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明朝晚期源出江南的东林党,真正的一手遮天。不上税,不纳粮不说,把持朝政玩海禁,自己私下弄走私。
海上走私利润甚大,走上一批货,就有数万两白银收入。而明朝年收入的税才二三百万两,整个国家建设被严重拖累,边军欠饷严重,皇帝要开源节流。
开海禁被百官劝阻,甚至百官静坐宫门口,示威给皇帝。或者把持舆论的东林党又鼓动国子监数千学生在宫门口游行,也都是常事。
因为朱元璋规定,后代皇帝不能杀言官。这些掌握进言劝谏皇帝的言官有护身符,一旦皇帝要加税什么,朝堂上就敢破口大骂。
只有明朝,这种荒唐的事情很多。所以很多皇帝一看国家平稳,自己也没什么好参合的。于是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待在宫中炼丹成仙什么的。
值得一说的是,明朝不管皇帝有多懒,多荒唐,把朝政交给官员治理,总是平平稳稳。只有崇祯皇帝太勤政,结果明朝被灭了。
原因就是皇帝的意志和官员的意志有冲突,使得国家资源严重浪费。加上那时候神州处于小冰河时期,数年大旱,天灾人祸之下明朝被李自成这个驿卒攻灭。
这个驿卒因为皇帝开源不成,节流之时裁撤掉的。失业下岗的李自成没有活路,所以他也不给明朝活路。
至于满清,似乎灭掉的只是南明。如果明朝无内患,一千个野猪皮组成加强营,也会被明朝拍死在白山黑水之间。
过了玄武关,绕过弯折的河渠,公孙策与朱标在木桥前下车。
“先生可以为我师,不知先生可愿为魏国效力?”
公孙策一路上听了朱标半个小时的教导,受益匪浅。
他手下最大的文臣是陈宫,而陈宫更像一个参谋长。而且生前的经历只是跟着吕布治理半州之地,算不是治国人才。
因为陈宫没有治理过国家,没有相关经验就是硬伤。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孙策是君,要学为君之道,而不是儒家传扬的为臣之道。
之前公孙策唯一看过的就是一本厚黑书,余下的经验都是从史书之上借鉴。所以朱标这个资深太子,被朱元璋以明初最强师资力量教导出来的人,就是他最合适的老师。
而且朱标虽是燕王朱棣的兄长,可他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朱棣的王位。所以他要死,就是死,也要给燕国带上一些利润。
比如这次刺杀,就是赤果果的泼脏水。刺客穿着魏王宫宫人服饰,假冒宫人给朱标送去下毒的饭菜。只要朱标动了筷子,公孙策的魏国就是跳进大河,都洗不清身上的污点。
这些人根据楚萌萌等人的分析,极有可能就是燕国的钉子。其后刺杀不成,潜伏在朱标身边的卫士暴露,要刺杀朱标,后来公孙策要带朱标离去,又被燕军之中的人刺杀。
不过之前驿站的大火,是让公孙策想不明白的事情。
朱标也不想再次返回燕国那个巨大的囚牢之中,而他又不想和燕国敌对。所以面对公孙策的请求,他心动了。
“给我三天时间,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朱标的条件,在公孙策看来,就是已经答应的前兆。古人很爱脸面,担当公孙策老师是一件很涨名声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好事情,哪怕是其他好事情,古人都要推辞一番。就像汉献帝封曹操为王,曹操都要推辞三次,最后勉勉强强当魏王。
尽管曹操内心已经急躁的快杀人,可他必须要把戏做足。此时朱标,虽不中,亦不远矣。
公孙策这么一个意见,让两人之间的关系顿时就亲密起来。于是谈起了卢燕,对于卢燕公孙策很是陌生,只知道是燕国很强的一个兵家传承者。
传承得自戚继光,如果不是燕国对内部施行苛严的集权制,可能卢燕此时自立一国,也是很有很可能的事情。
在朱标的介绍下,公孙策才了解到卢燕家族庞大。这个卢家就是隋唐时期的五姓七门阀中的卢姓。
复活的卢家诸灵和得到诸灵传承的卢氏子弟极多,而其中最强的就是获得戚继光传承的卢燕。
和近乎白手起家的公孙策相比,卢燕的资源很多。前朝遗留在河北燕云各地的势力被卢家接收,虽然卢燕的官职被燕王朱棣死死压制,但潜在的力量可以在燕国排列第三。
燕国只有三股强大的势力,首先就是朱棣的五十万铁血明军以及明朝二百年间里复活的诸灵,其次是是数量毫不逊色明朝一系的诸胡联盟,最后就是以卢家为代表的现代传承者势力。
对于卢燕这个人,朱标的评价就是:“果决勇悍的大将。”
很简单的评价,公孙策已经给卢燕画上了待死的标签。这样的时代,有那么多资源不去争,只能被抢夺资源的虎狼撕成一地碎肉。
其后朱标又为公孙策解答了驿站火灾,他认为是卢燕自己放火,就是为了给魏国提醒。
为什么提醒?
