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首辅家的长孙媳_分卷阅读_49
  却是让赵迳勿白白占了个便宜,娶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娇妻。
  温二想起当年他和郑浑澹一齐去的顾氏宗家,几乎同时的惊鸿一瞥,那道美丽的倩影便几乎出没于他半醉后的场场梦境,只是当年他不敢为了一个妾室和荣国公府的三公子相争,也并没有想到郑浑澹居然未曾得逞,如今……美人已经嫁入名门,似乎更没了机会盘夺。
  一时心中顿生不甘,但温二却也能意识到他说着说着有跑题之嫌:“赵州尊就是个花架子,赵迳勿才是不好对付的人。”
  温二说了这么一句,长随却生狐疑:“二爷又何必与赵太师府结怨呢?”
  “自然没有必要和赵家结怨。”温二斜拉了嘴角似笑非笑:“听说赵迳勿今年要应乡试,我为此甚至愿意再等三年,省得和他在殿试时狭路相逢,我对他避之唯恐不及,又哪里会主动和他结怨呢?”
  “二爷这样说也过于长他人志气了,论是赵郎君久富盛名,难道还能连中三元?开国以来不过才有一回先例,更何况赵郎君这般年纪,难道比年近四十者还要饱学卓识?”
  开国以来那位唯一先例,金榜题名时年岁已经是三十好几,沉淀多年,才能一路披荆斩棘创下连中三元的奇迹,温二虽说要比兰庭年长,且他素来也颇自负,不过却也没想过要连中三元,他的目标仅只是殿试的状元,比起乡试、会试的文章,他更有把握利用对时局的熟谙,在殿试时以切合时势的策问拔得头筹。
  不过如果和兰庭狭路相逢,温二可没了十分把握。
  毕竟兰庭的祖父曾经为一国首辅,门生遍天下,且对这个长孙格外看重,否则一惯不爱张扬的赵太师,怎么会让年幼的孙儿得到君上的注意被圣诩为才华过人?有赵太师给兰庭留下的人脉,更不说京中如晋国公、许阁老等等赵太师的旧交,对兰庭也是爱惜如自家子侄,他会不会还比上不温二谙熟朝局呢?
  温二想要在仕途上赢得一个更高的起步,稳妥起见,还是决定避开兰庭的锋芒,哪怕是再等上三年。
  横竖他如今也未到而立,不怕等不起。
  “非但不能结怨,我还要示好。”温二再度睃斜着眼,似与长随商量:“咱们也跟着薛流瑛替华学友打抱不平去!”
  那长随没有异议,木砚却听得胆颤心惊:“二爷这样出头难道不怕得罪了训导教谕,将来不利于考评?”
  “怕那明百峡?”温二嗤笑道:“他就是条走狗,连施良行都不算他的主人,至多算胡端的爪牙!胡端都是不能自保,我还用怕明百峡这条走狗么?赵迳勿敢这么设计,全然不考虑华霄霁真会被革生籍,定然是胸有成竹大宗师不会听信明百峡的唆使,更不说万事尚有薛流瑛挡在前头,也轮不上我来树大招风。”
  便极嫌恶的撇了一眼木砚:“成日间就想着和那茶铺子里的小丫头甜言蜜语,脑子里也像被倒了糖浆,真是越来越不灵光,那黄毛丫头有那么大的魅力?真是丢人现眼!”
