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天兵在1917 > 571 想当年
  柏林的国会大厦和总理府是红军战士们最喜欢的去处,几乎每个参加了柏林战役的红军战士都会千方百计的抽出时间前往国会大厦和总理府。这两处严重损毁的建筑是苏联红军最高荣誉的象征,意味着胜利。不管是在总理府或者国会大厦前面合影留念,还是拿起油漆刷子在这两处建筑里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记号,都是极有象征意义的。
  反正短短一个星期之内,这两处建筑就被红军战士们刷得面目全非了,花花绿绿的油漆标语随处可见,什么“我爱喀秋莎”、什么“某某到此一游”、什么“希特勒吸我的吊吧”,反正和谐不和谐的内容都有。
  对此,军官们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如今有kgb和军纪.委监督着纪律,一能不能抢二不能偷,面对着大把的金发雅利安妹纸只能偷偷的流口水,如果再不给战士们一个宣泄的途径,真心会憋坏。
  红军战士们的刷墙风潮也影响了一批外国人,参与了柏林之战的释能持、张黄鑫和其他t共暂时加入苏联红军的朋友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当然东方人含蓄得多,不会赤果果的写什么小亲亲我爱你之类的肉麻话,顶多也就是用汉字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时间以作纪念。
  是的,对于释能持和张黄鑫来说,这场胜利大狂欢已经结束了,随着伟大的卫国战争已经胜利,他们这些暂时加入红军的人也到了告别红军和告别苏联的时候。
  第一个要走的就是释能持,在为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装甲兵作战经验的他是t共所急需的人才,t共的第一所装甲兵培训学校东北坦克学校已经任命他作为教官,释能持需要马上启程前往列宁格勒,接受为期三个月的换装训练,然后押运苏联援助给t共的德制坦克经西伯利亚铁路回国。
  可能有同志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苏联会援助德制坦克给t共,原因其实很简单,德国投降了,大量的德军装备都装进了苏联的口袋。可是这些武器装备对苏联来说除了有一小部分能充实博物馆之外,其他的都是废物。本质废物利用的原则,李晓峰希望这些武器装备发挥更大的作用。用来援助闹革命的阶级兄弟是再合适不过了。
  正好t共方面以周公为首的代表团正好来访,谈的也是未来成立联合政府以及应对可能潜在的华夏内战问题。在这个会议上,李晓峰就向t共承诺,苏联将尽全力的在军事、经济方面援助t共,而第一批军事援助就是德制武器了。
  第一批援助包括大约30万支98k步枪和三万只mg34或mg43机枪,此外还有大量的mp-38冲锋枪。光是各种口径的子弹就给了几千万发。
  当然,这些不过是小头,德国人战败的时候还有数百万军队,留下的武器弹药更是天文数字。几十万只步枪和机枪根本不算什么。真正的大头还是火炮,德制迫击炮以及让刮民党流口水的le.fh18榴弹炮。后者可是老蒋当年花了大把的黄金引进的高级货,整个刮军也不过区区几十门而已。而这次苏联援助给t共的第一批le.fh18就高达300门,将组建5个榴弹炮团,此外还富余的30门将作为教具培训炮兵。
  不过苏联之所以大方也是有原因的,首先le.fh18苏联根本就看不上,而德军在整个二战期间生产了大约两万门le.fh18,到德国投降的时候,不说还有万把门,数千门是搓搓有余。三百门le.fh18对苏联来说简直是毛毛雨啦。尤其是考虑到苏联同法国早已达成了一致,战后的德国将永远不能拥有军队,将以永久非军事区的形式存在,这些武器弹药对德国毫无意义,不如拿去送人。
  之所以第一批只送给t共三百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t共方面实在缺少炮兵方面的专业人才,之前苏联赠送的那些火炮就已经消耗掉了大部分准炮兵,这回再一口气组建五个炮兵团,实在是让t共都有些捉襟见肘,否则为什么特别抽30门le.fh18去教具?那就是为了赶紧壮大炮兵队伍。
  除了炮兵之外,还有装甲兵,不过这方面t共就差得更远,人才更加缺乏。所以,苏联第一批给了大约100辆四号坦克。用于组建一个坦克旅及用于教学。
  可能有同志又要问了,为啥只给四号坦克这种垃圾呢?老毛子也太小气了。实话实说,这真不是李晓峰小气,而是适合t共的德国坦克真心只是四号坦克。实际上如果不是德国人基本没有三号坦克了,李晓峰更愿意给三号坦克。原因很简单,坦克这个玩意儿并不是越先进越好,得适应国情,以华夏当年的那个基础设施水平,公路不发达、铁路也不发达,四十几吨的黑豹、五十几吨的老虎和接近七十吨的虎王怎么用?
