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回来第二天就发成绩,四个孩子去学校呆了一上午,下午就正式放寒假了。
等四个孩子回来的时候都是乐呵呵的。
刘明跟个小炮弹似的往安宁身上扑:“娘,我考了双百。”
李景燕也挥舞着试卷:“娘,我也考了双百。”
李景玉嘴角带着笑:“娘,我考的也很好,数学九十五,语文九十八。”
走在最后的刘启沉静道:“娘,我是双百。”
安宁接过孩子们的考卷一一的看了:“好,考的都好,今天晚上咱们炖大肉吃,明天蒸年糕炸肉丸,让你们敞开了吃。”
第534章 不想做踏脚石的后妈22
安宁在第二天蒸年糕炸丸子的时候特地让李景玉去叫了李宝来和张凤凤。
张凤凤过来之后就问安宁:“咋想着今天炖肉炸丸子了?”
李宝来也问李致方:“你们大棚里的菜不是还没卖完吗,咋就歇了?”
安宁一边洗蒸糕需要的大红枣,一边笑:“这不是孩子们考试成绩好吗,我就想着奖励他们一下。”
她把红枣洗出来蒸上:“我们刘启刘明还有景燕都考了俩一百分,就连景玉都考了九十多分呢,孩子们学习也辛苦了,现在要过年了,总得补一补吧。”
张凤凤一听也特别高兴:“这可是好事啊,哎呀,都考了一百分啊,真是没想到。”
她一边说一边让李景燕几个把卷子拿出来给她看。
看着卷子上红笔写的大大的一百,张凤凤更是喜欢极了。
就连李宝来也高兴的不行,一个劲的说道:“好,好,一会儿都多吃肉,好好的补补脑。”
张凤凤一时间想起一件事来:“宁宁啊,我听你三嫂说吃核桃可补脑了,正好家里还有好些核桃,你一会儿让致方跟我回去拿些来给孩子们吃,咱家好容易出了几个学习好的孩子,可得让孩子们吃好喝好,将来我还等着他们考大学光宗耀祖呢。”
“行。”
安宁痛快的答应了。
她和张凤凤把糕蒸上,又炖上肉,紧接着开始炸丸子。
几个孩子闻着香味也馋的不行,一个个的围着锅灶转圈。
张凤凤笑的不行,炸的第一锅丸子就先给六个孩子分了,让他们去一边吃去。
安宁和张凤凤炸第二锅丸子的时候,李致方就走了过来:“安宁,我和你商量件事。”
安宁一边往锅里挤丸子一边问:“啥事啊?”
李致方迟疑了片刻:“我想着买台电视。”
张凤凤正在添火,一听这话就愣了一下。
安宁也停下手里的动作:“咋想起买电视了?”
李致方道:“这不前几天我看别的村里也有人家买了电视,大冬天的每天晚上都能看电视剧,就想着咱们现在也不缺钱,要不也买一台。”
安宁把盆子放到一旁,转过身看着李致方:“你要是说买别的行,买衣服买鞋,买吃的这都没问题,我是不反对的,可买电视是绝对不行的。”
张凤凤一看安宁有点生气,就赶紧说李致方:“行了,买电视的事别提了,还没俩钱呢就烧的你,你这是得瑟啥呢。”
安宁看李致方脸上有点下不来,赶紧缓和了语气:“不是我不让你看电视,不想让你买,或者攒着钱不愿意花,你想买也得看看咱家的情况,咱家这可是六个孩子呢,四个大的已经上学了,两个小的过两年也该上学的,他们都是学生,要以学习为主,你买了电视这不是成心想勾着孩子们每天回来看电视不学习吗。”
李致方是没想到这个原因的。
他原以为安宁是想攒着钱不花,或者就是守财奴,想抠门来着。
却没想到安宁不让买电视的原因是为了孩子们。
安宁声音又轻柔了几分:“咱村子里还没买电视的呢,你猛不丁的搬一个回来,那大家还不都得像看西洋景似的每天跑咱家来看电视吗,那么多人来了,你不让看肯定不行,那要是让看,谁知道大家要看到几点啊,大晚上的一个个守在咱家不回去,咱能撵还是咋的,这不是找事嘛,到时候不但花着电费,还得给大家供着茶水,孩子们想清清静静的学习都不行,你想,这划算吗?”
