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隋第三世 > 第524章 一代枭雄之谢幕
  在天下各个势力中,窦建德的王府应该是最小、最简陋的一座,这一是窦建德困苦,无财力修建宫室;二是他的都城没有稳定过,另一方面是出生贫穷人家的窦建德生性俭朴,不喜奢华。
  府中!窦建德和长史孔德绍在和隋使会面。
  受命出使的是礼部纵横司的张宣,因为在外交方面极为出色,成功的说服杜伏威降隋,因此也得到了高升,成为礼部侍郎,专管纵横司这个外交部门,这次他是受杨侗之命出使青州,说降窦建德。
  三人寒暄几句,窦建德并没有问张宣此行之用意,而是谈起了离开青州的百姓:“三年前的大旱,不少青州百姓逃往冀州;而这几年来,又因战乱缘故,陆陆续续走了一些。我想知道这些百姓如何了?还请先生告之。”
  张宣肃然起敬道:“将军拳拳爱民之心,令在下佩服。不过将军尽管放心,在圣上心中,北方人也好、南方人也罢,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隋子民,对待自己的子民,圣上向来一视同仁…青州百姓到了冀州之后,全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在下不敢说人人富足,但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却是一定的。”
  “多谢先生相告!”窦建德长叹一声,道:“都说故土难离,可青州百姓却被迫背井离乡,这都是我窦建德的罪孽啊。”
  “将军应该知道!青州百姓的离开不仅是生活所迫,更代表民心思定乃是大势所趋。”张宣看向窦建德,语气恳切的说道:“我大隋执行的均田制,使百姓有其田,各家各户还能得到朝廷赠送的耕牛、驽马;农闲之时,朝廷的‘以工代赈’法,给予了百姓赚钱补贴家用的机会……而义学,则让读书学习不再是一种奢望,当百姓的孩子学有所成,又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所以,老有所依、幼有所学、学有所用的大同世界,已在大隋现实。在下从洛阳一路走来,沿途经过的荥阳、东郡、东平、济北、齐郡等地百姓在官府帮助下,都在努力劳作,处处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生机勃勃之景象。而在下进入北海之后,却是田园荒芜,村庄完全是断壁残垣、死寂一片…和朝廷掌控的国土形成鲜明对比,更有无数骨瘦如柴的百姓扶老携幼奔向齐郡……这说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渴望太平,对大隋充满向往,这不正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吗?将军爱民如子,又何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虽然张宣这话让窦建德极度不爽,却也知道自己这点良莠不齐的军队,以及硕果仅存的三个郡,争霸天下简直难如登天,若是齐郡的隋军发动攻击,自己根本坚持不了几天,甚至不用打,他的八万大军就已经不战而溃。思索良久,窦建德终是叹了口气:“先生来意我已经明白了!但我再怎么说也是一方枭雄,现在天下尚未一统,圣上或许容得下我,拿我充作招降天下枭雄的榜样。但他统一天下后,还能留下我窦建德?”
  张宣笑着说道:“圣上与汉之刘秀极为类似,现在的大隋是圣上一寸一寸打下来的,他的天下,没有借助先帝一丝力量。真要计较起来,称圣上是开国之君亦不为过,大隋的江山除了名字不变,骨子里跟以前大隋没有半点关系;对这天下,圣上有着绝对的掌控力。他所创制的各种制度深受百姓拥护;就算将军以后将军造反,恐怕也没有几人愿意抛弃现有的美好生活去追随,这是其一;其二、将军已经年过五旬,且膝下无子嗣,说句伤人的话,就算将军能够打下大片疆土,也无人前来继承,而将军一旦不在人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便会轰然坍塌。这样将军又有什么理由去造反?对于将军这些情况,圣上心里有数,所以将军大可放心。”
  “就怕圣上心口不一。”
  张宣眼中闪现出一丝不屑之色,他傲然的注视着窦建德,冷冷一笑:“将军太高看自己了。圣上若想武力平定青州,只需派两支船队,将两万兵力分别投送到东莱、高密,就能轻松收复此二郡,也可以派遣大军从琅邪杀进高密,再用骑兵夺下东莱;而将军手中的兵力全部在此,被牵制得无法动弹,根本没办法去救援。当然,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杨左仆射从正面发动攻击,以雷霆之势把将军歼灭于此。将军觉得这几万杂兵,能够赢得了我大隋的铁血之师吗?不是在下小瞧将军,圣上想杀将军,简直易如反掌。”
  “这就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之处。”窦建德苦笑了一下,他承认自己没有反抗的余力了,杨侗要杀歼灭他容易得很,可杨侗偏偏没有一劳永逸的把他干掉,反而还要来招降于他,这实在是太奇怪,也太不合逻辑了。
  “事实上,当初圣上说到要招降将军时,文武百官不仅都惊呆了,也都不理解圣上为何作出决定,甚至有许多人出声反对!毕竟,歼灭将军对我大隋而言并非难事,而且还能一劳永逸。当圣上说出三个不杀将军的理由之后,再也没有反对之声。”
  窦建德和孔德绍相顾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深厚的探究之色,作为这方势力首领的窦建德更加惊奇,说到底,他是大隋的反贼,杨侗没有任何理由饶恕他,但现在,居然有三不杀的理由?这真是怪哉了。
  “还请先生明示。”
  “一、从王薄造反至今,青州战乱十多年,江山凋敝,民生困苦,饿死之尸满地都是,但是将军到了青州以后,不仅约束士兵,还善待百姓!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导致青州大地没有出现大规模饿死现象,圣上认为将军有功于青州、有功于百姓、有功于大隋!”张宣一脸古怪的说道。
  窦建德啼笑皆非,但却实实在在的说道:“我这么做是为我自己,可没想那么多。”
  “圣上心怀天下,在他心目中,所有大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认为一个反贼如果造福一方百姓,那他的功绩比起贪官污吏强上万万倍。甭管将军用心何在,但百姓受惠是事实。”
  “这算什么理由啊?…圣上怎么这般怪异?”
