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天兵在1917 > 500 华沙(下)
  红军对华沙的狂轰滥炸究竟造成了多少伤亡,这个在后世的史学界是充满了争议,有说数十万的,也有说上百万的。不过不管是哪种说法,苏联官方一律不予承认。因为很扯淡,当年的华沙拢共也只有一百几十万人口,红军的轰炸一下次抹掉了几分之一,甚至直接抹掉了一大半,谁信啊!
  你想想柏林遭受的战略轰炸惨不惨重?被轮了一遍又一遍,人家德国人也没张口就说轰炸导致了几十万上百万人死亡,顶多也就是说上百万人无家可归而已。至于华沙才被轮了一遍,能死多少人?想当年美帝往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才直接杀死了多少鬼子?恐怕都没有上十万,华沙这点儿轰炸简直就是毛毛雨啦!
  李晓峰觉得炸死了个几千人倒是可能,至于什么十几万或者几十万压根就是危言耸听。尤其是这种数据是咬牙切齿的英国人首先喊出来的,那就更应该坚决抵制。想泼脏水,没门!反正英国人一提这茬儿,李晓峰就要提被英美的战略轰炸摧毁的德累斯顿,那座城市可是比华沙惨多了。
  整个德累斯顿大约70%的工业城区和附属居民区被摧毁,供水、供气、供电等城市公用设施完全毁灭,总计二十二万两千幢居民建筑中的75000幢被摧毁,此外还有18000幢严重受损,81000幢中度和轻度受损。72所学校,22家医院、19座教堂、5家剧院、50间银行、31家商场、31家较大旅馆、62幢市政建筑,各种商铺的50%以及其他一些中小型企业全部拜拜。此外,德累斯顿众多著名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例如圣母教堂、德累斯顿宫殿都被摧毁。
  用美国人的说法:“工业设施中的23%、城市非工业建筑的56%、城市居民居住区的至少50%,居民房的80%,城市主要通讯中心、铁路设施全部被毁。人员伤亡数字估计为死亡约25000人,受伤30000人。”
  盟军对德累斯顿可不止投下了两千多吨炸弹,炸弹燃烧弹加一块妥妥的奔着四五千吨去了。这么大的规模才干掉了两万五千人,你丫的英国人红口白牙张口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唬谁呢!
  当然,苏军确实在华沙制造了大量的伤亡,从战后华沙的人口统计来看,其人员损失至少在五十万左右。那么这些死去的人是怎么回事呢?
  别忘了,德国人还在镇压起义!更别忘了头一个星期德国人就制造了十几万死伤。真正让华沙受伤惨重的是德国的屠杀。
  不过这笔账怎么也算不到苏联头上,都告诉你丫的老子不会策应了,你丫还要盲动,还想着帮助英国主子分忧,该死!
  擦脚布的苦难并没有结束,不光要承受德军和苏联红军的双重打击,更重要的是苏联红军完全没有解放这座城市的意思。在未来还有长达五个月的围困期。在此期间,红军将华沙围了个水泄不通,整座城市的供应被完全切断,一个寒冷而又残忍的冬天正在在朝擦脚布招手。
  八月底,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首先强渡维斯瓦河成功,毫不费劲的就拿下了普鲁什库夫,然后其滚滚铁流就朝着波兹南方向冲了过去。
  朱可夫也只比罗科索夫斯基慢了一步,九月二日,他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渡河成功斯卡日斯科—卡缅纳,朝着弗罗茨瓦夫方向大踏步的前进。
  南面托尔布欣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充当这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护花使者”沿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线向德国挺进。华西列夫斯基则直接插入捷克斯洛伐克,攻占普雷绍夫之后,主力向布拉格挺进。另外一部分兵力则扑向了布拉迪斯拉发。至于科涅夫,也走得很愉快,当希特勒在罗马尼亚最后的梭哈失败之后,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几乎就崩溃了,此时的他已经抵达了布达佩斯城下。
  请注意,科涅夫才刚准备部署对布达佩斯的攻击计划时,匈牙利人反戈一击宣布脱离轴心国,转而投靠盟军,几乎没费一枪一弹科涅夫的大军就拿下了布达佩斯,残余的德军只能向巴拉顿湖方向溃逃。
  而这让科涅夫相当不满意,因为巴拉顿湖在布达佩斯的西南方向,跟他想去的奥利地并不在一个方向。嘟嘟囔囔很是不满的科涅夫只能抽调出两个集团军去追赶逃跑中的敌人,而剩下的方面军主力则向着维也纳进发。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德国人正在面临一场全面的崩溃,东线的战场上,从北到南德军没有一处不是一退再退,整条战线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了。如果不是那几个月盟军在西线没有给德军施加足够的压力,德国人在东线早就崩盘了。
  一直到八月底,盟军才攻克卡昂,算是彻底的从沙滩上拔出了脚。不过这两个多月的鏖战也耗尽了盟军诺曼底登陆时的锐气,大部分部队都被拖得苦不堪言,几乎是将吃奶的力气都拿出来才打下了卡昂。反正这期间获得诺曼底登录时盟军地面部队指挥权的蒙哥马利表现是相当的糟糕,过于求稳又有些大意的他始终打不开局面,更是缺乏创造性,将英式指挥风格的缺点暴露得淋漓尽致。
  这也就导致盟军拿下卡昂之后不得不停下来暂时休整一下喘口气,他们必须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该怎么走了。领教过德军的战斗力,尤其是领教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威力之后,盟军的将领普遍患上了虎豹恐惧症,他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去击败这些精锐的德军。甚至大部分人都担忧侧翼的危险,害怕德军集中装甲部队从侧翼让他们好看。
  不得不说,此时的盟军还就缺一个巴顿,蒙哥马利、布莱德利之流缺乏巴顿那种锐意进取的想象力,他们更喜欢稳扎稳打一线平推。而一线平推的战术对后勤对部队绝对兵力优势的要求相当的大。此时西线的盟军做是能做到,但是效率太低了!而他们又必须关注效率的问题,因为东边的苏联红军可是进展神速!