  木砚被训得抬不起头来,自是一声都不敢吭,又想到他的婚事,不但少主人没有点头就连老子娘都没认可,说什么与其在外头寻个小商贩的闺女,还不如娶了太太、奶奶/房里的丫鬟体面,可这婚姻之事,不也要讲究个两情相悦么?他可不像老爷、少爷,还能纳妾,就算和正室不合,身边总归不会少了投契的女子。
  他要娶了个不中意的老婆,这辈子可怎么煎熬。
  木砚决定要加大力道取悦二爷,只要二爷点了头,老子娘也无可奈何。
  而木砚绞尽脑汁想出的取悦方式,就是再往市南集,以淑惠家的茶水铺为中心,把吴老娘是血口污人的说法层层渗透进学宫对面的“商圈”,助力于他家二爷等等学子在和明百峡的对恃中争得舆情,于是原本相信了吴老娘那些指控的看客,果然变为了半信半疑,一时之间学宫牌的热议事件,俨然便是了华霄霁和蒋氏之间清白与否,吴大贵究竟是被谁害杀。
  相比旧岁时东墟命案的新发,事隔大半年后,此案的轰动比起之前可谓有增无减。
  这下子明百峡就算有心要瞒骗学政严景喻,把这事支吾过去以革除华霄霁的生籍平息也是不能够了,更不说以薛流瑛为首的众多生员竟然直接上告学政,呼吁要察清内情以正风纪。
  要论来州学的学政并无过问诉讼的职权,但因为此事关系到生员华霄霁是否败德违律,且还有这么多生员都被卷涉其中,做为汾州学官之首,被生员尊称为大宗师的学政,莫说严景喻一贯行事谨慎,就算粗枝大叶他也不得不给予重视。
  这日也正和家里的几个师爷僚属协商,严景喻几乎忍不住满腹怨气:“前不久才闹出顾华英指使仆人谋杀族弟的案件,如此卑劣不悌之人竟然是汾州州学的生员,我每每想来都觉义愤不止,好在经察,他原本没有进学的资格是通过贿赂教谕才得了生籍,也不属我在任时的事,总归我不算失教渎职,而眼下,竟然又闹出丑闻,且还这样轰动,万一处理不当我可难辞其咎。”
  “老爷担心得很是,虽说明训导信誓旦旦胡通判决无可能错审命案,建议定罪华生员革除了他的生籍,如此舆情就不会不利于学宫,说不定学政还能赢得公正明察的美名,可万一那华霄霁是被污陷,且经赵州尊审察清白此案,老爷不听众多生员证辞,独断专行可就会大失威望,更不定会被弹劾与胡通判同流合污。”
  “那据诸位看来,杀害吴大贵的真凶究竟是谁?”
  但众人却是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说担保的话:“我等对东墟命案的详情并不深知,无非也就是听闻了市井间的议论,有说吴二贵是真凶的,也有坚信蒋氏确然和华生员有染的,可都拿不出任何凭证来,实在让我等无从判断。”
  只有一个僚属给出了建议:“老爷只是学政,不用理论刑案诉讼,据小人看来老爷现今应当当众提审华生员,听取他的辩解,而华生员若是被冤,对老爷才更有利……毕竟在任期间生员闹出卑劣之恶老爷这大宗师多少会被连累,老爷应当寄望于华生员无过,且气节峥峥,而众多生员也是明察是非,反而是明训导渎职贪赃。总归老爷可以摆出审明的架势,却暂时拖延着不下决断,声称需待赵州尊审结命案。”
  而事实上,却是往洗清华霄霁身负的指谤保住汾州学风这条道暗中使力。
  这样一旦判断正确华霄霁果然无辜,严景喻做为明察秋毫的大宗师就会赢得学子们更多的敬重,要若判断失误,这当然不利于严学政的政绩,但因为他先摆出了提审的架势,只不过是没有立即决断,而等到知州衙门审结再下决断确然符合情理,严景喻也落不下包庇偏私的罪名。
  就这么决定!严景喻很快下了决断。
  不过他忽然又想到一点——要万一赵州尊见此案闹得沸沸扬扬,不愿承担责任,把这案子推给了山西提刑司,难不成他还要拖延到省里给出审断?这可就是明显推诿职责了,当然不至于获罪,但无疑会有损声名。
  必须要把此案留在汾阳审断!严景喻这下子完全跟上了兰庭的思维。
  ------------
  第108章 东风也至
  尽管兰庭已经竭能努力模拟严景喻的心态,但因为两人之间从无交识,难免拿不准这位大宗师会不会因为独具的性情而做出不同寻常的决定。兰庭又是个对任何事都力求尽善的秉性,但凡没有全然的把握,他都不会消极等待而已,故而当这日,严景喻从学宫回到了他暂时赁居的家宅时,赫然听闻赵知州的长公子携同今日把学宫闹生出莫大风波的主角华霄霁居然登门拜访。