  “将军习惯就好!”
  “……”窦建德无语。
  “二、圣上最痛恨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将军在东莱、高密多次击溃跨海而来的倭奴,有功于民族;同样,甭管将军用心何在,但百姓受惠是事实。”
  “第三、当年河北局势非常复杂,不仅有将军,还有高开道等人为首的数十支贼寇,如果朝廷一一清剿,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而圣上当时的实力相当弱小,如果陷入战争的泥淖当中,便会无法自拔,最终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而将军为了对抗朝廷大军,把河北各路人马聚在一起,最终给了圣上毕功于一役的机会;此战过后,河北大地内忧尽除,圣上无所顾虑的调动有限兵力,从而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硕果累累的战争!圣上说,他得感谢将军!”
  张宣尤记得杨侗说出这些话时,表情很是淡然,但话语中的那份豪情、大气却折服了所有人,是以张宣说话时,那股浓浓的钦佩之意,即便不用刻意感受也能够感觉得出来。
  这个理由在窦建德听来,心中有些发堵,同时,对杨侗也不禁多了几分敬意,如此胸襟坦荡的人,不管是敌是友,终究令人敬佩。
  “多谢先生相告!”叹了一口气,窦建德看向张宣,“让我考虑几天。”实际上,他被说动了。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膝下又无子,不仅没有造反精力,也没有造反的意义,只想平平静静地度过晚年。
  张宣并没有说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话,起身笑道:“那我再等将军三天,如何?”
  窦建德缓缓点头,沉吟道::“降或不降,三天之内,我都给先生一个正式答复。”
  “好,那在下就此告辞!静候将军嘉音。”张宣躬身一礼,退出了府中。
  “先生!”窦建德起身相送。
  ……
  张宣走后,窦建德久久不语。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孔德绍走上前来,叹息道:“殿下,您现在该明白我们主张尊隋自立的原因了吧?”
  窦建德先是一愣,紧接着又生出浓浓的感激之情,直到现在他才明白孔德绍早就为他考虑到了退路,如果他当初称帝,就没有任何寰转的余地了,沉默良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孔先生认为我该降吗?”
  “殿下,淄水对岸是十多万精锐隋军,他们一旦发起攻击,必然是雷霆万钧之势,若是没有刘黑闼、王小胡之乱,还有一战之力,现在却是不行了。”孔德绍眼中流露出一丝丝的悲伤,颓然道:“圣武帝这一次发动的是天下归属之战,他要集中全部力量对付诸多枭雄,没有一分多余的力量来防备我们,他是不会给我们喘息机会的,而且我们仅存的三个郡,三面环海,接壤的渤海、齐郡、鲁郡、琅邪皆归大隋所有,这次就算侥幸脱离战场,又能如何?殿下,我们现在不降即死,再无第三条路可走了,若不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悔之晚矣。”
  “唉!”
  窦建德低叹一声,“我窦建德一不喜奢侈、二不好美色、三不贪恋权柄;当初造反实为形势所迫,一心只想为家乡父老谋条活路、有口饭吃!现在故乡百姓早已安居乐业,我们又已大势已去,又何必为了一己之私造成无谓的伤亡?也罢,就算圣武帝出尔反尔赐我一死,但能换取麾下几万将士的命,却也值了。”
  “其实殿下大可放心,圣武帝是不会杀你的。”
  “为何?”窦建德奇道。
  孔德绍认真道:“圣武帝已经给予百姓最好的生活,殿下给不了这些,自然不会有人跟着反;其二、圣武帝肯定比殿下活得久,所以他对殿下没有一点顾虑。”
  “呃……”窦建德呆了一呆,随即高声大笑了起来,自嘲道:“如果我降李渊、李密,他们生怕后代为我所害,自然会处处堤防,若我先死也就罢了,若我不死,恐怕也被处死。而圣武帝不过二十出头,他怎么可能会怕我呢?只要圣武帝还在,我窦建德算个什么东西啊?不管怎么蹦跶都翻不出他的掌心;而我若死,哪还有什么后患不后患的,他这是对自己怀有绝对的自信;我真是,真是太高看自己了!”
  决定既下!
  窦建德懒得再等,直接让人追回张宣,表示自己愿意投降大隋的意思。
  张宣取出了杨侗的任命书:册封窦建德为漳南县公、六品武散官定东将军,赏金钱万枚、银钱五万枚,赐漳南良田二顷、漳南宅院一座、洛阳豪宅一座;
  至于活动方面,窦建德也没有受到丝毫限制,大隋国境任他行动,甚至还格外许诺,如果他雄心不死,完全可以到军中任职。
  窦建德大为感动,他心知这不仅是杨侗大气,也是对他自己的自信,可窦建德也不是不知分寸的人,别的还好,到军中任职肯定是不会的。
  翌日!
  杨恭仁率军进入北海,接管了窦建德的八万军队,一代枭雄窦建德就此退出争霸天下的舞台,淡出世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