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客们再也不能忍受了,包衣物、捆行李准备离开,蔺相如闻讯赶来劝阻:
“诸位,受辱的是我,你们何必急不可耐?”
一个青年愤怒地把衣包一摔:
“吾辈之所以抛父母、离家乡来投奔,只因您是个智勇之名扬于天下的男子汉。
我们追随左右不图沾光也愿跟着露脸,怎想您是个懦夫!
廉颇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辱,您不但不敢回报,反而像老鼠一样吓得东藏西躲,未免太胆小了。
您不害臊,我们可嫌丢人!
守着您有什么意思?”
蔺相如依然微笑:
“诸位误会了,我怕的不是他,请容我把话说完再走好吗?
你们想想,廉颇与秦王相比,哪个更可怕?”
“当然是秦王!廉颇算个啥?”
“并非蔺某自夸,面对秦王,生死只在呼吸之间,尚且不乱分寸、毫无畏惧之心。
廉将军不过羞辱而已,我何必如鼠畏猫?”
说着蔺相如叹口气:
“渑池会后,秦对赵已恨之入髓,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因我们一文一武能够挡得住他!
如果为了个人意气之争,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无论谁胜谁负,赵国都将蒙受巨大损失,从而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
我怕的是赵国发生危机啊!
可以向大家透露一个情报,秦又在策划对韩的军事行动。
三晋唇齿相依,战事发展下去,势必牵涉到赵。
逢此多事之秋,全身心地投入尚且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方保国泰民安。
我们又怎能因私忿而害公事呢?
诸位若因此而笑蔺某为懦夫,就请自便吧!”
河东虞卿,也是游侠中人物。
从两家门客在酒馆的争辩里听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去拜见廉颇。
闲谈中,廉颇绘声绘色地向虞卿大讲自己怎样把蔺相如逼得慌不择路,哈哈大笑,洋洋自得。
虞卿故作惊讶:
“他竟这么怕您?”
廉颇掀髯:
“以口舌取功名的鼠辈,怎敢跟我较量?”
虞卿点点头:
“是啊,以您的贡献,确是赵国数一数二的栋梁重臣,真没几个人能同您比。”
廉颇听了,更加得意。
不料,虞卿话锋忽转:
“可蔺相如并非您想象中的懦夫。
您也清楚,深入虎穴,两折秦王,凭良心说,不需要有冲天的勇气吗?”
廉颇人虽粗鲁,性却耿直,嘿了一声,嘴中不说,心里称是。
虞卿见他豪气顿减,继续开导:
“相如出身低微,才能确高。
赵王以他代平原君为相,是个很正确的措施。
所以平原君很愉快地交出相印。
其实这对您也没什么影响,无非是他位居您上让人有点儿不舒服而已。
您并没有当相国的欲望吧?”
廉颇哼了一声:
“那是个累死人的活计,我才不去管那摊呢!
只是他不该瞧不起我们武人大老粗,说什么治理国家得听他的,我不服!”
虞卿一笑:
“他是否这么说我不敢肯定,但从道理上讲,还真是如此:
您管军事,他管政治,制订政策,协调百官,统治民众,当然是相国的职责范围;
一旦出兵作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何用兵,或进或退,就只能听您的了。
文武将相,各司其职,争什么短长?
虽是这个道理,我估计蔺相如不会自己在外边宣扬,至多也只是门客们的议论。
您肯定是听门客说的。”
廉颇又嘿了一声,心里奇怪:
“这些文人!咋啥都能算出来?”
却没说出口。
虞卿见火候已到,这才转入正题:
“我听说古代的大臣都是以对方为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崇荣协泰以治其国,所以国家昌盛。
现在赵王倚重的是你们文武二位。
蔺相如位重人轻经验少,您应该全力支持、帮助他才尽了国家重臣的本分,有利于国家;
如果因为一两句话就水火不容,在朝则有事不能共议,出征则有急不能相恤,恐非社稷之福也!
将军不欲托身于赵则已,若欲托身于赵,而两大臣一让一争,恐盛名之归,不在将军也。
不愿在赵待长久当然怎么都无所谓,既为赵国的栋梁重臣,怎能不为赵国的兴衰、安危考虑呢?
