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拿,七,七,七……。”六儿说话晚,说出的话姚明珠有时候靠猜测。大多时候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只是今天这话,姚明珠忍不住看向奶奶,“什么意思?奶奶,什么七?”
“这不是快过年了么,学校给你爷爷发的津贴,我去拿了。后勤负责的不知道在哪里弄了些橘子,也发了一篮子。”姚奶奶说。
六儿小短腿跑了过去,抱着橘子,仰着小脑袋,“切,切,七……。”
姚明珠笑了笑,心里情不自禁地高兴,上前抱着六儿亲了一口,“六儿真乖,真孝顺。”
姚传崧轻咳一声,“六儿,祖爷爷呢?”
六儿圆溜溜的眼睛转悠了一圈,奶声奶起地说,“七,七,七……。”
姚传崧笑了笑,“好好好,乖六儿。”
三人逗玩了一会六儿,姚传崧就离家去了学校,下午又一节课。姚明珠也跟着一起离开,她下午三节课要上。
姚传崧上完课后,学校教导处主任告诉姚传崧,学校行政办主任找他有事。
姚传崧拿着教案去了行政楼。
见了行政主任才知道,上次会议姚传崧提议让张美华回来教数学运用这一块,学校当时没有应下来,如今寻找一圈才发现,当初去苏国留学的人,安市并没有多少。即使有的也不是这个专业,张美华虽不是建筑学,但数学运用这一块却是有些相通。何况她也工作了几年。由张美华教导数学运用,然后姚传崧经验丰富,两人也就能把建筑学这一块给扛起来。只是张美华具体的情况,学校却不知道,于是找了姚传崧来询问。
说实话,姚传崧知道的却不是很多。简单地告诉了行政主任。行政主任了解后就让姚传崧回了家。行政主任说,他们去当地了解了解。
姚明珠晚上就知道了这件事。
姚奶奶埋怨姚传崧亏还没有吃够苦,竟然多嘴说这些事情。
姚传崧却有自己的考虑,张美华的孩子在他们家快七岁了,总靠着儿子儿媳养着也不是个事儿。这孩子还是呆在自己父母身边比较好。
只是姚明珠和姚传崧都没有想到,学校放寒假,姚明珠和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回姚家村过晚寒假和春节返校。竟然被学校告知,张美华不愿意回来。原因是她已经在乡下结婚生子了。如今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
姚明珠震惊了,姚传崧也有些吃惊。
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那就是说张美华下乡不到三年时间就嫁人了?
姚奶奶却是理所当然地道,“你们以为一个女人独身一人在乡里日子好过么?”顿了顿又感叹了一句,“张美华嫁人虽然有些意外,但也算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你们想想,她一个年轻的女人被以敌寇分子的罪名下放到东北那边的农村。孤苦伶仃一个人,想要在村里好好过日子,难啊。”
姚传崧想着了姚奶奶年轻时的日子,顿时愧疚得说不出话来。张美华这样一个新时代,留过学的女人都只坚持了三年的时间。怡舞却一人带着孩子过了几十年,想到几十年的时间里国家发生了那么多大事,姚传崧心里难受得要命,也悔恨不已。如今真是有些想不明白,当初为何会诈死当卧底。
姚明珠呆呆的,上辈子张美华可是成了有名的企业家啊,公司估计几百个亿的那种大企业,怎么如今竟然在乡下嫁人了?姚明珠有些不敢相信。何况张美华还有两个孩子啊,怎么就这样丢开不管了么?她这么狠心?
姚明珠怎么也无法说服自己承认爷爷说的事实。想了想,对姚传崧说,“爷爷,我想去东北一趟。”
“你去那边干什么?”姚传崧不解,随即想到张美华,忍不住问,“你要去看张美华?”
