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 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如墙
  携行具,即是指单兵用于携带武器装备、生活用品的一切用具。
  诸如前世的战术背包,武装带等等,能帮士兵把武器和口粮等日用品以更好的方式固定和携带起来,从而达到方便行军和节省体力的目的。
  东西挂在身上叮叮当当的乱晃,和把东西固定好再行军,体力消耗是完全不同的。
  李孟羲没能想到的这个细节,在关羽练兵之时,普通士兵竟然注意到了。
  李孟羲眉头微皱,他在思考前世的携行具都是怎样的,脑海中闪过的画面重,士兵们拉练越野行军时,会把被子叠成很瓷实的豆腐块,然后用绳子扎紧,和枪睡袋脸盆等绑在一起,所有携带物品全背在身上,然后行军。
  扎的瓷实目的应该是为了把携带的物品牢牢地固定住,防止晃动增加体力消耗。
  听关羽说说需要篓子,李孟羲一下就乐了,刘备也乐了。
  见这两人面带笑意,关羽不解。
  “云长,你要别的物件,一时半会儿还真没办法,唯独篓子,哈,现在军中最不缺的篓子。”刘备大笑着说到。
  随后,刘备说军中为何不缺篓子,自然说到了李孟羲激励人力之法,说现在军中已经有很多人在扯树枝编大筐,大筐都有几十个了。
  筐是下小上宽,篓子上下是个直筒,比筐还要容易编。
  既然关羽需要篓子,刘备敢保证,不出半月,能让关羽麾下的士卒半数人有篓子。
  刘备和关羽两人不如李孟羲看重技术,因此也不太关心技术细节。
  虽然关羽只要篓子,可篓子本身也有重量,篓子应该做多大合适,大了浪费重量,小了装不下东西。
  大小需要根据要装的物品来确定,需要装的物品又有哪些呢,最大件的应该是铺盖卷和被子,然后是干粮,伙夫的瓦罐等炊具,剩下的就是盾牌,兵器,兵器又分短的环首刀,短戈,长的又分长枪,铩,步槊,步戈等,除此之外,还有远程武器,弓弩和箭支等。
  这些东西到底需要多大的篓子装才恰好够装,不同士兵带的东西不同,也应当有不同规格的篓子,那么应该多几种大小不同的篓子呢?
  长途行军,多一点重量,体力消耗就增加很多。
  篓子自然应该越轻越好,但是什么材质才又轻又坚韧呢?
  李孟羲机关枪一样问了一通,刘备和关羽只有摊手,无奈的笑了。
  就一个篓子,还要究竟这么多门门道道,偏偏李孟羲还说的很有道理,无任何可辩驳之处。
  李孟羲性谨慎,能察人不察之处,今知矣。
  最轻便的编篓的材料,刘备和关羽一致认为是竹子,把竹子破成细竹条,编的篓子可以很轻,一个很大的大篓子,重不过几斤而已。
  可是,李孟羲认为十几斤也很重了。
  奔袭七十里,这十几斤的重量,得多消耗半碗大米饭的能量。
  既然刘备和关羽两个土著认为竹子编篓最强,那大概就是如此,他们两人在这个时代的生活经验,远比李孟羲丰富。
  李孟羲决定,回去就找人做竹篓,但目前没得竹子,要是能遇到一片竹林就好了。
  竹林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只是可能因为气候的原因,北方少有竹林。
  问及关羽他麾下的几百奔袭之士,带的被子铺盖等杂物和长短兵器各有几何,关羽从没关注过这件事,一时无法作答。
  “这便是将军的不足了,军中事无巨细,不必细管,但不可不知。若突遇战事,不知麾下有枪兵几何,刀盾几何,弓弩几何,如何排兵布阵?”李孟羲直言关羽之短。
  关羽也不以为辱,正色拱手一礼,“受教。”
  关羽虽说不察麾下各类兵种数量是多少,但士卒背负之物有多少,他大致是知道的。
  刀盾兵,带刀一把,盾一面,可装干粮十斤的粮袋一个,水囊一个,木碗或陶碗一只,稿,席,各一,被褥两只,一铺一盖,没了。
  不管是什么兵种,基础的物资都是干粮水囊木碗,铺盖卷被子这些。
  不同兵种随行物品的区别在兵器。
  枪戈兵带一根长枪或戈,副手兵器是一把环首刀。
  弓弩兵带弓弩一张,箭两筒,四十至六十支箭。
  兵种就大致这三种,而且士兵们目前没有重甲,不需要有人专门背重甲。
  除此以外,每一什还有一顶帐篷,每一什还有一名伙夫需要背着粮食,煮粮食的大瓦罐,甚至还得背干木头。干木头升火没有烟,若是湿木头,烟隔一两里都能看得见。
  帐篷是很沉的,背帐篷的人,就没办法再背自己的被子和铺盖卷了。
  李孟羲好奇,既然背不了,那怎么办?是交给别人背不,可别人也有东西要背的。
  关羽给出的回答是,负责背帐篷的人不需要再带铺盖被子。
  也就是说,一什十个人,只带九床铺盖,晚上休息的时候,把稿席铺一起,接成个大通铺,十个人一起挤在九张床上,盖九张被子。
  让李孟羲纠结不已的问题,竟然以这么简单的解决了。
  李孟羲不由自嘲,生活经验还是太欠缺,根本不了解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实如果再极端一点,两人带一个床铺也能睡下的,无非挤一点而已。
  问题李孟羲全弄明白了,他拍着胸膛大包大揽大揽的说,这事包在他李孟羲身上。
  关羽和刘备相视一眼,哈哈笑了。
  李孟羲从没办砸过一件事,值得信任。
  天色已晚,关羽刚巧回来,借机又教了两人孙子兵法一小段,等李孟羲背熟,月已上中天。
  和关羽刘备两人告别时,李孟羲特意跟刘备提了木匠营想扩军之事,至少再得找十个木匠。
  “此事交给我,明日我替你把木匠找来。”
  刘备应下了此事。
  ——
  回答车上睡觉,弟弟却反常的不肯睡觉,非要扒着车往外看什么。
  李孟羲好奇,爬了起来,他顺着弟弟看到方向一看,嚯,远出,较远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钉在地上的那些木桩,每个木桩上都绑着一个火把,远远看去,漆黑一片的营地四周,方方正正的火把如同长墙围列四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