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成为百姓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表演艺术+有心人搅浑水引导,这些事情都往孝与亲民上面引导,忠义次之,百姓们对女公子赞不绝口,甚至有人拿她当孝顺的教育典范。
如此一来,消息扩散很快。
不出意外,传到众官员耳中,同样引起热议,与民间的热议不同,官员们严格遵守周礼,他们认为女公子去农庄关心春耕乃是错事儿。
“这可不是绣花纺织,女子这么做,太失体统了,女公子可是一名贵女!”
“‘女子应在由家姆教婉娩,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十有五年笄,二十嫁’。女公子这么做真的不符合周礼,惟妇言是用,楚国吃早与商朝一样,出大问题。”
“‘王姜史叔事于大保;王姒呼昔鸡、遏偪姞于韩;姜氏令,宰曶入右蔡,立中廷’,女公子讲得也对,,周礼也没规定女子不能替父替夫分忧,女公子乃是大善大孝之人。”
……
官员们吵起来也是相当热闹,一个时辰,都还没有得出结论。
这是个等级森严的阶级年代,可也是个思想百花齐放的年代,正是因为有志之士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一个社会矛盾的时期。
叶陌真的也没有料到,这些男人能为这一件事情,闹到墨家钜子孟胜哪里去。
阳城君在离开楚阳城之前,因非常信任孟胜,将一半叫璜的玉器交给他,请他帮忙镇守楚阳城,此符在楚阳城有难时,可调动楚阳城兵队。
有君主兵符后,孟胜相当于楚阳城明面上的暂时管理人,最大的官。
他们来时,孟胜正在与其他墨门子弟商讨改进纺车的设计,因此不是很附和主流的短衣长裤就出来了,这也是墨家与其他名家有些不同的地方。
墨门弟子大多出生贫寒,周礼并未真正的刻在骨子里,只是迎合社会而已,当他们沉迷于机关术时,经常忽略一些其他东西。
待孟胜完整听闻女公子一系列事迹后,他不怒反赞,“女公子大善!”
其他人:“……”
孟胜赞的不是女公子去看春耕的事儿,是女公子明孝,懂义,识才,恤民,是个不可多得的奇女子,自然而然应当赞叹。
这时,另一个墨家弟子徐弱站出来道:“阳城君走的匆匆忙忙,至今还未归来,女公子替父担忧,这是孝,为国担忧,这是忠,为民担忧,这是大义,何错之有?”
他这么讲原因在于,他家里有一个从小喜爱挥刀舞剑的闺女,上次因和人打架闹到他这里来,已经被他关在家中好几天了。
因非常宠女儿,徐弱可理解女公子。
他还甚至还搬出《墨子》:“诸男、女有守于城上者,什六弩、四兵……”
先贤墨子可是一点不歧视女兵,诸子百家中,也只有他们墨家敢把女兵女将光明正大整理入墨史,墨家的理念是平等,非男女对立。
孟胜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反对的官员们见连墨家钜子孟胜都同意了,也只能把意见放在心里。
这时,一个墨门弟子走进来,带着来自女公子芈文静的拜贴木简。
拜访的时间是在明天上午。
木简内容还有篇幅很长的抒情文章,上面简单描述了今日一系列行为,再做解释,甚至把‘楚悼王去世,新王未立,对楚国的担忧’加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招是阳城的重中之重事儿,父君从冬至一直在担忧此事,小女恨不得为父分忧,现春季快过,召兵之事刻不容缓,小女明日亲自拜访孟先生共探此事。”
以上的叶陌口述的内容,词句还是需要请府上文人润笔,她书写了三份,废了两份。
春招!
一个女子招兵?!
滑天下之大稽!
官吏们正要长篇大论。
可是孟胜已经沉浸在李四王五刻写的竹简图上,和先祖一样农民出生的他,一眼能够看出耧犁对耕地的重要作用。
“此次春招,阳城君若能收获这等人才,实乃楚阳城百姓之福,善,善,善!”
其他官员不懂这感慨来源:“???”
不少人带着告状的心情匆匆上门,结果却气冲冲夺门而出,他们倒是要看看,一个女人如何插手这楚阳城的春招事情。
……
因意外碰撞出的喜剧效果,叶陌暂时不得不知,她与其他人刚回到屈宅。
正值午膳时间,少不了宴请客人,依旧实行分餐制,木案一个个端上来。
午餐是一日中最丰盛的,虽调料稀少、厨艺不行、烹饪单调,可至少食材新鲜、份量足,有对比才有感觉,张三、李四、王五吃的很香。
味道王奇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很贪吃的人,这几顿的食物,他真吃的跟喝中药一样,恨不得去厨房,把大厨的工作给抢回来。
真是浪费食材!
