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明面上赞了一句,但是他心中对于刘备的汉中王是不承认的,而且不合法。
毕竟天子在曹操手里,刘备称王没有天子的封授,跟曹操那种有天子封授的大不一样。
没有合法性!
刘备当初称王的时候,是司仪先念了给天子的奏表,奉王冠于刘备。
刘备再上表给天子,奉还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绶,然后才称王的。
尽管名义上左将军的职位早就被曹操给夺走了。
但刘备是不认同的,此事还需向天子进行禀报。
可天子又被曹操所挟持,刘备称王的合法性问题无法在制度内解决,便只能从制度外去寻找解决之道。
但有了问题,大家就得积极想法子解决问题。
因此刘备麾下一百二十余人联名上表天子,推刘备为汉中王,拜大司马。
此举与曹操臣子举动无二,都是该走的动作。
给天子上表的作者便是益州人,广汉郡号称“李氏三龙”之一的李朝。
当初张飞攻成都的路上,刘璋便是派出了李氏三龙前去堵截。
而李朝也没有辜负重望,解决的便是在不能得到天子封授的情况下,赋予刘备称王的合法性。
这与司马相如的政治文献是一样的。
毕竟这类制度内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得从先贤的追述当中寻找依据。
李朝开头就说了历史上的先例,如尧的时候四凶在世,周成王四国作难,高后时诸吕作乱。
汉昭帝时候的上官桀谋逆,幸亏有舜、周公、刘章、霍光等人的存在,使得社稷转危为安。
现在呢,董卓首乱,曹操继之,尤其是曹操欲盗神器,因此需要有向周公霍光那样的人站出来。
恰巧刘备正是这样的人物。
这便是表明了刘备政治身份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尽管前期他的政治经历非常复杂,
但是只说了他与董承靠着衣带诏秘密诛杀曹贼之事。
但是,仅仅如此,那还不足以证明刘备应该封王,毕竟讨伐曹操的名义的话,江东孙权也有份。
这就不具备唯一性。
所以李朝又写到刘备作为汉室的“肺腑枝叶”,封王是符合先王之制的。
再用刘氏同姓诸侯王平诸吕之乱的历史事实来表明,同姓封王是有利于社稷稳定的,这是历史所证明的经验。
再加上刘备破曹操于汉中,麾下部将关平拿下了旧都长安,功效初著,其功足可以封王。
最为关键的是,为了使刘备更好的领导讨曹灭贼的事业,是非常有必要封刘备为王的。
妙就妙在这封奏表不仅仅是说自己主公封王的合法性,同时也在抨击曹操封王的不合法性,因为曹操也封王了。
汉高祖刘邦歃白马血为盟:“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击之。”
最后便是刘备应该封王,但是天子被曹操挟持,所以,刘备在程序上是有所欠缺的。
但是又引用了东汉河西五郡共同推举窦融为元帅的旧例。
以前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他就引用过,推举为讨董盟主。
但是这种权力,并不具备终极合法性,只是临时权宜之计。
可对于刘备而言,就是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到时候只需证明自己已得天命,便能顺利跨过这个过渡阶段。
那个时候就只需向上天昭告,而不是向天子刘协上表了。
同时李朝也通过描述,把刘备塑造成为了刘邦和刘秀事业的继承人。
刘邦以汉王的身份从汉中还定三秦(长安),东向以争天下,开创大汉基业。
刘备破曹于汉中,称王于汉中,经由汉中,刘备便与汉室开创者刘邦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而刘备拜大司马则是欲步大魔导师刘秀的后尘。
刘秀将大司马改为太尉,自汉一代,大司马一职已经不存在一百多年了。
这个时候,刘备重新启用这个官职,就是想要把自己塑造成为刘秀的继任者。
唯一的区别是他不会魔法。
刘秀奠定中兴的基业是在河北,行大司马事,刘备领大司马头衔,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刘秀一样,中兴汉室。
李朝全文的中心思想,便是讨曹灭贼的使命落到了刘备的头上,当今天下,唯有刘备能够举起大旗来领导抗曹事业了。
所以为了更好的抗击曹操,是非常有必要封王的。
李朝厉害就厉害在,这篇表文,不光是说出了刘备称王的合法性,更是为他阐明了一个清晰的政治目标。
为日后称帝的告天之文中,更加明确的把他的帝业概括为“嗣武二祖”!