原因很简单,卢燕的任务是护送朱标出使西魏。如果朱标身死,他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被朱棣名正言顺的打压。
即使天下人知道,朱标的死亡和朱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能如何?
只要朱标死在西魏,朱棣不仅除去心头大患,还能打压卢燕,又能打着替兄报仇的幌子,直攻西魏。
这事在道义舆论上是西魏有问题,那么燕军来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秦晋周只是西魏的攻守同盟,而不是真正的无条件参战的兄弟之盟。
所以西魏到时候只能独战燕国百万大军,想着就觉得恐怖。
五月十三,西魏以朱标为太子少傅,博望侯,尚书台左仆射。
五月十四傍晚,燕京郊外狩猎而归的朱棣得知这一情况,当即一把折断了手中宝弓。
第十四章 货币
五月二十清晨,武周由洛阳向四国联盟派遣使节。
这一天的中午,楚萌萌就在使节尚未过河之前,就知道了武周这一动静,派李进赴朝阳宫禀报,同时魏王公孙厉召集中书令陈宫、大纳言韩振龙、六部尚书侍郎齐聚夏城王宫议事。
原来的工部尚书牛强卸任,由墨家钜子孟胜担任;朱标担任尚书台实际的负责人也在夏城居住,方便任职,自然列席会议。
公孙策得到消息时正在朝阳宫内练字,他的字自成一体,是别人看不懂的。他也不好强迫别人解密一样去研读,所以在刘雅蝉的嘲笑下,开始认真练字。
“武周好大的野心,居然想组建四国铸币机构!”放下楚萌萌的密书,公孙策连连赞叹。
自从乱世以来,毫无秩序,经济自然也不例外。前朝的老人头红钞往往都是烧给不幸死难者之用,根本也不可能再次当作货币流通。
到现在为止,各国国内平民虽然物资贫乏,彼此相互需要时还是以物易物,各国都可以说是最原始经济模式。就连西魏这个现代人国家,货币体系还在筹备中,所以今年只收粮食税,不收其他税。
有统一的货币,带来的好处人人都是知道的。公孙策也不例外,可他知道货币发行权的重要性,更知道货币统一后,经济一旦复苏,国家政治就会和货币挂钩,不再像现在这么好统治。
对于货币体系,公孙策的态度比较模糊,才使得西魏铸造局已经建立,却迟迟没有铸币发行。
有货币自然是利国利民,可会让政治复杂化,多元化。这是草根出身的公孙一族以前根本不了解的,国内虽然有前朝幸存的经济学者,可他无法相信这些人。
各国都在筹备自己的货币体系,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铸造发行。所以现有的货币只是金银两级,以硬币的模样,用来赏赐文武官员,只在上层社会流通,在民间近乎于绝迹。
“殿下,武周地在中原。自古中原就是九州腹心,是天下货物流转中心。神州内战事已息,各国都将力量由军事转为政事,政事首在赋税。所以货币体系,发行在即。其中又以武周最为迫切,只要建立完整的货币体系,途经武周的商队,就能带来数郡税收!”
说话的是随身史官张彩霞,她书法极好,是公孙策临时的师傅。此时正在研墨,看着公孙策浪费的纸和墨很是心疼。
民间有造纸和制墨技术的人,但产量很低,仅能糊口。公孙策一天练字的消耗,就比的上四五人的产出。
“只要货币体系建立,估计我们也是受益者。北边可是晋商发源地,我又能在大河之中组建水军,到时候收关税也能抵得上一郡收入。”
公孙策慢悠悠说着,手里提着毛笔,一笔一划写着。丝毫不担心政事,好像夏城等待他的大臣,远没有他练字来的重要。
张彩霞不得不劝谏他:“殿下,政事要紧。余下的八百字夜里也可练习,不比求于一时。”
公孙策一笑,指着北边说道:“对于货币体系那帮家伙很迫切,他们需要的只是我点点头。我对这个玩意不熟悉,交给他们处理就成了。再说写字这事,拖不得,一天一千字不多,现在不完成,往后拖会拖到什么时候?”
“既然我们魏国决定要参加这个货币体系的发行联盟,那么我去不去都是无关大局,交给我父亲就成。他是魏王,应该有权力决定这个国家的选择。唯一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武周举行的这次会议里,捞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权益。再说这是以后的事情,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他不奢望能在会议里多捞一点,那是大国强国的权力。西魏小家小户,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成。他只是管理军事,对于政事不插手。他老子和他一样,对待政事一样是半吊子,但有一点公孙策比不上他老子,那就是沉稳。
“那你也不能让李进在外面一直候着呀?”