  严景喻几乎不曾犹豫便连声“有请”。
  这里不是学宫,更加不是刑堂,大宗师就并没有端出训问的架势来,只是华霄霁因为兰庭的提醒,也并不因为自己完全是被诽谤便义愤填膺,他的态度相比寻常那是极显谦恭了,揖见后便坚持肃立,致歉因为私事闹出这大风波以至于扰乱学宫的安宁。
  如此严景喻仅存的一点子怨气都再发不出来,他微微颔首道:“我也听不少生员为你辩解,知道这件事另有隐情,那吴家老妇的一面之辞未必可信,你既先来解释,我也不妨听听来龙去脉。”
  兰庭才道:“学生奉家父之令协助审察此案,获得吴小郎、焦家众人、郎中郭广等人证口供,现已证实汾州通判胡端有枉法之嫌,而蒋氏、焦满势极大可能是被冤枉,华生员确然是因不负恩义方为此案奔波,但胡端因为掩盖枉法之罪,授意吴老娘诽谤华生员,这才引发今日学宫前的这场哄闹。”
  他也不把详细案情一一分说,只招手把仍然乔装成小厮的吴云康唤了过来,先说明了他的身份,又让吴云康把案发当夜他的耳闻目睹,怎么跑出去向华秀才求助的经过讲了一遍。
  严景喻很是震讶:“我听明训导称,不是吴小郎已经遭遇不测?”
  “只是障眼法而已。”兰庭坦然道:“此案涉及官员贪赃枉法的公罪,胡端手中握有职权,蒋氏却是一介民妇,要若不使用些计策难以察实罪状,而还律法以公正无辜以清白。”
  严景喻原本就不期望学里的生员又再闹出卑恶的丑事,因这多少会影响他的考评,更何况舆情还隐隐偏向华霄霁,他要是处治不当极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如今听吴小郎亲口说的这些话,他当然更加信任华霄霁确然品行端方,至于胡端有没贪赃枉法,杀害吴大贵的真凶究竟是谁,这也原本并非严景喻的职权范围,是以他这时几乎已经如释重负,又把“不会轻信”的话说了一遍,言下之意也就是让华霄霁安心——不管那泼妇怎么咆哮学宫,也不管疑似胡端同党的明百峡怎样煽风点火,他都不会立即革除华霄霁的生籍,待州衙审明东墟命案,是非黑白也就自然清清楚楚。
  兰庭此行目的,当然并不仅仅为了严景喻的这一保证:“大宗师虽然不问州府诉讼,然此案涉嫌枉法的胡端,已然作出指使训导明百峡欺逼大宗师慑于舆情革除华学友生籍的行为,大宗师试想,要若不是众多生员还算知悉华学友的品行,不信吴家妇人的诽谤而共同为华学友担保,大宗师万一听信明百峡一面之辞,错革了生员学籍,日后这件案子真相大白,大宗师会不会被质疑为胡端的同谋,受他牵连?”
  言下之意是要若胡端没有煽动舆情逼迫学宫革除华霄霁,严景喻可以对此案不闻不问,但眼下的情势是,汾州州学已经因胡端之故被牵连其中,严景喻若不更进一步示明他的态度,那就仿若生吞了被胡端利用这口窝囊气,在官场上也是一桩笑话,大大有损堂堂学政的威望。
  见严景喻因此提醒神色攸而沉肃,兰庭更有把握,不再任何故弄玄虚,而是直接出谋划策:“胡端为了掩盖罪行仅仅谤毁华学友还不足够,必定会向提刑司求援,赶在州衙复审之前接手东墟命案,家父虽说可以案发地直接管辖州官的名义拒绝提刑司越权,但要是汾州学宫,甚至巡按御史亦能抗议,纵然是周使君亲自前来汾州,亦不能如此强横提押蒋氏往山西衙司。”
  其实学宫抗不抗议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巡按御史,只要争取得这位直接参与东墟命案的审理,那么就算赵知州想要推诿责任,派驻汾阳的巡按御史也绝对不会答应东墟命案移交司衙。
  而这回派驻汾阳的巡按御史唐维,不仅和严景喻是同期中的进士,而且两人还是同乡,这按如今的官场惯例已经是天然友好的阵营,更不说据兰庭察知,他们两人确然一直存在交谊。
  经兰庭点明后,严景喻的神色不由又是一变。
  巡按御史一般不为常派官,几乎年年皆有变动,这就导致州县等等地方官员往往对本年委派的巡按究竟是谁先不知情,而据严景喻所知,他的那位同乡兼旧友唐维抵达汾阳不过三日,尚且不及各处走访,而赵州尊的长公子竟然便知他与唐维交情匪浅,这才暗示他应当立即将此案报知唐维,并说服唐维参与复审。
  一定是在唐维奉职受令时,赵知州已然得到了消息!
