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意味着,他每日都多了新工作,要审阅经过向阳与赖峰初审过的文章。这些都算是开卷考试,虽然不能完全真实评估一个人的能力,但其大致观点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萧彧对一些表现得不错的学子便圈点起来,并且叫吉海、青悠、霜落等人将优秀的稿子誊抄出来,张贴在茶馆的公示栏中,供大家参阅,以示表彰。
于是每日等茶馆开门,看新被选中的稿子便成了这群学子们的首要日常,若是有被选中的,便如中了头彩一般兴奋。
裴凛之看着萧彧熬得发青的眼圈,忍不住叹息:你又何必如此呢。反正都是要经过考试才能选拔,现在看了又不能作数。
萧彧说:如何不能作数?考试又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他已经从这些天的投稿中发现了几个文章写得不错的人,如果这些人没有考中,也是可以选拔出来用一用的。
裴凛之说:那你就让大家帮你看,不必事事躬亲。
萧彧露出憨笑:你要理解我求贤若渴之心。现在朝中最缺的就是人手,我希望能从这一批考生中选出一批能用之人。往后这批人培养出来了,就都是我们的得力干将了。
裴凛之抬手轻轻拨开他额上的发丝,温柔地说:辛苦你了。我也希望能够挑出一批武将来。
这次不仅安排了文考,也有武考,武考包括书面考试与实践考试,书面考的是军事知识,实践则为沙盘演练与比武考试。
通常来说,武官选拔最好的方法还是从基层提拔上来,因为有足够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军中也需要思想指导,配备素养较高的官员是很有必要的,甚至还可以安排文官进军中担任职务,负责引导将士们的思想。
萧彧要打造一支有素养有追求的军队。
自从一鸣社创办之后,青楼那边产生的花边新闻就少了许多。
而且不少学子从茶馆出的辩题和议题中,察觉出出题者对女性的态度,他似乎并不喜欢轻视女性的人。有了这个认知,那些有追求有抱负的人谁还敢往枪口上撞啊,自然是不敢往青楼跑了。
对这次考试最为期待的便是寒门学子,新帝似乎很不喜欢九品中正制,从第一天的辩题也能看出来,所以才设了这次选拔考试,这就意味着:寒门学子的春天到了,他们终于不用再因为出身问题被打压了。
三月初一,是选拔考试正式开考的日子。
二百六十三名学子进入考场,开始答题。考试的内容比较复杂,并不是简单的做文章发政论,还有各种地理常识、水利知识、农学知识、律法知识、算数甚至是基本的生活常识,最后的大题才是政论题。
考试时间为一天,午间由公差送饭食进入,如需如厕,便摇铃示警,监考人员会领着去方便。
其实萧彧本打算考两个时辰,但考虑到这一场考试事关百姓将来的民生,就不得不慎重一点,让考生们也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如何作答。
考试题目是萧彧和裴凛之出的,还请教了王启。王启虽然没有答应出来做官,如今也差不多相当于萧彧的幕僚。
他在官场浸淫多年,处理起问题来显然要比萧彧老到,只是某些观点和方式会和萧彧的理念不合,这个时候,萧彧便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考试结束之后,王启作为考官,担任了判卷的任务。
当然,每一份试卷都要经过三个人之手,除了王启,还有赖峰和向阳,因为赖峰和向阳比较了解萧彧的偏好,这样便能将王启觉得不好但又可能符合萧彧喜好的试卷留下来。
二百六十三份试卷,初审过后,得分六十以上者不到一半,因为考校的内容太宽泛了,尽管萧彧已经提前给大家划定了考试范围。
萧彧还是亲自看了这二百六十三份试卷,实在是滥竽充数的就不能用了,有可圈可点的,还是可以留下来,如果面试过后能够及格,便可以派到地方去担任个小吏。
从初审到张榜,一共花了十来天,直到三月十二日,结果才公布出来。
之前茶馆征稿的那些优秀者,都在上榜的名额中。萧彧觉得真正的才能果然还是做不了假的。
榜单结果出来后,整个番禺城内都洋溢着喜气洋洋氛围,那些上榜者到处都在互相道贺、宴请好友。虽然还有面试,但他们都觉得问题不大,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萧彧看着上榜的名单,录取的一百零三人中,庶族出身的士子占了六成。
当然并非是士族子弟学识真就不如庶族子弟,而是在这次考试报名的名额中,庶族士子就占到了七成以上。
大多数士族子弟都还在观望中,他们也许是不太确定萧彧这个皇帝能做多久,也许是不太相信这种选拔考试,又或许是爱惜名声,不愿意轻易参加考试,万一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多丢人。
