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耽美同人 > 山河不夜天[穿越] > 山河不夜天[穿越]_分卷阅读_44
  回到讲堂,唐慎摸了把后背的汗。他拿起书,听讲习开始上课,思绪却慢慢飘到了一个时辰前的崇圣祠中。
  天子临雍,这已经是唐慎这一生最大的机遇之一。
  而且,他竟然可以面圣!
  唐慎今年不过十五岁,他再如何天资聪颖,旷世奇才,距离穿到这个时代也才三年,而明年,也就是第四年他就要参加春闱会试了。他一旦过了会试,考上进士,随即就要参加殿试。古往今来,从未有同进士出身的官员位列三品大官,只有进士,才能当大官。
  想要进三省六部,想要大权在握,至少得是三甲提名!
  若无三甲,便要看靠山后台。
  王子丰年仅二十五,便是当朝户部尚书,一来因为他当年状元提名,得皇帝亲笔题字“状元无双”。自步入仕途,便深得帝心。二来,因为他是王子丰!
  琅琊王氏,在朝中有官衔者,三十六人。五品以上,十人。四品以上,五人。三品以上,三人。户部尚书王子丰,官居二品。当今的中书省右相王诠,乃是王子丰的二叔祖,官居一品。
  唐慎没有后台,想要上位,只能靠帝心。
  从半个月前被林祭酒告知要“天子临雍”的那一刻起,唐慎就在想,天子为何要临雍。
  天子临雍是古来的一个惯例。帝王重视文生,来国子监向学生讲课,表现对儒家学子们的关怀。天子临雍在前朝发生过很多次,本朝却少了。尤其赵辅即位后整整二十六年,这是他第一次来辟雍宫。
  赵辅不会平白无故地来辟雍宫讲课,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过去这一年来,发生了许多事。南方雪灾,西南地动,辽人意图撕毁条约,谋划夺取大宋国土。但这些都不至于让赵辅来国子监、朝一群举人学生讲课。只有一件事……
  “钟泰生死了。”
  钟巍一死,众儒自殉。
  天下学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赵辅来辟雍宫授课,就是为了笼络天下士子的人心。
  唐慎有此猜测,却没想到,为了笼络人心,赵辅竟然还亲自见了他们三个国子监学生。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绝不能错过。
  在国子监中,哪怕唐慎说了再“稚子之言”的话,只要他没有大逆不道,赵辅就不会要他的脑袋。因为才刚结束天子临雍,要是赵辅立刻杀了国子监里的学子,他天子临雍的目的便毁于一旦。
  所以唐慎兵行险着,以“稚子之言”,获取帝心。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帝心,这都是他未来上位的根本。
  世上没有至清的真君子,君子之交淡如水更是无耻笑谈。
  他骂的这句话,骂的是钟泰生,骂的是跟着钟泰生自刎身亡的诸位大儒!
  先生啊……若是还在世,怕不是会一脚将他踹出门,怒骂一句“泼皮”吧。
  唐慎撑着下巴,看着书上的字,忽然觉得自己的脸皮好像更厚了点,心也更黑了点。
  他自然不知,入了夜,赵辅回到宫中。他先是沐浴更衣,到请神台上,打坐修炼了一个时辰,吞吐天地灵气。等到快要入睡,大内太监总管季福为赵辅更衣,赵辅忽然想起来:“今日那个国子监的学生,倒是有几分意思。”
  季福一惊,他下意识地想到的是梅胜泽的脸孔。但是季福并没有吭声,他在脑中又仔细揣摩了几遍,道:“官家说的,可是那个戏言‘君子之交’的监生?”
  赵辅没再回应,他换上苏绣的睡袍,季福蹲下身为他脱靴。
  赵辅道:“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季福苦着脸:“奴才不知。”
  赵辅:“哦。”
  伺候赵辅入睡,过了一个时辰,季福才离开皇帝寝宫。他招来自己的干儿子,道:“你明日一早就去国子监林祭酒的府上,让他明日散朝前,将今日那个监生的事情送到我这来。就是那个年岁最小的、长得俊俏的监生。告诉林祭酒,洒家请他帮这个忙,他日定会还上。”
  作者有话要说:  隔壁老王:这章算是有我的戏份吗?
