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重俊被杀之后,韦后想扩大打击范围,当下奏请悉诛太子之党!
李显命法司推断,看看哪些人是太子之党。
大理卿宋城郑惟忠上书说:“大狱始决,人心未安,若复有改推,则反仄者众矣!”
李显看了上书,知道这样追查下去,要牵连很多人,这才停止继续追查太子之党。
安乐公主请用永泰公主的故事,要武崇训的墓建为皇陵一样。
给事中卢粲反驳,说:永泰事出特恩,今鲁王主婿,不可为比!
李显手敕说:安乐与永泰无异,同穴之义,今古不殊!
卢粲又奏,说:陛下以膝下之爱施及其夫,岂可使上下无辨,君臣一贯哉!
李显听了,这才不敢越格,武崇训的陵墓的规格不敢超越皇室。
安乐公主大怒,贬卢粲为陈州刺史。
宗楚客率百官上表请加韦皇后尊号为顺天翊圣皇后。
李显准许,韦后继续把控朝政。
这时的韦后,想着做第二个武则天,也就是称帝。可是,她想称帝,就必须要铲除一个人,那就是相王李旦。
李旦历经李治、武则天、李显三朝,仍然屹立不倒,是有他的原因,那就是,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牢牢掌握住形势,所以,在武则天势大的时候,他选择了妥协;在李显起来的时候,他选择了帮助。正因为如此,他保持着不倒。
韦后想要把这么有智慧的人击败,并不容易。可是,没有智慧的人,永远不会觉得击败有智慧的人有多难的!
右台大夫苏珦审理太子李重俊之党,有人想牵引到李旦去,可是,李显并不过问。
可见李显对弟弟李旦是多么的信任!
安乐公主及兵部尚书宗楚客日夜谋谮李旦,他们派使侍御史冉祖雍等人诬奏李旦和太平公主,说他们与重俊通谋,请收付制狱。
李显召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去审讯,萧至忠哭着说: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相王昔为皇嗣,固请于则天,以天下让陛下,累日不食,此海内所知。奈何以祖雍一言而疑之!
李显本来和李旦的关系就好,听了这话,也就停止审讯李旦参与造反这事。
韦后见害不死李旦,正所谓欲害其树,先剪其枝,当下想着先剪除朝廷里面维护李旦的大臣,其中魏元忠就是李旦的人。
兵部尚书宗楚客、太府卿纪处讷等共证魏元忠谋逆,说他与太子通谋,请夷其三族。
李显又不许,显然,他也知道韦后这伙人想陷害魏元忠。
魏元忠感到惧怕,当下上表请解官爵,以散秩还第。
李显手敕听解仆射,仍然重用他,不让他告老还乡。
宗楚客不放过魏元忠,推荐右卫郎将姚廷筠为御史中丞,然后叫他弹劾魏元忠,上书皇帝说:侯君集社稷元勋,及其谋反,太宗就群臣乞其命而不得,竟流涕斩之。其后房遗爱、薛万彻、齐王祐等为逆,虽复懿亲,皆从国法。元忠功不逮君集,身又非国戚,与李多祚等谋反,男入逆徒,是宜赤族污宫。但有朋党饰辞营救,以惑圣听,陛下仁恩,欲掩其过。臣所以犯龙鳞、忤圣意者,正以事关宗社耳!
这封上书很毒,把魏元忠比做侯君集、房遗爱,也就是想置他于死地!侯君集有大功,谋反照样是死;房遗爱皇亲国戚,谋反也是死!而魏元忠什么都不是,谋反岂能不死!
李显看了这封上书,觉得有道理,当下把魏元忠抓进大理寺,贬为渠州司马。
魏元忠没死,宗楚客仍然不放过他,他令给事中冉祖雍再奏言说:元忠既犯大逆,不应出佐渠州!
宗楚客的帮凶杨再思、李峤也赞成奏言。
李显见他们必欲置魏元忠于死地,当下对杨再思等人说:元忠驱使日久,朕特矜容,制命已行,岂宜数改!轻重之权,应自朕出。卿等频奏,殊非朕意!
杨再思等人见皇帝不答应,这才惶惧拜谢。
宗楚客还不死心,令监察御史袁守一又上表弹劾魏元忠说:重俊乃陛下之子,犹如昭宪;元忠非勋非戚,焉得独漏严刑!
李显无奈,只得再贬魏元忠为务川尉。
不久,宗楚客又令袁守一奏言:则天昔在三阳宫不豫,狄仁杰奏请陛下监国,元忠密奏以为不可,此则元忠怀逆日久,请加严诛!
李显对杨再思等人说:以朕思之,人臣事主,必在一心;岂有主上小疾,遽请太子知事!此乃仁杰欲树私恩,未见元忠有失!守一欲借前事以陷元忠,其可乎!
宗楚客见皇帝如此维护魏元忠,这才不敢继续下手。
不过,天从他愿,不等宗楚客下手,魏元忠被贬到了涪陵,便死去了!
韦后通过魏元忠这事,知道想害死李旦就更难了,因为,李显一定会维护他这个弟弟的!害死一个大臣,尚且那么难,想害死李显的弟弟,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她想来想去,之所以不能轻易害死李旦,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李显不同意!
所以,事情艰难的源头在皇帝那里!
想要为所欲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除掉皇帝!
只要李显一死,那么,所有大权都在自己手里!自己想杀谁,就能杀谁!自己想做皇帝,也就没人能够阻拦了!
韦后这个脑袋,真是好脑袋,因为她知道杀死李显,自己就大权在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不知道的是,杀死皇帝后,自己就再也没有保护自己的盾牌,成了箭靶子,将万箭穿心,死无葬身之地!
这一点,和取代晋惠帝的司马伦一样,没有了皇帝盾牌的保护,自己马上成了箭靶子,很快就身败名裂,身死他人之手,成为笑柄。
韦后只看到了利益,没看到危害,这样的脑袋,真是个好脑袋!她能杀死李显,却也不想想,能不能杀死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