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五日的发酵后,京都城内外物议沸腾、暗流涌动,只要不是太蠢的人都能意识到,一场针对太子李恪的风暴正在酝酿当中。
在民间,各种各样针对太子的谣言甚嚣尘上,刺激着老百姓们脆弱的神经,让普通百姓在担忧朝廷加征的压力下,对造成这一切恶劣后果的李恪怨气日增。
在士林中,不但以前李恪在雍州、徐州打压大小世家的旧事再次被人提起,关于岭南世家已经事实上被李恪彻底连根拔起的论调也是传的沸沸扬扬。
在官场内,官员们私底下提起太子时,赞扬此次交州大捷的人越来越少,反倒是警告大家不可让那些粗鄙武夫们翻身的论调越来越密集。
在禁宫内,小太监们用来讨好宫娥的话题,也都从外面的新鲜事,变成了“某某员外当街大骂太子误国”、“某某乡老拿了某个不肖子孙游街,原因是那人竟然敢说太子的好话”……
这股风潮愈演愈烈,已经从暗中逐渐开始走向公开,京都城内每天不知道多少人都在痛骂“太子误国”、“李恪祸国殃民”。
受到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东宫。
如今东宫已经再次内部戒严,代替李恪留守东宫的彭文君也再次严令限制宫人出入。
这种谨守门户的做派落在某些人眼中,自然是一个不小的胜利,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免不得要下令再接再厉。
虽然不至于像上次那样,愚蠢到直接派人与东宫产生冲突,但是如今东宫门外,那些负责监视的各方探子胆子越来越大,渐渐的都变得明目张胆的窥伺在东宫门外。
这些人的狂妄举动,很快就被传到彭文君的耳朵里面,让她承受的压力又再次重了几分。
连续这么长时间,独自担起这副重担,早已经让这位曾经的世家第一贵女不堪重负,内外交攻之下,彭文君心里尽是焦灼与疲惫。
特别是这段时间以来,随着宫里彭昭仪诞下皇十一子之后,原本作为彭文君坚实后盾的永兴彭氏也变得态度微妙起来,父兄的若即若离让彭文君几乎要当场崩溃。
幸好,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了。
彭文君不复往日明媚,但依然是光彩照人,只是神色之中难掩憔悴。
当李济荣将一副精囊双手奉上,彭文君看着那熟悉的拙劣字体时,险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喜极而泣,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幽怨,都到这个时候了,那个害人精居然还在玩精囊妙计这一套把戏。
京都城里瞬息万变,难道那个冤家还能比自己更清楚如今的局势不成?
情势不一样,同样的计谋用出来,得到的结果也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呢。
不过,等彭文君打开精囊,快速将李恪的计策看完之后,瞬间眼前一亮,罕见的展颜笑道:
“常听人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以前我是不信的,现在么,却是信了那么一点。”
李济荣神情不变,十分自然的说道:
“殿下明见万里,我等万不能及。”
彭文君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笑着说道:
“殿下的这份锦囊,你们也都看看吧。”
李济荣与李永杰十分惊讶,两人互视一眼,而后才郑重的接过彭文君手里的锦书。
两人都是天资聪慧之人,看完之后却同时一震,有种醍醐灌顶般的通透和明悟:
“难怪彭文君对殿下如此推崇,看来殿下明见万里这句话,还真不是瞎说。”
这三人就是如今东宫系统在京都城里的首领,他们都对李恪所设下的妙计十分佩服与认同,很快就根据京都城现如今的局势,商议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
分派完各自的任务之后,彭文君郑重对两人施礼道:
“距离大朝还有两日时间,相比这两日的功夫应该足够你们施为了。
这东宫内部我还压得住,京都城内外就拜托给你们了。”
李济荣与李永杰连道不敢,辞别出门之后,立即赶回各自的驻地,召集人手开始实施这条突然冒出来的锦囊妙计。
午时过后,又到了每日里茶楼消遣的好时光。
四海茶楼内,自从上次京都城内的正人君子们在此举办过一次文会之后,尽管被大家推崇的阮江先生被证明是来自广南的奸贼,但茶楼内声讨太子李恪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这不,刚过了饭点没多久,茶楼里来喝茶的人还不多,上座率连三成都不到。
但是,此时茶楼内痛斥太子的声势却已经营造了起来,痛骂李恪的声音从未有过间断。
讲到激动处,有个做商人打扮的白胖子一怒之下,狠狠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肉痛且愤恨的骂道:
“那人真是害人不浅,我听说那什么鬼股票,现在暗中跌的厉害,以前几百两都抢着买,现在一百两都卖不出去了。
该死啊,该死啊。我家可是买了三十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