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南北杂货 > 南北杂货_分卷阅读_661
  这个年代的人宗族观念都很强,就算是九五之尊,也不可能一点都不顾虑自家族人的感受。
  罗用这几日思来想去,终于也是有点想开了,今年这些羊肉罐头卖出去,若是不够钱修水渠,那他们明年就再干一年,明年若是还不能挣够钱,那就后年接着干。
  “你能这般想就好。”听他这么说,二娘便放心了,她就怕罗用思虑太过,伤了身体。
  “听闻昨日又有伊吾人去你们羊绒作坊看货?”罗用问她道。
  “便也只是看了看。”二娘不在意道。
  “没买?”罗用问。
  “挑拣了半日,便只买了几件。”二娘摇头。
  “总归还是有人买。”罗用笑道。
  在常乐县的西面和北面那些地方,当地百姓的穿着大多以毡和麻为主,毡布便是用羊毛制成,比麻布易得,价钱亦贱,所以这些地方上的人大多对羊毛制品不是很感兴趣,市场有限。
  不过罗二娘她们那个羊绒作坊出产的羊绒衫毕竟精致,颜色也很丰富,这几年积累下来,款式也是越来越多,关外一些胡人也比较喜爱。
  “待到开春之后,我便要运一批货物去往凉州那边。”过了一会儿,二娘又道。
  “那边仓库可是没货了?”罗用问她。
  “快了。”二娘说道:“听闻凉州城这两年又比从前热闹繁华许多,各地胡商与中原商贾交流汇聚,在那里买卖货物,尤其是这两年河西出了白叠花,中原那边又过来不少人,只是很多人都在凉州一带置产,并不过焉支山。”
  当年汉武帝设河西四郡,从东往西,分别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便是唐初这时候的凉州一带,凉州过去便是甘州,甘州的州府便是张掖。
  在凉州与甘州之间,隔着一道焉支山,隋代以前,大多数胡商都不愿过焉支山,当年隋炀帝杨广在焉支山宴请西域各国的使臣商贾,并许与诸多好处,逐渐才将这些胡商引到中原一带。
  焉支山上天气恶劣多变,那一年隋炀帝过焉支山的时候,曾在扁都口遭遇六月飞雪,士兵随从大半都被冻死,就连隋炀帝的姐姐都被冻死在那里。
  现如今,因那两条水泥路的便利,因羊绒买卖的兴盛,又因河西这边出了白叠花,许多中原商贾富户纷纷来到河西,焉支山东面的凉州城是一派的繁华景象,而在焉支山西面,则要冷清得多。
  “听闻陇右道这条水泥路也快通了?”罗用说道。他这些时日与一些东边过来的商贾闲谈的时候,那些人都说河西这条水泥路快通了,现下便只剩下少数几段路还未铺好。
  “快了。”二娘也说:“开春那时候应是能修好。”
  河西走廊这边,人口比之中原稀少,行走在驿道之上,放眼望去往往都是大片大片的荒野。
  既少人力又少资源,自然条件恶劣,朝廷那边的钱帛供给又不及时,丁朝议这一条路铺得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总算快铺好了。”罗用也是替他松了一口气。
  “可不是。”二娘亦是感慨。
  “可定好了出行之日?”
  “约莫清明前后。”
  二娘她们这一次运货,还是与赵家人合作,赵家人在敦煌那边有商号,时常亦有货物往来。
  这一次运货需要的脚夫,便由赵家人从敦煌那边招募,先从常乐县这边运一批羊绒制品去往凉州城,然后再从凉州城运一批赵家商号的货物回敦煌。
  如此一来,赵家人不仅运送了自家的货物,还能从罗二娘这里挣到一笔运货费,至于他们家在敦煌卖货挣来的钱帛,大多都在当地置了产业,少数换成金银,带回凉州那边维持商号运营。
  “脚钱如何算?”罗用顺口又问了一句。
  “三成货物。”二娘答曰。
  第357章一个正在崛起的家族
  从常乐县去往凉州城的这条驿道之上,亦是每隔三十里一个驿站,与中原地区相同。
  之所以是三十里一个驿站,是因为在眼下这个年代,一般人无论是坐车还是骑驴还是步行,一日大抵便只能行走三四十里路。
  从常乐县到凉州城一千七八百里,即便现在已经铺上了水泥路,至少也要走上一个多月。
  这一路过去路途遥远,人烟稀少,自然环境也很恶劣,运送的物品又颇贵重,时刻要提防关内关外的贼寇拦路抢劫,再加上沿路各城镇关卡、各地大小势力团伙的疏通打点,那三成货物的运费,赵家人收得并不亏心。
  凉州城那边许多商贾富户世族大家不愿过焉支山,其中一部分原因便在于此,路途遥远行路艰难,运货又诸多危险,若不是在这一带长期经营,一时便要来这边行走,那必定是诸多艰难,处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