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纮问:“你准备种什么?稻种?”
谢知说:“不是,我要种粟米、大豆、小豆、燕麦……什么能填饱肚子种什么。”占城稻她只准备开几片试验田,谢知并不抱太大期望,“应该还会种上点棉花。”谢知听说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种地方适合种棉花。
秦纮轻吻谢知,“慢慢来,我们不及。”养几个饥民秦纮还是能养得起的,只要阿菀能开心。
谢知却不准备一直贴钱来养灾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更习惯让人用劳动换取食物,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赫连凤容接到谢知的来信,就押送着粮食过来,怀荒并不缺运送的兽力,怀荒和建德郡也不是太远,粮食运送不至于出现拉车的牲口把粮食全部吃光的情况。可即便如此,粮食运到建德郡时也损失不少,一并过来的还有谢兰因写给女儿的信。
谢知也顾不上心疼,先让人把运来的豆类全部磨粉,掺杂着麦屑一起熬糊糊给饥民吃。至于拓跋曜给的祭红珠、貂裘,谢知根本没有闲心去想,她想来年开春春耕的事就够忙了,闲暇时还要跟五哥培养感情,调戏五哥,哪有心思去想前男友。
谢知的糊糊卖相不好,可她放的都是实打实的粮食,里面并不夹杂木屑、石头之类的东西,甚至连米糠都没有,所以建德城内的饥民都知道每天去秦家的粥棚打粥。粮食有限,谢知不可能让饥民吃饱,可是她每天施的粥足以让人活下去,她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等明年或许会好一点。
秦家的粥棚在建德城各位贵人粥棚中鹤立鸡群,建德王给自己家下人吃的食物也不过如此。秦纮的举动自然引来诸多侧目。谢知来建德城的事也被有心人打听到了,也这也瞒不住,谢知是秦纮的妻子,又不是他养的外室,秦纮也不准备隐瞒。就在秦家施粥第十天,建德王妃也谢知下帖子,邀她过府赏牡丹。
被谢知一口拒绝,她甚至是回帖都不是亲自写的。这么冷的天,除非谢知乐意出门,不然就是拓跋曜都不敢让她出门,建德王妃算哪个牌位上的人?值得她这么冷的天出面应付?谢知这底气来源于夫家,也来源于婆家,她公公是秦宗言、她爹是谢灏、她祖父还是中书令兼皇帝太傅,在整个边关谁敢不给秦纮夫妻面子?
建德王哪怕是宗室,也是皇家不知道哪里的远亲,论跟皇家的亲近,远远不必上谢知和秦纮。因此建德王妃在接到谢知回绝时,气得大发雷霆,可她也只敢在王府大发雷霆,不敢对谢知有什么动作。这姑娘后台比秦纮硬多了,建德王可以冷遇秦纮,却不敢得罪谢知。
谢知在家里熬过了一个冬天,进入二月时,天气开始逐渐回暖,她也原地满血复活,再次换了衣服,领着赫连凤容和亲卫们在军屯里遛弯,想着要怎么改建军屯。她跟秦纮商量过,觉得他们以后还是住在军屯更好,住在城里谢知总觉得不安全,随时要被人一锅端的准备,军屯的虽然简陋,但是城墙、瞭塔等建筑齐全,只要进行内部改造就好。谢知想要建一个真正的古代坞堡,等真正建立好之后,谢知就分人,内部完全是亲卫,外层再是屯民,她想要做什么研究,都可以在坞堡里研究。
当然这些事还太远,谢知首先要改善的是军屯内部的卫生环境,建德城不缺水,就谢知所见,就能看到不少河流,但是降雨量是多少谢知不知道,她只知道军屯附近有一个大湖泊。屯民直接把大湖泊里的水引入军屯之中,在军屯里开了两个小水洼,人畜用水都在这两个水洼里。谢知心都毛了,也亏得这里天气寒冷,不容易有瘟疫,不然一个瘟疫这里人全死了。
卫生改善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春耕,谢知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春耕上。秦纮初来乍到,手上的耕地都是从别人手中买的,或者是没开垦的荒地。本来秦纮想让亲卫帮忙开垦,但谢知觉得亲卫人数有限,光靠他们耕种也不现实,他们是军人不是农民。因此她组织城里的饥民和屯田的闲置劳力一起耕种。当然在耕种之初,谢知还是让秦纮和自己的亲卫前来帮忙,因为没有他们帮忙,春耕进度实在太慢。
这里天冷,土地都被冻成冰疙瘩,需要壮劳力砸开冰层才能翻土,不知要比南方难种多少倍。但被雇佣的饥民却比之前更卖力,因为春耕一开始,他们就再也不是一天一碗粥了,而是吃真正吃饱干饭和炒菜,可以让他们吃饱的饭菜,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
这些人严重营养不良,谢知一开始也不敢让他们多吃、吃荤腥,只敢慢慢来,因此耕地大部分责任都压在亲卫身上。谢知对亲卫自然不小气,顿顿粟米杂粮饭,鸡肉、猪肉敞开供应,每人每天一个鸡蛋,还给他们算加班费,开荒翻地每一天都算三倍工钱,亲卫们也没什么不满。
谢知一面算账,一面心虚的问凤容,“阿容,这一次我们是不是老本都快用光了?”
