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唐残 > 第899章 烽火昼连光(中
  既然已经称王建制,那相应大都督府的架构和名称也要有所变化和调整。在整体编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十三判曹升格为十三分司,主官依旧称判事,佐副为左右判;各曹主官则为的参军、左右参,各科负责人则为相应的主事、从事职衔;分别隶属于政务官的初阶和事务官的中阶。
  就此形成大都督府内判司——分曹——科房三级直属部门体系,在科房以下又按照需要别设有若干临时性的小组,以抽调人员完成短期或是中期内的的业务需要。除此之外又有若干局、所、院、监、署等,低于判司或是分曹的附属小部门,负责人称为从事或是官正,以掌握特定领域的庶务和技术。
  通常情况下,十三判司长官外加特定人选组成的定期政务联席会议,以及相应部门组合沟通协调的日常碰头会,就足以决定管辖下的大多数相关事务。只有政策、方针、指导性质的内容和重大事项的运作,才会交付到周淮安的面前来,由相应的三参团组负责审核,再归总于周淮安最终批复刊行。
  其中能够参加的特定人选,就是以所在部门本职加左右参议、左右参政四级头衔,而得以参加相应议题的表决资格;区别的是前者只有表决权和异议权,而后者更拥有提案权。类似于过去历代朝廷的录尚书事、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军国事等等;
  主要是为了确保最高统治者,随时有对最高层面的统治机关和决策部门,进行掺沙子和改变权力制衡、调理派系力量对比的权力;以避免其中因为相应人等的长期掌权和机构运作过程当中,天然形成的山头和派系,把持或是垄断某项事务或是整体局面的可能性。
  因此,相对于目前大都督府还算是比较简明的行政体系,待到日后相应的职责和组织进一步扩大,正式撤销都督府的名头而转入国家政权层面之后;还会加上若干见习参议和联席会议行走的头衔。前者作为有资格旁观和见证,高层决策过程的荣誉头衔和资格;而后者则是在场负责相应准备工作和记录过程等庶务。
  作为唯一的最高统治者,主要掌握住基本的军权、人事和财政权,其实次外交、情报和监察权;其他的完全可以委托给一个运转良好的官僚体系,而只要注意时不时的予以鞭策和刺激,替换掉以及老朽腐坏的零件,以实现及时更新换代的良性循环而已
  而在在地方上,依旧还是屯乡三长(司库、巡长、主办)——县三官(县尉、县丞、典史)——州三佐(司马、别驾、长史);只是在四道十路的路一级,预留了相应“三司四使”和若干别设、差遣职的位置和相应等级的晋升空间。
  即(内地)布政使(延边)安抚使、(财赋重心)转运使(普通分路)度支使、(望要区域)按察使(普通地方)提刑使三大司;足以掌握和维持住一路下辖的十余州到二十余州,汇聚起来的大多数行政体系运作需求。
  又有(望要重点)巡察使(边远地区)采访使、(人口密集)学政使(人口稀疏)提调使、(内陆)营田使(边疆)垦拓使,营造使,等四位次一等的使职;负责分理监察采风、宣教文选、军民屯垦农渔林牧、工(厂)矿(山)运营等重点事务。
  在路与州之间,又有按照实际需要别设的经略使(战备),戍防使(守边)、镇平使(平叛定乱)或是讨击使(局部攻略)等,非定额编制的临时职事差遣。与之对应的军队体系当中十二军序,以及从(士三阶)火长到(将八阶)首席中郎将的配套职阶、军衔基本不动;
  但是在一州内委派用兵时,会特任加衔为兵马使守捉使,数州范围内的用兵主官称都兵马使统将,专掌一路用兵的主官称制置使都统。。一旦将来还有横跨数道的大兵团联合作战的需要,则负责总筹局面的主将、副将,则加上相应地域特色的(正副大中小)都督、都护衔以专其事。
  而二三线的地方守备序列则又是另一套体系。主要在州城和县下一级,自有相应城内的守备团和市镇中半脱产的巡护队;在重点大州或是名城望要大邑内,还有若干的驻队营作为二线守备力量。