  更何况,这三种德军后期当家的坦克还是出了名的难伺候。可靠性差,动不动就抛锚出故障,以德军变速箱那个复杂程度,给红军的装甲兵都玩不顺溜,更别提素质更差的t共了。而四号坦克就没有这个问题,这玩意儿成熟度高、可靠性也高,维护更方便,而且体重较轻适合t共的国情。更何况四号坦克的火力对t共来说也是足够了。
  除了四号坦克之外,苏联还给了不少三号、四号突击炮,数量大约是几十辆,主要用于上述那个坦克旅的支援火力。当然,光给坦克也是不够的,一个坦克旅要运转起来,其他辅助车辆是不能少的,配套给这个旅的汽车就高达五百辆,此外还有十几辆装甲维修车以及大量的零部件。
  反正以这次苏联对华援助的水平来看,足以武装出五个德国标准的步兵师,相对于刮民党所谓的美械师来说,苏联方面给的量更足更有诚意。
  这些武器装备将首先运抵东北,然后交付给t共,此外苏联还从德国战俘中挑选出了一大批军事顾问,手把手的帮助t共换装。反正对苏联来说别的不多,战俘是能够管够的。而且德国战俘们也愿意抓住这个机会,毕竟与其去西伯利亚开荒修路干体力劳动,不如选择当军事顾问,劳动强度低而且不用受人管不是。
  实际上被苏联动员起来的战俘不仅只有德国的,还有相当数量的日本战俘被更好的利用了起来。请注意,苏联并不是在武装这些日本人,苏联对日本兵没有丝毫的兴趣,让苏联和t共有兴趣的是原本“移民”到东北的拥有专业技术的日本人,比如日本工人,这些人曾经在东北的兵工厂工作,有他们在就能够将张作霖留下的那些军工厂重新开动,自己有造血能力永远都是强过只能靠输血,不是么?此外还有大量的日本医护人员被苏联动员起来,打仗是肯定要流血的,但是有合格的医护人员,总可以让伤亡变小减少损失,而且从维护士气的角度出发,医疗水平是相当的重要。
  在这个方面,和t共相比,刮民党就做得差了一大截,老蒋更感兴趣的是日本的军事力量,他将投降的大量日本军官庇护了起来,充当刮军的教练和顾问,但是对于那些什么日本工人、日本后勤人员是看都看不上眼。
  其实这也很正常,老蒋从来都不是一个善于发展的领导人,所谓的黄金十年不过是搞金融,实业方面还不如阎锡山这个山西王。老蒋向来是认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当然,如果美国干爹能够白给那就更理想了。
  从刮军的组织结构来说,后勤不说是一塌糊涂,也是满目苍夷。刮民党控制的工矿企业总是不能全面开动,生产组织是乱七八糟。这么说吧,一家工厂在老蒋手里顶多发挥出百分之六七十的生产能力,而一旦落在了t共手里分分钟就爆种,百分之百的能全面开工,甚至还能爆兵。再加上t共的土地政策能够发动群众,这也是为什么占据了哈尔滨一带之后,林帅的部队哪怕是遇到了较大的挫折但也能够很快恢复实力的关键原因。相反,刮军的精锐是打一个少一个,根本就得不到补充,甚至一旦美国干爹停止了军事援助,战斗力瞬间就会落下去一大截。
  当然,此时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或者说刮民党、t共,壮大实力积极备战都是暗地里的小动作。哪怕是蒋某人也不敢正儿八经的大喊老子要打内战,老子要剿匪,而是假惺惺的说什么要和平要搞联合政府。从日本投降的那一天起,刮共双方就在苏联和美国的协调下开始了和平谈判。反正谈得是挺热闹的,以华夏民间的视角来看,和平似乎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让广大吃瓜群众没有想到的是,和平根本就是无从谈起的,哪怕是t共愿意让一步愿意和平,有了美国干爹全力支持的蒋某人也是绝对要剿匪剿共的。
  当然以蒋某人的做派,就算已经一心一意的谋划着剿匪大业,他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的,用行话来说是既要当****也要立牌坊,所以这一段时间他是挖空心思的想办法怎么甩锅,想着怎么让替死鬼去打响内战的第一枪。只不过介于前头二十年他耍尽了心机,坑了无数的倒霉蛋,如今剩下的这些人基本都是聪明人,任由他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人上当受骗。
  反正按照这种情况来看,估计老蒋撕掉假面具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的看点还是在欧洲。前面说了,自由民.主世界已经商量好了,将在各个方向发动对苏联的反击。其中法国、比利时、荷兰和瑞典的主场就是丹麦。
  再说丹麦问题之前,必须先说说瑞典。因为这个国家也是一朵奇葩,历史上的瑞典是很牛逼的。真的不是开玩笑,瑞典确实很牛,一度是北欧的霸主,出过几代雄主,真心是猛得一塌糊涂!