安宁真的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李致方看过电视的,是真的特别想买一台,他就想买来看,没考虑买了电视之后的事情。
可安宁考虑的特别全面,也一一的和他说了出来。
他想了想:“那就不买了,孩子们学习重要。”
他倒是不觉得大家都挤过来看电视有啥不好的,可是,在他心里,孩子们还是占主要位置的。
张凤凤这时候也回过神来,她一下子就笑了:“还是宁宁有见识,这买了电视不但花钱,还是给自己家惹事呢,不买,咱不买啊。”
安宁看着说服了李致方,就又拉着张凤凤转身炸丸子,这次炸出来的给李致方和李宝来也一人捡了多半碗,让他们俩拿着当下酒菜了。
张凤凤在安宁这边吃过饭,就乐呵呵的往回走。
她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好几个出来转悠的老太太。
大家看她一脸的笑,就过来和她唠两句:“你这是去哪儿了?”
张凤凤眼里的欢喜怎么都掩不住:“这不,老四家蒸糕炸丸子,就让我和他爹过去吃饭了,哎呀,你是不知道我们老四媳妇这人是真好,对我和他爹那叫一个一百一的好,过年的新衣服都给我们买了,家里有啥好吃的也惦记着我们俩老的,就是炸个丸子也记着我们呢,你说我俩上了年纪能吃多少啊,关键是她这份心,这孩子是真实诚啊。”
安宁在村子里的名声本来就不错,她嫁到李家之后对李家的孩子又好,为人也是本本分分,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还是年轻的,对她的印象都特别好。
现在张凤凤夸安宁,那几个老太太听了也跟着夸了几句:“要说你们家老四媳妇是真不错的,出来进去的总是笑眯眯的,见了我们也是一口一个大娘婶子的叫,谁家有啥事她也乐意帮一把,最关键的是,人家对你家老四生的那三个孩子是真好,这样的媳妇可真是打着灯笼都不好找,你也是有福了。”
张凤凤一听更乐:“可不就是么,你们不知道啊,自从我家那四个孩子上了学,老四媳妇为了辅导孩子功课,她一个大字不识的,竟然还学着读书识字,现在人家都自学到四年级的课程了,真的是太用心了,这大人好学,孩子也跟着学的特别好,这次考试啊,我家三个孩子都拿了双百,就连景玉每科都考了九十多分呢,你说,我家是不是积了大德了。”
“哎呀,还真是呢,安宁这孩子那真是没的说的,就是亲娘,也没有为了孩子做到这份上的。”
“是啊,人家对你家孩子这么好,你可得跟孩子说好,将来要记得孝顺人家啊。”
张凤凤乐呵呵道:“这是肯定的,我家的三个孩子不是白眼狼,知道谁是好的,将来对安宁肯定也差不了。”
有了张凤凤这样卖力的宣传,安宁在李家庄的名声就更好了。
安宁听了那些话全当没听到,一如即往的做自己的事情,做事勤快认真,在外边见着人说话又热情,和人打交道也特别的细心周到,对张凤凤和李宝来也当亲爹娘一样孝顺着。
年前张凤凤可能是因为去山前村发丧受了凉的缘故,回来没几天就病了一场,安宁就过去伺侯她,每天给做饭洗衣,给她喂药擦身子,还怕她躺在床上无聊,陪着她说话,给她讲故事。
张凤凤一辈子生了七个儿子,没生一个闺女,她也没享过闺女的福。
另外那几个儿媳妇虽说也好,对她也很尊重,可是真的没有安宁这样的细致周到,也没安宁这么贴心。
等张凤凤病好了,拉着安宁大哭了一场,自此之后,真的把她当亲闺女待。
第535章 不想做踏脚石的后妈23
赶过了年,萧原真的就想他所说的那样来了李家庄。
为了这件事情,萧原还和张二凤吵了一架。
张二凤说啥都不让萧原来李家庄的。
她心里其实是害怕的。
毕竟萧原是张凤凤亲生的,要是让两个人处在一起,万一处出感情来可咋办啊?