凤容说:“钱足够,但粮食远远不够,是我问夫人借的。”
谢知叹气,她跟五哥也算是古代啃老族了。
凤容安慰谢知说:“等我们今年收获,就有粮食还回去了。”
谢知微微颔首:“一切等春耕结束再说,春耕结束,就有一段时间空闲,我们去海边开盐田。”这里靠近渤海,她可以雇佣海边渔民替自己晒盐。
凤容一怔:“盐田?你说煮盐?”
“不是煮盐,是晒盐。”谢知说,晒盐跟煮盐完全不同,谢知的外婆祖上就有盐田,她听外婆说过家里怎么晒盐制盐,她觉得她制作出来的盐应该有人买,精细的海盐总比现在黑盐惹人喜欢。建德郡晒盐、怀荒制糖,光靠这两样东西,谢知就不愁以后没钱。但谢知要的不是钱而是粮食,在这个时代什么都没粮食重要,手里有粮才不心慌。
等亲卫将地翻耕好,剩下的播种、施肥也不需要亲卫来做,谢知把亲卫还给秦纮,让自己亲卫和秦家亲卫一起训练。她一面派人紧盯春耕,专注改造军屯环境。军屯里是耕田太多,春耕才没结束,很多耕田少的平民春耕已经结束。壮劳力都空了出来,正好可以给她挖坑。
凤容这次过来,也带来在怀荒成建造湿地和沼气池的官员,施工的匠人没有带来,先有谢知、秦纮、郭彦等人商量军屯该怎么改建成坞堡。由谢知动手绘图,集众人之力,终于将未来坞堡的大概形状定了下来。
谢知也不急着建造别的建筑,但是净水池和沼气池是首要建立的。这两个建筑物对施工人员要求比较高,目前只能从怀荒调施工队来,谢知没让施工队马上过来,而是等确定好净化池和沼气池地点后,她准备召人先过来挖坑。等大坑挖出来以后,再让怀荒的施工队过来。
秦纮分家后,郭彦几个幕僚也跟秦纮一起来营州,跟秦纮同甘共苦。众本来只觉得郎君英雄难过美人关,可现在见谢娘子居然肯陪郎君住在如此苦寒简陋之地,众人对谢知的印象也改观了。
到了建德郡后,谢知很多生活的骤然改变,让秦纮十分不习惯。谢知几乎将所有华丽的衣服都封存起来,平时衣服都是棉麻为主。饮食虽还以稻米为主,可她会让人在稻米里夹杂莜麦、粟米混合吃,配菜以蔬菜为主,掺杂鸡鱼和蛋类,偶尔吃些猪肉,羊肉和牛肉很少碰。
秦纮对阿菀愧疚的无以复加,总觉得自己没有给阿菀过好日子,居然让她过的这么委屈。谢知被秦纮的愧疚弄的哭笑不得,她觉得自己饮食很健康,其实她很早就想这么吃了,但一想到家里大部分亲人的习惯,谢知就没动,好容易等自己分家出来,可以自己当家做主,她当然怎么舒心怎么来。
她再三跟秦纮保证,她喜欢这么吃,并不是为了节省,秦纮才将信将疑的没再从怀荒多调稻米过来。谢知觉得秦纮可能还是不信自己是真心觉得这么吃好,但她也不急着解释,日久见人心,五哥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事作风。
挖坑是重体力活,本来应该是主家包吃住,但谢知手头粮食给自己人吃还不够,怎么能分给来帮工的人?她为节约粮食,一律当日现钱结算,让工人们自带干粮,她只提供热水。因谢知给钱爽快,前来帮工的人络绎不绝,谢知来者不拒,只要肯来干活,她就按照工种给钱。
有些机灵的屯民也看到商机,在家做饭菜卖给帮工,甚至还有让帮工住在家里的。谢知觉得这种事不大好,容易引起管理混乱,但转念一想,也就一两个月而已,她就指派一队亲卫,让他们多看管军屯治安,也就没多管。毕竟军屯里的人太苦了,能增加点他们收入也是好的。
但是谢知没想到,自己这一心软,军屯就果然乱了。这一日她正给建德王妃写回帖,冬天建德王妃请谢知过府赏花,谢知以天冷、水土不服、身体不好为由婉拒,现在天气回暖,谢知总没拒绝理由了。谢知也觉得天气暖和了,可以去建德王府上看看,顺便探探建德王和建德王妃对她跟五哥是什么态度。
就在谢知写完回帖,正要派人送给建德王妃时,就听下人来报,说军屯出事,差点闹出人命。
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
“人命?”谢知抬头问来人, “出什么事了?”
