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人人都爱马文才_分卷阅读_223
  “考城令接下个这个重案对仕途有碍不假,但他这样的下县本就是没有能力办这样的大案的,尤其驿站不归地方上管,死的又有武官和囚犯,军中和京中肯定都要派能吏来,考城令办不好也不见得有过,最多罚俸。可要得罪了太守,或是恰巧撞了我们这群士族的霉头得罪了人,说不得县令就到头了。”
  梁山伯叹息。
  “寒族能做到一县之令,往往如同那考城令一般,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如何取舍,他自然会明白。县中那么多主簿和差吏附庸他而活,一旦换了县令也是要做鸟兽散的,只要有一人看明白,考城令也就明白了。”
  “那他之前还说‘重谢’云云……”
  疾风刚刚听到这个的时候都笑了,士族即使爱财,也不会这么赤裸裸去为了寒门的“孝敬”而当众改变主意,哪怕那士族是白身也不行。
  这也多亏是梁山伯在和他们周旋,要是马文才,大概听到这话就拂袖而去了。
  “大概觉得我们年轻,好糊弄。加上时间仓促,又是这般大的案子,这考城令也有些慌了手脚,只想着把事情压下去,想不到太远。”
  梁山伯脸上并无轻鄙之色,可言语中却带着一丝了然:“遇事先想着躲事,只求表面太平,难怪这考城这么多年身处要道之上,也不过是个下县……”
  这种话梁山伯来起来只是在私下说说,但客店里人多口杂,这客店里也不是没有为了看热闹藏在各处的旅人,梁山伯这似是无意间的一句感慨并没有特意小声,想来明天之后,“考城”为何多年不见发展,这县令又是如何多年身居父母官之位却不见政绩的原因,总是要传扬过去的。
  “梁郎大概是气恼那县令对那些报案之人避而不见了,也许还有其他原因?他这般好的脾气,居然会暗暗坑了那县令一把,这般下去,即便考城令能保住官位,民望恐怕也丢了。”
  细雨心中嘀咕着。
  “果然和祝、傅两位公子比起来,还是这位梁山伯更靠得住,也越发不能小看。这绵里藏针的本事,坑人于无形啊……”
  “细雨。”
  梁山伯转过身,突然唤了细雨一声。
  “咦?啊,在。”
  细雨还在心中“腹诽”梁山伯呢,听他一唤,猛然一慌,随即又惊醒过来。
  他慌啥?又不是自家公子。
  “马兄伤重又来回奔波,应该是疲惫的很,他之前带着伤执意露面筹划,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结果已成,刚刚的事还犯不上让他劳神。”
  梁山伯用的是商量的口气,可是态度却并表现的很明确。
  “让他好好睡上一晚,明早再说吧?”
  细雨自然是关心自家公子的身体更甚其他的,连连点头。
  “若是主人没有问起,自然不敢用这种事吵扰到他。”
  “此外……”
  梁山伯顿了顿,似是在斟酌什么。
  “我看马兄精神也不太好。”
  细雨一怔。
  “主人精神不好?我看主人虽受了伤,可之前还能出来和驿站里的人……”
  “正因为他身体不好,却还要出来联合报案之人给县令压力,才有些反常。”
  比起马文才的身体,梁山伯似乎更担忧这个。
  “马兄做事向来自信,而且这种事情,明明暗地里递个名帖更快,却硬是要‘借势’……”
  一路上过来,马文才何曾向他们借过势?他虽然善用一切资源,可对于自己在意的人,反倒十分尊重。
  傅歧是傅令公的儿子,可一路上哪怕风餐露宿,哪怕遇见灾民劫持徐之敬,建康就近在咫尺,马文才也没说去找傅令公求助。
  如今驿站血案是大不假,可傅歧没有首肯,他却在大众广庭之下以“建康令”之势要挟此地县衙,更是以此收拢了报官的众人,以他对于“士族节气”的坚持,今日所作之事岂不是反常?
  听梁山伯这么说,细雨也察觉到了不对。
  他的主人从小主意就大,凡事必定面面俱到,哪有这样回来倒头不起的时候?
  “那……那现在?”
  “明天报案的事情,我和傅兄去一趟吧。既然说了马兄伤重需要卧床,现在他出面也不好,祝英台性子诙谐,由她陪着马兄,也能给他提提神,散散心。驿站的事情太复杂,哎……”
  梁山伯点到即止,细雨也立刻意会。
  “那就麻烦马公子和傅公子了!”
  梁山伯没有居功,径直去找傅歧,其实内心受到震动最多的是他。
  马文才,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同了。
  而他一进客店什么都没交代,倒头就睡,不像是疲惫,倒像是自己跟自己在生闷气。
  究竟在驿站失火,他们昏迷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重创了马文才精神的事情?
  梁山伯不想深究,也不敢深究,但他确定一点:
  ——这个时候,马文才身心俱疲,是最容易发生变故的时候。
  祝英台单纯,傅歧懵懂,马文才又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时候……
  于情于理,他必须守护好这位朋友。
  ***
  正如梁山伯所料,马文才似乎真的疲累的很了,不但细雨回去的时候没有“醒”,第二天也醒的极晚。
  当听送早饭的祝英台说梁山伯和傅歧领着那一堆“苦主”一起报官去了的时候,马文才还是习惯性的蹙起了没有。
  “他们去了?为什么不喊醒我?”