就是要向刘邦和刘秀先辈们学习,最为重要的是要复制刘秀模式的汉室中兴。
那就是复兴一个由刘备本人,而不是天子刘协所代表的汉室。
此表一出,饶是张昭他也横竖挑不出理来。
但是让他们感到疑惑的是,上表的第一个人不是关羽也就罢了,竟然连诸葛亮都不是。
这让他大感意外,甚至不解!
第一个领头上表的马超,许靖,庞羲,射援,然后才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
至于其余人全都被等一百二十余人所代替了。
张昭不清楚自家事,但是关平清楚啊!
别看自己如今又是将军,又有亭侯的爵位。
但毕竟都是刘备他自己封的,在程序上没有合法性。
大伯父他本人得到天子封的官职便是左将军、豫州牧、爵位是宜城亭侯。
上表的那个名单,获天子封拜的人寥寥无几,他不像曹操一样,可以拿着刘协的章,给自己部下盖章任命。
刘备全都是任命了,但缺那个章!
马超被拜为偏将军,封都亭侯,这是最高的官职了。
关羽虽然也是偏将军,封汉寿亭侯,但是他是刘备的麾下,不是一方诸侯。
马超属于在凉州诸将反曹的代表人物,话事人。
在凉州、汉中甚至巴蜀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马超才是领衔上表,排在第一。
至于许靖主要是名士的缘由,被法正劝刘备留许靖虚名的作用,所以排在第二。
而庞、射二人排在前面,不是他们现在受到重用,而是原属于益州集团,同刘璋渊源较早,代表刘璋旧属。
理论上其实刘璋应该带头,代表益州集团,才是最合适的,就没有庞、射二人的事情了。
但奈何刘璋他不肯,刘备也没强人所难,逼迫他。
然后从诸葛亮到赖恭这五人,属于荆州一派旧属,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刘备的赋予。
经由诸葛亮他们,是无法推举出来,比刘备还要更高一级别的权力,故而排在两大社团代表的后面。
最后是法正和李严,则是代表了东州一派,虽然如今在三兄弟社团的地位很重要。
但他们在刘璋时期并不受到重用,先前也不显著于东州一派(不是东州派的话事人)。
李严纵然受到刘璋重要,但也是曹操入侵荆州以后的大晚期了,远没有庞射二人的资历老。
所以这名单才是这样排列的!
其实上面的操作都是自家的操作,关平知道自家大伯父称王,最应该考虑的便是孙权。
因为孙权才是“位同权均,不能相率”的诸侯。
但整个上表,连提孙权都没有提,也没有提前通气。
毕竟,孙权他只是吴侯,以前双方政治地位相当。
可如今,刘备是王爵了。
孙权自然是不高兴的,也不愿意承认的。
否则刘备便是单方面的置孙权于从属地位,要么就是撇开孙权的联盟关系。
孙权不认同刘备的汉中王,是可以堂堂正正的说出来的,饶是你的奏表口吐莲花,但就是程序不合法。
所以,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关系上,孙权都不会承认刘备是汉中王的。
故而对于关平送来的书信,嗤之以鼻。
谁让他先一步与曹操请降,就准备要弄刘备了呢!
