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黛玉为妻 > 红楼之黛玉为妻_分卷阅读_49
  长泰帝用力点了点头,皇后道:“这么说来,卫若兰真真是立了大功劳。开朝以来,北疆外夷哪一年冬天不来烧杀抢掠?苦了那里的百姓,年年朝不保夕。有了这等制敌利器,不愁将他们赶得远远的,便是让他们臣服也是轻而易举。再好好费些心思,多多地准备所需的材料,供往西南和粤海,也不怕那些小国再来骚扰。”
  长泰帝笑道:“朕也是这么想。此时四海尚未平定,朕也无心征战他方,让将士去远方送死,只要不受外夷来犯,便是功德了。”
  皇后听了,十分恭维,她就怕长泰帝拥有这样的利器之后,不顾境内尚未安稳便远征四方。虽然说征战周边各个小国,将之纳入版图,乃是千秋伟业之举,但外夷难驯不说,强征入疆域未必心服反易生骚乱,而且无论是什么战事,都会有将士死伤。
  一将功成万骨枯,最终能封侯拜相的才有几人,马革裹尸的多是平民出身。
  长泰帝眯着眼睛乐了半日,想起来时所见,问道:“你先前在想什么?脸上又是笑,又是懊恼,变来变去十分有趣。从前这时候你都早早睡沉了。”
  皇后想了想,将自己和黛玉的对话一一详述,末了叹道:“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当时居然没参透她的话,事后才觉得不对。”
  长泰帝听了,不解道:“我怎么没听出什么意思来?只觉得这丫头略有些不懂事,有你护着,又是那样的年轻才俊来求亲,不趁势早早地定下来,等什么?倘或你明儿不喜欢她了,哪有这样的好事轮到她?若不是卫若兰跟我求了婚姻自主之权,我又念着他的功劳,说有人来提亲就说我给他赐婚,不然,早有不少达官显贵抢了他去做女婿。”
  皇后瞪了他一眼,道:“果然没参透?”
  长泰帝摇头,他天天顾着国家大事,哪里有功夫去猜测一个小丫头的心思。
  皇后也想到了此处,与他解答道:“待我细细你说分说明白,你就明白了。事关终身大事,这丫头慎重得很,不像一些闺阁内的女孩儿听说男方根基富贵、人才出众、品貌风流,又有权势,不想着去了解详细心里就愿意了,因而她在我跟前的回答十分迂回。”
  说着,皇后感慨道:“到底是没有爹娘的孩子,心思重,想得多,也不愿意让别人做主她的婚姻大事。虽说我疼她,到底不是亲娘,又有君臣之别,心事也无从倾诉。”
  长泰帝来了兴致,问道:“那她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我记得林如海的遗言不是这样。”
  皇后笑道:“林丫头啊,一则她想着自己是女孩儿,难以做主自己的终身,先有那番话儿,以她父亲做幌子来告诉我,哪怕我是皇后呢,婚姻大事也不能全凭我做主,还得尊重她亡父的遗愿,嫁就得嫁个对她一心一意的人,不然就宁可留在闺阁中,对我尚且如此,更别说她外祖母史太君了。二则这丫头想得深远,旁人只说她不懂得借势而为,就像陛下刚刚都还说了这话,偏她自有傲气,眼前有权势寻得好人家,将来无权势时夫家可还会待她如故?”
  因此,黛玉话里才说到了情,她只想因情而嫁,不想借势而为,也露出人之一生,除死无大事的意思,目光长远,心思通透。
  长泰帝目瞪口呆,皱眉道:“不对,难道她不知道卫若兰的心思?”