  “得了吧,你都伤这样了,大冬天的在屋子里还有炭盆,穿少点也好换药动作,现在出去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祝英台对马文才的坚持翻了个白眼。
  “傅歧好歹也是建康令之子出身,梁山伯也是县令的儿子,报个案这种小事,还要劳烦你这个病人出面?你放心,保证办的妥妥的。梁山伯走的时候还特意交代了……”
  “交代的事情有点奇怪,他说,等马兄起来了,务必转告,道路莫名受阻使人滞留,以及他‘受伤极重失去意识’的事情会一字不差的记上的,切莫劳神担忧。”
  她有点纳闷地挠了挠脸,小声嘀咕。
  “奇怪了,你当时是醒着的啊,失去意识的明明是我们才对,梁山伯为什么要这么说?”
  马文才听了祝英台的嘀咕,身子一震。
  他看出了什么?
  “总而言之,梁山伯能干的很,傅歧也知道你受了伤,努力摆出‘建康令家的儿子’的气势去壮势了,还借了细雨几个一起去充场面,你啊,就安心养伤吧!”
  祝英台以不可反驳的气势盛了一碗粥,塞到马文才手里。
  马文才心不在焉的接过粥,随意翻动了几下,在祝英台关切的目光下,他并没有将勺递进嘴里,而是慢慢抬起了头。
  “祝英台,你说你能用炼丹术酿出烈酒,制造味精,用胆水提炼出好铜,若是条件允许,需要多久能看到成果?”
  “啥?”
  祝英台没想到画风突然转到“总裁问策”上,一时没完成“临时丫鬟”到“高级顾问”的转换,人有点蒙蒙的。
  “我问我需要看到烈酒、味精、好铜,需要多久?”
  马文才表情冷静地看向祝英台。
  此时屋中无人,祝英台心中盘算这些事也不知多久了,马文才冷静的态度立刻感染了她,让她面色顿时一肃。
  在论及专业时,即使是祝英台也有一种慑人的威严。
  她在心中估算了一会儿,迅速给出了答案。
  “味精最快,但受环境拘束,我现在弄不到那么多原材料,材料允许,只要几天。烈酒需要打造器械,器械完成,以我的经验,约莫一月就能看到成果。倒是胆水炼铜,受器材、场地、环境要求较大,怕要大半年。”
  “好。”
  马文才像是彻底放开了某种顾虑。
  他伸出手掌。
  “我会设法为你提供条件,等回到吴兴,你我订下契约,从此福祸相依,共谋大计……”
  祝英台脸上的表情从严肃到惊讶,再从惊讶到狂喜。
  她虽得过马文才的承诺,可他像是这样抛却一切顾虑明确给她答复,甚至愿意签下契约的反馈,却是第一次。
  根本不用犹豫,祝英台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伸出手,与他击掌为誓。
  “成交!”
  “一言为定!”
  第153章 不速之客
  祝英台和马文才虽确定了合作关系,但裴家如今正在护送“命犯”之中,马文才几次投机得到的财产,大概也只够祝英台启动其中一项研究,所以关于契约的具体条款,还得细细再谈。
  他已经打定主意把祝英台拴在自己这辆车上,便已经把祝英台当成了“自己人”,态度明显有了不同。
  祝英台原本就对马文才有依赖之心,如今更是视其为“生意伙伴”加“生死之交”,更是信任。
  而考城县衙里,正如梁山伯所料,想清楚利害关系,或通过别人想清楚了利害关系的考城令,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报案,曾在驿站里损失惨重的苦主们大喜过望,纷纷录下自己的口供。
  这里大部分人根本就没见过“贼寇”长什么样,有的是火起时仓惶逃走,有的是一开始有砍杀声就跑了,但有和马文才等人的接触,那些似是吹牛一般的经历,似乎也都成了有理有据的“事发现场”。
  于是乎,“几十个壮汉蒙着头脸闯入驿站”的口供就这么被录了下来,受害的不光有商人,小吏,也有低级官员和驿站里的驿馆,甚至还差点杀害了一群过路的士族学子——若不是这些士族带着自己的私人护卫跑得快,大概全交代在这里了。
  在梁山伯的“提点”下,几人的身份被模糊了,倒是把伤势写的不清,几乎个个都没有了行动能力,那县令也有意卖好,加上马文才确实受了伤,这案子就这么录下了。
  傅歧作为“建康令的公子”,大部分时间倒像是一种象征意义,梁山伯本身资格不够,马文才又没来,傅歧来了,梁山伯就像是这些“士族”的代理者,他有能力有城府,只是没身份,如此一来,名正言顺,傅歧只要站着听完就可以了。
  等梁山伯回了客店,早上得以成功报案的苦主们纷纷向马文才一行人道谢,如今年关将近,既然案子立了案,他们也要早日返回故乡,财没了,至少人在,给家人也是个交代。
  因为道路被封,他们在考城又住了两日,也许是出了命案的缘故,那些封了路的大石终于被移走了。
  马文才伤重,再这么赶路不行了,必须要找个妥当的医官休养几天,几人商议了下,决定先去沛县。
  一来他们之前和沛县府衙打过交道,也算对当地熟悉,可以得个照应,二来沛县位置重要,容易打探消息。
  更重要的是,陈庆之被迫投水、一群同伴九死一生后,马文才就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绝不足以在意外发生时护住所有人,所以在盱眙时,他就已经去信让家人来接,现在算算,家中侍卫和力士、车马也该到了沛县附近了。
  傅歧和祝英台是个不爱操心的人,梁山伯也认为离开考城比较好——既然受到袭击的人被道路所困不能离开,想必那些贼寇也不会太远,为防夜长梦多凶手报复,还是早点离开为妙。
  对于,马文才来说,他需要的是洗掉崔廉失踪时自己参与的嫌疑,既然报了案,将自己一行人的行踪露出来,就是摘了出去,大可大张旗鼓的回返,于是回程时还让梁山伯出面,宴请了当晚曾在驿站里侥幸逃过一夜的诸人,留下了一片美名。
  离开考县,他们几乎是马不停蹄,很快就到了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