前来禀告的是谢知的亲卫,他将事情经过简单描述一遍, 因为秦纮从军屯里挑了不少人充入军中, 军屯里的人热火朝天的挖坑造房子, 军人却跟着秦纮集训。一个军人的媳妇空闺寂寞,就跟来挖坑的人勾搭上了, 被自家男人回来抓奸在床。
时下的风俗时, 当场抓奸, 丈夫就算把奸夫杀了也是无罪的。那男人受了几天军训, 力气长了,血性也长了, 拔刀对着奸夫就是一刀。估计那男人太过气急, 准头不好,砍偏了,把奸夫吓得连裤子都没穿就跑了。
男人拔刀追了上去, 闹得整个军屯的人都来看热闹。军屯里闹哄哄的,就有人想趁乱摸鱼。有几个胆子大的人, 把主意打到粮仓上, 但谢知早有准备,让人严加看守粮仓,那些人偷粮不成,居然想烧粮仓, 被巡逻队扣下来。因这是军屯内务, 郎君早有话说, 军屯内务归娘子管,因此巡逻队的人来问谢知应该怎么处理这些人。
谢知听了冷笑,几个平民也敢动军屯的粮仓?他们知道粮仓在那里吗?幕后肯定有人指使。不过谢知对幕后指使者不敢兴趣,横竖就那么几个人,“让他们吃饱喝足站一天站四个时辰,连站三天,然后将他们收为奴隶。”谢知正愁没有苦力,这种送上门来的苦力,她怎么可能放手?
前来禀告的亲卫闻言心中一凛,知道姑娘这是动真格,不然不会动这种刑罚。谢知说的站三天,可不是普通的站三天,而是关在站枷里站三天,要不是谢知给这些人吃饱喝足,每天只站四个时辰,这些人两天就可以站死在里面。
谢知因后世观点影响,对伺候自己的下人十分和善,但这份和善也仅限于他们没有犯错,要是他们犯错,谢知处理起来绝对不手软。在这个全民道德感匮乏的时代,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大部分人自我反省,认清自己的错误是个笑话。除了让那些犯错的人一次次触犯自己底线外,没有任何作用。用重典惩罚才是正确手段。就算在现代,恶意纵火也是重罪。谢知对这些人已经够和善,要是犯在五哥手里,他们的人头肯定已经挂在墙头。
他应声而下。
谢知喊住他:“处罚你们不要出面,让纠察队去处罚。”谢知五百亲卫中,有十二名纠察,这些人就专门负责各种惩罚事务。这十二人也是最接近暗卫的存在,跟暗卫待久了,气质都跟寻常亲卫不同,他们十二个基本不跟寻常亲卫来往,只跟自己人相处。
谢知让纠察队出面惩罚,就是想建立纠察队的权威,让他们震慑民众。而普通亲卫是要跟民众建立鱼水情,不需要在民众面前做这么凶残的事。谢知想着她是不是要把纠察队的制服跟普通亲卫分开,她要将来大家看到这些穿制服的人就敬畏。
“喏。”亲卫应是,听到谢知说纠察队,他就觉得头皮一紧。
谢知又问亲卫:“你们这些天住的还习惯吗?”
