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卿的奏折和大农州千户所副千户的秘密报告都放在了朱由校的案头,朱由校看了后笑着对魏忠贤说道:“这两个小家伙干得不错,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厂臣教得不错呀。”
魏忠贤笑道:“都是圣上教得好,他们俩有时会胡闹,不过忠心为国这一点倒是不会忘记的。”
朱由校笑道:“他们的这个方法倒是很不错,我们现在国内人虽然不少,但想要开拓海外领土,终究还是有些少了,再等十年,朕就有了大量的年轻人可以用了,在这之前,雇佣别族的人倒是个好办法。”
叶向高道:“陛下,须防异族人数量超过我大明的人数,且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汉化教育。”
方从哲和徐光启等人一起点头,他们都是儒家弟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深入其内心,不过儒家一直认为,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只要接受中华文华,那便可以视之为中国人,所以他们对教化异族之事非常上心。
朱由校笑道:“方师叶师,到国家真正有关乎民族生民之大事,还是需要向你们问询才行。你们又何必一定要现在就致仕呢?”原来方从哲和叶向高这两年来一直要求致仕,朱由校一拖再拖,今天已经是两人第九次要求致仕了,已经拖不下去了。
方从哲笑道:“老臣两次为首辅,辅佐三代皇帝十七年,这最后十年是老臣过得最舒服的十年。老臣眼看着陛下尽力推广儒家学说,用考试和学堂给了天下子民一个更加容易上升的通道,心里常常赞叹陛下之高瞻远瞩,老臣与叶师都已经年近七十,耳聋眼花,于朝堂之上占据高位难免有尸位素餐之感,所以便请求致仕。陛下恩深情重,一直不放臣等,让臣等更加惶恐。”
朱由校自然知道两人去意已决,他沉吟半晌道:“朕有个不情之请,想要与两位爱卿商量一下。”
两人听到皇帝语意松动,自然大喜,叶向高道:“陛下但有所命,臣等无敢不从。”方从哲也连连点头。
朱由校道:“朕想任命方师叶师为教育部左右侍郎,不用上衙视事,只是给杨尚书掌一下舵。三个月后再正式致仕。这事太过委屈两位爱卿,所以朕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方从哲和叶向高在原本的历史上这时已经去世了,在这个时空里之所以还活得如此滋润,当然与一直担任内阁首次辅,皇帝信任有加有极大的关系。皇帝一说此话,两人便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因为以前皇帝便说过,官员要能上能下,那种当了尚书,再当侍郎便觉得如何如何的,是一种陋习,必须要予以批驳。
其实大明朝的官员们已经比后世的官员强得多了,但这种能上不能下的风气还是比较浓厚。朱由校觉得讲千篇万篇大道理,不如推出一个好榜样,而现在有两个好榜样,他当然想借机扭转一下这种不大好的风气。
方从哲和叶向高一起拜倒道:“谨遵圣谕。”
朱由校连忙上前扶起两人道:“委屈两位先生了。”
叶向高笑道:“此事有利大明,臣等能被陛下推出做人样子,可以说是荣幸之至,何来委屈之说?”
方从哲也笑道:“能于古稀之年,为朝廷尽最后一分力,为陛下分最后一次忧,实乃臣之幸事。”
第二天,皇帝下旨:加方从哲太师,加叶向高太傅,免去方从哲内阁首辅位,免去叶向高内阁次辅位。任命方从哲为教育部左侍郎,叶向高为教育部右侍郎。
任命吏部尚书徐光启为内阁首辅,兵部尚书孙承宗为内阁次辅,登莱巡抚袁可立加礼部尚书衔入阁。
这封圣旨让天下官员震动,曾经的内阁首辅和次辅,竟然去当教育部的侍郎,这就给很多混日子的官员一个强烈的警告,不要想着按资历慢慢地升上去。既然皇帝连内阁首辅都可以任命为侍郎,那一个知府说不定有一天就会被任命为知县甚至典史(未入流)了。
当然有些心思灵活的人也看出了一个问题,皇帝对教育部太重视了。前面有不计金钱的财政支持,现在竟然将前首次辅放在了侍郎的位置,分明是要大大加强教育部的意思。
果然,两天后皇帝下旨:颁布《儿童保护法》。在全国范围内于天启十年开始推行。
《儿童保护法》里面条文很多,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大明所有婴儿出生后,其生命权便立即受到大明皇帝的保护,所有擅杀婴儿及未成年儿童(十五岁以下)者,视其情节严重程度。将被判处最少劳役十年,最多腰斩的刑罚。
这部法律里所说的婴儿是不分男女的,这里所说的擅杀是指除非犯罪后被法院判处死刑的所有主动杀死的行为。也就是说,父母如果将未成年儿童杀死,也会被判刑。皇帝在圣旨里特别严厉地谴责了某些地方溺毙女婴的习惯,怒斥道:“汝母非女乎?”
第二条便是,只要生活地周围十里之内有学堂的六到十五岁男童,均应该在小学堂学习至少一年。而如果成绩优秀可以被推荐到中级学堂的,必须进入中学堂继续学习。如果有违反的,则会罚其父亲两百元。同时鼓励女童进入小学堂学习,除了象男童一样可以免费学习外,每一个女童入学,还可以奖励其父母五十元,如果被推荐进入中级学堂学习,再奖励一百元。
得益于朱由校不计成本地建设学堂,两京符合十里之内有学堂的地区已经占到了五成,山东、山西、河南、江西、浙江占到了三成,陕西、四川、湖广、福建占到两成,其它省就比较少了,象云南和贵州,除了较大的城市里有学堂外,其它地方几乎没有。
当然,各地的学堂建设正在加快速度,而师范学堂的增加使得教师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地增加,只是终究大规模地兴教还只有几年,这个东西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朱由样也深知急不得的道理,但他更知道,这个普及的速度是会越来越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