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这是本宫为你打下的江山 > 这是本宫为你打下的江山_分卷阅读_82
  但最让他不满的是,即使苏明若重新受封官职, 难道就不能再等等吗?
  在他刚刚让苏明若丢掉官职, 在他刚刚出了风头之后就立刻被封做中都尉, 这不是明明白白的打他的脸么?
  宁王可不信这是个巧合。
  毕竟建武帝既然给苏明若撤职, 也就代表着建武帝想要通过苏明若来平息权贵们的怒火,既然如此,就没有刚撤职就立马再给其他职务的道理,必定也会再等一段时间,然后找个理由让苏明若封曲尉又或者其他什么。
  因此这必定是苏明若故意与他作对, 想要报复他。
  当然,这不是最让宁王不开心的事情。
  苏明若无论如何讨厌,至少她也被丢去军营里了,一时半会儿的也见不着,干脆眼不见心不烦了。
  最近真正让宁王不开心的是太子。
  宁王完全不能理解太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好好的居然给苏明若出头,然后跟他过不去。
  就以最近物资运输的事情来说,明明龙望江一线他比较熟悉,可建武帝偏偏把这事交给了太子,摆明了是不管太子懂不懂都要让太子通过这事插手军务。
  事实证明太子确实不懂。
  这时候宁王很恰当的表示自己可以帮忙。
  对于太子来说,普通的臣子是臣,弟弟们其实也是臣。
  谁让人家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呢?
  因此当见到宁王送上门的时候,太子并没有拒绝,毕竟他确实不了解龙望江沿线的情况,也不了解龙望江上的势力分布。
  那里是晋国南方的边界,战争冲突频繁,因此多数时候国家对于这一块的掌控力其实并不是最强大的。
  龙望江沿线势力复杂,他们并不是单独的国家,但却对龙望江水路拥有发言权,在晋国空出手来派大军重新整顿龙望江之前,想要走龙望江这条线,都免不了要和他们打交道。
  太子对此完全不熟悉。
  倒是宁王,之前为了治理宝昌水患,曾经到龙望江沿线考察,对于这一路要了解的多。
  却没想到他帮太子做事,结果太子借着他的人搭上龙望江各路实力,了解了沿途的情况之后,便将他一脚踹开,不仅不念着他的好,反而开始对付起他的势力来了。
  这就让宁王十分不满了。
  就在刚才,宁王再次接到消息,新一批的物资已经装船送走,而这一回,从头到尾太子都没有让他参与,甚至反而将他的人赶走了好几个,转而换上太子自己的手下。
  宁王彻底怒了。
  “简直欺人太甚!”
  郑世才这时候说道:“这太子殿下也真是……我家王爷好心帮他,他不念着王爷的好也就罢了,却反倒要与王爷作对。”
  宁王看他一眼,这时候却有些怒气:“还不是你那个干儿子闹得好事!”
  郑世才连忙道:“王爷明鉴,这与奴婢没有关系啊!”
  宁王重重的哼了一声,懒得搭理他这话。
  郑世才想了想便说道:“王爷,这……如今太子已经插手龙望江事务,您恐怕还得小心些才是。”
  宁王皱眉:“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郑世才道:“您想啊,太子尚未完全有能力掌控龙望江便已经如此对待您,若是等到他的势力发展起来,日后还有您说话的余地么?那时候太子会怎么对待您?”
  这话倒是不假。
  宁王想了想也是赞成这一点的。
  何况他现在虽然看似与中都的权贵们关系都不错,但实际上这不过是最近才刚搭上的交情,若是想要指望他们做事,一时半会儿也是不能的,至多是给他送些顺水人情罢了。
  因此真要说起来,他还是在宝昌的势力更加稳固,何况如今结交权贵都是要花钱的,这种事,不想做什么也就罢了,若是想做事,不管是普通的人情往来还是刻意送礼结交,要花的钱都不是小数目,他虽说封王,但食邑并不大,如果仅做王府用度那是足够,甚至还有不少盈余,可以过得相当舒适了,可要是再算上额外的花费,这就远远不够。
  他在宝昌几年,为了治理水患倒是要与不少人打交道,因此也积累下来不少人脉,如今在宝昌也有置办了不少产业。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收益就来自龙望江。
  因此在这方面的势力他是一定要保住的。
  此时宁王便皱眉问道:“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郑世才道:“王爷,太子如今气焰嚣张不过是他以为自己离了王爷也能办事罢了,既然如此,咱们就让他知道,这事他想要办,就必须得王爷点头,若没有王爷的帮助,他就别想做事。”
  宁王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给他动点手脚,让他出岔子。”
  郑世才笑起来:“王爷英明,正是如此,等太子收拾不了这个烂摊子的时候,他只能来求助王爷,到时候这话怎么说,规矩怎么定,还不都是王爷一句话的事儿?”
