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他 > 支点 > 第二三六章扩张准备
  为了表示自己对蒋介石交办的事情很尽力,谢昌云这次在重庆不长不短的住了五天,捎带把在重庆需要处理的一些事都处理了。
  中共代表团既南方局驻地,谢昌云免不了要去看望的。不过延安的经济状况目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谢昌云再不用着给他们带活动经费来了。
  另外拗不过王思政兄妹,谢昌云便与何欣怡一起到国立中央大学去了一趟。原想着换了便衣,悄悄走进学校里与兄妹俩的要好同学见见面,说一会儿话、照几张相就走,可谁知消息不翼而飞,结果中央大学的老师学生几乎是倾巢出动,弄得谢昌云和何欣怡想溜都来不及了。
  本来谢昌云和何欣怡有一人露面即可产生轰动,何况这是俩人同时出现,除了各领风骚之外,还有一种天成绝配的隐喻含在其中,怎能不引来无数瞩目?
  于是数不清的握手签名、临时演讲、与师生代表座谈等活动整整进行了一个下午,还惊动卫戍司令部和警察署紧急出动了好几百人警戒和维持秩序。
  王思政和王思雯的小虚荣虽然得到了满足,但也被父亲王如中狠狠训斥了一顿。
  谢昌云和何欣怡尝到厉害,因此也不敢再在重庆的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了。
  离开重庆后谢昌云并没有直接飞回广州,而是以看望四战区派驻的教官组为由飞往了川南。
  川南是谢昌云在西南的重要基地。
  以此为根基,利用地缘关系和甫系传统势力范围的延续存在,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川东南和川中部分地区、很大的影响到川东北,并相对掌握着黔北地区的交通与经济命脉。
  此外以上地区人口稠密,还是四战区重要的兵源所在。
  因此川南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了谢昌云今后西南西北战略的展开,地位非常重要。
  实地了解了川南的经济和民情、并视察了二十八集团军目前的状态,谢昌云便就下一步发展与潘文华等做了仔细的商讨。
  其中最主要几项就是争取确认上缴财政收入的稳定递增方案,在辖区内全面推行地方新税制、稳定土地租息、成立地方金融和信贷机构、实行村长和乡长的直接选举、加大与云南和贵州的经济交流等。
  此外在军事上,谢昌云决定二十八集团军扩大团以下部队的编制,并组建一个汽车运输团和一个驮马运输团,以进一步提高部队的实力和机动能力。
  另还增加一批供训练用的新装备,使二十八集团军在适当时机全面换装之后可迅速形成新的战斗力。
  谢昌云回到广州几天之后,第四战区长官部迁到了韶关,而三十一集团军司令部也从惠阳移至广州。
  同时四战区所属部队也开始进行了较大调整。
  其中将六十四军从十二集团军划出、另从三十一集团军抽调一万六千人,以此为基础补充训成人员和军校毕业生组建第三十五集团军,下辖新三军和新五军,第二一九师至第二二四师、独立第四师,集团军司令部驻扎郴州;
  把还是一个空架子的新六军编制拨给了十二集团军,下辖第二二五师至第二二七师。其中第二二五师的骨干均由独立三师抽调。
  也就是相当于独立三师又扩建了一个师。
  另外接受回来的战俘有十三万多人被转入各普通训练基地,一万余人进入各专业训练基地或学校,一万余人被允许返乡,其余少部继续接受医疗,大部被编入工程部队。
  华南空军成立三个战斗机团,两个轰炸机团、一个运输机团、一个独立侦察机大队,另辖美国航空志愿队,在郴州新开辟两个机场,并开始陆续更换新型飞机。
  而美英法也着手开始加强在亚洲的军事力量,各主要军事基地都有新的部队陆续进入。
  同时,宋子文等率领的政府代表团也分赴欧美,与各国政府洽谈贷款和援助事宜。
  谢昌云在韶关的新居所依山而建,是一栋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面积要比广州的小洋楼大出了一倍多,但里面的装饰除了卫浴设施之外,其他方面就比不上小洋楼了。
  廖光恩和廖广泽的住宅仍和谢昌云在一起,三栋楼房、几栋平房和数个岗亭,被围在了一个门牌号为“竹山10号”的院子内。
  谢昌云住的这栋楼房因为在院子西侧,所以就被成为“西楼”。
  十号院占地有五十余亩,除了一个三百多平米的停车场之外,其余都是山林坡地,院内还建有一个防空洞,与重庆的“欣雅园”极为相似。
