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重回校园的休闲日常 > 重回校园的休闲日常_分卷阅读_134
  叔叔也跟着点点头。
  小姑又夹了一块鱼,把鱼刺剔了,沾了沾酱汁放进嘴里:“而且最近这一年,火锅店生意也没前两年那么好了。”说着,从嘴里又挑出一根鱼刺来,“也就奶茶店和烤肉店赚得多点儿。但今年又是买房,又是买车,又是买商铺的,这不是钱都花完了嘛!家里哪有什么钱,他这么个花钱法,家都要让他给败完了!”
  叔叔婶婶继续点头:“是。”
  “而且周小明,也跟他那个死爹一个德行,一点儿不听话。要不是看他睡着了的样子还算乖一点儿,我都不想带他来。明年我得赶紧考上研究生,考上了就搬禹州一个人住去,眼不见心为净!”
  “是是是。”
  “真是气死我了!”说着,把最后一口饭吃完,问,“嫂子,还有饭吗?”
  “有,我给你盛。”
  “没事儿没事儿,我来吧。”说着,起身又盛了一碗饭,倒进油焖大虾的盘子里,用剩下的汤汁拌一拌,一边骂着周明,一边又吃了个干净。
  第131章 .
  出门在外久了,最想念的便是家里的饭菜。
  这东西花钱又买不到,自己又不会做,只能用其他替代品先将就着,忍到回了家才能放开大吃。
  婶婶每次和书庭一美视频,两人便在那里念叨着“点菜”,一会儿说想吃排骨土豆炖豆角了,一会儿说想吃酱肘子了,一会儿又说想吃辣椒炒牛肉了。
  婶婶便暗自记下。
  今天孩子们回来,婶婶一早便出门买菜、开始准备。
  于是当两人回到家时,一大桌她们爱吃的菜已经全部准备好,八菜一汤,都在桌上用盘子扣着了。
  趁婶婶带书庭一美参观家里,叔叔已经积极地把盘子一一打开,小姑则拿了一双筷子,忍不住地夹了一块排骨,走到垃圾桶前一饱口福,吃完,把骨头丢进垃圾桶里,又夹了两块牛肉,而后把凹进去的地方用筷子抹平,弄得好看一点。
  等三人出来,叔叔说:“快吃饭吧,饿死了。你妈今天一大早开始做这些菜,还不让我们吃,你说这不是折磨人呢嘛。爸,吃饭了。周小明儿!过来吃饭!”
  几个人便纷纷围了过来。
  这顿饭,一美吃了一碗,又吃了一碗,吃完,虽然肚子已经饱得不行,却还是忍不住又盛了一小碗。
  回到家,仿佛一碗平凡的米饭,都比外面更加香甜有嚼劲。米粒颗颗晶莹饱满,光是闻闻其米香,便觉得幸福。桌上八道菜,每一道又都那么下饭,如果可以,她都想一道菜配一碗饭,只恨自己胃不够大,不能如愿。
  有时间,她也要好好和婶婶学学做菜才是,日后出门在外,想吃什么自己立刻买了菜,就能做来吃。
  婶婶则一直忙着给大家夹菜。
  书庭牙口好,爱啃脆骨;一美喜欢和辣椒牛肉一起烧的、面面的土豆;姥爷胃不好,牙也不行,只能挑一些煮得烂乎的排骨,剔了骨头,用剪刀剪小,才能勉强吃一些;周小明不能吃辣,只是桌上这么多菜,多少都加了点辣,还好单独帮他炒了一碗鸡蛋。
  他妈妈用鸡蛋给他拌了一碗饭,他便戴着围嘴坐在桌前,一手拿卡通小碗,一手拿卡通小勺子,正自己投入地吃,吃得脸上、围嘴上、地板上都是米粒。
  婶婶自己也不饿——做了一上午菜,每道菜尝两口,八道菜,尝也尝饱了,于是只是参观大家闷头大吃的壮观景象——大家都忙着吃了,也没人说话,整间餐厅里除了餐具碰撞的声音,便再无声响。
  婶婶说:“我这是养了一屋子饿狼啊,我是前两天没给你们吃饭,饿着你们了还是怎么的了,吃成这样。”