  瑞典霸业的发家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古斯塔夫。在古斯塔夫之前瑞典真心是不值得一提,在欧洲纯属于边角料,属于跟酱油党一类的货色。那时候的瑞典精穷精穷的,不管是德意志、法国、英国还是圣神罗马帝国都瞧不上这个国家,甚至连丹麦都有吊打瑞典的能力。
  但是平地里蹦出一个古斯塔夫之后一切都变了,正是在这位古斯塔夫一世的带领下瑞典摆脱了汉萨同盟的藩属获得了独立,当然这位古斯塔夫一世对瑞典最重要的贡献还不是这个,而是他生了一个好孙子,这就是古斯塔夫二世。
  这位古斯塔夫二世有多牛呢?简单说的他对瑞典军队的改革奠定了未来世界现代军队的基础,改变了当时典型的西班牙军阵的战术原则。这位古斯塔夫二世发展了完善的征兵制度,让欧洲明白了炮兵的意义,创造了灵活的线式战术,先是在八年战争中吊打波兰,将波兰从欧洲强国的位置直接打落凡尘(后来波兰的悲剧真心是这位给挖的坑)。
  当然欺负波兰算不得什么本事,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当年的哈布斯堡家族还是很牛逼的,占有西班牙以及现在的中东欧,将法国围在了铁桶里,如果不是有倒霉的土耳其找麻烦,统一欧洲还真有可能
  因为哈布斯堡家族实在是太强势了,自然的就引发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联手抵抗,而且那一段时间也正是欧洲其他国家出人才的时候。先是英国坑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不过实话实说,这并没有对哈布斯堡家族造成致命打击),然后法国又蹦出了个阴谋大师黎塞留。更主要的是宗教改革的爆发,新教引发的导火索引燃了三十年战争的火焰。而在这场战争中,轮到古斯塔夫二世大放异彩了。
  最初古斯塔夫二世没兴趣卷入德意志的内斗(英法煽动和支持德意志北部的新教跟哈布斯堡家族打对台),一直到华伦斯坦占领了梅克伦堡和包围了斯特拉尔松德之后,古斯塔夫二世才觉得哈布斯堡家族野心太大,会威胁瑞典的生存(瑞典也是信新教的)。这时候古斯塔夫二世才赶紧的结束同波兰的战争,前往德意志北部登陆。
  从这里开始,古斯塔夫二世走上了一条辉煌的道路,具体过程就不细说了,这位北欧雄主先是在布赖滕费尔德会战中吊打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老将蒂里(请注意蒂里可不是一般的阿猫阿狗,这位真心算是很能打的),紧接着在同华伦斯坦(此人也是相当的有争议,但是能力也是不屑多说的,牛人一个)在吕岑平原对决。
  在吕岑会战中,瑞典人再一次证明了他们的能力和军事的先进性,将华伦斯坦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大雾,后来的事情会简单得多。在大雾中,古斯塔夫二世如以往一样亲自带头打冲锋(一直都是如此),击溃了华伦斯坦的火枪兵和部分克罗地亚骑兵,还把皮克罗米尼的重骑兵也击退了。几乎可以说已经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但是这场大雾导致这位勇敢的国王同自己的主力脱离了联系,仅仅带着两三个骑兵冲入了敌方的骑兵群当中,一阵枪炮之后,古斯塔夫二世当场饮弹身亡。
  按照一般的节奏,主帅都死了,瑞典也没戏了,但是吕岑会战的剧本却不是这样的,瑞典人告诉了德意志,什么叫厉害。瑞典人不光没有被吓跑,反而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势,打垮了当面的敌人并将古斯塔夫二世的遗体还抢了回来。
  当然,从战术角度说,吕岑会战是瑞典人赢了,但是他们却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一代雄主就此归西,按照后世史学家的说法:“假使上帝使他不死,则我们可以确信他必然可使日耳曼境内的一切战争就此告一段落。”