  为了抢占战后的西欧势力范围,英美自然要想点办法了。什么办法呢?简单说,两个方面。一个是军事上,一个是政治上。
  先说军事问题吧,可能有同志要问了,刚才不还说军事上打不开僵局吗?确实,不过那是正面战场。蒙哥马利别的本事没有,但是有时候开脑洞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比如历史上的市场花园行动,其实就是盟军尝试尽早结束战争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现在正面战场上打不开局面,蒙哥马利自然又想到了歪招,那就是绕开德军强大的正面,从侧翼包抄德军。怎么个从侧翼包抄呢?蒙哥马利想出了两个方案,第一就是在亚眠西北部地区再进行一次两栖登陆,将一只精干的装甲力量送到德军的侧后方,然后从侧后方直取德军的菊花。
  先不说这个方案的好坏,先说蒙哥马利的第二个方案,第二个方案就是他当年市场花园行动的翻版,只不过不同的是,除了在荷兰等地空投伞兵之外,再进行一次两栖登陆,空地夹击搞定低地国家,然后从荷兰直接杀入德国本土直捣黄龙。
  就蒙哥马利本人来说,他更喜欢第二个方案,在他看来这最简单直接。当德军陷入东线和西线两线作战时,荷兰一线的大西洋壁垒绝对是个空巢。这时候向这个最薄弱的地区进攻,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一旦成功,将获得直接杀入德国本土的机会,而那时候苏联红军还在哪里?还在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吃灰呢!
  那时候英美两国不光可以独吞整个德国,甚至还可以抢到波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这多好啊!
  似乎是挺好的,但真心只是看上去挺好而已。再进行一次两栖登陆不是不可以,反正盟军的海上力量占据绝对的优势,有的是船。但问题也不是没有,首先是兵力和物资有点不够,为了霸王行动盟军准备了多久?
  要想获得蒙哥马利设计的那种效果,去登陆荷兰的兵力不能少于一两个集团军吧?再加上伞兵,这就是小二十万人马。如今诺曼底一线的盟军就是一个无底洞,后勤都是勉力而为,再往荷兰来一手,后勤不崩溃才怪。
  不光是后勤问题,更重要的是荷兰太接近德国本土了,这既是有利的方面也是不利因素。离德国本土近,自然能很快攻进去。但是同样的,德国本土的德军反应也会十分迅速,面临这种迫切威胁的时候纳粹肯定会玩命,要是他们从本土甚至东西两线抽调兵力前往围攻呢?
  要知道仅仅是个卡昂就把盟军打尿了,一旦德军的装甲部队来得迅速及时,这小二十万盟军不得被赶下海?
  更何况荷兰一线是德军空军重点关注的区域,为了防备盟军的战略轰炸,这一代的雷达和防空网络是相当的密集,也布置了相当的空中守卫力量。虽然在当前盟军已经占据了空中优势,但这不等于德国人就毫无还手之力了。航渡中的船舶和运输机一旦被发现那将是灭顶之灾,你蒙哥马利准备付出多大的损失来完成这次两栖登陆?
  总而言之,对英美的其他高级将领来说,荷兰这个地方仅仅是看上去很美好,但实际上是一块涂抹了毒药的奶酪,吃下去恐怕是会要命的。
  大部门将领认为,在诺曼底的东部,也就是亚眠海岸线进行一次两栖登陆可能更实际一点。这里离荷兰等低地国家有一段距离,使得德国本土的部队很难快速赶过来。而且离诺曼底又比较近,方便两只部队互相呼应,安全性是高得多!
