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要是班志富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他很可能会发飙了。
不过班志富显然是想到了什么,有底气,脸上带笑地继续说道:“王爷请想一下,这第一仗,不管如何,都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末将手上有兵力的话,一定会在这第一仗,趁着出其不意的机会,全部用上,一举歼灭敌人。但是,明国水师这第一仗,就来了这么一点战船,说明什么,明国水师战船,其实就这么多了……”
听到这话,尚可喜自己代入去想想,好像如果自己是明国水师统领的话,也确实会如班志富所言那么做。
“……可是这第一仗,末将想着明国水师应该是训练很久,就如同他们登陆的明军一般,是明国最精锐的了。”班志富继续说道,“可是,就算如此,我大清水师还是保全了三十来艘战船。明军这第一仗,没法一举歼灭我大清水师,说明明国水师用尽全力,也只能是这个结果……”
听到这话,就连跪着的许尔显,那眼睛都亮了不少。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又不傻,自然是看到了希望。
他们却是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双方实力差距太大,猫戏老鼠,就根本不用在乎第一仗要不要歼灭敌人,留着玩,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效果,也是有可能的。
此时,尚可喜的脸色,也好看了很多,继续听着班志富在分析:“明国水师的伎俩,王爷已经知道,我们也不会再让明国水师得逞。我们大清水师的训练,确实还有待加强。可这不能怪王爷,是朝廷那边不给钱粮。如果朝廷那边拨下钱粮,甚至同意王爷之前所请,勒令朝鲜水师助战的话,明国水师就那么十多艘战船,还怎么和我大清水师打?”
听到这话,尚可喜终于有了反应,连连点头道:“不错,本王立刻给盛京再上一份奏章说明情况。另外,等朝廷派大军前来,还有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内……”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跪着的许尔显,严肃地叮嘱道:“金州剩下钱粮,全都拨给你,你务必好好训练水师,决不能再出现临阵慌乱之状况!”
“末将遵命!”许尔显一听,立刻大声回应。
虽然水师训练,其实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他相信,质量不足可以用数量来代替。更何况,已经知道明国水师的招数,针对性的训练,应该能比第一战好很多的。
等到第二天中午时分,山头上的烽火,忽然再次烧了起来。让尚可喜等人都是一惊,该不会,明国水师才退去,就又来攻打了吧?难不成,昨天的战船不止是明国水师的全部?
烽火再起,金州顿时又紧急动员了起来,又开始准备打仗。
不过,这一次,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明国水师并不是来攻打他们的,而是追着一艘船过来。一直追到港湾口时候,眼见着追不上,又看到大清水师出去,他们才退了去。
“王爷,是驸马爷的船!”尚可喜匆忙赶到码头,许尔显就立刻向他禀告道,“从明国江南过来的!”
“什么?”尚可喜一听,大是意外,连忙亲自核实情况,而后,第三次用八百里加急,发往盛京报信去了。
几天之后,盛京,崇政殿内,奴酋皇太极正在商议事情。一如大明缺钱一般,满清缺粮。眼看着从上一次入关劫掠,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加上晋商没了,没法输送物资到辽东,又有天灾不断,让满清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在原本的历史上,满清再次入关,是要到崇祯十五年。可是,在这个位面上,满清却已经开始商讨入关的事情了,因为,不入关劫掠,有点吃不消了。
“陛下,如果年底入关的话,明国关内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怕是有点不妥!”多尔衮听了之后,第一个回应皇太极的意思道。
听他这么说,阿济格却不屑地跟着说道:“还用管关内如何?我大清野战无敌,明军胆敢出城的,直接杀了便是!”
代善年纪大了,胆子就没有阿济格那么肥了,当即摇头发表看法道:“别人不清楚,在殿内的应该都清楚,上一次,可是有天津之败,还是要谨慎点为好啊!”
