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宋燕王 > 第330章 毫无头绪
  敌军撤完了!
  士兵们在城上欢呼,他们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但这只是他们的奢望,睡觉是不可能睡觉的,偌大一个城池,又在李越境内,怎么可能不派人值守,况且眼前的敌人是撤了,郁林和大南关不会不留人,一个大意,若被他们偷袭,再想全身而退就难了。
  守将开始在城上来回巡视,丝毫没有下城休息的意思。
  众人只得强打起精神,一直盯到天明。
  一早,四门守将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府衙。
  城西渡口,敌军撤退完毕,宣威军也到撤离凉山之时。
  “怎么样,你们作何打算?”时间紧迫,杨丛义开门见山。
  姚昶道:“监军,我们是不是先派人去大南关方向看看?匆忙撤离,对将士们不好交代。”
  “是啊,还是先看看,将士们士气正旺,这个时候突然告诉他们要撤,恐怕他们接受不了。”袁华出言应和。
  杨丛义转眼一看,见其他人神色似乎也都是这个意思,顿时便有些为难,瘟疫的厉害,他们不是不知道,但为了这场功勋,他们却要冒险,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即使大南关守军不多,但宣威军也只有三千余人,要防范敌军从城西关隘进犯,根本不可能分兵北上,大南关和郁林城的功勋现在取不到,纵使放弃凉山,全军也不一定能拿下大南关。
  昨天杨丛义已经道明缘由,他们还是不愿意就此离开,无非是想由南向北一举攻取大南关,而后逼迫郁林城,与邕州赶来的大宋军队南北夹击,拿下最后一支敌军,但这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来到凉山这几场胜利,让他们开始高估自己,低估敌军,宣威军没有他们自己想的那般厉害,而敌军也没有他们想的那么虚弱不堪。
  当初一举南下凉山城、大南关和城西关隘,那是敌军毫无防备,守军不光兵力不多,也多是老弱病残,精锐都上前线攻打邕州去了。而今敌军全线撤退,为保住深入大宋的入口,必会在大南关和郁林城顿住精锐,一攻一守,形势大变,宣威军能守城,不一定能攻城,况且还是以区区三千人进攻数万精锐驻守的坚城,完全是以卵击石,非常不明智。
  “各位,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想要胜利和功勋,首先得有命。不管大南关和郁林有多少守军,我们都只能在三天之内迅速从城东撤回桐棉,留给凉山城的时间不多了。你们一整天都在城上,闻到的是什么气味,现在坐在府衙里,闻到的又是什么气味?有什么不同吗?没有,没半点不同。城外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蚊虫病菌已经开始滋生,城里汤药有限,用不了多久,疾病就会泛滥,到时候凉山城不会有一个活人。”他们想不通,宣威军便没法安全撤离,杨丛义不得不苦口婆心。
  众人心思大同小异,就这么离开他们真的不甘心,敌军大部队已经撤退,拼一拼他们还是有机会的,至于病菌,那些尸体都在城外几十丈远,有两丈多高的城墙,只要不接近,怎么会染上疾病。死人他们见的多了,仗了也打了不少,几乎所有战争都是围绕城池来打,还没听说谁打了胜仗,因为杀的敌人太多,尸体清理不了,害怕染病而放弃城池的。监军是书读多了,危言耸听。
  杨丛义见他们不说话,便继续劝导:“你们有谁去过淮北?我们跟金国和议前,那里打了多年,两国至今十年没打仗,可那边依然田地荒芜,早年的良田长出大树,城镇残破荒废,常常十里不见人烟,荒草中随处可见白骨。为什么淮北没人了?大片大片的良田都没人种?一仗下来,到处都是死人,金人劫掠以后,纵马北归,从来不会打扫战场,等数月之后大宋军队收复失地,战死的人已经没法收拾,只能远远撤离,任其腐烂,往往一个地方发生一场大战,如果不打扫战场,病菌泛滥,数十年内人畜都不敢靠近。你们再看看凉山城外的尸山尸墙,闻闻随时随地呼吸到的气味,这地方能住人吗?必须尽快撤离,晚一天,就多一天风险。”
  众人沉默许久,才听柳时道:“监军,我们也不是不怕死,就是不甘心,你让我们去大南关看看,若大南关守军超过两千人,我们马上就撤回桐棉,绝不二话。”
  “是啊,就让我们去试试,拿不下大南关,我们再走不迟。”众人应和。
  说了这么多,还是白说了,杨丛义有些无奈,虽然他可以强令他们撤军,但没有必要。
  “那好吧,给你们两天时间,两天之后,全军撤退。大南关你们自己去看,城西关隘是什么情况,你们最好也派人去看看。姚昶、章岱两营宣威军和亲卫营留守凉山城,其他人随你们调动,如果兵力损伤超过三成,军法从事!”杨丛义最终还是选择让步。
  “是!”众将接令。
  姚昶、章岱接管凉山城防,苏仲、袁华和柳时迅速整队他们的队伍,出城打探敌情。
  城外尸体开始腐烂,宣威军退出凉山已经是定局,至于如何撤离,是不是要带上凉山百姓一起,还需要考虑,毕竟要将两三万人带出凉山城问题实在太多。
  这么多人出城之后如何管理?妇孺老人为数不少,他们怎么翻越崇山峻岭?一路吃喝拉撒睡谁来负责?到了钦州,安置在何处?
