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唐再起 > 第154章 政治布局(下)
  “哦?据我所知,翰林院可是储相之地,你真的想离开?”李嘉还真的有些惊讶,这世道竟然有如此奇葩,果真令人大开眼界。
  “当官,可不能由着你性子来!”李嘉颇好为人师,瞧着这样一颗好苗子要是被耽搁了,有些心疼,连忙板着脸说道。
  在这个时代,识字的人不多,中进士自然更为难得,可不能误入歧途,年轻人,还是日子太轻松,不晓得生活的艰难。
  “都督,并非由着性子来,而是我本就对一些木器机机比较有兴趣,家中正巧开个木器坊,若不是家中逼我考进士,如今还见不得都督哩!”
  “想着,我这才能,留在翰林院中耽误时间,不如去往工部,好歹能修河堤啥的,但我还是对军械比较感兴趣,如前唐时的陌刀,还有三国时的诸葛孔明的木牛流马……”
  “好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李嘉板着脸,颇为严肃:
  “官场如战场,哪有选择的道理!”
  此话一出,气氛为之一沉。
  胡宾王看着自己这位刚熟悉的朋友,心中也有些不舒服,这位都督虽然年岁不大,但正派的很,学得学问,自然就得驾驭万民,怎可玩物丧志呢?
  心中为这位好友揪起来。
  “不过,今日,你求见与我,一见如故,驳斥与你又太过了,这样吧!”李嘉来个一个大喘气,把这两个读书人吓了一跳:
  “你先去工部的工部司,挂个主事名,然后等上几日,有你的用处!”
  如此一个人才,李嘉自然不会放过,儋州的衙门,正一个个搬到番禺来,对于李嘉而言,如今的大本营,只能说番禺,找不到更好的了。
  自然,军械所也搬运过来,就放在珠江口的一处岛屿上,省得有人窃取机密。
  “多谢都督!”在心头集聚多时的困难被解决,黄德彰高兴极了,一下子就得到了主事的职位,虽然只是从九品。
  两人兴高采烈的退了下去,接下来又会见了十来位年轻的俊杰后,李嘉就停工谢客,他有些疲倦了。
  或者说,有更重要的客人来了,这些人加在一起,都及不上这位大人物。
  于是,在众人唉声叹气中,李府的大门被紧紧关闭。
  有的热衷于权势的,舍不得刚排到的好位置,连忙坐在原地,吃着仆人送来的干粮,就光天化日的吃了起来。
  有的人不甘心,衣袖中握着银豆,塞到门房手里,暗地里问询着……
  而那些小贩们却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生意场所,数个卖大饼的已经开张了,俨然是一座新生的市场。
  李嘉自然不知道这些人打算在他家门口长期奋斗,还养活了一批小贩,为番禺的商业做出了努力。
  “崔相公,请坐——”
  一位中年人悄悄地来到都督府,修长的胡须被打理的齐整,面目端正,双眼炯炯有神,冒着精光,一看就是老油条。
  更关键的是,身上有一种儒学大家的风范,李嘉一打听,才只是是教书先生出身,三十岁参加科举,一举中榜,二十来年,混到了一国宰相的位置,颇为难得。
  崔泉,中书侍中,名义与实际的宰相,政事堂仅次于钟允章,但权力却是相差太多,当然,只是惯例来说。
  毕竟在龚澄枢时期,宰相也不过是点头相公罢了,如今到了李嘉这,权势增添了不少,不过却没有决定权。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李嘉要求宰相们多提几个意见让自己选择,结果,他太高估了自己。
  哪怕如此,他每天面对的奏折,已经堆满了桌案,这还只是小小的岭南六十州,如果统治天下,更是吃不消。
  请来这位次相,李嘉并非不信任钟允章这位邕州老乡,而是不想让整个政事堂居于一个人的决断下,这样对他很不利。
  自然,这位次相就有了价值了,也就是参沙子。
  “都督有礼了!”崔相公也很上道,深刻的明白自己目前能坐稳宰相的位置,还得面前这个年轻人的首肯。
  “此次请相公来,还有一件要事商议,所以需要听听相公的建议!”李嘉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都督年轻有为,老朽不过是多吃了几年干饭罢了!”谦虚了几句,但却并没有推辞,反而略显得意的接受了。
  这次暗地里来拜访这位都督,显然他已经知晓,会有一件大事发生,而他就要夺取重要的果实。
  “政事堂只有三位相公,是不是太少了些,李嘉经常见到政事堂灯火通宵!”
  由于之前政事堂被安排在皇宫内,李嘉为了避免这几位宰相与皇帝勾联,于是就以影响皇帝休息,以及耽误办事为由,迁到了宫城外的一处王府中,便利了许多。
  毕竟这先帝刘晟杀了不少亲王,空余的很多。
  “不,不不,目前三位已经够了,只是目前,地方上对于中央有些抗拒,所以我们在不断地安抚地方……”
  有人来分权,崔相公自然不乐意,说着,还一脸无奈地看着李都督,令其有些尴尬。
  “虽然三位宰相就够了,但目前的办事效率来看,还是不足啊!”李嘉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尚书省暂时还未有人主持,六部虽然依旧运行畅快,但也不算个事,这样吧,六个部,每位相公分管两个部,监督一下!”
  “分管?”崔泉有些迷糊,尚书省左右仆射不在,虽然现在被政事堂管辖着,但日后还是需要归还的,如此分管,岂不是名正言顺?
  “没错,正因为尚书省六部缺乏直接管制,所以乱套了不少,增添了不少麻烦,与其劳累于此,不如细细分开,各管一摊,才是正道。”
  唐与南汉的群相制,首相的权力太大了,几乎可与皇权抗衡,而如今分管六部,每人代管两部,自然可以相互制衡。
  “吏部乃诸部之首,与兵部,自然由钟相公代管!”
  “户部管理天下钱粮,加上工部,相公自然当得!”
  “张相公代管礼部和刑部,也是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