  要说来巡按御史不比得东厂、锦衣卫一类暗探,身份其实远远没有这样的神秘,只要委任下达,不可能也没必要瞒得密不透风,不过如果地方官员能及时探听得这一消息,说明消息极其灵通,直接反应了这位官员在朝堂的人脉深厚。
  严景喻不由感慨,到底是父亲曾为一国首辅,生前就被封为三公之首,赵州尊在朝堂的影响万万不容小觑,看来自至汾州,起初的无所作为都是藏拙,是为了迷惑对手的计策,一旦察明实据反击起来便绝不手软。
  不得不说严景喻当真高估了赵州尊,他根本不知也觉得不用关心巡按御史由谁担当,何时赴任。实则是兰庭尚在北平未被召来汾阳时,便得知了唐维的任命,于是顺手便察了察他的根底,和汾州地方官员有无关联,察实唐维并没有牵连进任何党争,只是和汾州学政严景喻素有交情。
  要说来其实不用唐维出面,兰庭也有把握拒绝提刑使周渚,奈何赵知州恨不能赶紧丢开蒋氏这烫手山芋,故而兰庭只好请唐维这个外援参与,又之所以找了诸多说法,也是无奈之法,他总不能直接告诉外人“家父胆小怕事打算推诿责任”吧。
  “唐巡按刚刚抵达汾阳不及三日,想不到赵州尊便已得知消息。”严景喻几乎怀疑他的身边有赵江城的人监视盯梢了,他可是昨日才刚刚见过唐维。
  这个误会很不好,必须打消,兰庭忙道:“算来此年夏税已近征收完毕,各地巡按都将陆续抵达了。”
  而且自从他打算重审东墟命案布局种种计划,笃定争取唐维这位强有力的外援,又托了锦衣卫的人从中相助,唐维刚刚踏入汾阳地界兰庭就收到了消息,哪里还需要监视严景喻。
  见无论是官员任命又或一州刑案甚至连夏税等事,赵州尊对其长子都是毫无隐瞒允其在旁佐助,足见对于嫡长子的器重和寄望,严景喻又度兰庭的言行举止,虽说年岁尚未及冠并久富盛名,但丝毫没有骄横自傲孟浪浮躁,温文尔雅又不失果决。
  难怪此子龆龀之龄,竟然就能获皇上俊才之赞。
  严景喻忍不住问道:“大郎君此时仍在汾阳,应当会错过今秋乡试了,未知原本的计划是何时进举?”
  “不敢瞒大宗师,待佐助家父审清东墟命案后,学生便会赶返京都,应当能够赶上今秋乡试。”
  这也未免太赶了吧!
  但严景喻惊异之余又不无惋惜,像这样的俊才杰出,怎么就不寄读汾州州学呢?否则他们之间也算有了师生的名份,日后赵迳勿倘若能够状元及第独占鳌头,也能为他这大宗师添光加彩,洗一洗自己同进士出身的遗憾。
  惋惜归惋惜,对于兰庭的建议严景喻却没有丝毫犹豫便慨然应允,他原本就担心遭到“推诿”的诽议而打算说服好友唐维出面,务必要把东墟命案留在汾阳复审,且一旦唐维参与复审,他也能及时知获案情,根据情形作出应对,越能担保不会因为这突生的事件受到牵连。
  当然,在兰庭和华霄霁的面前,严景喻依然是发表了一番义正辞严的见解,什么要若胡端枉法诽谤生员,他身为学政绝不让座下弟子蒙冤云云,他是要以汾州学政的名义,向巡按御史唐维举告胡端有枉法之嫌!