  福娃【指着四个“王子丰”三字】:当然算!
  第36章
  散了朝, 天才蒙蒙亮。
  开平皇帝赵辅在宦官们的簇拥下离开垂拱殿, 到请神台上修炼打坐。长明灯在铁架上放置了一整排, 小太监们小心翼翼地给油灯里加油,生怕火烛熄灭。请神台内,四围都是白色帐幔, 仙气飘飘。
  打坐了一个时辰,赵辅轻声细语地问道:“什么时辰了。”
  季福立刻从殿外进来,伺候皇帝更衣打扮, 皇帝这是要去勤政殿批阅折子了。他道:“已是辰时了, 官家。”
  赵辅“嗯”了一声,又被太监们簇拥到勤政殿。
  大宋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二十六年前赵辅刚即位时,还十分勤勉, 事事躬亲。但十二年前某日深夜,赵辅批阅奏折时忽然昏厥过去。醒来后, 他便痴迷修仙,欲求长生不老,也将政务权利放下去不少。小事由六部自行打理, 大事还有中书省和枢密院。
  送到赵辅这儿的折子, 每日最多不到百件。
  赵辅手持朱笔,在上面批阅道:“已阅,可。”
  审阅了四五十张折子,赵辅眯着眼躺在罗汉榻上,季福手脚轻缓地给他捏肩。主仆二人相识四十余年, 季福用太监独有的尖细嗓音,轻声说道:“官家,可还记得那国子监的小监生。”
  赵辅眯着的眼缝里闪过一道精光,但懒洋洋地嗯了一声。
  季福道:“奴才打听到,那监生名为唐慎,是姑苏籍贯。有名的国子监才子,馆课第一。”
  赵辅兴致平平,没有搭话。
  季福心里暗骂一声,手上的动作、脸上的表情却依旧恭敬仔细。
  君心难测,昨日夜里皇帝还想知道唐慎的事儿,这才过去一晚,皇帝就没兴趣了。季福倒是没替唐慎惋惜,这种连举人功名都没考上的,还入不了他的眼。只是他特意托人找林祭酒要的东西,如此就成了废纸,白白浪费了一个人情!
  赵辅起了身,季福为他倒水。
  总归是想换点什么东西,季福又道:“奴才听说,那唐慎原来是傅渭傅大人的学生。”
  赵辅这才有了兴致,喝了口茶,抬眼看他:“还有此事?”
  季福:“正是。”
  “傅希如何时又收了个学生。前些年他不是还与朕说,此生收一个王子丰就足矣,他年老驰,还想辞官回乡。”
  季福赔笑道:“傅大人许是惜才。奴才得了那唐慎写的一首诗,奴才虽然不识字,却也觉得写得妙,想念给官家听听呢。”
  赵辅笑骂:“既然早就准备好了,速速念来便是。”
  “是。”
  季福将唐慎的那首试帖诗念完,赵辅脸上神色不定。季福肚子里打不定主意,哪怕他是赵辅的身边人,随着赵辅年岁越大,他也越发摸不懂这个皇帝的心思。良久,赵辅将茶盏轻轻搁下,捻了捻细长发白的胡须:“恐惊天上人。这唐慎,倒是有几番意思。”说完,嘴角微微含笑。
  季福这才松了口气,看样子皇帝心情不错。
  天子临雍,天下传唱,成为美谈。
  国子监被皇帝亲自授课的三十二名学生,过了一个月,还觉得踩在云端上,飘飘欲仙,睡觉时都会被美梦惊醒。唐慎倒是没太放心上,梅胜泽一直担心唐慎那天说的“君子之交”会被皇帝事后责罚,但天子临雍过去一个月,圣上也没什么反应,仿佛根本不记得他们三个曾经面圣的学子。
  梅胜泽又觉得庆幸,又觉得惋惜:“景则,我们终究还是没把握住这次机遇。”
  唐慎道:“以胜泽兄的才学底蕴,明岁春闱,定能金榜题名。到时候等到了殿试,再次面圣,圣上曾经亲口称赞你为‘国之栋梁’,说不定还能记着你。”
  梅胜泽笑道:“承你吉言。下月的秋闱,你准备的如何了?”