  皇后又笑了,说道:“咱们知道卫若兰这一年来的种种动作,不说前儿找什么鸳鸯宝石打首饰,我如今这样的身份,都没见过什么鸳鸯宝石,也不说他怎么托给舅母的。就说秋天里金冠丢了找回来就拿兰花草去谢林丫头,嘿,其中深意谁不明白?我料想聪明如林丫头,也不是没有察觉出来,但是她并不了解卫若兰的为人品性,不敢应承,也不知道卫若兰心意如何,也不可能巴巴儿地自己托人去打听详细,故言行谨慎到了十二分。这样更好,这才是千金小姐的体统。而且,咱们知道卫若兰的心思,她又不知道咱们早就一清二楚,自然矜持,话里话外只说秋围,不说别的,连卫若兰应他父亲收着她的十万两银子她都没提。”
  想通这些后,皇后愈加喜欢黛玉了。
  起先皇后赏赐嬷嬷宫女太监给黛玉,完全是因长泰帝念着林如海的忠心,作为一国之母她理应有所表示,后来在铁网山召见她,也是因此,觉得她有孝心,见过后就真正喜欢黛玉这个丫头了,实在是玲珑剔透,无人能及,脾气又相投,不是随波逐流之人。
  先前有十分喜欢,现在已有十二分喜欢了。
  而且,她很确定,黛玉其实也透着一点儿不想出阁的意思,可能是她不想借势而为,也可能是她心有畏惧,至亲如贾家一干人尚且不能依靠,何况外人乎。
  当然了,皇后觉得如果有那么一个人符合黛玉所思所想,对她一心一意,对她不离不弃,和她情投意合,她会同意嫁人,毕竟她是至情至性之人,行动举止都甚有勇气,想法和世人有些格格不入,但她不会因为些许畏惧就裹足不前。
  长泰帝呵呵一笑,道:“果然是个伶俐丫头,到底是如何生成的玲珑心肠?赶明儿朕该见一见才是。朕记得这丫头自小儿没了母亲,没两年又没了父亲,且一直寄人篱下,就五六岁时上过一年学,你派过去的那些嬷嬷教的也不过是些闺阁礼仪,终究是怎么长成的?连号称晶莹剔透无人能及的皇后娘娘都险些被蒙了过去。”
  皇后笑道:“许是天生的罢,天生的心较比干多一窍。”
  长泰帝想了想,道:“这么说来,这桩婚事也不是不能成?”
  皇后颔首道:“不错,只要卫若兰一心如故,再叫林丫头知道些卫若兰的为人性情,知道卫若兰做的那些事,必然是能成的。”
  长泰帝沉思片刻,笑道:“成了倒好,别的都是小事。”
  皇后一笑,深知长泰帝的心思。虽然长泰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终究有些担心卫若兰有了得势的岳家,其岳家得知卫若兰手里的东西后,利用卫若兰生事,倒不如顺了卫若兰的心思,结成这门姻缘,反倒更得卫若兰感激。在卫若兰献方时,不知卫若兰的所作所为长泰帝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意外的是卫若兰竟也有心,故而顺水推舟。
  也是因为这段想法,才叫长泰帝对待卫若兰和黛玉之事上不拘小节,单叫她把卫若兰狩猎所得的皮子赏给黛玉。若是其他人如此,早就被他批得一无是处了,黛玉倒还好,闺阁女儿不出门未有出格,卫若兰送花寄情的行为到底有些不合时宜。
  “既这么着,我就做主了,明儿我再召林丫头进宫,与她细说卫若兰之事,总得叫她清楚卫若兰做了那些事情才好,她不知道,如何明白卫若兰的心意?”
  长泰帝点头称是,笑道:“到时候你带她去御花园里赏梅,朕也过去。”
  皇后瞅他一眼,问道:“卫若兰也跟着去?哪有侍卫能进后宫里头的道理?快别出这主意了,没的叫人笑话。”
  长泰帝一时疏忽,连忙道是。
  皇后道:“且等着罢,林丫头才十二岁,急什么?”
  长泰帝不觉笑道:“倒是这个话,都还小,没有朕的旨意,凭谁登门求亲都成不了。静孝在你跟前说了那么一篇子的话,可见是个刁钻古怪的,你说的她都不肯应承,更别说其他人了。这丫头倒还记着自己不知卫若兰的人品性情,怎么卫若兰见那么一面便惦记上了?”
  皇后道:“我瞧那卫若兰不是傻的,不可能单凭一面就记着了,许有别的缘故也未可知。”
  夫妻二人都不知卫若兰手里握着红楼梦及其红学著作若干,早已比世上任何人都了解黛玉的为人,继而一面之缘后方动了心。
  想不通其中的缘故,二人就不再多想,然已决定撮合兰玉二人。
  长泰帝从皇后宫中出来,瞧着天上落下的雪珠儿,忽然计上心来,御书房里只有几个心腹太监时,他叫来卫若兰,笑问道:“朕听说你母亲舅母托北静太妃上荣国府求亲去了?怎么不来求朕?朕从前可是说过,亲自给你赐婚。”
  卫若兰脸上一红,低头道:“陛下日理万机,微臣不敢惊扰。”
  长泰帝笑道:“如今不扰我,难道明儿不来求朕?”