  ------------
  第109章 无法退却
  做为一地的巡按御史,赴按临之地,原本便应审录罪囚吊刷案卷,论来其实不需兰庭使计利用严景喻游说,唐维也应当过问在汾阳掀发舆情风波的这起命案。可“应当”不等同“必需”,相比“巡视仓库”“查算钱粮”这类有关国库征需的事务,刑案诉讼已经越来越不为巡按所关注了,尤其是当案件还关系到朝堂上两大阁老之间的党争时,就算以刚正不阿为操守的御史言官,实则上难免会产生退避保身的想法。
  兰庭拿不准唐维会否迎难而上,因此需要用上几分机心。
  “而今关于汾阳的舆情,我也遣人出去探听了一圈,虽说市井之中仍有谣言指向蒋氏和华霄霁通奸,但汾阳竟有不少乡绅世族都在怀疑胡端确然枉法,仿佛是说不久之前,赵州尊的家眷召开宴集,相邀薛门等等女眷赴会,席上胡端的娘子就因心虚,对州衙家眷语出不敬大放厥词,不仅被沈夫人驱逐离席,也为薛夫人明言日后不相往来,若说这些女眷之间的交往不能作为依据,那么昨日吴小郎可是亲自在我面前道明了真相,总不至于他明知母亲串通奸夫害杀了生父,竟然还会相求另一奸夫为母亲脱罪吧?”
  “严兄的意思,是要让维参与复审此案?”唐维果然有几分为难:“弟初来乍到,尚不清晰汾州一地实情,虽说审录罪囚本该巡按职责范围,就怕牵涉太深耽误征赋之事,这些年河南、湖北等些州县相继发生灾患,赈米赈药使国库闹下不少亏空,又不说边关还不那么太平,弄不好就要用兵,哪里都需用钱,内阁及户部几位大人可都盯着赋收呢。”
  “要是寻常案件不问也罢,只如今此案却引发了舆情关注,且还关系到胡端究竟是否枉法,要此人真犯枉法贪赃的罪行,竟然还想串通学官随意革除生员的学籍,毁了华生的仕途,这也算有违科举取士的国本,弟作为巡按御史,若不闻不问,又如何体现代天子巡狩、举劾尤专的职能?依兄看来,弟初按临至汾阳便遇关碍要案,只要公正审决便能赢获黜邪崇正之誉。弟虽才干,然此机遇也确难逢恰呀。”
  见唐维似乎仍在犹豫,严景喻提醒道:“要若州尊执意推诿,弟便是决意主持公允怕也诸多阻滞,如此才会因为刑审诉讼之事耽延赋政,不过现下是赵州尊要为百姓出头,追究胡端枉法之罪,弟不过是在旁佐阻,朝堂上自有赵州尊与胡党斗法,弟只需审明案情即可。”
  这才真正的说服了唐维,可不是这个道理?
  像他们这样的言官御史,历来便视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为志誉,有的人甚至不惜开罪权贵高官,豁出性命也要博得这样的赞词,当然,唐维的志向并不在此,所以当闻蒋氏疑被冤屈,他首先考虑的仍然是这桩刑案值不值得他过问。
  这不是说唐维也是个赃官,实在他的出身和根基决定了他没有和权贵党奸斗争的基础,他是个惜命的人,也很爱惜十年苦读才走上的仕途。
  故而遇事就难免在取舍权衡间犹豫。
  但他当然知道如果能够争取刚正不阿的志誉,对于将来的前程是怎样的基石,毕竟现今已经不同于先帝时期,官声政绩又重新显得重要了。如果仅他一人和胡端、施良行、袁阁老这样的巨党作对,那无疑就是自毁前程,不符合唐维心目中的收益,除非脑子被马蹄踩了,他才可能犯浑发疯。
  可现在毕竟不是他孤身作战,是赵州尊在打先锋,而赵州尊身后也是有许阁老支持的!
