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这时候的大明朝廷还是有许多的人看不清大局,处处作梗。
内有同僚排挤磨难,外有鞑奴军事压力,最后堵胤锡心力交瘁,于永历三年吐血身亡。
彼时,听闻堵胤锡病故,三军恸哭,如丧父母!
这样的一个人,李起在心里自然是对他无比的尊敬,现在他特意来见自己,这自然也是让李起激动了。
但是李起激动,别人却是不这样,甚至还非常反感堵胤锡的到来,这其中便是以谢升和吴天明两人最为态度明显。
只听谢升道:“殿下,想那朱由松趁着京城失陷,先帝诸子下落不明之机,悍然登基称帝,公然不顾礼制宗法,若是殿下接待堵胤锡,那无疑便是承认了朱由松的皇位,这万万不可啊!”
吴天明也是跟着说道:“不错,这皇位于情于理都是殿下您的,怎可由他朱由松坐江山!”
在谢升和吴天明的眼里,皇位就应该是李起的,所以他们自然是无比反对弘光皇帝,在称呼上都是直呼其名,以郑重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们两人一说完,岳来忍不住也道:“殿下,当初我们抗清的时候,那朱由松还没登基称帝,他登基称帝了,我们也不知道。
而且后来殿下派曹顺去请求他们出兵牵制鞑子,但他们却是按兵不动,丝毫不把我们,还有抗清大业看在眼里。
既然这样,如今我们又何必去认他!”
岳来这样说,一旁的戚正,黄廷,郭云龙等人虽然是没有说话,但是却也点头赞同,都是认为皇位就该是李起的,轮不到别人。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那也不奇怪,
一来李起是先帝皇子,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他朱由松算老几。
二来他们和李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里面的每一天,大家都是在刀尖上走来的,彼此之间的感情自然是深厚,
在李起和朱由松之间,他们自然是更加倾向于李起了。
再说了,李起当皇帝,和朱由松当皇帝,那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前途命运能一样吗?
当然,他们能够不顾生死的一心抗清,那也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这一点自然是不用质疑的。
几般之下,他们有这样的态度,不管是从个人的感情上讲,还是从个人的利益上讲,都是一件再浅显不过的事情,各人自然也是不难做出取舍。
众人之中,唯有那顾炎武眉头紧锁,看向李起,也是意味别样。
见此,李起道:“先生,你如何看?”
众人齐齐将目光看向顾炎武,大家都是知道李起对顾炎武很重视,他的意见李起是极容易听进去的。
顾炎武见李起问话,心知此时已是重要时刻,一言一行,都极有可能影响到天下形势的走向,不敢有丝毫怠慢,顾炎武便是对李起郑重拱手,道:
“殿下,当今之世,鞑奴乃是我汉家最大之敌人,我汉家当全力抗清,方可保得天下不失,人民无恙。
而如今,弘光皇帝已然是登基称帝,天下百姓也是承认这一事实,若是再起皇位之争,必将现那亲者痛,仇者快之不忍之事!
还请殿下以天下大局为念,舍弃个人利益得失,置家国利益于最高之上!”
说完,顾炎武便是“扑通”一声,对李起郑重跪拜下去,重重的便是一个响头磕在地上。
顾炎武突然行如此大礼,李起见了,顾不得回话,赶紧是走过去将顾炎武扶起,道:“先生,你这是做什么?你我之间,还需如此吗?”
顾炎武见李起言语真切,心里很是感动,正要说话,却是被谢升抢先一步,
只听谢升道:“顾先生,殿下的身份摆在这里,我等不认朱由松,这并不是我等要依靠殿下攀龙附凤,实乃是若殿下承认朱由松,一旦日后朱由松为巩固地位,加害殿下,那我等又将如何?”
这句话真不是杞人忧天,实乃是一句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大实话,并且也是以后极有可能出现的局面,不得不防。
自古以来,皇权之争便是人世间最残酷的争斗,多少人为了皇位,父子相残,兄弟相杀,杀的那叫一个狠。
父子兄弟尚且如此,李起和朱由松不过是叔侄关系,而且连面都没有见过,说亲,也是亲,说不是亲,也不是亲,这样的关系,如果朱由松要害李起,那真是一点顾虑都没有。
岳来,黄廷,戚正,郭云龙等人听了谢升的话,自然也是为李起的性命大为紧张,对顾炎武也是不由的光火起来。
若不是这些时日顾炎武帮助李起搭理地方政务,劳心劳力,有目共睹,只怕现在大家就要对他开骂了。
黄廷道:“不错,殿下仁义,但是别人却未必这样,现在我们不认他朱由松,我们还有的说,一旦认了,以后再反复,那我们可就都成了乱臣贼子!”
郭云龙也道:“不错,什么弘光不弘光的,我们打生打死的时候他弘光在哪?现在听说我们打下了山东,就跑来摘桃子,这算什么!”
黄廷和郭云龙的话引来了众人的一致赞同,大家的立场也是越来越鲜明。
顾炎武自然也是知道他们说的有道理,李起承认弘光皇帝,这对于李起来说,确实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但是现在这样的时候,这又有什么办法呢,难不成真的彼此决裂,然后打一场?
这最后便宜的又是谁!
顾炎武对此,只能是对李起说一句话,“殿下,天下为重!”
说完,顾炎武只是跪拜,深深的将头埋在地上,不再言语。
顾炎武会跪,谁不会跪?
谢升也是当即对李起跪拜在地,道:“殿下,自古能够威胁到皇位的人,或自为皇帝,或必死无疑,绝无他途,还请殿下三思啊!”
吴天明也跟着跪道:“殿下三思啊,皇位不可让啊!”
而后岳来,戚正,黄廷,郭云龙等人也是齐齐跪拜在地,口道:“皇位不可让,请殿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