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还不高兴?”陈夏花在菜地里育苗呢,走不开。
大儿子玉林“小老师”说了,不懂就问。
庄玉林带着弟弟玉春来帮忙,把泥团一个个放进方形里头,这些泥团都是要卖钱的,“邱老师走了。”
邱老师去教五年级去了,他还要读三年才能读五年级呢。
庄玉林在寒假的时候还写了一篇“我的邱老师”呢,写邱老师就如山上的青柏一样,心胸波澜壮阔,这几个词他不会写,用的拼音填上去的,又跟河里的溪水一样,肚子里的“墨水”怎么流也流不进。邱老师说了,让他不能光写人物,还要写山川河流,庄玉林“善于观察”后,把人物和山川河流给写在了一起,学会了用“比喻”。
他这篇作文都交了呢,邱老师都看过了,却说以后都不教他们了,他要去教五年级了。
邱老师还赠送了一本新华字典给庄玉林。
二年级跟五年级,陈夏花还是知道五年级更要紧的,邱老师当校长了,她也为邱老师高兴,邱老师妈妈经常问他们家怎么教出这么优秀的小同志的。
邱妈妈教出来的同志邱老师才优秀呢。
“你再读三年就五年级了,到时候邱老师还能教你一年呢。邱老师去教五年级了也还是邱老师啊。”就跟“好妈妈”一样,“漂亮妈妈”、“农民妈妈”都是妈妈。
庄玉林老气横秋一声,“妈妈你不懂。”
小学生的烦恼只有小学生才懂。
他们一年级的小学生知道邱老师要走,都很舍不得,还说要“挽留”邱老师的。
陈夏花还要说,庄民国把她拦下,说,“随他去。”
学生的烦恼就该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他家小二玉春不是说过么,说,“学生时代一切都是美好的,再可笑的事情也是美好的。”
上辈子他们只上了个初中,想要体会“美好”、“可笑”,都没机会。
成年了,在外头打工了,就体会不到了,只有该怎么存钱攒钱,该怎么养家糊口了。
土地划分过后,他们家现在的田地只有一块田一块土拿出来种了粮食,离得最近的田土都被改成了菜地,养苗子。
庄民国跟村里人一样,先去粮站买了粮种,是要准备种地的,村里人都买了粮种、玉米种,田种粮、土种玉米,等收成了除了留下自己吃的,其他的都上交、卖钱。
家家户户的农民都是这样做的。
上辈子他们家也是这样做的,两口子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忙,得空了还要去帮衬丈母娘家,收成的一千多斤粮食、玉米除开了自家吃的、上交的,能卖上六七百块。
上工分的时候一年才分多少钱,一百多块的。
一年挣六七百块可比挣工分的时候,一年只分到一百多块强,其实拆分下来,家里的吃穿用度,人情往来,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这点钱根本就不够的。
太穷了,庄民国才跟着出去在工地打工。
就为了多挣几个钱。
出去打工确实比留在家里伺候庄稼挣钱。
再不济一个月也有百来块。
工地的活累人,但跟在家里伺候庄稼相比,都一样累。
几十年后的人不知道,见着大片大片空着的田土还问呢,问,“怎么不种庄稼的?空着好可惜的。”
种庄稼?谁种呢?“累啊。”
又累又挣不了钱,年轻的吃不了这个苦,都出去打工了,厂里头上班,一个月再差生活费是够了的,种一个月的地才多少钱。
对种了一辈子的地的人来说,谁不想田土里都种满粮食的,但一年到头守着田地种不来钱啊,一家老小张嘴要吃要喝的,种田跟出去打工只能选一条。
年轻人就更不行了,没想过要种地的,大儿玉林当了“小老板”后,他们家的田地倒是种了的,都是花钱雇人来种,雇人来收的。
那时候又时兴什么“无公害蔬菜”,自己种的卫生。
庄民国算了账的呢,卖苗子来钱,一块菜地一年也能挣五百,多养几块地的苗子,一年就能挣两三千,自己吃的粮食、交的粮食也有,这一年守着这几块田地的苗子比出去打工还挣钱,以后他就在砖窑厂上班,卖苗子,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田地多,种的苗子种类就多,辣椒、丝瓜、苦瓜、菜豆、再往后一些还有卷心菜、西红柿、茄子,家里的苗子多了,陈夏花还挑了几回去公社,放供销社卖。
多卖了几回,谁都知道红太阳大队四生产队的庄家苗子多了。
砖窑厂的工人们家里都是在庄民国家里买的苗子种菜,当了一年的工人同事了,三生产队的工人们也不排外了,三月份上工没多久,宣传栏就公布了,庄民国当选了砖窑厂砖窑三组组长。
庄秋当起了砖窑厂的厂长,姜辰这个“前厂长”又出去干大事了呢。
组长这个位置是去年过年才定下来的,根据县里的厂子制定的,组长要带着组员完成任务,检查质量,一个月工资要多三十块呢。
庄秋穿着一件白衬衫,一件军绿外套,脚上蹬着小皮鞋,连头发都剪成了短发,庄秋说了,她这样利落的发型才压得住人。
一群工人都是男人,厂长是女人,压着一群男人。
庄秋刚当上厂长,底下的工人还不服气的,挑拨庄民国妹夫姜东呢,说,“别人家都是男人当家,你们家是女人当家,你以后还要在你媳妇手底下干事,让她发工资呢。”
姜家人也有意见,觉得庄秋不该当这个厂长。
庄秋还非要当。
庄秋也扯起了大旗,“妇女都能顶半边天。”
工人的思想觉悟要高,要跟得上宣传告示呢,工人同志要是跟不上思想觉悟,那就是没有进步,在原地踏步,不能带动厂子进步,要“下课”的。
大盖帽一盖,谁都不敢再反对的。
庄民国领了工裤,回家跟陈夏花还说呢,“三妹现在是女强人了。”
庄秋上辈子就是姜辰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早就成女强人了。
按人家视频号上说的,庄秋这样的,就是活成了所有女人想要的样子。
精致、独立,干练,有钱。
陈夏花第一反应是:“那妹夫怎么说?”