“呵呵,都是某个人无能大意,才会有那一败。”豪格听到,忍不住看着多尔衮,冷声说道,“要不然,我大清怎么可能会败?我们一渡河成功,明狗就跑了!”
多尔衮连看都没看豪格,只是看向御座上的皇太极,诚恳地奏道:“陛下,臣弟虽有应对不当之处,不过那支秦军也确实是少见,至少阻拦我军过河,死战不退!”
原本历史上已经死了的岳托,托了崇祯皇帝蝴蝶效应的福,此时还活着,听到多尔衮这么说之后,也跟着奏道:“陛下,秦兵确实不可小觑,当初微臣回援,和那孙传庭所领秦兵野战交过手,并不好打!”
……
听着底下这些臣子各自发表着看法,皇太极紧皱着眉头,并没有马上下定论。
就他来说,性子也是谨慎小心的那种。要是有可能,他当然希望能弄清楚明国国内的情况,然后出兵才好。毕竟大清实力有限,可经不起折腾的。
但是,身为大清皇帝,总不能像明国皇帝一般,穷得连军饷都发不出去吧?虽然大清没有军饷发不出这一说,但粮食可真是一个大问题!
这一刻,皇太极有点体会到以前崇祯皇帝没钱时候的难处了!
他正想着,忽然发现后面的范文程等汉臣一直没有说话,便开口问道:“范卿以为呢?”
皇太极这么一问,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后面。
范文程似乎也习惯了,不在乎那些眼光中的嘲笑或者别的什么意思,只是低着头奏道:“陛下,驸马爷已经前往明国江南,算算时间,应该也要有消息了。因此,奴才以为,不如再等等!”
说完之后,他抬头看了一眼,发现皇太极眉头皱着,心中一想,便又奏道:“陛下或者可下旨,让朝鲜多进贡一些粮食物资,如此也能缓解我大清的困境!”
就目前来说,臣服满清的势力中,就只有蒙古部族和朝鲜而已。
那些草原上的蒙古部族,都是穷得叮当响,只剩裤衩的那种。也只有朝鲜是农耕势力,虽然也是穷得叮当响,可至少还有一点粮食的。
因此,满清在没有粮食物资的情况下,盯向朝鲜那边,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至少要求朝鲜进贡大量粮食物资后会怎么样,满清这些头目,谁也不会操心。
皇太极听了,当即点头,殿内其他亲王贝勒,也没有人反对。朝鲜要多进贡粮食物资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崇政殿内,因为范文程的这个主意,困局有所缓解之下,气氛也就轻松了一点。
不过多铎忽然开口奏道:“陛下,祖家敬酒不吃吃罚酒,既然一直不肯投降我大清,不如趁着他们驻守塔山之际,灭了他们!”
上一次,他和豪格领兵过去,没想到祖大寿领兵驻守塔山,是吃了亏的,心中一直耿耿于怀。这次提到了出兵的事情,他就顺便提了出来。
豪格听到,自然也是赞成。他们两人,难得意见有一致的时候。
皇太极听了,并没有马上答复。说实话,对于祖家军,他是垂涎的,一直希望祖家军能投降他。为此,他也相当优待祖家。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祖家军其实就是关宁军的精锐,收复了祖家军,宁锦一线基本就等于掌握在手中了。
但是,祖大寿竟然敷衍他,糊弄他,要说他不生气,那也是假的。好在他城府够深,因此,并没有表露出什么,哪怕祖家的那几个人,在他委任官职之后,被发现贪污现象,他也只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并没有严惩,照样让他们当官。
他正在想着,就听多尔衮开口奏道:“陛下,以前的时候,祖家都躲在锦州,我们大清没法打下锦州,那是没有办法,如今祖家竟然驻扎到了城防一般的塔山,臣弟愿出兵,截断塔山退路,就是困,也能困死他们!”