姚明珠点点,没有亲眼见到,她有些真的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姚传崧却摇头,“不行,你一个人怎么能去那么远的地方。”
姚奶奶也赞同姚传崧的话,“你可把这想法给我打住了,六儿三岁多点,你跑那么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咱们可怎么办。”
两位老人一直反对着姚明珠前往东北,姚明珠怎么也劝说不了,只好把计划放在了一边。想着赵国良父母下放的地方,姚明珠拿起纸笔写了一封信。
原本想把张美华的情况说一说,但姚明珠忽然觉得不能写。张美华的事情还没亲眼所见,不能让人担心。于是只把两个孩子的情况说一说。并把自己的打算也告诉了赵良国父母。
姚明珠原来是计划张美华若是能回来就把孩子还给她,如今这种情况下,孩子估计在自己家要呆个好几年,那自己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扔给父母带着。姚明珠想着九月他们就要上小学了,想着把孩子转到城里来上学。于是回家把自己想法说了一遍。
姚耀荣非常积极地同意姚明珠这个决定。因为如今村里更加忙碌起来了。
姚家村在张卫华的带领下,分区域轮流种植,同时科学地使用田地和肥料。
姚家村的粮食越来越多,农作物也越来越好,牲畜也过剩。后来张卫华就一直想着销量的问题。原本是直接送到镇里的国营厂收购。可镇里的国营厂还要收购其他村的,于是姚家村就剩下了大半。
为了不浪费这些东西,张卫华在市里和市外联系了三家国营工厂购买姚家村的农作物和蔬菜,然后申报到镇里,镇里申报到县里,县里又送到市里,市里相关部门核实了三家国营工厂后,同意了这趟买卖。同时直接放权,若是姚家村产值在增加,可以直接跟这三家企业交易。
姚家村的村民乐坏了。能直接交易就有钱拿啊,有钱就能买东西的。虽然有粮票的限制,但也有些其他东西能用钱直接卖的,只是要多花钱而已。
所以当张卫华开了动员大会,希望明年姚家村的畜牧,农业,蔬菜等方面产量要提升一倍。客户已经找好了,到时候,除开交了公粮和村民自己分的,多出来都卖给这几个国营单位。换来的钱到时候平分到每个人的手里。
这一消息顿时炸开了锅,临近几个村子也知道了这一情况,纷纷羡慕不已。
以前姚家村娶媳妇还稍微有点难,如今其他村都希望嫁到姚家村来。于是年轻的,未婚嫁娶的就成了香馍馍。
田家的田兆光和田昭华就是如此。还好俩人去了部队,要不然田家门槛都踏破了。
姚耀荣高兴的是,他被张卫华指派了一个工作,那就是统计土地面积,跟一个老的下乡改造知识分子核算整个姚家村的面积,然后重新规划各种粮作物种植面积,以及套种,间种等方法的运用。
套种间种是姚家院子里开始种的。玉米地里种黄豆,边缘种高粱等。张卫华暑假到姚家找姚明珠要本子,一眼看到后就想着村子里全部利用起来。于是把这个任务也一起交给了姚耀荣。
姚耀荣如此被重视,自然想表现一番的。想着先规划好,到时候好让人刮目相看。只是有孩子在家里总归不得清净。双胞胎里的秀秀简直跟个男孩一样,在院子里奔跑撒谎,有时还把村子里的小孩都带到姚家院子玩耍。
每次姚耀荣都要盯得紧紧的,因院子里有两个地窖入口啊。万一这些熊孩子一不小心找到了入口,跑进去探险了怎么办?于是听到姚明珠的话后,立刻举双手赞成。
第95章
姚明珠在暑假的时候把双胞胎接了过来,然后在大学附近的一所小学办理了入学,俩人上了同一个班级,姚明珠每日早晚接送。
六儿看着国华和秀秀上学,也朝着要上学。姚明珠想着孩子三岁了,上学也可以的,于是把她送到了一条街对面的一个国营幼儿园。
而此时,姚明珠的大学也毕业了。
姚明珠的专业在当时还算是个新兴的专业,一个班不到二十来个人,一毕业就全部有了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国营单位找来上来的,有时间为了一个人才,两个单位大大出手的事情都有。