  唐慎顿时苦了脸:“胜泽兄莫提,我们还是兄弟。”
  “哈哈哈,我若是真信了你唐景则的鬼话,才是真正傻了!”
  唐慎无辜地眨眼。
  秋日渐凉,三年一度的秋闱也渐渐到了。
  七月中旬,唐慎去国子监报了名,参与本次秋闱。国子监中的学生大多是举人,秀才只有三四个。八月初八,便是乡试。初四唐慎向国子监告假,要回家温书。从国子监离开后,他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赶到傅府。
  温书童子将唐慎带到傅渭的书房,小童子一路上说道:“唐小公子可是要去参加乡试了?”
  唐慎无奈道:“是。”
  温书童子:“祝贺公子金榜提名!”
  唐慎:“承你吉言。”
  来到书房,唐慎刚一进门,就看见傅渭站在宽敞的紫檀书桌前,正挥毫洒墨。唐慎的目光落在一旁的王溱身上,他脚步一顿,喊了声:“子丰师兄。”得到王溱点头,他对傅渭道:“先生。”
  傅渭抽空抬起头:“景则快快过来,瞧瞧为师给你画的这幅画。”
  唐慎走过去一看。
  傅渭画的是一幅群山旭日图,青山起伏,劲松连绵。一轮红日从众山之间喷薄而出,洒下片片金光。唐慎以前见过的画作只有上辈子的博导教授的收藏、还有这辈子梁诵收藏的那些,所以两年前他在重阳节看到傅渭的那幅《东窗菊》时,觉得画得很不错,梁诵却说傅渭是“画技平平”。
  可如今,唐慎日日去王溱家,见过了王溱的不少收藏,还曾经多次在师兄作画时给他研墨。
  唐慎再看傅渭的这幅画。
  傅渭满心期待,拿出印章,在角落盖上“雕虫斋主”的落款。他道:“景则,为师这幅画如何?”
  唐慎语气真诚:“气势磅礴,实乃佳作!”
  傅渭感慨道:“多日不作画,如今作画,一气呵成,真是畅快。来,子丰,你来评评。”刚说完,傅渭又道:“算了算了,你能评出什么,你还是来给为师写首诗、题个字吧!”
  王溱清雅一笑:“先生命,不敢辞。”
  王溱提起袖子,从笔架上拿起一支羊毫笔。唐慎下意识地就拿起墨锭,给他研墨。王溱抬首看向唐慎,唐慎一时间还没觉得有哪里不对,他在尚书府经常这么做。
  王溱眼中流露一丝笑意,轻声说了句:“多谢小师弟。”
  接着他用笔蘸了蘸墨汁,在群山旭日图的左上方题字。
  傅渭:“五岳起微茫,踆乌落桐桑。曾有烂柯人,倚樨问商汤。诗是不错,字写得倒是一般,可惜了我这幅群山旭日图了。”
  唐慎:“……”
  王溱落笔,微笑道:“先生所言甚是。”
  傅渭脸皮厚极,完全不反驳,一副“你说得对”的模样。等墨汁干了后,他让温书童子把这幅画收起来交给唐慎,道:“再过几日你就要进场科考了。为师这幅旭日图赠予你,祝你旭日东升,金榜题名。”
  王溱也望着唐慎:“桂榜提名。”
  唐慎受宠若惊,本来都觉得没什么了,顿时又觉着压力山大。
  他领了这幅画回到家中,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日日看着,鞭策自己努力读书。
  次日,姚三从姑苏府北上。
  姚三:“小东家要乡试了,我怎能不来。我可得照顾小东家呢!”
  八月初八,清晨。
  奉笔收拾了东西,准备好长耳考篮,与姚三一起送唐慎出门。他们来到考院,唐慎发现尚书府的管家竟然也在此。老管家也准备了一个长耳考篮,看到唐慎,他走过来道:“公子正在上早朝,便让老身来此。唐小公子第一次参加乡试,有些东西可能准备不足,老身也准备了一些。”
  奉笔接过考篮,唐慎仔细一看。
  这长耳考篮里放着上好的笔墨纸砚和容易当饱的干粮,甚至连熏香都给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