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774章 有事相求
  皇帝下令,召集大臣前来奏对,研究当前的局势。
  许建强看见皇帝恢复了理智,他便问道:“关于朱公和张可为的事情,该如何处理?”
  皇帝刚才可是下了旨意,要把他们两个问罪,削去功名,诸灭九族,这可是最严厉的处罚了,以前皇帝也用过这种办法来处罚过大臣们,但是一般都不是被削去军权,下狱待参的文职官员,像是当年的袁崇焕等人。
  但是这可不是朱燮元,他手上可是有十万大军在手,且他也是大明少有的比较强硬,比较强势的官员。
  朱燮元为人刚硬,自有其一套法则,他可是不会听朝中的大臣所左右的人,想当年奢崇明之乱,敌人肆虐四川,掠地无数,无论是朝廷还是皇帝,都下旨令他夺情,不要回家奔丧,但是这货,就是不管,把身上的官服一扒,扔在地上,掉头就走。
  而且在大明,这么多官员之中,他也算是最有个性的人,洪承畴,杨嗣昌他们只是吹牛,朱燮元则是真正的有个性。
  有谁敢把华夏军所有的俘虏都干掉的,也只有朱燮元敢这么干?
  这是一个枭雄之才,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人物,如果说削他功名,诛他九族,他一旦造反,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崇祯皇帝也明白这一点,他倒是不是怕对方造反,这么多人都造反了,多一个也不多,少一个也不少,大明的局势只有更坏,没有最坏。
  他唯一所愁的,朱燮元是大明现在少有的忠臣,皇帝是知朱燮元绝对忠的。
  这就是他杀尽了华夏军的俘虏,他这么干就自绝后路,再也不可能跟华夏军有任何的来往。
  不像别的官员和将领,跟华夏军交手,都是你来我往,眉来眼去,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如果就连这样的人都造反了,他身边就再也没有忠诚的人可言了。
  他之所以喊出这样的报复措施,也是因为刚才实在是急怒攻心,他现在冷静下来,反而不敢这么想了。
  所以他就坡下驴,反问许建强一句:“卿意如何?”
  许建强道:“朱燮元作战不力,丧师辱国,当降职罚俸,以示儆戒,夷陵之败,全在于四川巡抚张有为,有勇无谋、轻敌大意,才造成了大军的覆没,并拖累了朱燮元,应该削去他一切的功名,以示惩罚。”
  许建强的做法就是朝廷标准的做法,那就是把所有的罪名,都推给战败的那一个人,都推给替死鬼。
  他这样一说,也都符合皇帝的心意,要知道现在的皇帝也不好当,随着刘家的造反,越来越多的人投向了华夏军,他身边可用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对于这些大臣来说,为谁卖命不是卖命?为谁当官不是当官?现在大明当官不容易,还不如摇身一变,去华夏军那里当官算了。
  就是因为这些人,有这般的想法,令他们做事出工不出力,当华夏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们打开城门,献上城池,继续当官,也毫无压力。
  毕竟华夏军也是大汉的一员,大汉民族的一员,不是异族,向他们投降也就是换个主子而已,为朱明当官,跟为华夏当官又有什么分别?都是当官。
  因为这些人都有了这样的想法,才会令投降成风,朱燮元杜绝了许多人往这边方面的想法,他可真是大大的忠臣一个啊!
  他既是忠臣一个,也是为数不多继续效忠于大明朝的人,这样的人,皇帝怎怎会重罚,怎敢重罚?
  所以即使崇祯皇帝他有万般的不满,千般的不爽,最终还是决定先这么干了。
  许建强说道:“朱公大军,退往河南,他们的粮食和军饷将会成为大的难题。”
  十万大军无粮无饷,只怕在河南也难立足。
  崇祯皇帝说道:“许卿你有何办法?”崇祯皇帝算是见识到了许建强的能耐。
  此人不学有术,让他做文章,他做不了,但是让他捞钱搞钱,却很有办法。
  现在的皇帝身边,最不缺的就是会吹牛会做文章的人,却没有几个会挣钱的人,所以许建强就变成他目前最为需要的那一个人了,至少许建强他所负责的事情之中,就从来没有令他失望过。
  许建强说道:“微臣有一条妙计,就不知道皇上敢不敢用?”