姚明珠又两年实践,又上了三年学,理论和实践都有,安市的城建院和都市的一个国营建筑公司都向姚明珠递来了橄榄枝。姚明珠本来想着去京都建筑公司看看,见见世面。但知道爷爷姚传崧准备趁着眼睛还能看见时编写桥梁睡到施工实践锦集时,立刻就推辞了两份工作,拉着爷爷的手要求加入书籍的编写中。
因为姚明珠有个新的想法,把学校引进的施工新知识与爷爷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编制一本新的包含前期的概念,到统计计算分析,以及实践工程分析和讲解。
姚传崧听了姚明珠的想法,非常赞同。
于是姚传崧一边教书,一边与姚明珠整理以前的图纸,融合新的知识,然后编写,推理,论证,一遍又一遍地计算,写字。草稿纸就收集了五箩筐。
不过付出也就会有收获,一套崭新编桥梁山洞施工书籍完成了,整整两百多页厚。这也花费了姚明珠和姚传崧整整四年的时间。
四年的时间,六儿长到七岁了,成了育才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了。双胞胎的田国华和田秀秀则上了六年级,马上就要小学考试了,准备上初中。
四年的时间,西南乡下爆发了知识青年的动/乱。
下乡的青年不适应乡里的生活,纷纷要求返城,于是跟当地的干部,政府发生了冲突。也是因为这件事,上面开始了知识青年返城的浪潮。
只是如今的城里很多工厂已经从下乡找齐了工人,很难有对应的工作来安排回城的青年,这样一来,下乡青年返城计划被中断。然后下乡的青年开始拼背景,拼家庭能力。
有的从城里使劲儿,通过定向制定招收下乡的青年,以此来达到回城的目的。还有的则在村里干部身上使劲,通过干部推荐学习或者上工农兵大学离开农村。
如此一来,村里干部权力达到了最高,一直延续到一年前。
今年年初开始,随着几位伟人的相继离开,众人暂时歇下了心思。而十月里的一则广播,让下乡青年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上面提出要开关于高考是否恢复的研讨会。
所有的下乡青年纷纷支持这一决定。因为这个会议的提出,有瞻远意识的人开始计划地复习起来。
月底,会议正式通过了高考恢复的文件。当听到广播说出通过二字时,全国上下,所有在关注这一件事情的人全都默默地流着泪。想着他们下乡的这些岁月和日子,心里无比渴望回到城里。如今一道敞开的大门出现在了眼前,大家开始奋进全力朝着那道门靠近。
所有的人都行动了起来,全国各个村里也大行方便,给参加高考的青年,壮年,中年甚至老年的人分发最轻松的工作,提供免费的油灯,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挑战高考。
这是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姚家村参加高考的人就达到十多个。除了下乡的青年外,姚明珠没想到秦华竟然也参加了高考,并考上了大专,秦华全家都非常高兴,村会计谭宗林还特意为秦华办了酒席。
姚明珠送礼时看到谭宗林那扬眉吐气的模样,好似他自己考上了大专一样。
秦华跟田兆明一样的年纪,三十五岁,在这一场久旷十年的高考中,年纪并不算大的。三年大专后,秦华也才三十八,还算壮年。姚明珠心里还是佩服秦华的毅力。当然村里人也纷纷羡慕起秦华来。
十年动荡以热火朝天的高考结束了,光明终于撒了进来。
姚明珠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不过,想着还远在战场的兆明哥,姚明珠又充满了惆怅。
姚明珠和田兆明快七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
七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两千五百多个日子啊。姚明珠如今想来,真的有些难熬。
