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在后世整个西方体系冲击之下,有着看似高大上西方哲学体系为背景,又有系统性的西方科技系统为支撑,更直观更科学更系统的西医一下子就把中医冲击的灰头土脸。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华夏自己本身的许多精英阶层都自我怀疑到要否定中医的地步。
但是事实上,中医真的就不如西医吗?
未必!
尤其是李恪现如今所处的这个时空,西方还没有进入大航海进程,中医这个更温和,更人性化的医学,如今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医术体系。
李恪在满朝惊疑的目光中,打开早已准备好的礼盒,双手恭恭敬敬的将礼盒送到陈海平手里,语气中带着一丝亢奋:
“此物是儿臣苦思冥想,造出来的听诊器,用来扩大五脏六腑中所发出的微小声音。”
雍帝虽然惊奇听诊器的精巧,可却有些不以为然:
“朕也对医术有所了解,有了‘望闻问切’,这听诊器不过是多此一举而已。”
李恪见朝臣们也都一副不解的模样,就算是那些太医也都对雍帝的话十分认同,他也知道一项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时候也不气馁,反而心平气和的说道:
“父皇刚才也看到了,同一个病症,太医院的老太医们都能有不能的见解。这还是天下医术最高的一群人,那么民间那些郎中呢?恐怕对于同一个脉象,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判断吧。”
有刚才太医院的失误在前,李恪的话就很有说服力了。
不止是雍帝若有所思的微微颔首,那些个太医们也都神色激动的开始窃窃私语,显然是听出了李恪的言外之意。
而这也是李恪对于推动中医发展,所作出的第一步小小的尝试。
有了听诊器,就可以将对病患的整治做到全面了解,能够尝试标准化的诊断和医治。
而这恰恰是中医所欠缺的部分,也是西医走在前头的部分。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李恪却没有得意忘形,而是顺水推舟:
“儿臣斗胆,请父皇下令,命令太医院联合内廷内官监,共同研发更简单,更便宜,也更适合全面推广的听诊器。”
雍帝脸上难得的露出一丝笑意,看了一眼跃跃欲试的太医们,第一次在朝会上龙颜大悦:
“准奏!”
有了刚才盲诊时的表现,又有献上听诊器的功劳,这说明太子李恪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能发前人所不能发,眼光和心胸都是优于常人。
哪怕秦王李恢嫉妒的心中发狂,可也没办法再攻击李恪。
一时间,朝堂之上,所有的人都对李恪刮目相看,人人都惊奇无比,显然太子今天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了。
李恪却没有志得意满,反而很谦虚的领了旨意之后,就直奔太医院。
说到祝由科,别说是现在,就是古代都有很多人没听说过。
不过,若是知道祝由科是干什么的,恐怕现代人人人都要骂一句封建迷信——以前很盛行的那些“跳大神”的神汉神婆,其实也都是祝由科的孽子孽孙。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祝由师施法施咒,来达到给人治病的目的。
你要说他封建迷信?
嘿!祝由科可是中医十三科之一,历朝历代的太医院都承认并且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医科目。
即便是现代医学对于祝由科的研究,也没有对他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少李恪还是三甲医院主任医师的时候,就曾经对祝由科当中的一些“心理疗法”和“催眠疗法”赞叹不已。
在太医院,李恪很快就见到了祝由科的博士凌曼惊。
此人身材不高,长的也颇为消瘦,不过这位凌博士穿着一身青黑色的道袍,手执一柄拂尘,脸色红润,双眼明亮,炯炯有神。
就这副卖相,难怪那些太医会揶揄的称他为“仙长”。
凌曼惊一见太子,和太医院其他的太医完全不同,毫不犹豫的五体投地大礼参拜:
“臣参见太子!”
李恪心中一喜,他本来还担心这祝由科不配合的话,去救治户部尚书刘光旭的任务会比较麻烦,没想到凌曼惊竟然对自己这么恭敬。
他也不加掩饰,十分热切的上前,亲自将人扶起:
“凌博士不需多礼,此次为大司农诊治,还请凌博士助我。”
凌曼惊又惊又喜,赶紧表忠心:
“殿下但有所命,臣万死不辞,一定协助殿下,早日治好刘尚书。”
“呵呵,早日治好吗?”
李恪的笑声中带着一丝冷意:“那可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