  “陛下开恩!”卫若兰吓了一跳,唯恐长泰帝反悔,将来不给自己赐婚,平添波折,虽然他打算先得黛玉同意,再来请求赐婚。
  长泰帝一叹,道:“皇后今儿跟朕念叨,听说了鸳鸯宝石,没福气见到是什么模样。”
  卫若兰闻言一呆。
  长泰帝打探消息的线人简直是无孔不入,连太上皇宫中都有,别说其他人家里了。跟在长泰帝跟前一年多,加之长泰帝并没有瞒他,卫若兰很清楚自己家中恐怕也有,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没放在心上,这样也能让长泰帝更放心。
  不过,听到长泰帝提及鸳鸯宝石,卫若兰顿时苦着脸,他费尽了心思才得到那么两三块鸳鸯宝石,打算送给黛玉的,哪里舍得孝敬长泰帝和皇后。
  长泰帝瞧出几分来,只觉得好笑,故意道:“静孝县主的婚事,皇后也能做主。”
  听了这句话,卫若兰脱口道:“微臣有一块鸳鸯宝石已经打了首饰,另外两块并没有打磨,倘若皇后娘娘喜欢,微臣愿献一块与娘娘赏玩。”话说得斩钉截铁,其实卫若兰心痛难耐,他本来想自己画花样叫工匠做成首饰的。
  长泰帝放声大笑。
  卫若兰此时方知长泰帝的顽笑,不知如何反应才好。
  跟随长泰帝日久,深知长泰帝喜好找臣子话家常,卫若兰厚颜恭维道:“陛下,事关终身之大事,微臣此后是好是歹,可就全赖陛下了。”
  长泰帝笑骂了一句,道:“你想得倒好,人家小姐知道你是谁?有什么好处?”
  卫若兰心中一动。
  没错,自己通读红楼梦,也有人手打听详细,清楚黛玉的为人性情,了解黛玉的前世今生,明白黛玉的可怜可爱,知道黛玉和红楼梦的不同,可是黛玉对自己却没有任何了解,也不可能因一盆花、几两银子就心动神驰,那样的话,也就不是黛玉了。
  经长泰帝一点拨,卫若兰顿时茅塞顿开。
  随即,他又发起愁来,黛玉自尊自重,送那么一盆兰草还是借着谢金冠之由,怎么才能叫她知道自己呢?总不能再拿那十万两银子当做理由。
  黛玉不知卫若兰的想法,但她在回去的路上亦是柔肠百转。
  她一直都知道卫若兰此人,知他是赤诚君子,也曾担忧他在出继后吃苦受罪,他受父亲所托收着那笔银子,事后念着父亲的情分送了调理身子的方子,恐怕比荣国府做得还好些。点点滴滴,皆在心头,随之涌现无数感激之情。
  但,因感激而许之终身,非她本意。
  谁又知道,受其母亲舅母所托登门提亲是否出自他之本心真意?
  素日所看传奇角本中的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而结良缘,宝玉有通灵宝玉,宝钗有金锁,湘云有金麒麟。那一盆清幽之草至今尚在房中,她如何不明白其中深意?但是若仅因一花一草便托付终身,实在是太轻狂了些。
  一点清愁浮上眉头,黛玉不自觉地又想到了曾在父亲房中看到的片纸只字。
  虽然她不知在那稿子上自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但从偶然所得的葬花词、秋夜风雨夕等诗词中却能看出满纸凄凉,近乎绝望。
  如若他确实是那个把稿子交给父亲的人,他可是同情自己?
  犹未想通,外头已经有嬷嬷请她下车了。
  黛玉按下诸般心思,扶着刘嬷嬷的手踩着凳子下车,不知何时,天降微雪,一股冷风袭来,冻得人打了个哆嗦。刘嬷嬷忙命婆子打伞,自己拢了拢黛玉的风领,理了理昭君套,又将手炉从车里拿下来塞在黛玉怀里,方扶着她先去给贾母请安。
  丫鬟打起帘笼时,贾母举目望去,宛若画中人款款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