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灵异玄幻 > 我在苗寨做直播 > 我在苗寨做直播_第16章
  可惜其他女孩子已经听到了,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道:“真的没有吗?我听说你和海哥走的很近,你要不要考虑下他,你别看海哥长得有点憨厚,他人很好的,寨子里好多姑娘都喜欢他。”
  “海哥已经有心上人了你们不知道吗?”另一个姑娘挤过来说:“隔壁长兴寨的潘伟亮你们知道吗?长得可帅了,薛老师你要不要考虑下,你那么漂亮,又有文化,只要你点头,我们这十村九寨,没有你追不到的人。”
  “是啊,是啊,就怕薛老师你看不上我们乡下人家。”
  “没有没有,怎么会?”薛一被大家说得脸热,不自在地扇了扇风,说:“我只是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谢谢大家了。”
  “阿黛华,肖梨花,你们在闹什么呢,快来换衣服,晚了就来不及了。”后院里走出一个中年妇女催促大家。
  “来了,来了。”女孩子们应了一声,纷纷跑进去。
  阿黛华仍抓着她不放,“真的,薛老师你真的没有心上人么?还是心上人在城里,不好意思说。”
  “不是,我是真没有,暂时也不想找。”
  “阿黛华,你来不来。”院子里的人又叫了一声,阿黛华才吐了吐舌头跑进去。
  薛一长出口气,和阿英对视一眼,以为她小屁孩什么都不懂,没想到阿英竟然问她:“薛老师,你真没有心上人吗?那也太可怜了吧?”
  薛一:“嘿~难道你有?”
  “有,不过我不知道该选成文好还是金哥好。”
  薛一:“……”苗寨的小朋友都这么6吗?
  ****
  薛一和阿英进去的时候,金兰婶和阿黛华的妈妈正在给阿黛华戴上银冠,但很快又拿下来,说银角有点歪,要整理一下才行。
  薛一照例征得大家同意后才拿起相机打开直播,由于提前做了预告,直播在线人数很快飙升到十多万,考虑到弹幕太多看不清,薛一便关了弹幕。
  阿黛华的银饰放在一条铺着红锻的长桌上,称得银饰更加精致华贵。
  薛一用相机一一拍摄下来,脑中不断给大家做科普。
  “苗族的银饰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等几种,有些地方还有脚饰,全部为银制的。头饰为银制银冠,上缀轻薄精美的银花,刘海处有一圈同样是银制的银坠,银冠上有一对半人身高的银角,花纹为双龙戏珠,精美异常,就是太重了点。”薛一试了下阿黛华的银饰,发现果然非常重,“不过苗族以重为美,越多越好,越重越好,这个帽子算是正常轻重的。”
  薛一把帽子脱下来,继续拍,“除了头饰以外,还有颈饰,比如这种——银项圈,一套大约有八个,分别为长命锁链项圈、大小绞丝项圈、镂空藤形项圈、百叶项圈、银龙项圈、方形双环扣项圈、簪花绞丝项圈,还有这个,串戒指项圈!”
  薛一一个个拍过去,银项圈、银手镯、银衣饰、银胸饰……直感觉眼前一片银光闪闪,目不暇接,阿黛华妈妈见她是个记者,有意炫耀,说这些还算是少的,姑娘出阁时穿戴的和今天游方的不一样,要隆重得多。
  “真的吗?”薛一心中叹服,苗族银饰不但雕刻精美,数量种类也极其繁多,总的来说就一个字:好有钱啊!!!
  这么多银子,不说按艺术品卖,就是论斤称,那也是笔不少的钱!
  薛一试着开了弹幕,发现弹幕和她一样,满屏的钱钱钱,好有钱,我什么时候才能这么有钱。
  果然粉随蒸煮!