  如果把普通百姓都带走,问题实在太多,不是他一个就可以解决的,如果不带走,让他们留在凉山城,等待他们的只有瘟疫。说到底他们都是普通百姓,这场战争跟他们没有关系,况且在他们心里并没有国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只要能活着,不管谁来管理他们都可以接受,同样的只要能活着,去哪也都应该一样才是。
  宣威军出城打探敌情,准备攻取大南关,杨丛义在城内清点粮仓和军械库,组织青壮挨家挨户统计人口。
  粮仓里的粮食还有不少,撤退的时候宣威军带不走,如果都分到百姓手里,杨丛义相信他们肯定有把法把粮食都弄走。
  还有数不清的军械,宣威军也带不走,撤退时只能一把火烧掉。
  城中百姓积攒的财富不知道有多少,如果也不能带走,最后都要烧掉,他们可以撤退,但凉山要是一座空城,不然后面的仗实在不好打。
  敌军撤退的消息传遍全城,百姓生活如旧,出城上街依然是少数,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到宣威军将要撤退,反而一切行动都预示着宣威军接下来似乎又要大打一场,每个协助守城的凉山青壮,甚至还提前收到承诺过的十五斤口粮。
  出城探查敌情,清点粮仓、军械库,统计户数和人口,所有行动都在给人以暗示,凉山城在准备打仗!
  府衙里,杨丛义正与亲卫营士兵一起清点财物,这些财物都是从凉山官员家里搜剿出来的,数目不小,府衙库房私房也藏有大量财富。
  所有财物一一登记在册,然后装箱上锁贴上封条,这都是宣威军的缴获,等大战结束,一部分赏赐将士,一部分充当军资。
  等到了晚上,该统计的都已经统计清楚,账册交到杨丛义手中。
  粮仓里的粮食还有一万两千三百七十多担,军械无数,未做统计,凉山百姓三千三百六十多户,人口两万四千七百九十多,其中老弱妇孺占了大半。
  他们自己统计出来的户口跟府衙户册有所差异,人口相差三千多人。
  杨丛义拿着账册,提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如果这些人要全部带走,粮食也全部带走,怎么分队,怎么分组,宣威军是否要参与其中,他需要仔细推敲斟酌。
  只要李越人在大南关和郁林留下超过一万五千精兵,别说宣威军拿他们没办法,就是防御邕州的大宋军队前来,恐怕也难以拿下这两个地方。
  宣威军退出凉山是迟早的事情,只是苏仲、袁华等人难以接受就这么突然退去,他们想拼一次,搏一搏,或是需要找一个撤退的理由。
  退回桐棉对杨丛义说来虽然也难以接受,但游奕军从郁林全身而退,就已经将宣威军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丢掉郁林,凉山也绝对不可守。
  郁林已失,宣威军必须要撤,杨丛义根本不需要找理由,保全性命,这四字对所有人来说足够。
  就在他进行各种谋划推敲时,早上派出去的各路探子都带回来重要消息。
  城西李越人撤退时搭建的桥梁已经损毁,南边关隘有李越大军驻守,粗略估计不下六七千人。
  最让人意外的是,大南关守军不是李越人,而是大宋殿前司游奕军,郁林也在他们手中。
  战争结束了!
  众将齐聚府衙,神色各异,有意外,有惊喜,也有不甘心。
  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结束的?
  姚昶等人想不通,杨丛义也毫无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