  当然,瑞典不仅仅只有一个古斯塔夫二世,三十九年之后,瑞典又迎来了第二位不亚于古斯塔夫二世的君主,这就是查理十二世(也译作卡尔十二世)。说起这位可能很多同志都表示没听过,不要紧,因为很多牛人都被历史所忘却了,查理十二世就是其中之一。
  而要说起查理十二世就不得不从另外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说起——彼得,或者说所谓的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大家伙都熟悉,历史上能冠上大帝头衔的人一般都很牛,彼得自然也不例外。从历史的角度说,彼得大帝是俄国现代化的开端,没有他的改革和锐意进取真心就没有后世俄国的辉煌。
  但是在彼得大帝的年代,他可是有个最大的苦主,而这位苦主就是前面说过的那位查理十二世。那么这位查理十二世有什么光辉业绩呢?也没啥,就是经常性的吊打彼得大帝而已。
  是的,同志们,你们没有看错,被吊打的就是彼得大帝。因为这位查理十二世太牛逼了。详细的说说他的辉煌业绩吧,查理十二世继位的时候刚刚15岁,在当时不管什么人都觉得他是个小屁孩,主少国危的瑞典则是可以欺负的软柿子。至少彼得大帝本人是这么看的,在当年彼得大帝、丹麦的腓特烈四世、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四个充满野心的怪蜀黍沆瀣一气暗地里制定了瓜分瑞典的计划。
  按照这四个怪蜀黍的计划,首先由丹麦的腓特烈四世将瑞典的注意吸引住,然后奥古斯特和彼得大帝再从斜刺里杀出打瑞典一个措手不及。
  应该说这个计划是相当阴险的,看看地图就知道对瑞典是多么不利,将要同时面对三个方向的敌人,弄不好就是顾此失彼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反正当时那三个怪蜀黍是很有信心的,以为瑞典就是案板上的鱼肉可以随便招呼了。
  但是历史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国际玩笑,看上去只是一个小屁孩的查理十二世真心是不好欺负的,这个小孩子没有什么别的什么本事,就是特别会打仗而已(被誉为小拿破仑,实际上我觉得拿破仑被誉为小查理十二更合适)。
  当丹麦朝瑞典呲牙炫舞扬威的时候,查理十二世却迅速行动,带领瑞典军队穿越海峡直接威胁哥本哈根,这个快速果断的行动将腓特烈四世给吓傻了,只能赶紧签下城下之盟同瑞典和解。
  也就是说战争刚刚开始,彼得大帝的一家盟友就退出了战争,而战前制定的那个计划也基本算是泡汤了。摆脱了丹麦的牵制之后,查理十二世立刻挥师东进,本来准备去解救爱沙尼亚的首府里加(萨克森正在攻击这里),但是当查理十二世听闻俄国人进逼纳瓦尔时,立刻就集中兵力首先收拾俄国人。
  等彼得大帝发现查理十二世神兵天降一般杀到面前时,顿时就吓尿了(这真不是扯淡,而是事实,彼得大帝这个人真心没有史书那么厉害),他匆匆的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克洛伊亲王,自己却带着戈洛夫金元帅直接跑路。
  说实话,这个选择在当年看来是无厘头的,因为战场上的俄军对瑞军拥有五倍的优势,也就是说是以多打少。但是历史证明彼得大帝还是清醒的,因为查理十二世只带了八千人用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俄军一溃千里。
  吊打了彼得大帝一轮之后,查理十二世也懒得追,带着主力重新南下去解决萨克森人,实际上那非常容易,打败了当面两三倍的敌人之后,查理十二世废除了奥古斯特选帝侯的位置并任命了一位新的波兰国王。而在这时候被吓坏了的彼得大帝总算恢复了正常,很鸡贼的又开始偷袭瑞典军的后路,还连续取得了两次胜利,一时间俄国人终于找回了大帝的气场,再次联系狐朋狗友奥古斯特,准备再次玩前后夹击的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