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隋第三世 > 第588章 吐蕃野望
  吐蕃使节团奉朗日赞普之命前来大隋,目的有二,一是欲与象雄争高低,先一步获得大隋的支持,二是代表朗日赞普向大隋求亲。
  向大隋求亲,是大论尚囊为朗日赞普想到的破局之策,一旦成功,便能借大隋之势威慑内部不服气的人,所以朗日赞普并没有抵触。毕竟大隋乃是当今天下第一强国,汉人数千来一直屹立于中土之上,领袖群伦、睥睨天下,即便是骄傲自负的朗日赞普,虽然做梦也想占据大隋的国土,但也认为尚未真正融合的吐蕃他能够攻城掠地、兵锋直指洛阳,颠覆大隋王朝。
  他知道中土太大了,汉人也很强,古往今来如东胡、犬戎、羌胡、匈奴、柔然、突厥都强盛一时、雄霸草原大漠,但他们从来没有办法彻底的占领中原,吐蕃再强,也比不上这些史上留名的胡族。
  汉人为何能够长盛不衰?
  他与尚囊等智者认为不是在于中土的辽阔地域、人口众多、钱粮不计其数,而是在于文明悠久,技艺精巧。
  从三王五帝开始,汉人就在继承老祖宗的精髓,到如今,早已是博大精深,汉人的军队有军规军令、汉人的臣民有律法约束,反观吐蕃,连文字都没有,何来文明之说?虽然也有约束号令,不过都是粗制,万难与大隋相比。
  所以朗日赞普最大的用意觊觎大隋先进的文明,狐假虎威反倒是其次,如果得到汉人传承几千年、去芜存菁几千年的瑰宝,那么吐蕃王国必能少走几千年的弯路,一下子就跟大隋文明处于同等水平之上,汉人先进的耕作以及医疗技术、手艺精湛的工匠、精良的冶铁技术、完善的官制、完善的律法、军法、升迁制度……这些都是吐蕃欠缺的,每一样都能令吐蕃的国力猛然上升。
  汉人素来慷慨至极,尤其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宣扬上国思想的“大儒”们,他们对待自己的国民一手是严苛刑律、一手是道德约束,使得国民如同羔羊一般凭其驱策奴役;但是在对待外族问题上,一个二个都声称宣扬教化、以示仁爱,只需稍微卑躬屈膝、说上几句奉承话,要什么他们便会给什么。
  但是到了大隋之后,禄东赞却发现大隋君臣、大儒并不像赞普和大论所想的那么自高自大,这些人更注重实实在在的利益,本以为大隋图书馆会有这些,然则到了里面去看,才发现大多是诗集、论语之类的教人向善的东西,这些东西短期内根本不见效果,也不符合吐蕃的国情,所以要想得到汉人真正的文明精髓、能够助吐蕃国力迅速上升的书籍,还需要走官方这条路。
  而王子之死这件事,则是禄东赞想出来的计策,目的是让大隋给出交待,从而占据谈判的主动。
  ……
  第二天一大早,吐蕃王子之死的消息就传到了杨侗耳边,与此同时,还有真正王子和禄东赞的对话,也被精通吐蕃语对汉字记录了下来。
  “吐蕃,真是打的好主意啊,竟然连王子之死都搞出来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朕不是那种喜欢受人挟制的人。”
  良久,杨侗开口了,他看向了肃立一旁的凌敬和阴明月,最后目光瞄向了凌敬,问道:“朕当年就让黑冰台发展到域外,要求黑冰台把大隋周边的大小民族都摸下底,吐蕃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说说吐蕃的情况吧。”
  “回圣上,吐蕃国在与吐谷浑瓜分了党项之后,半年前经历过一场政变,国内十分混乱。”凌敬躬身道。
  “政变?”杨侗饶有兴致的问道:“具体情况如何?”