很显然,祖家想要两头讨好的行为,也让多尔衮厌恶了。
皇太极听他开口,便说出了他的担忧道:“围困塔山,确实是一招对付祖家的棋。但是,祖家毕竟是关宁军中的精锐,如果围困截断塔山退路的兵力少了,怕是困不住。多了,粮食从哪里来?”
转来转去,困难又回到了原来,大清缺粮。
这么一来,这些满清头目,不由得份外想念以前的晋商!要是他们在的话,只要给钱,都不用太担心粮食问题。
皇太极心中也是叹了口气,转头看向范文程说道:“农耕的事情,还是你们汉人最为拿手。这方面,一定要加大力度,大清不能一直被粮食问题困扰。范卿多用点心吧!”
“奴才遵旨!”范文程听了,马上答应一声。
边上的代善好久没有开口,此时忽然出声对皇太极说道:“臣观祖家被调到塔山,该是明国那边对祖家也有意见。因此,臣以为,可先去一封信,陈明利害,让祖家早早投降我大清,此为上策。若不然的话,我大清再发大军前往,踏平塔山。相信祖大寿也肯定知道,一旦我大清对塔山势在必得的话,塔山不如锦州,是绝对守不住的。逼他做出选择,此事,请陛下定夺!“
听到这话,皇太极心中便开始衡量了起来。
祖大寿又不是他爹,肯定不会一直供着。如今确实有机会对付祖家,逼祖家做出选择,也未尝不可。不过要花多少代价,祖家会不会到了最后选择的时候,宁死不从,也是他这个当皇帝的人要考虑的。
崇政殿内其他人,看到他在想着这事,便谁也没有说话,静静地等待皇帝的御断。
可是,谁也没想到,殿外突然传来动静,有黄马褂飞报入内,奉上一份奏章道:“金州八百里加急,明军来袭!”
一听这话,崇政殿内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这个事情,谁都没想到。
奏章立刻被内侍转递御前,其他人则盯着皇太极,很想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皇太极严肃着脸,三五下就看完了,而后,抬头对底下臣子说道:“明军渡海而来,已经攻占了旅顺。暂时的兵力在三千左右,智顺王在奏疏中言,明军精锐,非辽东汉人,要朝廷尽快发兵,剿灭这些登陆的明军。”
听到这话,多尔衮立刻冒出一个念头,便马上奏对道:“陛下,那些明军可是秦兵?”
对于这个,皇太极摇摇头道:“未曾提及!”
“管他是不是秦兵,竟然敢来辽东,灭了他们便是!”豪格听了,立刻大声说道,“就算秦兵又如何?旅顺可没有坚城可守!”
“陛下,臣附议!”代善这一次表态速度也快,“要是让明军在旅顺站住脚的话,对我大清不利,以前东江之困境,臣是记忆犹新。这消息传遍辽东的话,那些汉奴很可能会蠢蠢欲动,又会想着法子逃走了。”
以前的时候,毛文龙创建了东江镇,辽东汉人,多有逃去毛文龙那边,对此,满清根本没法杜绝。后来,东江镇被满清剿灭之后,辽东的汉人,便再没盼头,让他们都感觉轻松了不少。
皇太极当然知道代善所说事情的重要性,他还没做出反应,多尔衮也一脸严肃地跟着奏道:“陛下,明军要是站稳了脚跟,其水师可侵袭大清沿海,防不胜防!但要是明军在辽东没有据点,则其水师便无用武之地。”
每次进攻,都是跨海而战,那是不现实的事情。
东江的痛,他们都知道,皇太极听得又是点点头,这一次,他压根就没有考虑粮食问题,就立刻决断,要发兵旅顺。
但是,明军主将是谁,到底是什么兵,一共会来多少军队,这些事情,他们一无所知。这些事情不搞清楚,对于满清出兵也还是有障碍的。
出兵也不是说出兵就能出兵的,皇太极还在紧急商议这个事情的时候,尚可喜的第二封八百里加急奏章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