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宋燕王 > 第705章 任命文书
  “还有,拿着这份文书,我们可以去山外拿到急需的东西,包括弓弩和兵器。有了这些东西,夺取区区一个辽州,又算得了什么?”
  “山里山寨这么多,文书不会只有这一份吧?”
  “应当不会再有多的,给我送这份的文书的人,是当年岳元帅的亲信,如今在大宋一支特殊军队中任教头,同时也在潞州有兼职。”
  “原来是这样。”
  “潞州不是在义军手里,他是军中教头,怎么在义军里任职?”
  “你们有所不知,控制潞州的义军其实早就已经是大宋正规军编制,只是碍于宋金议和盟约,他们才继续以义军的面目示人。所以在宋金没有正式撕毁和议盟约之前,我手里的这份任命文书是不能公开的,辽州都统制的身份也不能宣扬,若是金国听闻流言,向宋朝求证,朝廷不会向金人承认我辽州都统制身份。也就是说,我们只能以义军的身份夺取辽州。”
  “大哥,先让我们静静,事儿有点多。”
  约一刻钟后,密室之内话语声再起。
  “夺取辽州,协助朝廷收复太原、河东、关中、真定、燕京之后,我等便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也为子孙后代某一个光明正大的出路!”陈寨主道。
  “大哥,你就说我们接下来怎么做吧!”
  “挑选各山各寨青壮,以预防官兵进山为由,先把他们集中操练起来,待农闲之时,率众下山,一举占据辽山县。辽州山高路远,辽山失守,等金人得到消息,估计也是三五个月以后了,若是派兵增援,恐怕就得一年往上了,完颜亮如今自顾不暇,极大可能不会管,潞州比辽州富庶,大半个潞州丢了快一年,也没见有金军从太原府来支援。不必担心,大胆的做。等拿下辽山县,大旗一竖,辽州其他地方必会望风归附,到时候拿到朝廷支援的军备,组建一支强军,应该不成问题。再之后,我们在辽州一边练兵,一边等待朝廷命令,只要夺取太原府,这一份功勋足够我们光宗耀祖!”
  “辽山兵力空虚,打辽山倒是不难,但打下来之后,我们都驻守在城里,兄弟们吃饭问题怎么办?打下来站不住,这不是白费力气。”
  “是啊,青壮年下山,种地的劳力可就少了,粮食就会变少,仅凭山寨这些地可供养不起兄弟们。”
  “要不我们打下辽山之后,把那些富户、大户的地抢过来,这样兄弟们一边驻守,一边种地,也能有口饭吃。”
  “不可。那些大户多数都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那儿的汉人,我们是义军,又有官身,怎么能做这种事。大宋如今有一个杨元帅,他的军队每到一个地方,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乡绅大户,几乎没有逃跑的,甚至还主动送钱送粮,前去慰问军队,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还有这等事?他是怎么做的?”
  “这你们就别管了。现在分一下工,老三、老五负责练兵,攻取辽山县城,老四留守山寨,负责山寨稳定,督促安排种粮收粮,我解决下山之后钱粮、衣甲兵器等物资供应。听明白了吗?”陈寨主安排完毕,随即询问确认。
  “知道了。”
  三人同时答复。
  “今天我们说的这些事,时机未到,不要明示,也不要走漏攻取辽山县的风声。从今以后,我们的对外身份就是义军,未经我的允许,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已得到朝廷任命的消息!”
  “大哥,我们知道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
  陈寨主唯恐消息泄露,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再三要求保密,兄弟们自然应允。
  四个月后。
  清晨,一支义军出现在辽山县城外,趁着开城赶集,人流涌动,忽然冲入人群,将十多名守城官兵杀死,一举夺下城门。
  半个时辰之后,义军攻陷辽州州衙,知州死于混战之中,多数官吏做了俘虏,辽山县城落入义军手中。
  当天,义军发出告示,愿意一起反抗残暴贪婪的金国,都是兄弟,不反金国的,都是敌人!