随着谢知他们接连往怀荒调粮食,谢知的亲卫也陆续来了,家里没地方住,他们就租附近民户放在租住。这段时间天气逐渐暖和,这些亲卫就在军屯里建房。这里条件简陋,连个像样的砖窑都没有,没法建造砖瓦房,只能造夯土房。谢知见造这种土房,还要用人力把土砸结实,就利用杠杆原理,让工匠造了一个简易工具,尽量节省劳力。
亲卫建造的依然是宿舍,一个宿舍住十二个人,谢知亲卫一个小队就是十二人。这十二人同吃同住,几年下来,同伴感情就培养出来了。谢知目前不过五百亲卫,之前还损失了十二人,去掉女性亲卫,只要盖三十五间屋子就够了。目前已经盖了十间屋子。这十间屋子也不是固定是谁的宿舍,而是作为轮值亲卫的宿舍,每人都能去住。
“习惯。”亲卫咧嘴笑道:“就是让胖叔和胖姨也来就好了。”胖叔是他们食堂的大厨,他跟妻子手艺在谢知的指点下突飞猛进,就是做大锅饭都好吃。
谢知说:“他们要照顾孩子,别想他们过来了,我让阿青多教几个大厨出来,尽量让他们做的好吃点。”
亲卫讪讪的挠着脸说:“现在食堂饭菜也没那么难吃。”他们就是想念胖叔和胖姨的手艺。
谢知能体谅他们,都是十来岁的孩子,每天训练辛苦,休息时也就图口吃的。她让摇光给他们拿牛肉干,对亲卫说:“怀荒送来不少肉干,你派人扛回去,跟大家分着吃。”
亲卫眼睛都亮了,“多谢姑娘。”他知道要没姑娘发话,谁给他们带肉干?能吃饱就不错了,亲卫主动跟谢知商量,“姑娘,我们可以养几头猪吗?”
谢知诧异的看着他们:“你们从哪里弄猪?”因为这里才开荒,谢知并不准备在这里搞畜牧业,怀荒条件比这里好多了。不过谢知准备几年后把酿酒作坊移到这里来,这里山多林多,出产各种鲜果,更适合酿酒。
“我们在山上抓到一头怀孕的母猪,看着要生产了,我听人说这种山猪的幼崽味道很好。”亲卫说:“我看仓库里米糠也多,我们每天打点猪草,掺和米糠和蚯蚓,也够喂猪了。”
谢知暗忖,关键是你们馋肉吧?她点头说:“你们不觉得麻烦就好。”
“不麻烦。”亲卫见姑娘不反对,连声说:“我们还准备跟附近农户买几个鸡崽,养大了好吃蛋。”现在他们吃的肉基本都是怀荒带来的,他们实在不想多麻烦姑娘,别人不吃肉不也照样训练?他们顿顿都有炒菜,足够了。
谢知“嗯”一声,“等来年我准备养鸡,但今年腾不出手来。”她叮嘱亲卫说:“你们有空就结队入山林,替我找几种树木,我会让人教你们辨认。”
亲卫一口答应。
谢知不仅让他把肉干带去,还让他带走了一大包牛奶软糖,这是胖叔、胖嫂琢磨出来的新品种,肯定比不上后世牛奶软糖好吃,但在这个时代却是非常惊艳的零食,就是谢兰因都写信给女儿说这个点心好吃,让她可以当家中特有美食送人。她给女儿送了不少过来,谢知分了三成给亲卫。
摇光看着欢天喜地离开的亲卫,不禁道:“姑娘对他们也太大方了。”
谢知笑问:“吃醋了?”
摇光抿嘴笑道:“不吃醋,姑娘更疼我们,我就是觉得惯得他们,每天就想吃,脑子里除了吃就没别的。”谢知确实更偏爱女亲卫,因为女卫是近身伺候她的,但谢知明面上给亲卫的待遇是一样的。女卫有她补贴,男卫有奖励和加班费,两者算下来差不多。
“他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脑子里不想吃的,还能想什么?”谢知失笑,对摇光说:“剩下的软糖留一半你们自己吃,剩下的一半分给秦家亲卫,记得吃完糖后要刷牙,不然会生蛀齿。”
摇光问:“姑娘不送人吗?”
谢知说:“不送人,万一吃坏了,我说不清。”除了给家人,外人她从不送食物。
摇光道:“我去收拾,一会给盗骊送去。”
说起盗骊,谢知又想起一事,“我听说你们上回差点跟秦家亲卫吵起来,怎么回事?”