  与十号院一墙之隔的九号院就是战区长官部,谢昌云从西楼穿过侧门走到长官部办公室总共才需四分多钟。这个距离让何欣怡感到相当满意,因为一旦谢昌云忙起来,就不必再考虑临时搬家的问题了。
  由于谢昌云现在是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而且陈济棠以及四战区的将领们都十分重视谢昌云的安全,于是就将谢昌云的直属卫队扩大到了三十六人,除了正副队长两名,男卫士三十名之外,还专门配备了三名经过特别训练的女卫士,平常就住在西楼的楼下,重点担任楼内和何欣怡、王秋外出时的警卫。
  谢昌云也趁这个机会把原卫队中的五名老卫士送到了作战部队或军校,以便让他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
  谢昌云在重庆曾问他要过香烟的甘家强也在外放之列,原本是少尉军衔,到了三十五集团军报到后就立刻被升为了中尉副连长。
  对长官身边出来的人,各级自然会留心,只要不是自己表现不佳,被提拔的速度肯定不慢。
  而忠心耿耿的麦德彪赶都赶不走(谢昌云只是和他开玩笑),声言除了李廷秀那个位子以外,给他个团长都不会动心,所以只得由他继续担任卫队长,军衔仍是上尉。
  但麦德彪心里有数,就在这个位置不动,最多明年自己就可以戴上少校的牌牌了。
  这不是谢昌云许的愿,而是前几天陈济棠把麦德彪叫去当面表的态,当然也是有前提的。
  谢昌云对卫士都这样体贴,对王秋就更不用说了。
  王秋虽然识字不少,但知识面却很有限。于是谢昌云就委托了政治部的两个军官抽时间对王秋进行辅导。
  两个军官一男一女。其中那个男的上尉军官还是谢昌云中山大学的校友,正在努力的追求那个中尉女军官,似乎已经有了成功的希望。所以在答应了谢昌云的同时,还给了谢昌云一个男人都懂得的表情。
  谢长官一拖二竟没有引发内乱,令年轻军官们对他佩服之极。
  进入三月份之后,日军华北方面军开始进行频繁调动,重点加强了在豫北和晋南的兵力,明显有发动大规模攻势占领风陵渡、潼关、洛阳、郑县等地的迹象。
  四月初,驻扎于晋西北的骑兵第二军军长何国柱,向第二战区提出了率部返回绥远请求。
  骑二军经过历次战斗消耗,目前全军也就只剩下了一万三千余人和四千余马匹,大部分人员只得被充做步兵使用,但又没有补充到相应的重装备,其战斗力竟连一般步兵都赶不上。
  对这样一支客居于山西的几乎是稀烂的部队,阎锡山自然是不怎么看得上眼的,放在山西有他也可,没他也行。但是如果让骑二军出击绥远,就可或多或少的单独牵制住一些日军,其作用要比放在晋西北强得多。
  何况骑二军也没有申请额外的补给。
  于是阎锡山很快就同意了何国柱的请求,并对其抗日积极性给予了高度赞誉。
  但一点表示没有也说不过去,阎锡山还是拨给了骑二军二十万元的开拔费和一批武器弹药。
  何国柱怕夜长梦多,拿到这笔钱和武器弹药之后,就立刻率部转移到了与陕甘宁特区接壤的鄂尔多斯一带。
  在鄂尔多斯,骑二军很快收到了从陕甘宁特区运来的大批粮食、医药、生活物资和武器弹药。
  这些武器大部都是缴获的日军标准的骑兵装备,另外增加了部分广东产的六零迫击炮和36制式步兵武器。
  补充的这些武器弹药都是四战区空运或汽车运送到延安,再由中共协助西北兵站转运到鄂尔多斯的。
  但作为骑兵,最基本的装备还是战马。
  西北的马步芳联合另外“二马”,很快就送来了六千匹经过训练的战马。此外何国柱利用谢昌云给的资金,在当地又购买了一些。
  接连不断的补充让骑二军官兵眼花缭乱,同时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信心。
  经过休整和重新装备,骑二军不但恢复了昔日生机,而且还更上了一个台阶。
  自从对日作战之后,谢昌云就没有再从马步芳那里采购军马了。十二集团军和四战区累计缴获日军的军马累计有一万多匹,足够自己用的了。
  但这次给骑二军一次配备的数量很大,而且时间也紧,所以谢昌云只得再从西北购买。
  养骑兵就像是个无底洞。光买马一项,就用去了谢昌云二百多万,足可以装备五个普通步兵师,还不谈今后维持所需的那些费用。
  这也是国力和军队战力的体现。
  日军一个师团所拥有的马匹数量多的有四千多匹,少的也有两千多匹,另还配有相当数量的汽车,所有重装备、弹药给养运输全部实现了驮马化和部分机械化。
  而中国军队一个军拥有的骡马,也不过是几百匹到千余匹不等,一些后组建的杂牌军甚至更少,而汽车能有个十几辆到几十辆就相当不错了。
  其机动性、辎重携带量、需驮马拖拽的重武器的拥有量,与日军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战斗力由此也就相差甚大。