  叔叔说:“没办法,谁让我老婆做饭这么好吃。”
  桌上一共六个大人一个小人。
  一桌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耗下去,最后变为餐桌边沿的一堆堆残骸。
  尤其排骨,一盘也装不了几个,没一会儿便见底了。
  小姑伸出了筷子正要夹,发现没了,又见周小明碗里还有一个刚刚嫂子给夹的排骨,周小明还没来得及啃,便不嫌弃地夹了出来,抖掉上面的米粒……
  周小明一脸懵逼地看着小姑的动作。
  小姑说:“我给你剔骨头。”说着,却直直送进了嘴里。
  看着妈妈把自己的排骨啃了,周小明委屈得不行,却又敢怒不敢言,马上要走到大哭出声的边缘。
  婶婶便连忙哄道:“不哭不哭不哭,没事儿,肉肉锅里还有呢,舅妈给盛。”说着,又盛来一盘,而后笑着念了一句,“真是大的小的都一个样儿。”
  一桌菜很快一扫而光。
  吃得又饱、屋子又热——大家纷纷仰在了椅子上发饭晕。
  过了一会儿,姥爷起身要回房,大家才纷纷动了起来,叔叔看着刷手机的小姑叫了一声:“郑恩惠。”
  “干嘛?”
  “刷碗去。”
  “嘿?你怎么不刷?”
  “我帮你看孩子。”
  “不行!我刷碗,你刷锅。”
  婶婶便说:“得了吧,你哥这辈子没刷过碗,而且你们刷的碗,我哪儿敢用啊。你们都出去,去看电视去,你们坐着不帮倒忙,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忙了。”
  于是几个人帮着七手八脚收了桌子,一美又下楼扔了个垃圾,便坐到沙发上,和大家一起看电视。
  没一会儿,杂乱的厨房便被婶婶收拾得井井有条。
  末了,婶婶用抹布把灶台擦了一遍,又把抹布洗干净,晾在了水龙头上,便出来坐下和大家看电视。
  看了一会儿,周小明在叔叔怀里睡着了,小姑便把孩子抱进了卧室。自己也困了,便也躺下来眯一会儿。
  客厅里,大家也都发起困来,便纷纷回房去睡。
  …
  一美一觉醒来,看了看手机,发现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半,屋子里灰暗一片,而身边姐姐仍在酣睡。
  一美便拿上手机,轻手轻脚走出了卧室。
  偌大客厅里空无一人,灯也没开,想来叔叔婶婶也还在睡,一美有些渴了,打算去厨房倒杯水喝,而一拐弯,竟见餐厅里小姑正一个人坐在餐桌前学习?
  穿着t恤、运动裤,因为长头发碍事,便绑了个马尾,绑得略有些高,从后面看上去俨然像一个年轻小姑娘。左边放了一本单词书,右边是一本周小明涂鸦过的图画本,小姑正在上面写写画画地背单词。
  听到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一美,也不觉得丢脸,而是无比坦然地招了招手,说:“一美过来,给我讲个题。”说着,把堆在前面的一套真题拿出来。
  “什么题?”说着,一美走过去。
  只见一道阅读四个问题,小姑在三个上打了大叉……
  小姑挑出里面一句足足有三行半的句子,说:“这个我读不懂,单词都查了也看不懂啊,怎么回事?这个语法肯定是错的,你帮我看看。”又忽然想到了什么,疑神疑鬼道,“这不是盗版吧?”说着,还拿起卷子,认真看了一眼卷子外观,考虑会不会是盗版?