  “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不过大体是这样的!”凌敬早有措词,侃侃而谈道:“朗日赞普囊日论赞是吐蕃第三十二任赞普,是个很有才能的吐蕃领袖,在朗日赞普之前,吐蕃高原存在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无数个部落,他继承王位之后,以数年时间将这些小部落和小国家一一覆灭,将诸多国家、部落的实力统合在一起,缔造了大势煌煌的吐蕃王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灭掉了苏毗部落,统一了吐蕃高原,由一个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主。而这些曾经与他为敌的国家和部落则是成为鹰犬,朗日赞普正是以此为仗,统御八方重点四域,所向无敌,然而到底是一些利之所趋的墙头草,随时都会反噬己身。”
  “以前的小国贵族、部落首领,如今成了吐蕃贵族,他们以一种联盟的形式屈居在朗日赞普的武力和威严之下,可是这些人依旧拥有自己军队和土地,且在追随朗日赞普征战过程中得到仗大,他们在战争之中获利,因此十分愿意追随百战百胜的朗日赞普作战,他借助尚囊、綝·臧古、巴·鱼泽布、农·仲波等原苏毗贵族的力量,兼并了吉曲河流域,并赐给他们领地和奴隶,这样一来,新贵族的地位俨然超越了以前的贵族,王权因此大为增强。却也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吐蕃旧臣不满,因之心怀怨恨。这些旧有贵族纠集在一起,发动一场政变,企图将他推翻掉。不过他们叛乱并没有成功,被镇压了下去。”
  “看来吐蕃和我们的问题差不多啊!都是为了推翻旧门阀、门贵族。”杨侗微笑着说道。
  这几年来,他对吐蕃也多有关注,知道那是一个和突厥类似的部落联盟,朗日赞普名义上是吐蕃的王,实际上更接近整个联盟的盟主。所以在他重用新加入联盟部族,以加强王权的时候,就遭到旧部族的反抗,其内部的情况并不乐观。
  这些年,大隋不断壮大,但以目前的局势,大隋想要打过去,得不偿失不说,就算真正的打下来,暂时也没有精力治理,与其费时费力的去征讨,倒不如让他们自己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内乱不休。
  这个在大隋假死的达赞干布,杨侗不太清楚。
  但是对于朗日赞普另外一个儿子——松赞干布却是耳熟能详,后世人常说松赞干布是个厉害的人物,统一了吐蕃王朝,但实际上,真正打下吐蕃统一大业其实是他的父亲,朗日赞普将各个国家、部落并入吐蕃体系,即便他死了以后,各部分散,但在名义上,这些部落国家依旧是吐蕃的,道理就像是现在的隋、唐、魏、楚一样,大家虽然各自为政,实际上都是是华夏子民,而松赞干布则如继承了大隋王朝财富的杨侗一模一样。所以,松赞干布上位之后,他所做的事情是重新统一内部,接着便着手设计和建立吐蕃的政治体制了。
  首先、他建立王权主导的新体制,自然要打压旧贵族势力,并扶植服从他的新贵族。其次,在处理完新旧势力的问题后,松赞干布着手设计新的王朝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先模仿象雄文字建立吐蕃文字,仿中原立官制、律法和度量衡。由此,吐蕃才由一个松散的奴隶制部落联盟,变成了一个有完整制度的国家,后人常说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建立者,更多的是指这种制度建设层面,而不仅是疆域的统一。
  总体来说,朗日赞普父子二人,一个是建立起了吐蕃这个体系的框架,另一个则是赠予了吐蕃以灵魂。从某种程度上说,朗日赞普是秦隋、松赞干布则是史上的汉唐。
  史上的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嫁妆十分丰厚。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金玉饰物。又给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三十六十卷经典、卜筮经典三百多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多种、一百多种治病药方、四种医学论著、五种诊断法、六种医疗器械、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等。
  从而使吐蕃一下子就得到了中原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此举,让吐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农业、工业、医疗等领域得到跨越时代性的发展。