  所以成建制的装备骑兵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谢昌云还是倾向在草原上使用由大部摩托化和少部骑兵混编而成的快速部队。
  计算成本,从美国批量采购部分零部件,在广东装配一辆两吨半军用卡车的单价、包括运到西北的费用才五千多法币,可以运载十四到二十名全副武装士兵以及所需辎重和重武器,这就和同样数量的骑兵所需马匹的价格差不多了,但机动能力、士兵体力的保存、火力的强度、持久作战和综合作战的能力,却要高出骑兵数倍。
  举个例子。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袭三百里,汽车最慢只需用五个小时左右,到达之后即可投入战斗。而骑兵平均没有九个小时办不到,而且奔波三百里以后人困乏发,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底线,没有三四个小时根本恢复不过来。
  陕北有炼油厂,油料的供给完全可以保证,价格也便宜。如果考虑到战马日常要补充精饲料,冬季还要储备大量的干饲料等因素,汽车的使用保养维修成本实际还要低一些。
  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大批驾驶和修理人员。
  而且陕甘宁的工业和物流,近两年没有上千辆汽车都满足不了需要,长远还要更多。谢昌云觉得应该尽快在陕北成立一个驾驶和机械的培训基地。
  在谢昌云积极部署北方战略的同时,四月中旬,集结在豫北和晋南的日军,并没有按人们预测的那样向郑县以及晋南的中条山发动进攻,而是突然调转方向,并从正太线出动一部兵力,突然向晋东南地区发动了多路围攻。
  地处太行山区的晋东南,即为华北通往中原和西北的通道之一,同时平汉、陇海、正太、南同蒲四条铁路干线还两纵两横分布于其四周。屯兵于此,不仅可直接威胁运输线,而且还随时可以出击晋中、华北平原以及中原腹地。
  因此日军如芒在背,急于想在正面战场大举进攻之前消除这个隐患,并且在兵力部署调动上采取了巧妙的迷惑手段。
  日军这一行动出人意料,令驻防在晋东南的八路军等部准备不及,所以日军前期推进速度很快,相继攻占了晋东南五座县城,击溃合围了三万多中国军队,并打通了邯郸至长治的公路,深入到了晋东南的中心区域。
  驻守在晋东南的第二战区部队,在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以其他部队正面阻敌、八路军运动歼敌的部署,与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
  谢昌云先是收到了毛泽东的电告,紧接着又接到了军令部的战情通报。他虽然知道八路军等部最终将粉碎日军的围攻,但也不能坐视不理。
  在考虑了可能采取的手段之后,谢昌云就给毛泽东和朱德分别发了电报,询问需不需要帮助,并附上了自己初步的方案。
  谢昌云的方案有三点:
  1、他出面说通卫立煌,下令三十八军对运城日军展开攻击,同时以一部向垣曲方向佯动;
  2、四战区空运三百名左右特战部队至洛阳,渡黄河进入晋东南协助八路军作战;
  3、派遣联络小组赴晋东南,以西安为基地为八路军空投补给。
  谢昌云特意注明,以上三项可同时进行。
  毛泽东很快给谢昌云回了电报,婉谢了他的好意。
  在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征抗日之前,以及太原战役、华北敌后作战中,从谢昌云手术先后获得了足以装备数万人的武器弹药,而且二战区也给补充了许多,就算几百发子弹和十颗手榴弹消灭一个日军,也足以让数万日军回老家去了。
  所以不管这些武器弹药的使用效果如何,毛泽东和朱德短期内是不好再向谢昌云张口了。
  另外晋东南战场非八路军一家作战,目前二战区部队尚能积极配合,而调动三十八军必然要削弱河防力量,万一吕梁地区日军趁势发起渡河作战,就可直接威胁到陕北。
  因此毛泽东不得不在轻重之间进行选择。
  但总的说来,还是毛泽东和朱德对扭转晋东南的形势有积极的估计。
  既然毛泽东已决定,那自己再执意坚持就显得过头了。
  于是谢昌云便放弃了其他打算,只是派飞机运了一批药品到西安,让孙蔚如将其中一半设法转给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或一二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