再加上称王这件事,更是属于火上浇油。
如今的孙刘联盟关系已经变得异常脆弱,仅仅是披着一层皮屑。
一旦起风了,那双方就开始刀兵相见了。
曹老板对于孙权徐祥秘密请降面上并不感冒,嘴上答应了,同时也改变了策略。
他暗地里让夏侯惇督二十六军,在淮南留下了大批人马。
还在兖州、扬州、徐州等地征兵,以达到增戊淮南的目的。
甚至想着孙刘两家爆发大规模冲突,他好从中取利。
因为曹老板痛失汉中,长安后,非常沮丧,又没啥子办法,只好来打孙权。
万万没想到对峙一段时间,孙权会暗中派人来请降,便给了曹老板一个可能。
便是一举解决孙刘的契机!
孙权与刘备决裂的缘由,还有就是曹刘之间非常有默契。
赤壁之战后,曹操屡次兴大兵,远道而来,攻打江东。
而刘备与曹操除了在巴中地区大规模军事冲突外,这么些年,都不曾针对刘备用兵。
而刘备也不曾针对曹操大规模用兵,还趁着曹孙之间,占据益州等险要之地,避开了曹操的主要压力。
即使关羽数次兵出襄阳,攻打曹仁,但曹操就是不还击,总之揪着江东打。
关羽打曹仁,那曹操就带大兵前来打孙权,反正就不找关羽报复回去。
此事,让孙权极为气愤。
凭什么这般双标啊!
好歹你打一打关羽,我心里也能过的去一点。
但曹操就不!
在孙刘联盟期间,孙权算是发现了,收益最大的是刘备那个匹夫,承受曹操巨大的军事压力的是自己!
回想起来,再加上刘备崛起,孙权便重新审视三家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江东集团内主张维持联盟最大的声音,鲁肃他病了。
从开始便是鲁肃主动促成双方之间的联盟,并且一直悉心的呵护。
他认为只要强大的曹操存在,那孙刘两家联盟是必须的。
等他一死,孙刘两家的联盟便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个纽带。
这也是关平亲自带着华佗来给鲁肃医治的缘由,奈何药医不死人!
尤其是江东内部已经有一部分认为刘备已经对江东构成了“潜在威胁”。
刘备上表孙权为徐州牧,就是为了鼓励孙权把这个虚名变成实际的,去占据徐州。
而孙权在鲁肃担任大都督期间,也一度接受了这个北取徐州的建议。
他想要先拿下淮南富饶的土地,然后乘胜拿下徐州,奈何这些年第一步总是不能成功。
那第二步北取徐州的计划,便搁置了。
淮泗集团话事人,无论是周瑜还是鲁肃,都一心追求江东成就帝业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
只不过周大都督为人傲气,是想要单独追求江东帝业,用不着什么盟友,故而一直针对刘备,防止他做大。
而鲁肃则是认为,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江东帝业是需要盟友的。
但是如今二位大都督逝去和即将逝去,成就江东帝业的声音,已经悄然向着保据江东发展了。
这些人觉得击败曹操,西伐许都,逐鹿天下,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江东再也没有了小霸王孙伯符和周公瑾那样的人物了,其余人是根本没本事完成这个宏大的目标了。
孙权虽然已经暗暗下决心袭取荆州,但是对于袭取荆州的战事,非常的慎重。
连密谋也只是在小范围内密谋,唯恐会泄密。
他们只是在袭取荆州的成功率上忧虑,而不是考虑该不该袭取荆州上有分歧。
所以孙权在等,等着曹刘之间爆发大战,到时候关羽兵出襄阳,向中原前进,那个时候,己方才是有机会的。
尤其是在袭取江陵、襄阳成功后,孙权还得面对关羽从中原会师之军。
以及刘备从益州、汉中东下的大军。
一旦袭取荆州,那双方必然会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以及持续的敌我征战。
而曹操他在淮南戊兵号称十万,一下子对付两家的事情,孙权显得非常慎重。
否则,他袭取荆州的后果,可能换来的不是全据长江,保证江东的安全。
而是不可预测的奇祸,被孙刘两家联合吃掉。
最后不仅没有扩张领土,反倒是失了自家的老家,这才是让孙权慎重的地方。
对于孙权而言,主要问题就是他手下的兵力,能不能同时应付在淮南和荆州两个方向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