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678章 妥协!
  欧阳辩感觉到非常头疼。
  读书人是大夏朝的根基,商人则是大夏朝的未来。
  这也是一个改革。
  欧阳辩希望的是,大力提升商人的地位,让商人成为大夏朝发展的动力,毕竟接下来工业革命的到来,主力还是得依靠商人,如果商人得不到政治地位,那可是要造反的。
  资产阶级革命听说过没有。
  当然啦,要等到资产阶级造反,是需要时间的,可能几十年后甚至百年后都不一定,但只要有一天商人的地位没有匹配他们的地位,就有可能会爆发。
  欧阳辩很是头疼,因为他已经有些动摇了,一方面商人提升地位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但另一方面,欧阳辩其实知道自己这么做事有些急躁了,但欧阳辩已经闻到了工业革命的味道了,如果不抓紧解决这个事情,到时候文官与商贾的冲突将必不可少。
  但是,似乎也可以按照苏辙所说,还是让商人的后代读书进入政坛,这样商人有上进的渠道,也不会过于反对朝廷,毕竟整个社会的确是崇尚读书人的……
  欧阳辩和苏辙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暂时搁置,但苏辙面谏的事情还是传扬了出去,于是之后有许多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飞向宫内。
  奏折大多也是反对政治协商会议的事情,希望欧阳辩能够取消政治协商会议,关于提高商人地位的事情,则是被建议正常走科举之路。
  这个事情对于欧阳辩来说还是第一次,欧阳辩做事情都是先整合三省以及六部长官的意见之后再来定策略,三省六部的长官同意之后来执行,基本反对意见不会太多。
  而苏辙的反对就像是吹响了号角一般,让其他人也跟着反对起来,其实倒非苏辙影响力有多大,不过是有人开了头罢了。
  欧阳辩意志坚定,但他也是个听得进意见的人,既然大家都反对,那么就先搁置,只不过对于商人来说,他们想要跻身进高层就得多努力个几十年了。
  不过这个事情也算是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大夏的官家欧阳辩是有意提高商人的的地位的,朝廷中有反对意见,但总体还是给留了上进的渠道的。
  接下来政治协商会议被取消,很多商人虽然惋惜,但他们身上的代表身份并没有被取消,他们被赋予了一个权利,就是可以随时向朝廷交提案,算是一个可以直达天听的渠道。
  不过这个身份不是永久性的,一样是有期限的,每四年一换。
  至于于乔宇等人则是根据所犯之罪进行宣判,倒也没哟牵涉太广,主要是以没收财产,主要人物监禁几年而已。
  这些事情虽然闹得沸沸扬扬的,但总体来说局势很是稳定,即便是被取消政治协商会议的商人们,对此甚至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让他们骑到读书人的头上去,想想是刺激,但也挺吓人。
  也有感觉到遗憾的,这些人的目光敏锐,格局宏大,才意识到商人究竟错失了一个什么样的机会。
  不过很快他们也没有时间多想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挣钱最重要啊。
  随着密州工业园正式投产,大夏的经济好像装上了一个加速器,密州工业园产出的商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海外去,对内则是需要非常多的原材料以及各类物资,这种需求对于大夏来说也是非常大的。
  于是,大夏各个地方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经济活力顿时被激发了出来。
  毕竟有一个如同无底洞一般的工业园,需要海量的物资原材料,这些东西都尽量在大夏境内采购,这样的需求就是经济的催化剂。
  这对于商人来说,就是千载难逢的挣钱机会,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太多,先把钱挣到手才是关键。
  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的人都欢天喜地,但有人却是有些失望,那个人就是周允让。
  周允让接下了欧阳辩的任务,原本想从大夏这些狗大户手上融资,但无奈国内的机会太多了,那些人不想把钱扔到看不见的地方去,所以投资很是谨慎。
  有些人虽然也投了,但也不过是看在周允让的身份上象征性给面子投了一些,毕竟周允让是南洋集团的大佬,那可是主管着大夏最大的外贸市场的人嘛,这个面子还是得给的。
  但这点钱对于周允让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无奈只能找欧阳辩去,对于这种情况,欧阳辩也是无奈,只能自己投了一千万贯,然后让央行也投了一千万贯,农行那边听了消息,也赶紧过来投了一千万贯,这才算是凑了点家底。
  倒不是说宋朝商人那边融不了资金,关键是,这可是重要资源,可不能都控制在宋朝商人的手里。
  现在有了这三千万贯,周允让倒是可以大展拳脚了。
  周允让当天就坐船去了琉球。
  琉球也就是后世的湾湾。
  抵达琉球之后,周允让立即让人去江南地区以及福建送信,主要就是邀请一些大商人赴琉球共襄大举。
  对这个事情,周允让非常重视。
  虽然说现在有三千多万贯打底,第一期的项目是可以启动了,但周允让还想撬动更大的资源。
  琉球的建设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交趾的控制也需要人与资金,现在大夏境内唯恐不够钱,唯恐没有人,哪里能够抽出人来做这个事情。
  现在闲钱最多、人力资源最多的就是大宋朝。
  别看现在大夏如火如荼的模样,大宋朝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但论家底,还是大宋朝要厚得多。
  ——欧阳辩的十几年努力都扔在了大宋朝呢。
  而且,大夏南征北战,抢下来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但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三千万人口,而大宋朝的人口估计得接近一个亿的人口!
  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这种家底可不比大夏朝要雄厚得多么。
  周允让就是盯着人力资源这块呢。
  现在大夏朝机会很多,谁愿意背井离乡呢,但大宋朝就不一样了,现在大宋朝大萧条,百姓衣食无依,都快没有生路了,现在有一条活路,你说他们会不会出来呢?
  这还用问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