摇光说:“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他们太脏,还笑话我们亲卫像小娘子一样,几个嘴贱的被人压着揍了一顿。”
作为谢知用现代军纪训练出来的亲卫,内务是这些亲卫从小学的,就算他们住的是集体宿舍,他们的宿舍都无时无刻都保持干净整洁,每天训练再累,谢知都会提供热水让他们洗漱,除了天实在太冷外,别的时间他们基本都会每天洗衣服。
这举动在别人看来是极不可思议的,尤其是秦家亲卫,总觉得这些亲卫不愧是娘们养出来的兵,被娘们影响的娘里娘气的。谢知的亲卫那里能听得这种话,这些不懂事就开始由暗卫教导的亲卫,心里是把谢知当成自己信仰而存在的,当然听不同这种话。
两队人不由分手的动手了,最后差点闹出大纠纷,幸好纠察队出面谢家亲卫压下来,秦家亲卫则被秦纮全部打了一百军棍。因为还需要他们受训轮值,所以是分开打的,每天打十军棍,秦家亲卫这些天走路都一瘸一拐的,就是军棍打出来的。
谢知啼笑皆非,“你们去跟这些粗汉计较什么?”
摇光哼了一声,“要不是他们乱说话,我们才不动手。”
谢知说:“这事我会跟郎君说,让他注意下亲卫的生活习惯,但你们也要让着他们点,他们从小粗养惯了。”
“我知道。”摇光心中暗忖,幸好是姑娘养大他们,她完全不敢想象自己成为秦家亲卫,“姑娘,这些天我们又收养了几个孩子,要不要把他们都送到怀荒?”
谢知说:“把不懂事的孩子送回去,懂事的孩子就养在这里,以后亲卫只从两岁以下的孩子中选。”五六岁的孩子很多习惯都已经养成,想要改过来很难,而且五六岁的孩子有可能还会记得自己亲人,谢知不想为他人做嫁衣。
摇光点头应是,“那棉花要种吗?”
“要种。”谢知不假思索说:“等挖完坑,继续雇佣这些人替我们开荒种棉花。”谢知相信自己这次震慑会让这些人敬畏很久。
摇光叹气,还是人手不够,要是人手够,他们说不定都能去海边晒盐了。
谢知却明白凡事只能循序渐进,一口吃不成胖子,她盐田第一年不行就第二年来。她现在不缺钱,只缺粮食。谢知让摇光把请帖给建德王妃送去,答应她在三日后赴宴。
摇光拿着请帖刚离开,天璇就进门对谢知欣喜的说:“姑娘,你看谁来了!”
谢知回头,就见两名中年男女站在门口,她惊喜的叫道:“大伯、三姨!”
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
大伯只是去梁国给她挖工匠, 谢知见他还不觉得太惊喜,看到三姨她是真惊喜, 起身迎上三姨叠声问:“三姨你怎么来了?”
“我来伺候姑娘。”三姨看到瘦了的谢知, 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姑娘怎么这么瘦了?”她听到姑娘这些天的食谱,越发心疼, 对谢知说:“我这次带了不少粮食过来, 姑娘尽管吃米饭, 我们吃得起!”
谢知:“……”她不就是改个健康食谱么?怎么大家都跟发生大事一样?“三姨, 我现在还是吃米饭,就是夹杂着别的粮食吃, 这样对身体更好。”
“是吗?”三姨将信将疑的看着谢知。
“真的。”谢知保证说:“不信你们今天陪我用午膳。”
三姨道:“正好我们也有事要跟姑娘说。”
谢知让人上茶, 先问甲一两人路上顺利不顺利?甲一说:“姑娘,您要的人我给你带回来几个,不过除了一个年迈老朽的, 余下都只是那些老小子的徒子徒孙,只造过船, 没造过海船。”
谢知并不意外, 毕竟她现在这情况,还没好到达到让人愿意背井离乡投奔,有年轻人愿意被自己高薪引诱而来已经很不错了,谢知说:“那就先让他们去学堂授课, 教人怎么造船。”
甲一问:“姑娘不准备出海吗?”
对大伯和三姨, 谢知没什么好隐瞒的, 她坦白说:“我预算不够,没钱造船,手上也没海图。”造海船很贵很贵,谢知没狂妄到现在就造海船,她的计划是五年以后再说,现在先培养人手。
甲一和三姨互视一眼,甲一犹豫道:“我们这次回梁,发现广东港很多商道都停了,港口闲置了几艘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