  与此同时,义军在辽山竖起义军大旗,广招辽州义士,共谋大事。
  辽山县落入义军之手两个月后,随着义军向辽州其他县镇逼近,和顺、榆社、武乡等地在起义义士相助下,先后推翻金国统制,归附义军。
  及至十一月,辽州全部落入义军手中,少量金国死忠分子分头逃窜,一部分北上太原,一部分南下潞州,准备借道潞州西入平阳府。
  至此,太原府以南、平阳府以东、孟州以北、大名府以西的太行山南部区域,这块宋金议和之时划归金国的土地,几乎全部落入大宋义军手中,为宋军收复全部河东之地,提前扫清了障碍,铺好了路。
  十二月,潞州、辽州全部落入太行山义军之手的详细情报送回汴京,送达枢密院副使杨丛义手中。
  快速看完后,杨丛义将情报放下,提笔在巨幅地图上圈定了北方草原进入中原的重要门户,雁门关。
  刚刚迁都汴京,百废待兴,处处都要花钱,朝廷虽然还没有实力在短时间内再次发动北伐战争,收复关中、河东、河西等地,但这些地方迟早是要收回来的,只有收回河东、关中,才能提兵北上,攻取燕京。
  皇帝给了他足够的权力,只是如今朝廷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急需恢复元气,不宜发动任何一场战争。
  杨丛义现在能做的,就只有提前做好北伐的规划和计划,尽可能做好能做的一切准备。
  因为他知道,皇帝很着急,大宋将士们同样很着急,急着发动北伐,一统天下。
  之前他也很着急,急着立功,急着收复失地,但自从身居枢密院副使之位后,他才渐渐发现,北伐之战还真急不得,若是准备不足,匆忙发动北伐,一旦失利,失败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甚至有可能失掉整个大宋的国运。
  因为北伐之战,只能一举成功,没有来第二次的机会,朝廷不会给,百姓也不会给。
  大宋开国百年,已经一再证明此事,第一次不成功,之后的北伐只能越来越差,不会越来越好。
  故而,若再次发动北伐,就必须准备充足,只能成,不能败!
  身居要职,位高权重,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天下局势、大宋国运,他不能不慎。
  迁都汴京之后,半年来,他从未离开过汴京,但天下的形势,他并没有一天停止关注,因为不管如何,他的目标终究是要住赵昚统一天下,夺取燕云,天下局势有任何变化,他都想第一时间掌握。
  一年前,他率领北伐右路军攻占大名府之后,便派人跑了一趟淮西天柱山,找到了当年颇有渊源的宋头领,请他出山相助。结果宋头领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数百人,全是天柱山里的好手。
  宋头领带人一到大名府,杨丛义与他叙谈几天后,便另外挑选调派了一百人,交予宋头领,将刺探金国情报之事全权交于他手。
  在那半年之后,在宋头领亲自部署下,他的情报网基本铺至真定府、河间府、燕京、太原府、平阳府、京兆府等关中、河东、燕云等地,并且还在迅速完善,谍报人员也在不停的补充,杨丛义身在大名府,就已经能得到关中、河东、燕云的确切消息。
  情报网发展的虽快,但杨丛义并不满足于现状,将来要收复河东、关中、燕云,需要更多更及时更准确的情报,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滞后的或是鸡毛蒜皮的消息,并不足以让宋军占据真正的情报优势。
  渗透、打入金国内部,或是直接策反身居重要职位的官员,是宋头领率领下的情报网,接下来必须去做的事情。
  而不管是渗透还是策反,都不是只凭借空口白牙就能成事的,既需要人,也需要真金白银。
  多数人,活一世,不为名,便为利。
  想让人给你办事,真金白银,永远是最实在、最直接、最有效率的!
  可问题来了,如今南北分治,长江以北遭受战乱之苦,正在免征赋税,汴京国库里只有临安调拨过来的那笔财产。
  现在的国库如同一个封闭的小池塘,只出不进,如无水之源。而汴京处处都要用钱,各部各司一个铜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即便如此,坚持不了太久,又哪里有多余的钱给杨丛义铺设情报网,策反渗透金国重要职位官员?
  年中,赵昚单独召见杨丛义时,他曾经试探着提了提建立情报网,搜集金国情报,为北伐提前准备之事。
  但当赵昚得知此事需要很大一笔钱后,便让杨丛义先将此事放一放,待国库不是那么紧张的时候再办。
  初时,杨丛义还以为是赵昚节俭惯了,舍不得花钱,直到他在汴京任职几个月后,仍然没有领到他的官服,才明白,朝廷是真的穷。
  并且迁都之后,其他大小官员,上至宰相,下至各司吏员,也仍然穿着旧官服,有些洗的发白,有些甚至打上了补丁,就连赵昚自己也没有缝制多余的衣裳,翻来覆去,就那么三两套。
  至此,杨丛义知道,建立情报网等朝廷拨款是不可能了,他得自己想办法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