不过这一次,的的确确让庶族子弟长脸了,他们以压倒性的优势胜过了士族子弟,这说明他们的学问与能力并不输于资源丰富的士族子弟。
笔试结束之后,便是面试,面试官为三人:裴凛之、闵翀和王启。士子要经过数位考官狂轰滥炸的问题,心理素质不好,还真应对不好。
面试的时候,萧彧坐在屏风后面,有想问的问题时,便写出来,交给吉海拿出去,递给裴凛之,由他代问。
因为最后一轮的面试还是萧彧本人,挑选出其中最为优秀的十人进行面试。
第一次选拔考试,状况百出,但结果还是不错的。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考试与面试,三月十八日,正式榜单张贴出来,最终选拔出来的人为一百名,有三人在面试时被淘汰。
接下来,这一百人将经过挑选分配到各个职位上去,萧彧终于有自己的人手了。
第100章 出征
三月初一, 崖州也进行了选拔考试。崖州的人口约为广州的十分之一,报名人数却有将近二百人,这说明了萧彧以及新政在崖州的影响要远大于广州。
也是同样的考题,考试结束后, 先由姚陶、唐敬云、孟洪、关山等进行初审, 再将试卷送往番禺进行最后的审核。
这是为了以防试卷在运送途中出现遗失与损坏,考生至少还有一个成绩。
崖州报考的人数虽然多, 但成绩没法与广州的比, 最后录取的人数在五十人左右, 前六的考生被选中前往广州,由萧彧亲自面试,且大概率会留在朝中任职。
也就是说, 第一次选拔考试,录用了一百五十人。此外武科也招收了五名考生,因为报考武科的考生太少了。
分配的时候,番禺留了二十几人,分别安排到各个衙门中,从基层做起。
萧彧当初设计的六部中央机构,目前仅有兵部与户部成立起来了, 兵部由裴凛之领衔,户部是闵翀负责。
这次考试结束之后, 萧彧打算将礼部开设起来, 由王启为尚书, 负责教育、礼乐、民族与外交问题。
萧彧深知,王启代表的是传统儒家思想, 他统领礼部, 教育改革的阻力会比较大。
但放眼整个天下, 能够认同他思想的,除了裴凛之和闵翀,也就是他亲自教出来的那些学生。
而这些学生都还太年轻,根本担不了如此重任,只能慢慢来。好在现在班底不大,他可以自己多费点心,引导一下教育的方向。
萧彧去请王启出山的时候,王启拒绝了:恕难从命。如今我乃陛下阶下囚,怎能担此大任。王启终于改口了,也就意味着,他已经认可了萧彧的身份。
萧彧言辞恳切地说:我也深知王大人的忧虑。但思虑再三,似乎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如今我朝初创,百业待兴,人才奇缺。虽说刚考完选拔试,但到底都是新人,礼部尚书此等职务,非德高望重者不能担当,所以才请王大人出来主持。请王大人协助我!
王启捋着胡须,叹气:非我不愿,实不能也。我若是真在你朝担任官职,只怕族中父老受我牵连。
萧彧点头:确是我强人所难了。如今礼部尚书之位只能虚位以待了,王大人何时想通了,便可来找我。不过往后我若还是有什么疑问,希望还能得到王大人的释疑解惑。既然不能来当官,那就给自己当个顾问吧。
这点王启倒是没拒绝:愿意为陛下效劳。
所以尽管王启没担任官职,萧彧还是按照礼部尚书的职务为他发放俸禄,如今王启回不去建业,又不能出仕,一家子总不能坐吃山空。
礼部还是创办起来了,萧彧任命一名叫谢从的崖州士子为礼部侍郎,专门负责教育事宜,因为他从前在崖州担任学塾夫子,由他来督办各地学塾是再合适不过了。
广州人口过百万,学童数量自然与崖州不能相提并论。除了要修建更多的学塾,聘请更多的夫子,还要准备更多的教材。
广州学童受教育程度普遍要比崖州高一些,有不少已经上过家塾与私塾,所以并非都是初级班,因而教材也就不是只有四书五经便足够。
况且就算四书五经,他们也没刻完雕版。雕版印刷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萧彧决定弄活字印刷。
晚上睡觉的时候,萧彧对裴凛之说:凛之,你明日安排人去一趟崖州,将刻版师傅都接过来,还要带两名优秀的陶工过来。
裴凛之有些意外:你打算在广州烧瓷器?
萧彧摇头:不烧瓷器。我打算烧字。
烧字?裴凛之被弄蒙了。
萧彧解释:雕版印刷太慢了。我想将每一个字都做成陶字模,然后根据一篇文章的需要挑选字模进行排版,这样雕刻一个字就能反复使用,也就不需要每本书都刻一个雕版了。
裴凛之激动地握住萧彧的双肩:还能这样?简直是太厉害了,小彧,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萧彧看着裴凛之傻乐:我脑子里比你们多了两千年的技术积累,我知道很多很多,但是迫于技术和现有条件,很多都没法实现。
裴凛之搓搓手:没事,没事,你让我消化一下,这个已经相当惊人了。这个活字印刷,将大大降低印刷成本,那让天下孩童都能上得起学就完全不成问题了。你怎么能这么聪明呢?