  在日常勤务上从属各级地方官府的调遣和指派,并提供福利津贴;在考绩和人事升迁上受到大都督府虞候司节制;而军事训练装备粮饷,则有兵曹守备科进行管理。这样一旦遇到战事和变乱、暴动时,则有委派的将领负责具体指挥,或是统一归在相应辖区内的戍防使、经略使、镇平使的麾下作战。
  因为日后的电报线路的铺开和蒸汽车船水运延伸的预期治下,在内陆和大后方地区的三司四使,除了本衙的护卫队和拥有一定武装的诸多役属之外,也不再沾手任何军队相关的成分。但是对于分路内驻留的(直属机动部队)十二军司之一,在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置上有权要求协力,并拥有相应的监督和弹劾权。
  因此各种名称大多数还是古代版本的,但是实际内容已然是大相径庭的产物了。反正就是吸收了相对成熟的古代体制之后,加上现有新事物的需要和明确发展方向,而逐渐延伸出来的四不像产物。主要是为了政权体制将来的发展方向和人员晋升的空间,创造足够的余地和上限来。
  这一切其事早已经在私底下酝酿好大致构架了,只是赶上这次进奉王号的需要,才得以被拿出来作为后续的建制需要。事实上,如果有可能的话,周淮安还想放到正式进入中原,并且占据了两京之一的统治权和宣称权象征之后,再给拿出来刊发的。
  因此,虽然宣称王号了,但是后续的事情还有很多,足够让大都督府上下忙碌上好一阵子了。相对诸多忙着销毁和重新制作印信、刊头和制式便笺的内部人员。外间对于太平军之主称王而立年号、定章程制度的反响,就要更加强烈的多了。
  那些原本就被派驻在江陵城中的各方势力代表和使者,几乎是走马灯一般络绎不绝的递上请求觐见和道贺的帖子;而让原本隆冬时节寒冷肃杀的天气下,都似乎变得有些热火朝天起来了。此外称王建制对另外一些人而言,也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的变化和转机。
  比如,而昔日大唐的内碣者监穆好古,在写了不知道多少万字的陈情、自省书和大内回忆录,又不知道做了多少场现身说法的纪实报告之后;也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位置——楚王府所属的行苑主事,而拉着另一位难兄难弟张承业,就此屁颠屁颠的连忙上任去了。
  当然了,也有人就不那么愉快甚至有些失落了。比如,在江陵城中正在收拾行装的大齐新朝前兵部左侍郎、内军容使,如今却因为在火器操演上除了大纰漏而,而被改任为兵部库部郎中、内杖库使,派到南方来专事督促和协调器械才买输运的林言。
  “内使这是打算起身回程么?”
  而刚刚从外键打听消息回来的副手,长相年轻尤带稚气的曹纯,顺见到这一幕却是惊讶道:
  “这怎么可能?北边大雪封山的商洛道还是冻着呢?”
  林言却是自嘲的笑了笑:
  “更何况,就算我想北归,岂又是随随便便能够归还的了关中么?”
  “那。。。您这是?”
  曹纯顺愈发的疑惑了:
  “如今之势,是我办砸了差事,已经无颜再去面见升上。。又碍于身份所限,不能不对外有所表示。。。正当进退两难啊!”
  虽不过三旬保养还算得当,然而抬头纹愈发明显起来的林言,却是愈发愁叹道。
  “好在那位还念旧情,也没怎么逼我表态,但是这江陵却是再也待不下去了。。。”
  “那您又打算何去何从。。”
  曹纯顺亦是讶然道:
  “南下广府也好,东去鄂岳、丹徒也罢;偌大的江南地界,那么多的名城大邑,总有我一处的栖身之所吧。。”
  林言意兴萧疏的答道:
  然后,他又目光灼灼的看着有些目瞪口呆的曹纯顺道:
  “当然了,你就不一样了啊。。你可是中宫的亲族啊!就算是我出走后,无论如何都不会牵连和罪及到你的吧!这可真是让人羡慕啊。”
  “我。。。可没这个意思!”
  曹纯顺不由涨红了脸而张口结舌道:然而,就见林言又自顾自的的说道:
  “我自然指导你不是这个意思。然而,你们曹氏一门可是接连出了两任后宫当主啊!无论是大齐当下,还是太平军治世,曹家可都是雷打不动的第一外戚之族;无论如何于将来也就是早早立于不败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