  一美便坐下来,看了一眼句子。
  看到句子,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而后想,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获得像小姑那样,看不懂句子或解不出题,不怀疑自己能力有问题,而首先怀疑是卷子出错了的,这种骨子里的自信……
  一美说:“哦,这个是宾语后置。”说着,把后面的宾语圈出来,用箭头标到它应有的位置,再把中间省略了的什么that、which补上,给小姑看。
  小姑看了一遍,像明白了什么,“啊~”了一声,又看了一遍,大彻大悟,于是夸奖一美说:“厉害啊,高材生就是不一样!”
  一美便嘻嘻笑着,去倒水。
  一美也看到了小姑的水平,一个句子里一半单词都不懂,全部查了词典,标上了中文释义,真想劝一句,小姑,咱想开点,还是别考了,老公、孩子也有了,钱也挣到了,还要那一指文凭做什么?
  只是又想,反正小姑有的是时间,花点精力在不一定有回报的学习上,少点对老公孩子的关注,还能减少吵架次数、有助家庭和谐,挺好挺好。
  看着小姑认真学习的样子,一美又问:“还有别的什么吗?”
  小姑便立刻说:“有,太有了。”说着,往旁边撤了撤,招了招手叫一美过来坐,又问了一堆问题。
  一美便一一详尽地解答了。
  小姑恍然大悟,而后说:“一美,反正你假期也没事儿干,就教我英语吧,学以致用嘛,等过年,小姑给你包个大红包!”
  反正一美自己也要学习的,就当两人一起学习。
  而且小姑“热爱学习”也只是一阵一阵的,肯定过两天又觉得没意思,把书扔了,一美便说:“好啊。”
  正说着,婶婶走了进来。
  看到餐桌上的这一幕,说:“一美教你姑英语呐?真厉害。昨天你小姑就不懂,跟你叔她们俩讨论,你叔懂啥呀,两个人都那么点儿文化水平,整了半天也没整明白,我就说等明天一美回来了问一美,一美肯定能给你们整明白了!”
  一美便喝着水,笑了起来。
  而后再次由衷觉得——嗯,学习好还是有点用处的嘛。
  第132章 .
  回家第二天,一美便回到了自己日常学习的状态。
  不知不觉间,学习已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每天不背背单词、不读读文章、不听听听力,便像少了点什么,浑身不自在。且一美微博关注人少,早上上厕所时刷一刷,十分钟便没的可刷了。一美也不玩游戏,追的综艺、电视剧也寥寥可数。
  每天那么多时间,还能干什么呢?
  看看书,吸收吸收知识,那感觉也是很享受的。
  新家有一个宽敞、漂亮的阳台,三面是明亮的落地窗,光线很足,中间放了一张小茶桌和两把藤椅。
  回家第一眼一美便爱上了它。
  每天早上在上面大声朗读文章再合适不过,尤其到了夏天,还可以打开窗户,面对习习吹来的微风。
  第二天,一美睡到七点自然醒来。
  不知是认床还是怎的,昨晚一美很晚才勉强入睡,于是此时醒来,头脑也有些混混沌沌。本应是起来上个厕所,回来再继续睡它三四个小时的状态,只是想到阳台,一兴奋,便立刻爬下了床。
  蹑手蹑脚走到书桌前,拿出一本英文读物,又拿了一支笔夹在封面上,走出房间,又轻轻关上门。
  这个时间,连婶婶都没起。
  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客厅里,空旷无人。
  走进厨房,翻了翻冰箱——切片面包、火腿、生菜、沙拉酱都有,一美便自己迅速做了个三明治,用一张崭新的盘子装好,又见婶婶买了一套新的咖啡杯,便又烧了个开水,自己泡了杯速溶咖啡。
  而后抱着书,拿上三明治、咖啡走到了阳台。
  坐在露台上,吃吃东西、翻翻书、喝喝咖啡。窗外可见楼下敞亮的小区光景,与对面耸立的高楼。
  这样的早晨,可真惬意。
  过了一会儿,婶婶穿着睡衣从卧室出来了,看上去睡眼惺忪,见到一美说:“起来啦?吃什么呢?”
  “我自己做了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