这不是我聪明,而是人类太聪明,我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萧彧笑着说。
裴凛之说:我也有事要跟你商量。
萧彧说:你说。
裴凛之说:闵大人说北边的动乱愈演愈烈,萧祎暂时无暇顾及我们这边。我想趁这个机会一举将交州拿下,以后我们就只需要专心对付北边即可。
萧彧沉吟片刻:确实是个好机会。只是现在正值农忙时节,民夫不太好征调。还有粮草,要跟腾云确认一下,广州境内还有多少粮食,能够支撑多久的战事。
裴凛之说:我已经同闵大人请教过,他说目前粮草能够支撑三个月的战事。我觉得可以放手一搏。我与关山兵分两路,他率崖州兵走水路,从红河北上至宋平,我走陆路,从北面包抄,围攻宋平。宋平是交州的州治所在。
萧彧说:交州目前尚有两万左右兵力
裴凛之打断他:不,不到两万。交州一共有三万兵力,实际兵力我估计不到三万,因为地方武官总会留出一些名额来吃空饷。这是安国军中的惯常操作,当初崖州的兵力说是两千六百人,事实上,我接手的时候,仅有两千三百人。交州兵就算满打满算三万兵力,已经有一万一千多人折损在了崖州。徐闻已经被我们拿下,那儿驻守的两千兵力也都归降了我们。所以目前交州实际兵力应当在一万五左右。
那万一交州刺史又紧急征兵,补充了兵源呢?萧彧觉得这不无可能。
裴凛之说:那他也应当没有足够的兵器与甲胄。况且募兵需要时间,就算补充了兵源,这也是一群新兵,而我们的优势更大。所以目前是攻打交州最好的时机。陛下,等你定夺。
两人私下里的时候,裴凛之很少叫萧彧陛下,通常都不称呼,只叫你,极其亲昵的时候,会叫小名,叫陛下,那就比较严肃了。
萧彧看着裴凛之:我们目前有多少兵力?
广州有两万,崖州有九千。还有七千交州降兵。
降兵不能用。萧彧说,降兵打别的仗可以,但是打交州是万万不可的,而且都留在崖州,是个隐患。
裴凛之说:这次将交州降兵带一部分来广州。
也好,可以安排到义安郡驻守一部分。余下的便安排到各地去修路修水利。萧彧正好也想改善一下广州的基建。
裴凛之说:崖州留两千驻守足够,可以出兵七千。广州再出兵一万三,凑足两万,留几千守番禺。
萧彧看着裴凛之的眼,知道他已经拿定了主意,兵力上,他们优势不大,但时机确实刚刚好,尽管有点冒险,但值得,他应该相信裴凛之:那就打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成大事者太瞻前顾后是不行的,需要有勇气。
裴凛之笑着说:放心吧,陛下,我有必胜的把握。三个月之内必定拿下交州。
萧彧说:不必贪功冒进,做好万全之策,减少牺牲。哪怕是超过三个月也不打紧,崖州的三季稻已经收了,再过三个月,广州的新粮也下来了。
裴凛之点头:好。我亲自去一趟崖州,与关山商量行军路线。
萧彧说:好,明日朝堂之上,便商讨此事。
此时确是攻打交州的最佳时机,青黄不接,萧祎遭遇连年天灾与战事,余粮不多,无暇南顾。
广州有南岭为屏障,只需提防自东北角来的步兵以及来自海上的安国水师即可。
广州东北的晋安郡与梁安郡情况比崖州好不到哪里去,地广人稀,是百夷族活跃的地盘,朝廷对此地的控制还不如更南边的广州。
所以萧祎想从梁安郡这边打过来,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太可能的。萧祎最有可能攻打广州的方式,便是派水师前来。
闵翀留守广州,就是为了提防安国水师来犯。
翌日朝堂之上,萧彧提出攻打交州一事,裴凛之、闵翀与萧繇都表示支持,而广州原来的那些官员,都不太热衷打仗。对他们来说,偏安一隅的小日子过得非常惬意,没必要自找不痛快。
萧彧早猜到会是这样,他当然也不会考虑这些人的意见,只是知会一声罢了。
散朝后,大家各自去忙。萧彧与裴凛之、闵翀、萧繇凑在一块儿研究行军路线,然后各自去安排。
裴凛之去点兵点将,闵翀去征劳役安排后勤。
萧彧则继续处理政务,萧繇凑过来:皇兄,这次攻打交州,也派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