现在力气可大了,挑着一二百斤的担子也健步如飞了。”
  这两人关系很好,经常一起干活的,说来也是有趣,姜大牛与小猫子居然也了好朋友。
  “看来你这是发胖体质。”丑姑也笑道。
  这两人现在可是姜吴村有名的富户了,小猫子靠自己聪明的头脑与一大家子劳动力致富的。 当年丑姑就很看好他,他也没有辜负丑姑的教导。
  当年宁二和丑姑离开后,她靠着自己在丑姑与宁二身边学到的本领与知识,七七八八的不知道捣鼓了多少小生意出来,再加上又跟着宁二识了不少字,在外面行走别人也越发不敢小瞧他。一来二去的,几年下来,他们家倒是最先富裕起来的了。
  因此,小猫子都快成了附近的传奇人物。他家现在不仅盖了几间大砖瓦屋,兄弟们都各家拥有不少良田,日子过的可好呢。而小猫子自己的儿子也全部在读书,其中他的长子十三岁,正在县里读书,非常聪明有前途。
  他就指着这个儿子能高中,改换门庭呢。所以,他自己一刻也不敢放松,家里外里的活都亲力亲为着,为的就是给儿子们挣出一条更好的路来。
  至于姜大牛,一来他本身也是个聪明人,二来有姜春花的帮衬,他日子就过得更好了。只是姜家人丁没小猫子家旺。
  小猫子有三儿二女,姜大牛却只有二子一女。他的长子就是唯一一个已经是秀才了,一直在县里读书,准备一直考下去的年轻人。这个叫姜兴家的年轻人,也算是姜吴村与宁家村眼下最重要的人呢。
  要说到感激,姜大牛是打心底里感激丑姑的。要不是丑姑,他家还是当年那个为了吃饱饭而在拼命的穷苦人家,他的儿子别说读书,只怕和他少年时一样,连饭都吃不饱呢。这些年来,姜春花打发人送来的东西,说白了大半都是丑姑和宁二给的。
  所以,他真诚的说:“这么多年了,我终于能亲口对你们道一声谢了。” “谢什么谢啊,好日子也都是你们奋斗来的。”宁二笑道。 “要谢的,别说他了,咱们两条村的人都打心底里感谢你们。”两条村的村长异口同声的说。
  姜吴村其他的人,日子也都过得很不错。小猫子富了也没忘记乡邻,姜大牛也一样。
  所以,姜吴村也好,宁家村也好,各家各户的关系都处得很好。大家的经济条件好了,也就没人再盯着那三瓜两枣的闹。所以,不止两条村子的日子红火,连带着把整片地方都带得富裕起来了。
  现在这里已经不再是以前有名的穷乡僻壤了。
  宁二和丑姑进村,还一路问了几次路,才找到的呢。因为整个地方都大变样了。原先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全部大修过,路两边又添了不少田,也添了不少庄户人家,有些路口还有了茶水铺子。路上来往的行人,客商也多了起来。
  这一切都与他们记忆中的完全不相同了。两人虽然早就知道他们曾经的老家现在已经很富裕了,但真正见识到,还是大吃了一惊。
  听着各人说着自己家有多少田,一年又能卖掉多少七里八拉的东西,丑姑和宁二随便一算就知道,这些乡民们,一年的收入多的都有几十上百两银子了。难怪人人脸色都没有菜色了,个个养的红光满面。
  当年他们俩人曾经带领大家干过的一些事情,大家都很好的沿续下来了,并且还发扬光大了呢。比如金针菜,比如小鱼干等等。
  而那些野桔子更是成了家家户户生钱的一项营生,家家户户后来都种了不少桔子,时间一长,就有人摸索出了一些比较好的种植办法,那桔子就不再象野生的那么小了,长的大了口感也更好了。当然就更值钱了。
  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一块桔园了,每年光靠这一项就能挣不少。
  说到这里,丑姑就想起了自己家后园的那些桔子树,只恨不得立马就去瞧瞧。
  小猫子说:“都给你们收拾的好好的呢。大家也是从你家那些桔子树受到的启法。你们家的桔子树每年都结不少果子呢。卖的钱,都留下来给村里了,这个学堂虽然盖在宁家村的位置上,其实我们姜吴村也是出了银子的,就是从你家的收入中拿出来的。”
  原来,丑姑他们走后,菜园里的桔子树日渐长大,过了几年就开始开花结果了,大家都是看着它们从小树苗长大的。自然就有样学样,都试着种了起来。
  “咱们这个学堂,不止收两条村的孩子,外村的孩子也一样收,就是那很穷的,只要孩子肯学肯上进,学堂都不束脩的。这些费用也就是从你们两家的收入中拿出来的。算来这个学堂都是你们捐助的呢。”宁家村的村长连忙说。
  而且两条村的人因为宁二这个后台,要干什么事还是很方便的。可以说,没有宁二这个当朝大员,宁家村也好姜吴村也好,就算富裕起来了,也不知道得生多少闲气呢。宁二虽然没有要本地官员特别关照大家,但这些官员,哪个不要给宁二几份面子,有什么事情,早早就处理妥当了。完全都不用知会宁二一声的。
  当年,宁家和吴家人走后,还是给村里留下了一些东西,从小到多,一年复一年这个收入都存着,积的多了,就能干些大事了,所以就盖起了这个学堂。
  “学堂好好办下去,以后村子里再考出去几个孩子,咱们这里也可以叫种耕读传家了,慢慢的经营起来,几代之后,指不定就成了高门大姓呢。”宁二很是赞同的鼓励大家。
  这话说的众人都激动起来了,一时间议论纷纷,好不热闹。
  直到有人来说:“村长,饭菜已经弄好了。是要摆到宁老爷家里来吗?”
  “弄的多吧?”村长问。
  “多,多的很呢,好几个婆娘一起弄的,大锅大灶的,鸡鸭鱼肉都炖了不少。足够半条村的人吃了。”来人笑道。
  于是,村长和宁二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干脆把饭菜摆到学堂里去,大家伙一起吃,权当是庆祝了。
  姜吴村的人自然也得参加这个盛宴,姜大牛与小猫子,村长等人还没开吃,就一个劲的说:“这一顿吃你们村的。下一顿可得吃我们村的了。”
  他们一副生怕落后的样子,惹得宁家村的人纷纷说:“那是当然,宁夫人可是你们姜吴村出去的,你们这娘家人,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再说了,你们哪家也不缺这口吃的啊。”
  宁家村的人一点儿也不客气,弄得丑姑和宁二都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了。
  第261章 感慨
  离开了老家, 丑姑和宁二又继续往下一个目地的。他们这几年一直四处行走,除了发现一些商机之外,也还带着一个不算任务的任务,那就是替皇帝了解民生,了解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员是否鱼肉百姓,贪脏枉法的事情。
  说起来,他们俩还有点象出巡的钦差。只是他们的这个权利说大就大, 说小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