  后人说得好听,大唱赞歌,赞颂李世民加强汉藏友好关系。但实际是好大喜功的李世民给后世子孙养了一条凶残的白眼狼。
  因为得到了中原先进文化,吐蕃国力空前强盛,一跃成为中原王朝最强大的劲敌,到后来,不但抢占了西域、河西走廊,截断丝绸之路,甚至还攻破了国都,将各种珍宝洗劫一空。
  而通过监听到的内容来分析,杨侗心知朗日赞普现在要做的事情,就跟他儿子在史上做的事情一模一样,而他遣使入隋求亲,就和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一样,目的都是觊觎中原的文化精髓。
  除了吐蕃,远在大海之中的倭国,也从李世民手中,得到了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以致营造与工技,凡是异族想学想要的,在都从李世民手中全盘获得。
  如今的倭国,与和吐蕃一样,处于奴隶社会时代,跟大隋的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但就是因为他们六次遣使入中原学习,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一跃进入封建时代,并迅速发展了起来。连远在大海之中的倭国尚且如此,周边的异族自然就不用说了。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李世民一个人目光短浅,事实上杨广也这么干过。这是跟整个时代特色有关,并非个例。
  他们认为这是让天朝上国的文化广为流传,让天下全都感受到天朝上国的富强,单纯的以为这也是文化的一种,理应拿出去分享,理应用先进的工、农、医学等等先进知识帮助别人脱贫致富、摆脱病魔,好像这样毫不保留的赐予,才能体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范似的,他们以中原的善良心态去衡量异族,根本没有意识到得到工农医学异族将会化身为狼,直到‘师化长技以制华’的异族大军来犯,吃了大亏,才会想到‘非我族类其心异’的古训。
  大致猜到吐蕃用心的杨侗,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换上正式的冠冕、皇袍,在圣武殿接见了象雄和吐蕃使臣。不止是三省十部尚书、十二卫大将军、十二卫将军、寺卿,甚至是五品京官和有分量的将军也被招来了。
  毕竟事关一国‘王子’身殒之大事,各国代表都在观望,当以堂堂正正之势来对待。所以不仅是大隋核心文武聚集,吐蕃、象雄使臣齐至,甚至连各国国君、代表也应邀参与。
  这也算是即将到来的大朝会的预演。
  应天门到圣武殿的殿前广场,一万军骁果军分列两侧,每名骁果军都是最新礼制明光甲、长戟、横刀,不仅华丽美观,还很坚固锋利,当然这些都是仪仗武备,真是上了战场,骁果军的装备绝对可以将十一大军团的精锐之师馋死!
  “圣上!各国国君、使臣已至应天门外。”一名骁果军校尉入殿禀报。
  “宣!”
  随着杨侗一声令下,庄严礼号响起,应天门随着礼号大开,礼部侍郎张宣和佐官带领各国国王和副手、正副使臣在玄甲军的带领下进入应天门,一路进入圣武殿。
  “外臣参见圣人可汗陛下。”
  “微臣参见圣人可汗陛下。”
  各国代表隆声恭拜,能够当出使大隋的人,大都知道中原的一些礼制,情知大隋现在是以国礼接见,是礼仪之中的最高规格,这个时候摆架子的话,那不是给大隋难看,而是给自己丢人。
  “不必多礼!”杨侗伸手虚扶。朗声道:“赐座!”
  “谢圣人可汗陛下!”
  众人起身后,在御史和礼部官员的指引下,纷纷找到了自己的位子。
  相对于宋代以后的早朝,大隋显然人人性化多了。
  据说明朝早朝的时候,大臣为免迟早,午夜就得起身,绕过半个京城前往午门,要从凌晨三点排队等到五点,方能进入皇宫。在这漫长的等待中,若是有人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都要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听候处理。而大隋的早朝就显得随意多了,只要你不迟到就没事,入殿之后,还有自己的座位。此外,如果你有时间足够,还可以先到偏殿用早膳,这福利之前即有,可不是杨侗搞出来的。
  对于大隋早朝的人员之多、恢宏气势,各个异族人莫不深感震撼,当他们的目光看着御案之上,整齐码放的两叠奏疏,心中莫不感到好奇,都想见识大隋皇帝是如何处理政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