毕竟人家亲生母子血脉相连,骨子里可是比她这个姨妈亲近多了。
可萧原是真犟上了,说啥都不听张二凤的,张二凤寻死觅活的他也不管,反正就非得去。
最后还是萧庆拍了板,他跟张二凤说孩子心里苦,出去散散心也不错,那边是他的亲爹娘亲兄弟,亏不了他的。
萧庆都这么说了,张二凤还能咋样,尽管不愿意,还是放了手。
萧原的到来,让张凤凤特别高兴,就连李宝来这个平时只会闷头干活的人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萧原住在李宝来那里,他就给两口子干点活,因着正月里安宁和李致方种菜卖菜,萧原也没啥事,每天就过来搭把手帮个忙。
到县城卖菜的时候,萧原也会跟过去。
他心性灵透聪明,是个活泛的人,不像李致方那么憨,有他帮忙,菜卖的快了好些,而且价格也能卖得上去,这让安宁省了好些事情。
后头安宁就在家里种菜带孩子,卖菜的事情都让萧原和李致方接手了。
这么过了一段时间,安宁就发现萧原看她的目光有些不一样。
他总是会暗中追随自己的身影,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看她的目光中透着几分热切。
但萧原平时行事很有分寸,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不该说的话,也没有做过不该做的事情。
安宁就全当不知道这事。
李致方是个真正憨直的,他拿萧原当亲兄弟对待,从来也不往歪处想。
等到大棚里的菜卖完了,安宁就跟李致方商量着包山林种果树。
李致方现在手里有了钱,再加上种在棚都是听了安宁的话才干起来的,现在安宁说种果树,他也就听了。
两个人去村委问了问,包了村后的一座山还有山下的一片地,安宁去省城走了一趟,拉回来好些果树苗。
春天的时候也是种树的好时节,安宁和李致方出钱雇了人,用了小半个月的时间把果树种好了。
只是果树苗还小,想要有收益是需要几年时间的,安宁种了果树就又开始琢磨别的来钱的项目,后头她又和李致方承包了村子里的一个池塘,还有旁边的一块沙滩。
俩人把那块地圈起来,在上边开始养鱼喂鸡鸭等等。
就这么着,春天到秋天,安宁和李致方养鱼养鸡鸭,顺便管理果树,到了冬天种大棚菜,一年四季就没有清闲的时候。
两个人都是能干的,也都肯下苦力气去干,没两年,俩人就攒了好几万块钱。
主要是安宁养的鱼是真的特别好,她买了鱼苗投到池塘里,那鱼苗也不知道怎么的,就长的特别快,春天投进去,秋天鱼就能长到好几斤长,而且肉质也鲜美。
再加上同样那么大的池塘,另人只能养几千尾鱼,但安宁却能养上万尾,这收益就比别人大多了。
还有安宁养的鸡鸭出栏也快,鸡鸭下蛋下的比别人的多,肉鸡肉鸭子长的也比别人养的好,每年光是卖这些就能赚不少钱。
不过两三年的功夫,当年种的果树也开始结果了。
安宁为了伺侯好这些果树,还特意去市里的农大学了一些嫁接的技术。
她把那些树苗都嫁接好了,成活率还相当高,因此,这些果树结的果子就特别好,苹果个大,还又红又甜,梨子皮薄水大,清脆爽口,还有种的桃子一个个的也甜软可口。
这些果树种下三年后结的果子就挺多的,当年果子熟了卖的时候比别人家的卖的价钱都高,但还是供不应求。
后头安宁有些忙不过来,再加上大棚菜的技术也没有什么难的,她就是想保也保不住的,就把这项技术传给了村子里的人,帮着村民开始建大棚,教他们怎么种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