从这点上,蔺相如躲避您只能说明人家的度量大,对您并不光荣,反而损名誉。”
廉颇想了一阵,这才一声长叹:
“廉某枉为上卿,只知争个人意气而不顾国家安危,才是真正的小人!
惭愧呀!虞先生,我后悔了。
可蔺相如能原谅我吗?”
虞卿笑了:
“他不是那种没见识的鸡肠鼠肚之人。
不仅会原谅您,还希望能与您化解矛盾、建立友谊,共同致力于国家大业呢。”
接着又把蔺相如对门客们讲的那些道理有增无减地讲给廉颇。
廉颇听了,更觉惭愧,坐立不安地问虞卿:
“这、这我得向蔺相如道歉才对吧?”
虞卿说:
“这好办,我给你们联系下,定个时间两人见面说开,不就完了?”
虞卿走后,廉颇反复思虑,越想越觉得自己错的太远了。
他是个急性子,等不得虞卿穿针引线。
按照军营中的规矩,脱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束带刺的荆棘树枝,只带两个卫兵,驱车直奔蔺府。
对门卫说一声:
“请报相国,廉某前来请罪!”
便大步进府,跪在院中。
这便是著名的“负荆请罪”。
“大将军”在国内是数得上的前几名人物,廉颇的声威更是远播四海。
但是一旦明白自己错了,竟像普通士兵那样赤裸上身,负荆请罪,毫不顾及自己的尊严体面。
这固然是被蔺相如的宽阔胸怀所感动,却也闪现了廉颇难能可贵的坦诚性格。
换了别人,只怕还得继续强词夺理为自己狡辩。
实在被证据逼急了,也不过是虚与委蛇,浮皮潦草地写个文过饰非的“检查”。
心里却还在想等着以后有机会再翻本,以证明自己是“一贯正确”……
蔺相如闻报大惊,顾不上穿鞋,披着外衣就踉跄跑出,伸手相扶:
“吾二人比肩事主,只为社稷之安耳。
将军能谅解相如就是天下的幸事,何须谢罪?”
廉颇却晃着身子不肯起来:
“我是个鲁莽粗鄙的武夫,一再相犯,您却以国家为重,几番大度相让。
真真让我无地自容,不惩无以戒将来!”
喝令随行的卫兵:
“鞭背五十!”
廉颇令出如山,卫兵不敢不执行,抡起荆枝就打。
却被蔺相如劈手夺过,扔到地上。
顾不了手上已被扎得鲜血淋漓,尽力抱起廉颇大哭道:
“人谁无过?相如也当自责。”
廉颇也哭了,泪流满面地啮指出血,滴地为誓:
“从此与相如结为生死兄弟,刎颈不变!”
后人以这段故事编成著名的京剧《将相和》。
“刎颈之交”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
《东周列国志》有赞美蔺廉二人的一首诗,谨附录于后:
引车趋避量诚洪,肉袒将军志亦雄。
今日纷纷竞门户,谁将国计置胸中!
以后的事实证明:
将、相的密切配合,对于赵国稳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蔺相如死后,郭开渐渐爬起来。
不但赵国开始走下坡路,廉颇也几番受排挤。
最后流亡到楚国死在寿春。
在促进“将相和”的过程中,虞卿起了重要作用。
一场涉及国家安危,已经剑拔弩张的纠纷,谈笑中便被他化敌为友,也表现了他的非凡才能。
因此惠文王赐他黄金百镒,并封为上卿,共襄国事。
后来相如病重,他还担任了代理相国。
可惜,正当虞卿准备在赵国大展宏图,干一番事业时,一天夜里,忽报:
“魏相魏齐求见。”
一国之相,突然夤夜来访,必有非常大事,急忙请进。
只见魏齐衣衫破碎、狼狈不堪,大吃一惊:
“您这是怎的了?”
魏齐一声长叹跪倒地上:
“我临杀身之祸,望兄救我!”
这才把原因细说一遍。
就因这魏齐惹祸,竟结束了虞卿的相国生涯。
从此又浪迹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