  拍完这些,金兰婶和阿黛华妈妈要给阿黛华穿戴银饰,薛一便不再拍,而是出神地看起来。
  苗族穿戴银饰似乎也有一定的顺序,还要边穿戴边说吉利的话,这薛一就不知道了,忙问阿黛华妈妈。
  阿黛华妈妈正问金兰婶怎么阿瑶朵今年没有来,金兰婶说阿瑶朵在城里读书,回不了,听到薛一提问,笑说:“是啊,不但穿戴的顺序不一样,对出嫁和去游方的姑娘说的话也不一样,说错了戴错了,就不能出门或不能出嫁了,得改天再去,不然就是不吉利。”
  “原来还有这个说法啊。”薛一小心记下,她来苗寨以前看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好像还没资料提过这点。心想导师说的果然不错,一定要实地走访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第一手民俗资料,难怪屏幕外那群宅男那么讨厌虚拟旅游直播,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过了大约半小时,女孩子们全都穿戴完毕,整个院子看起来银闪闪的,看得薛一几乎挪不开眼睛,直到阿黛华催她拍张照片她才回过神来找三脚架。
  她刚见阿黛华时觉得阿黛华颜值算高的了,没想到其他女孩子颜值也不低,薛一先给她们拍了个人照,又拍了大合影,有些女孩子玩得好,又要三三两两的要拍小合影。
  薛一也都一一给她们拍了。
  “好了好了,来吃饭了,你们不饿,薛老师也要饿了。”金兰婶佯装怒气,把女孩子叫进去,才对薛一说:“薛老师,拍了一早上累了吧,就在我家吃饭好了。”
  “不累,拍几张照片而已。”薛一收了相机和三脚架,笑说:“那就麻烦金兰婶了。”
  “有什么麻烦的,您一个城里姑娘到这不容易,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跟金兰婶说,不要嫌麻烦,知道吗?”
  “嗯,好。”薛一点头,不知道为什么,金兰婶看她的眼神像在看另外一个人,满是说不出的追思之情,既像在看自己的女儿,又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看自己的情人。
  问过其他人才知道,原来金兰婶的丈夫便是那位被大家称颂的方支书,学堂里那台钢琴的主人。她是想起她过世的丈夫了吧,薛一想。
  大概是想到自己过世的丈夫,金兰婶对薛一颇为照顾,怕她不好意思还频频给她夹菜,薛一心想如此若能让她寄托相思之情,那就受下吧,也就不再客气。
  大家在金兰婶家吃完饭,要上长春坡时,金兰婶又叫住她,递给她一个竹篮。
  薛一掀开盖在上面的布看了一眼,里面有好几种颜色的糯米饭,还有两个鸭蛋,一双红筷子,一束山茶花,及一个装满松叶、辣椒、棉花、椿芽的碗。
  “这个要干什么?”薛一不解。
  “你到山上就知道了。”金兰婶笑笑后便不再说,问旁边的女孩子也都是抿嘴笑,薛一虽然不解,但也只好带上。
  芦笙节是苗族最为盛大的节日,时间不定,一般是秋收之后,春耕之前。
  丹柳苗寨的芦笙节正月十六开始,前几天是踩堂、聚会、赛马、斗牛等活动,最后才是芦笙会,不过有时也会同时举行,比如今年芦笙会就举行的比较早。
  十村九寨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走来,聚在长春坡,男孩子们先在长春坡围成一圈吹芦笙,姑娘们则在旁边边舞边唱。
  薛一和大家到的时候男孩子们已经拿起芦笙边唱边跳了,芦笙是一种簧管乐器,《诗经》里说“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说的大概就是这种乐器的前身。
  薛一只在书里见过,以为只是小小的一个竹制乐器,没想到真正的芦笙一人多高,有的甚至有两米五,要吹响这么大个乐器,需要不小的肺活量,一般都是男孩子才能吹得起来。
  芦笙造型奇特,乐声悠扬,深情款款,有种独特的魅力,薛一听着听着,像失了魂一样走到一个白嫩男生跟前拍了起来。
  身边人们载歌载舞,乐声滔天,薛一又关着弹幕,没发现周围人越来越少,很快空出一块空地出来,那个男生似乎也发现了她,正围着她边吹边跳。
  “唉,你们怎么都到旁边去了?留我一个人……”在中间多不好意思啊。薛一发现情况不对,忙放下相机向周围人求助,阿黛华拉着阿英躲得远远的,抿嘴笑道:“薛老师,你不是想拍他吗?他现在就在你面前,快拍啊!”
  “不是,我、我……”薛一话音未落,男孩子那边又吹起芦笙来,大家自发地将薛一和那个男生围在中间,吹两声朝天嚎两嗓子,脚下踏着有节奏的步伐,韵律有致,而薛一面前那个男生则吹起悠长深远的曲子,深情款款,和薛一初到苗寨时王云海唱的那首《小小春茶花》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薛一知道自己不小心走到人群中间,让大家误以为她对这个苗族小哥有意思了,忙向阿黛华求助,“快帮我啊,阿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