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寡人有病 > 第201章 惺惺相惜
  嘉靖停灵二十七天,大葬至早已修好的陵墓之中,是为永陵。
  这些日子当中,朱载坖的办公之处便是西苑。
  虽然是同一处地点,但是朱载坖与嘉靖完全不同。并非懒政之人。但朱载坖也不是事必躬亲,而是适当的放权下去,给各部尚书相当大的权力。许多事情尚书自己便可作主,而后上报内阁再行补批。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不让内阁专权。而为了制衡尚书们乱用职权,又给予了阁臣们的制止之权力。
  如此一来,内阁便可对于六部事物及时喊停,形成互相制约。若是双方互不退让,才由朱载坖出面决定。
  除此之外,朱载坖还成立了两大学院。一为格物书院,由刘教谕为山长,使之教授物理化学数学几何等学科。其下,还设有航海书院,传授航海的学问。
  他还将刘教谕的品级提到了从四品,与国子监祭酒相同。
  除了格物学院,朱载坖还建立了大明皇家军事书院,亲自为第一任山长。
  对于朱载坖的大办教育,群臣们倒是没有一个说闲话的。虽然不是圣学,但也并没动摇圣学的根基,科考依旧是以圣学为主。
  朱载坖还是皇子之时,只觉得这天下在自己手中的话,一定会百废待兴。可是等他真的坐上帝位,便觉得大明的事情千头万绪,简直无从着手。
  不过,这个时候最先要做的事情,便是稳固自己屁股下面的皇位宝座。对此朱载坖并不觉得有多难,自己强势登基的那天起,便注定合理合法。除了四弟朱载圳有点闲话,别人基本上都没什么好说的。
  朱载坖命人给王直传了消息,令其献土内附。这不但是王直的机会,也是朱载坖给自己身登大宝之后的,第一个开疆拓土之功。有了这个功劳打底,朝堂内外更是无人能对朱载坖有所违抗,这皇位便也更稳当。
  王直能献什么土,当然只有东番岛这座大明第二大岛。大明的第一大岛,则是奴儿干都司外海的苦兀岛也就是后世的库页岛,其上还有大明封赏的部族波罗河卫。
  接到朱载坖的信后,王直激动的热泪横流。
  “殿下真乃信人,这才多久,便实现了对我的诺言,我王直没有跟错人!”王直痛哭流涕,对着身边人道:“投诚不过是戴罪立功,然而献土内附则是有大功。里外对比,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此归国上岸,又有谁敢在我王直的身后,戳我的脊梁骨。”
  朱载坖下旨,大明报的沈一贯捉笔,将王直称之为孤悬海外对抗倭寇的义士。
  此时朱载坖登基,大明报也不再低调,各种营销手段都使了出来,一举之间便成为大明的官方喉舌。对于舆论宣传,朱载坖非常重视。这东西用的好了利国利民,用的不好便是祸国殃民。
  因此,在将大明报收归官有之后,沈一贯也被朱载坖提拔为新闻审查司的主事正三品,归内阁直管。
  在朱载坖的舆论造势之下,王直一改多年的骂名,从渤海塘沽登陆,由礼部尚书吴山亲自出迎。
  这个礼遇不可谓不隆重,不过话说回来,这是献土之功应得的待遇。
  吴山在塘沽看到王直的船队,数百条船挤满了海面,密密麻麻的直排到天边。如此规模的船队,让吴山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想想朝廷以往,还要剿灭王直,整个大明水师怕也没有这么多的海船。
  张元德曾经从朝鲜带走了数十条海船,实力并不比王直的船队实力差,但那并没公开,因此大明上下的官员们也并不知道。
  看到王直的船队,吴山所带领的礼部官员除了震憾,更担心对方带着人马直接杀奔京城。
  王直却根本就没那个打算,对于朱载坖手中的实力他知道一些,辽东所发生的战事瞒得了朝廷,但是瞒不了王直。加之他并没有那个野心,所以并不敢也不想造次。
  上岸见过吴山,接了旨之后便与礼部众人一同进京。而他的那些手下,直接就交给了朱载坖派来的一队亲军管束。
  王直自己还是守规矩的,但是他的这些手下就不一定了。如果没有强力的管理,只怕用不了几天就将塘沽给掀翻了天。他们并没有一下子打散,所有人都被重新安排了前途。青壮愿意当兵的,便送入水师军营。病弱愿意回家的,便发给足够买几亩地的银子。老当益壮的,也不愿意回家的,便送到裕成商号海运船队接着驾船。
  跟着王直进京的,就只有他的干儿子毛海峰。
  王直有心投诚,起因还是出于毛海峰。数年之前,胡宗宪便派人去劝说王直归降接受招安。当时就是毛海峰送回去的使者,并被胡宗宪的诚意所折服。回到五峰岛之后,才极力劝说王直接受招安。
  只是后来王直与朱载坖相识,才将此事一直推迟到现在。
  一行人到了京城之时,便在城外遇到了前来迎接王直等人的胡宗宪。
  “五峰先生,以往都是与君书信往来,直到今日才得一见啊。”胡宗宪见到毛海峰所跟随的王直,首先开口笑道。
  虽然没有见过王直,但他认得毛海峰,能让毛海峰毕恭毕敬的人就只有王直了。
  胡宗宪这些天的日子也象怒海孤舟一样,忽上忽下的。本来作为严嵩一党,他已经被锦衣卫锁拿进京。但是刚刚送入诏狱,便被朱载坖下旨放了出来。旨意之中并没说要让胡宗宪官复原职,只是让他等待王直一同进宫面圣。
  等了不少日子,胡宗宪总算是将王直给等来了。
  在毛海峰的介绍之下,王直也对着胡宗宪连连拱手,“原来是胡总督,请受王直一礼。若非胡总督,王直岂能有今日。”
  两人一见面,便和老朋友无异。之前数年间的书信往来,互相都能感觉到对方的人品。
  王直虽然处海外,但也是个读书人出身,难得的是并不虚伪。胡宗宪为人圆滑,但胸有锦绣。两人成为笔友之后,便相互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义父、胡总督,为何陛下要让你们二位一同面圣,是不是有其他的事情?”毛海峰年纪虽然并不大,但跟着王直读书识字,并不象王直手下其他人那样,是个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