还好前三年姚明珠忙着上学,同时照顾六儿,分散了她的注意力。后四年则是跟爷爷姚传崧一起编书。对工程进行再次的核算复审,对每个数字和结论都要验证十遍以上。
书写了一遍又一遍,但有时一个论证错误,也许就是十天半个月的工作推翻重新来过。于是姚明珠也没有多余的心思来念想兆明哥。只是夜深人静时,想着他如今怎么样,在干什么呢?然后把之前的写的信拿出来,一封一封地看,看到累了,然后就睡下了。
可这一次,姚明珠细细算来一下,快一个半月没有音讯了,姚明珠有些担心。
这几年,姚明珠和田兆明靠着一个月一封信的频率维持了俩人的联系,但有时间兆明哥的信会延迟,上次他们进山实验,三个月没有联系。姚明珠急得给他们政委打了电话。
后来田兆明每次外出时间超过一个月都会提前跟姚明珠说。只是这一次却没有个音讯,姚明珠害怕上辈子那场让田兆亮大哥离世,兆明哥受伤的那场战役。
虽然在大哥田兆亮也去战场后,姚明珠就多次提醒,可这件事情一直没有爆发,就如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会爆炸,那种恐惧一直萦绕着姚明珠。 如今已经一个半月的时间没有收到来信,姚明珠担心他们上了战场,更担心出了事情。姚明珠想着,下午去学校党委办公室接下电话,否则自己很难心安的。
姚明珠没想到,自己还未出门,就迎来了婆婆秦小梅和大嫂李秀秀。
“阿珠,阿珠,我梦见兆明和兆亮出事了。你能联系他们么?”婆婆秦小梅进门就着急地问道。七年的时间,秦小梅老了很多,虽然看起来精神头很好,但姚明珠知道,婆婆担心大哥田兆亮和兆明哥的安全,这四年来,很少睡过安稳觉。不过,因为两个儿子上了战场,婆婆秦小梅突然信起了佛来,家里还悄悄地做了一个隔间,请了一个佛像,每日三餐都跪拜。
也许是因为信佛的关系,婆婆秦小梅的脾气和性格变得宽和了很多。
李秀秀在婆婆说也点头说,“阿珠,我也做了前两日也做了梦,梦见你大哥全身是血地叫着救命。我本来想着只是梦,何况梦境也许会是相反的,也就没有在乎,可没想到第二日晚上婆婆也做了同样的梦。昨天我们说起后,婆婆就说要去战场找兆亮和兆明。”
姚明珠闻言,眼皮不断地乱跳。
心里想着,应该不会有事的。可另外一个声音又道,如没有出事,婆婆秦小梅和大嫂李秀秀怎么会做同样的梦呢?虽然说如今破四旧,不讲迷信。可重生回来的姚明珠却觉得老一辈传承的东西自有它玄妙的地方,他们应该保持着敬畏之心对待。所以对于婆婆秦小梅和大嫂李秀秀做相同的梦,也许是预警,也许是提示,他们都不能当做没有看到。不过,如今却先要想办法联系到部队,找到兆明哥和兆亮哥。
“阿珠,有没有办法联系到他们?”秦小梅话音里都带着颤抖,当初知道两个儿子要上战场后,秦小梅真是悔不当初,真不该让老二也入了部队不说,还让老五也进了部队。虽然老五没有上战场,可老大老二一起都在啊,这简直是要了她的老命。
姚明珠点头,我先去党政处打个电话,说着就朝着外走。
“妈,你在这里等着,我跟阿珠一起去。”李秀秀觉得留下来等着太难熬了,于是道。
“我也去。”秦小梅立刻道。 姚明珠无奈,只好带着两人一起前往。
只是刚出门就遇上姚传崧和姚奶奶带着三个孩子走了进来。
几个孩子都比较礼貌,对着秦小梅和李秀秀,叫了奶奶和大伯娘,然后乖巧地站在一边。国华牵着六儿的手,一手牵着秀秀的。田秀秀看了眼六儿,有些不高兴,但还是没有甩开自己哥哥国华的手。
姚明珠把事情说了下后就带着李秀秀和秦小梅取了党政处。
党政处的李主任与姚明珠也算熟悉,姚明珠和爷爷编制的书就要通过学校党政处负责印刷和售卖的,一学校的名义。
李主任知道姚明珠的来意,同意让姚明珠使用电话。
如今的电话还是比较宝贵的东西,刘主任用一个铁皮盒子锁着。钥匙挂在了脖子处。小心地打开了锁,翻开盖子后又打开了一层盖着的白布,然后把电话推给了姚明珠。
第96章
姚明珠拿起电话就拨下了一连串熟悉的号码,电话对面传来了亲切有礼的声音,“你好,请问你要拨哪里?”
“你好,麻烦帮我转10086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