  宁王这才露出笑脸来:“你倒是有几分才智。”
  郑世才连忙道:“不敢不敢,奴婢不过是有点小聪明罢了,还是王爷英明。”
  对于宁王来说,他目前想要和太子正面干架那他的力量是略有不足的,但若是只是在物资的事情上给太子添乱,那倒是容易的很了。
  四月初的时候,礼部终于与梁国正式定下了婚期与婚礼流程,但这并没有让谢容轻松起来,相反,他要忙的事情更多了。
  苏明若也同样忙碌,新兵的训练已经开始走上正轨,不过她对此并不满意,而是在新兵的磨合期过去之后,带着赵兴冯明等人一起,重新制定了训练计划和目标。
  苏明若也发现,赵兴这人或许战场是个猛将,毕竟他身材高大力气也不小,也学过武艺,在军中也算身手不凡,可他脾气耿直,容易冲动。
  冯明虽说也出身不高,但他药比赵兴圆滑的多,遇上事情也能知道动脑子。
  至于说之前最让她在意的那个看起来仿佛带着书生气的卢宣和,苏明若发现他肯定不是普通人家出身。
  他不仅读过书认识字,甚至就连写的时候,都有一手好字。
  这年头,普通百姓想要认字都不容易,何况是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读过不少书籍的,再加上那一手字,肯定也是有专人教导,且与名家学过才能练出来的。
  至少也是照着名家字帖练的。
  然而苏明若思来想去不记得自己知道一个叫卢宣和的人。
  何况这个人也挺难说话,问他读没读过书,他就只回答读过,问他认不认识字也是只回答认识,问他是不是照着字帖练过,他也只回答练过……
  林林总总,大约也就是这样。
  总之,问题是回答了,但多余的一个字也没说。
  好在苏明若对他虽然有些好奇,可也不至于非要对人家刨根问题,问不出来也就不再问了。
  这种时候,抓紧练兵才是正经。
  苏明若有习惯每日早晚开会,倒也不是什么大会,就是早上一起说一说今日的目标,以及要注意的事情,晚上的时候一起总结一下当日的得失,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下次需要注意什么,或者下属遇到了什么他们自己那个阶层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也可以提交到苏明若这里来。
  顺便临时有什么通知,或者有事情需要提前准备的,大约这时候也就说了。
  总之,看起来要说的不少,但实际上并不是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事情,因此这种会议很多时候连一刻钟的时间都用不了。
  最重要的是,苏明若给了江岸青任务,让他每日给几个屯长教兵法。
  这可让江岸青头大了。
  他虽然教书的事情也能做,甚至教苏明若和苏明秀的时候,苏家上下也都认可江岸青确实教的挺好。
  然并卵!
  教苏明若和教这些屯长不一样啊!
  苏明若家庭条件好,江岸青教她的时候,她读写都没问题,便是兵书之类,自己耳濡目染也学了一些,不说精通,但要说起来,讲一讲四五六或许困难,但说一说浅显的一二三倒是没问题。
  而这些屯长门就不同,他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如果要给个总结的话,估摸着大部分都是一塌糊涂。
  像是赵兴这样,虽然是屠夫,但家庭条件也还算不错的,倒也认识几个常用字,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字也能写一写,虽然错字不少,倒也大致能看得懂。
  但也有一些如同李大良这样的,本身家庭情况就不好,认识自己的名字还是来了军中为了看有时候放出来的榜文名单学会的,其他的就一窍不通了。
  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学兵法?
  江岸青很想问问苏明若是不是脑袋坏掉了。
  痴人说梦也不是这么说的啊!