“他说没意见,家里一直就是三妹当家的。”
庄民国妹夫姜东没“野心”,上辈子只在弟弟姜辰的房地产公司做了个保安经理,清闲得很,每天就是巡逻、安排人上岗,检查设备,两个老头经常打电话过问。
都享儿孙福,是关工资的人了,庄民国经常给姜东推荐他在网上买的东西,隔三茬五视频一回,也不是没烦恼的,庄民国的烦恼就是陈夏花犟,不肯花钱,姜东烦恼的就是庄秋事业心强,不肯退下来。
每回打电话,视频,都要说一回。
说到什么时候呢?说到陈夏花走,庄民国再给姜东打电话,就只能叹了,“她就是犟啊,怎么都说不听。”
他们家现在家里的钱不是谁保管的,就放在柜子里,谁要用就去柜子里拿就是,陈夏花从来没拿一分,也就是卖苗子的时候才从箱子里拿些钱来找补。
还年轻呢,庄民国都看到了她节省的模样,就跟上辈子一模一样了。
两口子在床上的时候,庄民国经常就说,“人这辈子几十年啊,短着呢,不吃不喝的,到老了都想不通的。”
这些话他经常说。
陈夏花不接话。
陈夏花名字练得好,庄玉林他们二年级刚开学呢,新来的杜老师就给他们安排了一堂考试,还要拿回来给家长签字的。
庄玉林得了双百分,拿回来就让“好妈妈”陈夏花给他签字了。
杜老师跟邱老师不一样,杜老师是个“严”老师。
邱老师温和,喜欢在课堂之余跟同学们讲一些课外的知识,庄玉林的“星星”、“月亮”上的知识都是邱老师传授的。
杜老师的教育方法跟邱老师不一样,她抓学生的成绩,抓他们的课堂纪律,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从来不跟他们讲课外的知识。
庄玉林学着杜老师的模样板着脸说话,“你们以前在学习上懒散惯了,没有把心思放在成绩和学习上,学会了一些“不良风气”,“不良习惯”,以后都要改正过来。”
杜老师还说了,下学期的“班干部”位置,是看学习成绩,由老师来定的。
“我们都想邱老师回来教我们了。”从一年级上来的同学都不适应杜老师的严厉作风,觉得他们现在是“死气腾腾”。
陈夏花到嘴的那句,“在学校要听老师话”的话咽了下去,上回庄民国才借着砖家的事跟她说过了呢,老师说的话,并不是都是对的。
他们后山果林上回请专家,才请“亏”了呢。
庄民国把儿子抱着哄了哄,“杜老师说的“不良风气”,“不良习惯”是什么?”
庄玉林噘着嘴儿,“杜老师说我们的作文写得不好。”
杜老师的原话是,“没档次。”
她还特地拿了几篇作文读给他们听,写的是什么呢?“我的家乡”,“我的母亲河”。
“邱老师不是夸你写得好吗,你就照着你自己的写就是,每个老师看作文都是不同的。”庄民国给他出主意。
他见过二年级的杜老师,是公社的人,初中毕业呢,“高材生”,说起她还是个名人呢,供销社的大姐齐玉齐大姐跟他说的,说这位杜老师原先是在初中教书,初中今年来了位新老师,人家是高中毕业,才回城的知青,就把杜老师给挤下来了。
杜老师还教过齐玉她女儿,人家初中学生都跟不上杜老师的教学,说她,“太凶了。”
杜老师一调走,她带过的初中班上,同学们高兴得很。
“我听说杨家大队也有人在育苗子,你现在在厂里上班,估计不知道。”庄民国当上砖窑厂后,已经很少送东西来公社了。
他们家的苗子能卖了,附近几个大队的去了他们生产队里买,他就送一些到公社里,让离得远的大队买。
“我家的苗子肯定比他们好。”种出苗子来不稀罕,要提前一个来月把苗子种出来,不种季节菜的苗子就少了。
季节菜在公社卖不上菜,他们公社下边的村里送菜,人家县里周边也有人往县里送,县里吃不下这么多的季节菜,只有新菜,送去县里头才是供应不求的,以后还能往城里再送一送的。
到庄家买了新菜苗子的人,吃到了往供销社里送菜换来了更多钱的好处,他们家的苗子现在都是一开卖,几个大队的人早早就来排队了。
按大儿玉林的话说,“有竞争力”呢。
作者有话要说:想起了我的体育老师,我上初中的时候最怕他了嘤嘤嘤...
下一更写完发哈。
第43章
庄民国理解的竞争力就是一个“好”字,东西“好”,就不怕别人不买账。
庄玉林“小老板”呢,又是他们看得见的,有些自祤长辈,想占点便宜,说去庄玉林店子里买东西,让他给便宜价的。
一去,都是空着手回来,个个脸色难看,还骂呢,说,“这是专坑熟人呢,就一块布,要收五十块,亏我们还去照顾他生意呢,你们看吧,这么贵,肯定要亏本的。”
庄民国那时候也被骂呢,说他们家“亏心”呢。
庄民国给大儿庄玉林打电话,还说呢,“挣钱归挣钱,咱们家可千万不能做亏心的生意。”
庄玉林没跟他解释啊,回头过年回来把自己的摩托车换成了桑塔纳。
就是告诉别人,他没亏本,他挣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