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耽美同人 >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 >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分卷阅读_376
  第158章
  这日武元县衙开堂公审刘家族长刘士翰、刘家上任县吏刘士林与刘家现任县吏刘名化。
  县里去旁听的人不少,怎么说刘家都是大家,把持一县钱粮多年——现在的县尊大人有这个魄力敢动刘家,本身就是一件稀罕的事。
  除了瞧热闹的平头百姓,来的还有很多县里的大粮户。之前他们对刘家深信不疑,认为这次匪患过去,上头对袁大人和贾大人的处罚下来,这武元县地方上就能回归从前,他们能拿回失去的田,也只用交以前交的那一点点税。
  但是公审一开始,县尊大人亲自宣读律例,向百姓解释以“飞洒”“隐田”“诡寄”这类的手法因何违背国家律令,又应当如何惩罚。
  袁化这律令一念,县衙跟前跪下一片。好多粮户口口声声地道:“青天大老爷,我等也不知竟有这般严重,都是刘士林/刘名化欺骗我等,求大老爷明鉴!”
  这些粮户自然知道以这等手法不合国家法纪,但是胥吏们从来不会告诉他们违法犯纪的成本有多高,后果有多严重。现在一旦听清楚,一个个便都吓怕了。
  袁化便摆出一副父母官的姿态:“原本见违法规避粮赋徭役者甚众,本县着实心痛不已。今日方知乃是县衙中的狡吏把持地方,欺上瞒下,骗尔等行此违纪之事,并从中收取好处。”
  一听袁老爷说起这个,粮户们纷纷醒悟,顺着袁老爷的话,一起指责刘家,当时收了自己多少的好处。
  除了这些大粮户之外,在县衙外旁听公审的,还有一群在“丈田”之后占了便宜,抢到了隐田,或者从举子、生员这样的豁免户手中领到了田种的农户,一听县尊大人解说,登时得意非常——我按律缴粮我骄傲,可不比那些偷逃粮赋徭役的。
  这边看看大众的情绪差不多了,这时,李师爷来到堂上,宣读了县吏刘名化的证词。证词之中,指刘家的族长刘士翰与刘家上一辈的钱粮书吏刘士林心怀怨望,诅咒县尊,并且在县中散布流言,说是匪患是因县尊袁化而起。
  粮户们恍然大悟:原来刘家说的只是流言,并没有什么根据。
  谁知后面还有猛料,李师爷继续念刘名化的供词,念到刘家策划放火烧了县衙,将县衙中丈田后新制的鱼鳞册销毁,将地契的留档全部烧毁,逼迫县尊宣布所有新颁发的地契作废,一切土地归属,以此前丈田之后刘家编制的鱼鳞册为准。
  李师爷一边念,跪在大堂上的刘士翰与刘士林便回头去看刘名化。如果眼神真的能变成刀,那么刘名化身上早已千疮百孔。
  可是刘名化心里也很委屈啊——这一番话不是他自己招供招出来的,而是县衙的人先调查出来了再让他供认,他……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大粮户们早就听过刘家的承诺,此刻听说了这种承诺,竟然是依托在火烧县衙这种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上,早已吓昏了头,一个个在堂下先为自己求起情来了。
  “县太爷,这都是刘家自说自话,跟咱们无关那!”
  “是呀,我等草民可从不知道刘家背后竟动的这种大逆不道的心思,万万不敢与刘家同流合污的……”
  刘家这火烧县衙的打算,不仅吓坏了大粮户们,还激怒了另一批人——就是那一批在土地重新分配的过程中获得了利益,获取了新的田地,并承诺了会按照律法上缴粮赋的那部分农户。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刘家要让一切回归从前,在维护了大粮户的利益的同时,也一样断了这些小粮户的财路。
  堂下听着的一个个便都急红了眼,高声怒骂着。甚至有人眼瞅着堂上的衙役没留意,便冲进了武元县的大堂,抓住刘士翰刘士林他们几个,就是一阵撕扯。
  待到衙役将这些冲进公堂的乡民驱逐出去,刘士翰与刘士林等人已经被撕得头发散乱,一个个如同蓬头鬼似的。以前刘家族长、族老的尊严早已无影无踪。
  袁化登时一拍惊堂木:“关于此事,尔等还有什么好说的?”
  刘士翰被一顿撕扯,受了惊吓,此刻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但是那久在公堂之上,见识过这种场面的刘士林却顶住了压力,嘶声道:“县太爷,难道现在,说话也是犯罪了吗?”
  袁化顿时一噎。
  刘士林继续说:“小人肖想了一下隔壁钱庄里放着的银两,是否就犯了偷盗抢劫之罪?肖想了一下邻家水灵灵的闺女,是否就等同于犯了那见色起意强迫她人之罪?袁大人,请您指出来,这朝廷律例上,哪里写着这一条?”
  袁化与刑名师爷李有为看了一眼,两人都感到有点儿棘手。
  县里对刘士翰刘士林的指控是“密谋”火焚县衙,已经有了供词与人证。但是刘士林非把这说成了是“肖想”,也就是只想了想,根本没有动手实施犯罪,要是这样也能定罪,这普天之下,可以进大牢的人便多了去了。
  然而县衙外头的闲人们却听不懂这个,一群人只往外吆喝:“快听,那刘士林一把年纪了,还在肖想刘家隔壁的大闺女——你们谁快去知会一声,别让这老色鬼得逞!”
  刘士林听见了,也忍不住嘴角一抽,抬起眼直视袁化,那意思就是:你看看,你治下的百姓,都是这样的愚民。你一聪明人,为何要和聪明人过不去。
  袁化登时奋力回瞪一眼,似乎在说:就是因为这世上你这样的“聪明人”太多,因此要有人出面维护天理公道,才有了这种场合,才有了这样的公审。
  刘士林发髻都被扯散了,此刻蓬头垢面地跪在堂上,却依旧懒洋洋地笑,脸上写满了“你奈我何”的快意。若不是袁化心里有数,恐怕早就被这家伙的笑容逼疯了。
  这时李师爷过来向袁县令请示:“是否宣那人……那人上堂?”
  袁县令点点头,用怜悯的目光看看刘士林。
  于是李师爷高声宣:“宣证人刘立兴上堂!”
  刘士林听见这个名字,浑身一震,脸立刻白成一张纸。随即他眼中出现恨色:那个小子,那个叛出家门的年轻人,如果刘家没有好下场,那他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听见这个名字,多少知晓些刘家内情的乡民们一时也耸动起来。话说,这刘立兴的辈分和刘士翰刘士林差了不知道多远,如今刘家这是……起了内讧,自己人指证自己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