“只要不是让李进待在太阳底下,待在哪里对他都一样。我不去,我父亲就知道我的意思。这是政事,归他管。”
说罢,公孙策晃了晃手腕,练字是一件枯燥乏味又漫长的事情。他不能松懈,担心自己放松后,就再也无法有现在这种刻苦。
他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可他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始终是坚持。每天比别人多努力百分之一,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比别人多的不是三点六,而是三十多倍!
因为坚持不是用加法这种一级算法能计算的,起码也是二级乘法,三百六十五个一点零零一相乘,就是最终的答案。
门外传来一阵轻微脚步声,公孙策抬头一看,是雪凌。
“你怎么来了?”公孙策有些奇怪,他和雪凌虽有夫妻之名,却没有夫妻之实。他感觉,他们的关系还只是朋友。
“给你送饭吃,雅雅姐给你炖的。”雪凌手提一个散着香气的青瓷罐。
夏王宫内,公孙策迟迟不来,魏王公孙厉遂对列坐大臣说道:“国家大事岂可因一人不来而荒废?现在我们开始议事。”
列位大臣神色不一,他们眼中公孙策才是这个国家真正主人。他不来,他们这些人无法安心。
贾诩闭目养神,微微对着公孙厉点头;陈宫则是皱眉,但也是点头;其他大臣也是纷纷点头赞同。至于列坐的韩振龙父子,自然乐的如此。
他们父子总觉得公孙策变化太大,和他们之间有着极大的隔阂。如果魏国始终能主事的人是公孙厉该有多好!可惜,不是。
“太子殿下不来,想来是觉得这事属于政事,是归魏王陛下决断。或者,太子殿下已经确认,在座的诸位都是赞同武周的提议?”
朱标身为公孙策的师傅,在这里论地位,要比钜子孟胜还要高贵。他一说话,魏王与诸位大臣俱是点头。
这件事情就定下了基调,然后开始讨论用什么办法从武周提议的会议里多捞一些。不像公孙策,想的只是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
实际上也没有区别,大臣们的想法不外乎坐地起价。只要最终的收获高于他们的付出就成了,如果得不偿失,他们谁都会反对这次会议。
神都洛阳,公孙恩府邸内,他泡在莲花水池里,嗅着花香,和坐在池边泡脚的上官婉儿说着这次女皇提议的联合铸币会议。
他的文化水平高于公孙策父子,又是这方面的专科生。他对货币有着深刻的认知,知道货币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
一个独立的国家,必须要有独立的货币体系。
如果货币被他国操纵,这个国家的政局间接地也就被他国绑架操控。当然了,这说的是纸币,而不是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一个国家的经济直接由其所拥有的金银来决定高下。这一点公孙策有着不小的优势,虽然西魏只有三郡之地,但金银储备可都是搜刮西北半州七八郡所得!
他担心的是,武周提议发行纸币!
如果四国同盟发行纸币,那么四国就被死死绑在了一起!因为纸币要更新换代,还要做防伪。
前者会让四国联盟的持续时间大增,后者会让四国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谁背盟,那么国家内的纸币自然会贬值或全是假货,变得一文不值。进而国家经济崩溃,不战而自败。
而四国被死死捆在一起,收益最大的是武周,损失最大的则是西魏。原因很简单,这是地盘位置决定了的。
武周一旦成功说动列国发行纸币,那么四国联盟将会牢不可破。武周西北将会成为坚实的屏障,到时候武周就能专心进攻南楚或东齐。
至于晋国还是和燕国死磕,朝东北进攻代郡;秦国还是向南进攻汉中巴蜀之地,都与原来的战略没有冲突。
而西魏只能如计划一样,进攻有着太行天险阻挡的赵国。路远而道险,打下后又要分兵据守,实在是得不偿失。
而不是像现在,一有机会还可以朝周围三国下手!
公孙恩有些厌倦现在的这种生活,他对于武周封他的信阳侯这个位置已经没有多大感觉了。他只去了一趟信阳,办了交接手续,就把信阳封地的事宜尽数委托给郑泰,自己返回神都闭门度日。
“婉儿,你觉得现在生活怎么样?我只觉得累,想过归隐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每天有无数的人来找我,或为了在周国内拉拢我公孙一族,或为了得到我给三哥的一份推荐信。”
公孙恩手里抓着一把荷花,游到池边,塞进上官婉儿怀里,趴在赤岸边上,询问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嗅着荷花,听了后反问:“怎么会?每天虽然忙碌,可还是很充实的。你可能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厌烦这里的话,我陪你去魏国待上一阵子。”
“可能你说得对,我喜欢统兵,像我三哥那样。可我武技稀松,又对兵事一知半解,真的统兵上阵,只会害人害己,贻误国家。”
“武技可以磨练,统兵经验也可以学习。要不你拜刘仁轨或者薛仁贵为师,和他们学习军略都可以。李靖现在被困夏城,你也可以去魏国,找他学习兵法。你公孙家现在这方面资源很广,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