  然而苏明若表示,这又不学多,每天只学一小段而已。
  “而且也不需要学什么很深奥的东西,只教他们最简单最基础的,我记得有基本兵书是必读的吧?就只教他们这些就好了。”
  江岸青皱着眉头看她:“明若,这不是理由,我只是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江岸青自认不是顶尖的聪明人,但也能看穿大部分人所思所想了,可这时候他完全不能理解苏明若在想什么。
  苏明若却问道:“先生知道隆城之战吗?”
  这个江岸青当然是知道的:“隆城之战是宿远之战的最后一场,而宿远之战又是玉川之战的前奏,可以说正是因为宿远之战才引发了那场规模宏大的玉川之战。”
  玉川之战晋国与梁国加起来死的人不计其数,那虽然被称作梁国的崛起之战,但那一战仅仅以死掉的人数而论,在两百多年的战乱之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毕竟其他战争死伤十多万,那是死加伤总共十多万,可玉川之战,仅仅是当场死亡的人数便不止这个数字,若是总论死伤,再将梁国死伤相加,这个数字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也因此,只要是对这方面的事情有所关注的人,就很难不去研究玉川之战,便是苏穆,时不时的也会推演这场战事,总会有所收获。
  也因为玉川之战的光芒太盛,所以难免有人会忽略之前的宿远之战,更何况是宿远之战当中看起来也是再平常不过的隆城之战了。
  如果苏明若今日问的人不是江岸青,恐怕很有可能对方就是一脸茫然的说不知道了。
  可就算是江岸青,对隆城之战也仅仅是听说过,并且知道大概罢了。
  只因为隆城之战太普通,若非宿远之战最终引发了玉川之战,江岸青恐怕根本不会关注到这场战争。
  毕竟两百多年来打的仗太多了,要是每一场都关注,便是神仙也得头大。
  此时江岸青听苏明若提起隆城之战,也有些困惑:“这又与隆城之战有什么关系?”
  见他疑惑,苏明若反倒是得意起来:“看来先生不知道呢。”
  这么说着,苏明若拉开地图:“先生来看!”
  这地图还是她从家里带来的,这年头地图也是军事机密,尤其是详细精准的地图更是国家的重要财产,寻常人家根本见不到,就连朝中大员,若非职位需要,也是难以一见的。
  典型比如说,像是董家那样的人家,已经算是权势大极了,可他们家也只有简略的地图,详细的军事地图是没有的。
  反倒是苏明若,因为苏穆之故从小便对这种地图见的多了,她跟着苏穆也时常喜欢重新推演战事,因此地图是必备的,可军中曲尉用的地图当然和苏穆的没法比,苏明若干脆就把家里的地图拿来用了。
  这时候苏明若摊开的正是宿远的地图,她指着隆城对江岸青说道:“一开始我也没有在意过隆城之战,但前些日子研究玉川之战的时候,偶然看到罗宁将军的书中写,隆城之战看似简单,可实际上对玉川之战影响深远,但其本身却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也就是没能达到实际应该具备的影响力,所以我就找了不少当年的资料,重新研究隆城之战,果然发现了问题。”
  “先生请看,当年隆城之战的基本打法是先分兵再合围,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是非常正确也非常有正对性的,照这样看,这一战应当取得大胜才对,而如果在隆城之战中取得大胜,将宿远之战以一个较为优势的方式结尾,先不说玉川之战是否会爆发,就说如果发生了玉川之战,那么晋国所能取得的成果恐怕就不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那些了。”
  说到这里,江岸青也皱起眉头:“你的意思是这里头还有文章?”
  “当然!”苏明若笑起来:“我父亲说,分兵合围很多时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实际上也是最难用的方法,因为一旦分兵,消息传递便不及时,各路配合一半靠事前谋划,一半靠自身的默契和对当时形势的判断和猜想,事前谋划倒是能做好,可剩下的一半才是最难的,因此多数时候这种方法并不能取得预期想要的战果,我分析隆城之战的时候也是这样,隆城之战前半截打的倒是不错,可后来形势发生变化,可各路应对却不尽相同,有的机敏迅捷,有的却僵化呆板,甚至还有的干脆出了昏招,这才致使隆城之战只取得了一场小胜,与之前很多次一样,这次分兵倒是分的好,但合围却没合成,使得最终战果恐怕只有预期的一半。”
  苏明若说到这里,江岸青已经明白了她的想法:“所以你的意思是,如果下属的中低层将领们都能有一定的兵法水平,都能受过一定的教育,有大局观,那么他们在判断形势的时候就不容易出错,互相之间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