  当然,这不是说登陆亚眠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去了,因为这还仅仅是一种设想一个建议而已。离实施还有相当的距离,首先,得屯兵吧?其次得屯点物资吧?什么都没有怎么打仗?
  反正这一堆堆的问题还很多很多,绝对不是一两个月能解决的。而现在英美真心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了,按照苏联红军那个推进效率算,一两个月的时间足以摸到德国的边缘,甚至如果其在近期再打一两个歼灭战,那东线的德军是有崩溃的危险。那时候谁能挡得住北极熊?
  所以在英美高层看来,军事手段似乎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或者说他们对自己的将领有点绝望了。打了一两个月才突破卡昂,尼玛离德国边境还那么远,这得猴年马月才能到德国啊!
  所以政客们想到了新的办法,是不是可以跟德国人谈一谈?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不管是丘吉尔还是罗斯福都有点儿抑制不住了。如果能跟德国人达成交易,让他们在西线放水,转而去东线挡住俄国人,那一切都太完美了。
  比如李尔文就强烈的建议丘吉尔这么做,女间谍很阴险的建议道:“我们完全可以像1918年那样,像列宁一样同德国握手言和,让俄国佬也尝尝被背叛的滋味!”
  丘吉尔当然不反对这么做,但是他也有一定的疑虑,因为他很清楚希特勒那个疯子恐怕是不会这么乖乖的按照英美的剧本往下演的。他很清楚那个家伙就是一个十足的精神病人,骄傲的他是不会向英美卑躬屈膝的。
  更何况就算希特勒那个疯子肯就范,他们也不太好向国内的老百姓交代。噢,之前你们把纳粹描述的那么邪恶,一眨眼就握手言欢了?尼玛我们之前付出了那么惨重的代价,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过德国人了?
  丘吉尔很清楚,这个事情是不好糊弄的,一个弄不好他不光要下台,甚至还要搭上政治生命。所以必须慎重,必须三思。更何况现在还不清楚美国人是什么态度,很有必要探一探美国人的口风不是吗?
  罗斯福对这个事儿也是很头疼,从本质上说他愿意遏制苏联在西欧的扩张,但是罗斯福又不想跟苏联搞得太僵。尤其是这种阴谋诡计的事儿,一旦被曝光后果是很难预测的。所以他给丘吉尔的答复就显得很暧昧了:
  “撇开苏联单独同德国媾和,是不可取的。这将引爆东西方之间的矛盾,破坏刚刚才形成的反法西斯联盟,不管是对国外还是对国内都没办法交代……但是如果能尽快的争取和平,这样的努力也是值得尝试的,如果既能让德国尽早投降,又能维护东西方的和平和稳定,这就是我所希望的最好办法。”
  很显然,罗斯福的意思是跟德国人谈判媾和可以,但是不要大张旗鼓的去搞,不要搞得像一战列宁他们似的满城风雨,那样就不好交代了。最好是秘密的谈判,秘而不宣,等苏联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变成定局了。
  而且罗斯福也很明确的提出了他的要求,德国必须投降,至于是有条件投降还是无条件投降,可以慢慢接触之后再谈,当然罗斯福也说了,这么搞可是可以,但是也必须给苏联留一点残羹冷炙作为安慰,如果一点好处都不留给苏联,那俄国人一定会炸刺的。
  这样的答复让丘吉尔也是比较满意的,他跟罗斯福的看法差不多,认为为了维护西欧的利益,就必须尽快争取德国投降,将德国砌成一座堡垒,将斯拉夫北极熊牢牢地挡在东欧。
  丘吉尔很快就责成军情六处同德国人接触,而李尔文也很快就开展了行动,她首先飞往瑞士,同纳粹德国驻瑞士大使秘密接触。不过这次接触下来结果让李尔文喜忧参半。
  值得高兴的地方就是德国人尤其是德国高层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又一场全面彻底的惨败将降临他们头上。对于这些德意志精英来说可没有兴趣陪着第三帝国一起完蛋,船沉了他们肯定是要求救的。所以李尔文能够察觉到这些精英份子确实有投降或者说议和的意思。
  但是也就仅仅是这么点儿让人高兴的东西了,因为李尔文还深深的感到了这些德意志精英心中的无奈,希特勒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这让这些精英根本就没有办法摆脱希特勒的控制按照丘吉尔和罗斯福的设想进行谈判。
  这些德意志精英告诉李尔文,元首希望的是体面的和平,德意志可以帮助西方去抵挡东方的红色钢铁洪流,但是这意味西方也必须容忍第三帝国的继续存在。
  这样的条件自然是天方夜谭,对罗斯福和丘吉尔来说,纳粹必须下台以及被清算,不这么做就意味着根本没办法向英美两国老百姓交代。甚至德国人还必须承担起战争的责任,必须全面的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