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当上皇后之后,收纳爪牙,打击反对自己的元老大臣。
褚遂良是最早被贬出朝廷的,韩瑗上疏,为褚遂良讼冤:“遂良体国忘家,捐身徇物,风霜其操,铁石其心,社稷之旧臣,陛下之贤佐。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伏愿缅鉴无辜,稍宽非罪,俯矜微款,以顺人情。”
李治看了之后,对韩瑗说:“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以此责之,卿何言之深也!”
韩瑗继续说:“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昔微子去而殷国以亡,张华存而纲纪不乱。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
李治不听他话。
韩瑗心中愤慨,当下乞归田里,李治没有答应。
武媚娘看到褚遂良朝中有人,这样下去的话,必然会重回朝廷,当下对他继续打击。
这时,恰好刘洎的儿子诉讼他父亲受到冤枉,说在贞观之末,被褚遂良所谮而死。
武媚娘的爪牙李义府忙帮助刘洎的儿子,想借此彻底击垮褚遂良。
李治去问近臣,那些近臣和刘义府是一伙的,都说刘洎是冤枉的。
给事中乐彦玮上书说:“如今要是帮刘洎翻案的话,都会说先帝用刑不当!”
李治听了,这才把这事压了下去,让刘义府白忙活了一场。
然而,武媚娘是不会就此罢手的,她知道,要除褚遂良,就必须先除韩瑗,当下叫许敬宗、李义府诬奏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图谋不轨,想要在桂州举兵,所以授褚遂良桂州都督。
之后,韩瑗被贬为振州刺史,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终身不听朝觐;又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荣州刺史柳奭为象州刺史。
褚遂良被这样一贬再贬,知道自己处身危险了,当下上表自陈:“以前濮王、承乾交争之际,臣不顾死亡,归心陛下。当时岑文本、刘洎奏称‘承乾恶状已彰,身在别所,其于东宫,不可少时虚旷,请且遣濮王往居东宫。'臣又抗言固争,这些都是陛下亲眼所见。最后与长孙无忌等四人共定大策。及先皇病危,独独召臣与长孙无忌同受遗诏。陛下在草土之辰,不胜哀恸,臣以社稷宽譬,陛下手抱臣颈。臣与无忌区处众事,咸无废阙,数日之间,内外宁谧。力小任重,动罹愆过,蝼蚁馀齿,乞陛下哀怜。”
他这一上书,哭诉自己对李治的功劳,追忆先帝对他的重托,又把自己处境的可怜说出,任铁石心肠的人看了,都要为之落泪。
然而,李治没有,他是铁了心听从武媚娘的话,对褚遂良的旧情一点都不念了!
他不知道,凡是教人不念旧情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武媚娘,明显就不是什么好人,可惜,李治堕入情海,此时的智商为零。
褚遂良在接连受到打击之后,不久去世。
褚遂良一死,武媚娘的头号敌人便是长孙无忌了!
这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想要除掉他不容易,但是,只要诬告他谋反的话,还是可以除掉他!
武媚娘对长孙无忌充满着怨恨,因为他受重赐而不助自己,实在可恨!以她为人处世的原则,只要她看不顺眼的人,就灭了他!何况是和她有仇的人!至于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那也没什么,因为在她的字典里,别说舅舅,就是亲儿子,也照杀无误!
武媚娘令许敬宗寻找着机会,随时陷害长孙无忌!
她的机会很快出来了,因为有洛阳人李奉节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结朋党,李治命许敬宗和辛茂审讯。
许敬宗趁机诬陷长孙无忌,说韦季方想要和长孙无忌构陷忠臣近戚,使权力都归于长孙无忌,然后伺机谋反!
李治听报,非常的惊讶,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我舅舅被小人离间啊,他对我有小小的疑阻是有的,但也不至于谋反啊!”
实际上,三岁小孩都知道长孙无忌不可能谋反,因为,他在李治刚继位之时不谋反,等李治大权在握了,这才谋反,这不是吃饱撑着吗?
许敬宗睁眼说瞎话:“臣详细推究,发现反状已露,陛下还在怀疑的话,恐怕不是社稷之福啊。”
李治哭着说:“我家不幸啊,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元舅也这样,使朕惭见天下之人!这事要是真的话,要怎么处理?”
许敬宗回答:“遗爱乳臭儿,与一女子谋反,哪里能够成事!至于长孙无忌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如果一旦窃发,陛下派谁去抵挡他?如今赖宗庙之灵,皇天疾恶,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实在世天下之庆啊。我害怕长孙无忌知到韦季方暴出他谋反的消息,他情急之下发谋,攘袂一呼,同恶云集,必定成为宗庙之忧!臣以前见宇文化及其父宇文述为隋炀帝所亲任,结以婚烟,委以朝政;结果宇文述一死,宇文化及带领禁兵,一旦在江都作乱,先杀死不服从自己的,于是大臣苏威、裴矩之徒,都舞蹈马首,听从宇文化及的话,唯恐不及,第二天就倾覆隋室。这些事并不远,愿陛下快一点决断!”
李治下令许敬宗再次审察。
第二天,许敬宗又上奏所:“昨天晚上,韦季方就已经承认与长孙无忌一起谋反,臣又问韦季方‘无忌与国至亲,累朝宠任,何恨而反?'季方回答说‘韩瑗曾经对长孙无忌说,柳奭、褚遂良劝你立梁王为太子,如今梁王既废,皇上也怀疑你。自此之后,长孙无忌忧恐,想着自安之计。后来看见长孙祥又被贬出,韩瑗得罪,当下日夜与韦季方等谋反。'臣参验辞状,都非常符合,请收捕准法。”
李治看了,又哭着说:“舅舅如果这样,朕决不忍杀他;如果杀他,天下将说我是怎么的人!后世将说我是怎么的人!”
这话,身为后人的我们,可以回答他:“你就是一个懦弱的人!就是一个没主见的人!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就是一个大唐的罪人!”
确实如此!
他此时会说这样的话,为什么就不去亲自过问一下长孙无忌?亲自落实一下舅舅是否真的谋反?说了不杀长孙无忌,最后还不是杀了他?
许多时候读历史,读到这样假惺惺的人,真的要气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