  皇帝叹息而道:“到了这种地步,你有什么话,便说吧?不用藏着掖着。”
  许建强看见御书房里面还有这么多宫女太监,就看了他们几眼,皇帝知道他是什么意思,知道是怕人多耳杂,这便挥的挥手,让其他的人都出去,整个御书房之中,只剩下王承恩,许建强和皇帝三人。
  王承恩就是崇祯皇帝最为信任一个人,如果王承恩都不可信任了,他身边也都没有可用之人了。
  说一句实在的话,他对王承恩的信任远在许建强之上,这是几十年的交情,不是别人轻易可以相比的。
  许建强这边把自己的办法说了出来。
  崇祯皇帝听了以后,十分生气,他道:“你这是要将朕置于不仁不义之地,以后有何面目,见各位皇室宗亲。”
  许建强道:“说到规程,臣也没有办法,就是臣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如果不用这一招,就没有办法为朱公的大军弄来足够的粮响,他们距离崩溃也就是几天的事情。”
  崇祯皇帝脸色苍白,说道:“如果真这样做了,天下的宗亲,会人人痛恨于朕,朕亦无颜去见神宗皇帝矣!”
  许建强说道:“请皇上三思,但是微臣要说明白一点,那就是胜利者不受指责,失败者不在乎指责。”
  皇帝听了这一句话,他沉默了一下,终究还是下定不了决心,他说道:“且容朕琢磨琢磨。”
  许建强看见皇帝没有什么话说,他这便退下。
  王承恩送许建强出来,他说道:“许兄你这般的干,不怕成为千夫所指吗?”
  许建强说道:“某能有今天的风光,全靠皇恩,依大明而活,如果大明不在了,也就一无所有了,所以为了扶保大明,愿意做出任何的事情。”
  王承恩说道:“这道理每个人都明白,但是愿意这么做的,却没有几个,满朝文武诸公,哪个不是精明人,但是事到临头,又有几个愿意为皇帝效犬马之劳。”
  许建强也知道这一点,原本他对朝廷中的各位大臣,是充满了敬意的,但是当他与这些人打上了交道以后,才知道这些人是表面上的圣人,实际上的小人,就连许建强都鄙视这种人,不想跟这些人为伍。
  许建强刚刚才出了御书房,还没有走出宫殿,就有小太监急急的过来,他说道:“许公公,皇后娘娘召见。”
  许建强一听说皇后娘娘召见,他不敢有丝毫的拖延,马上就做了一个请带路的手势,向王承恩一揖,跟着小太监前往了坤宁宫。
  许建强他算是朝廷权力极大的人物,也在太监之中算是仅次于王承恩的一位人物了,但是他这一位太监,就跟别的太监有所不同。
  别的太监都是以侍伺皇帝拍皇帝和皇后的马屁为主,所以他们大多住在宫中,也有很多的人脉,很多的徒子徒孙。
  只有许建强,他的势力一直就在宫外,一直就在皇宫之外发展,在宫中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徒子徒孙,连住处都没有。
  许建强除了他人是太监以外,其他的,就没有一处地方像是太监。
  许建强当上了宫内的二号人物,但是居然还没有来过坤宁宫,还是在小太监的带路之下,才来到了坤宁宫。
  皇后就是大明皇朝仅次于皇帝的二号人物,虽然她不管朝政,但是其地位和身份却是极高,文武百官看见了都必须跪拜行礼,许建强也不例外,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说道:“不知后娘娘召见,所谓何事?”
  周皇后她很少召见外臣,即使是太监,她都很少召见,除了坤宁宫里面的人,基本上没有叫过其他人来,此刻叫许建强来,也是因为有事,首先她对许建强夸奖了几句,赞扬他为皇帝办了不少的实事,算是为皇帝分忧。
  她说道:“如果朝中诸公,都能像许提都这般,皇帝就不会如此的烦恼了?”
  许建强不知道皇后给他戴这么多的高帽子,所为何事,但是他还是谦虚的说道:“微臣深受皇恩,只是做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周皇后对于许建强的态度非常满意,她点了点头,说道:“深受皇恩的可不止许提督一人,朝中文武大官这么多,哪个不是深受皇恩,但是在大明有难之时,又有几人愿意舍命相随,全力以赴出力?”
  皇后即使是住在深宫之中,但是也算是明白,其实有许多的大臣是首鼠两端,是见风使舵之徒,这些人在关键时候,未必就可信,但是皇帝却是极其的信任这些人。
  许建强不敢居功,说道:“皇后娘娘多虑了,现在大朝廷虽有困难,只是暂时的,区区刘贼,疥癣之疾,终会削平,刘贼一去,天下太平矣!”
  周皇后说道:“本宫也不是一个喜欢拐弯抹角的人,今天召集许提督来,实在是有一件事相求?”
  许建强连忙说道:“皇后娘娘但有吩咐,微臣莫敢不从,万万不敢提一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