  这样一来,就很有了胜算,唐维入仕多年当然也明白一直明哲保身不可能会有幸运从天而降的道理,该站位时要站位,承担一定的风险,才会收获更大的利益。
  就像严景喻所说,机遇难得!
  就算赵州尊这回没能把胡端、施良行扳倒,有许阁老作保,远不至于一败涂地,那么他在关键的时候站队赵州尊,必然也会被许阁老纳入羽翼,这可是唐维想都不敢想的机遇。
  拼了,就这样干!
  唐维展开怀抱,拥着好友严景喻感激涕零:“多亏师兄替我分析利弊,若此回按临汾阳能够破获枉法公案而得朝廷嘉奖,弟必不忘师兄提点之恩。”
  唐巡按已经把袖子卷得老高打算大干一场,被他视为后盾的赵州尊却还瞒在鼓里,当听说吴老娘大闹学宫,明百峡甚至提议要把华霄霁革除生籍时,他越发恨不能立即转交这个棘手的案件,莫说兰庭,这回连尹寄余的劝说知州老爷也不肯入耳。
  “蒋氏身为一个妇人,名声已经闹得这番狼籍,就算审明她是被冤枉并没有杀人,就能证实华霄霁和她没有瓜田李下之嫌了?你竟然还自作主张把她安置在内庭,那胡端,可是老早就诋毁你是看中了蒋氏的姿色!眼看你今秋便要参加乡试,步入科举仕途,若为了区区一介民妇,牵连得名声受累,怎么对得住你的祖父对你这些年的寄望和教导!”
  兰庭没想到父亲大人的担忧竟然仅此而已,实在不知要怎么疏导才好了,和尹寄余面面相觑一阵,决定装聋作哑就任赵州尊发泄一番也罢——横竖他虽有打算,已经不能够把此案移交了!
  春归是听菊羞从汤回那里打听来的消息,知道兰庭在翁爹面前又吃了排头,她有些不愤翁爹的迂腐,想了一想,决定在沈夫人面前把这事略略一提,并没有如何煽动,沈夫人果然便向赵州尊施压。
  “清者自清,更何况胡端那诽谤原本就极荒唐,蒋氏受了重刑又病了一场,瘦骨嶙峋还有什么姿色?胡端像个疯狗一样的胡乱攀咬,也得有人相信才行!如今薛夫人、丁娘子,多少官宦世族的女眷可都相信了胡端枉法,舆情可是站在老爷这边儿,老爷居然还担心他们诽谤?老爷可是一州父母,治下百姓被老爷的下官冤害,老爷还一味想着推诿,万一被质疑包庇纵容,一纸弹劾递去皇上面前,连皇后娘娘可也是面上无光。”
  沈夫人率真,心肠不坏,对蒋氏多少还存同情,更不说因为费氏的屡屡挑衅,她可是把胡端夫妻视作了对头,当然巴不得胡端罪行暴露身败名裂,费氏这辈子都不要妄想咸鱼翻身,故而把赵州尊好一番训导,极力说服尽快审察这件命案。
  赵江城寻常虽说是有几分惧内——当初布政使送给他那温柔娇媚的侍妾,没两天就被沈夫人发卖他也只不过敢抱怨几句冷战几天,沈夫人亲自递上台阶,赵州知就连忙顺着下来,从此提也不提。但关系到衙堂公务,依着赵江城素来有些迂腐的性子,总不能完全听从沈夫人的摆布,故而他仍然打算按兵不动,等着提刑司的回文送到立即便把人犯移交。
  却没想到这日又被巡按御史唐维堵在了衙堂。
  迂腐之人往往注重颜面,这点在赵知州身上至少是不例外的,当他听了唐巡按不由分说的一番恭维,什么宽廉平正、一秉至公,什么执法如山、明察秋毫;又痛斥胡端枉法取私、贪墨败度,一再表示要以巡按之名,力佐赵州尊察清冤案,共同维护律法公正报效君国给予的信任……
  还让赵州尊怎么说得出来他想推诿职责丢掉烫手山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