午膳过程中,叶陌借主子身份以及权力至高点,终于让护卫队不在屋子里守着,在院子里等候,伺候的侍女们在屋内肯定是搬不走了。
好在她们基本上‘不会’乱讲话,可能也听不太懂这些对话,尤其是听不懂他们夹着现代普通话词汇的对话,有疑问不敢质疑。
特工中,王五是非自然调查局新招的一名技术型特工。
她最爱研究先秦以及先秦的历史,得知第二轮内测为春秋副本,内心激动不已,得亏还记得自己的特工身份。
总之,其他预备役干活干得天崩地裂、心态爆炸了,而她却恨不得把地里的黄土都揣兜里带回现实世界去,精力无限。
王五是个懂史人,在春秋战国副本,懂历史的人是稀缺资源。
《吕氏春秋·上德篇》:“孟胜为墨者钜子。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於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荆王薨……”
“关于楚阳城的历史一段最多就是在《吕氏春秋·上德篇》墨家钜子孟胜的故事里,钜子孟胜他著名的历史事件后世流传的只有一个,为了遵守与阳城君的约定,与180名墨家弟子死于楚国阳城君的封地楚阳城,他在临死前派人把钜子传给千里之外宋国的田襄子。”
拼图齐了。
第68章 春秋战国(7) 墨门上
王五继续讲前因后果:“楚国之所以有如今的大国实力,与当今国君楚悼王有一定关系,他任用吴起变法,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让楚国国力强盛。”
但吴起变法与楚国阶级老牌贵族的利益冲突,自然而然让人不满,包括阳城君在内的老牌贵族直接在楚悼王葬礼上,射杀了吴起。
有些箭甚至射中楚悼王的遗体。
楚国有法律,毁坏王尸是大罪,罪连三族。
等楚悼王儿子楚肃王继位,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第一个命令就是杀光射吴起和楚悼王遗体的老牌贵族们,芈文静父亲阳城君也在楚国绞杀令当中。
可阳城君直接逃了,楚肃王收回阳城君的封地失败。
楚肃王大怒,楚阳城遭殃。
孟胜是一个重信的人,最主要的是他身后代表墨家,不能不信,他护不住楚阳城,又不肯和其他人一样逃跑,把钜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后,与其他180精英墨者惨死于楚阳城中。
至于阳城君后路如何,又在吴起之智的记录中,应该是还是被杀了。
楚肃王在位只有短暂的10年,他的死里面有没有贵族复仇得问秦始皇,毕竟是秦始皇为了秦国统治毁了六国史书,让春秋战国谜底很多。
楚国最后亡于秦。
除了最后几位楚王平庸与秦王机智鲜明对比外,楚国贵族势力大到尾大不掉,也的确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性因素。
吴起之智只止了一时,强盛了一时,难以根治楚国根深蒂固的贵族问题。
叶陌:“触底反弹,或许正是楚国贵族意识到明君对自己不利,后面不再明年作对,暗中推一个个平庸傀儡上台也不一定?”
王五等人:“万事皆有可能?”
叶陌还向王五请教了很多墨学知识墨学,对方谈论起来也是滔滔不绝,从王五口中,结合昨晚上看的墨子思想与墨子哲学,学了不少。
对这一点,张三很认同:“非儒即墨,墨家名声很旺,楚阳城兵符还在孟胜手中,的确需要与墨家搞好关系。”
叶陌点头同意,并且直接与队友表示她的野心,在春招一事上,不仅要权力,还需舆论的支持,有利于以后与楚国对战。
张三、李四、王五对视一眼后,表示理解。
他们找上芈文静的直接原因,为了春招当兵,而且是那种有职位的兵,他们希望在副本里发挥价值,得到更多的奖励,提升自己。
他们也拒绝了直接成为楚阳城士兵的诱惑。
特工们明白战役想要获得胜利,需要交际的不止自己手下,以能力服人,才能领导新兵蛋子,获得老兵的尊重,这是千古不变的硬道理。
叶陌不是过河拆桥的人,在春招一事上,与特工队达成共识。
为表示诚意,当下给了张三、李四、王奇各一个玉制信物,凭借这个玉佩,张三他们可暂时出入农庄,有急事王奇也能来楚阳府。
且留下了王五。
原因第一,王五懂历史,懂墨学,是历史高手。第二,她是女性,春季招兵上场可行性低,在贵女身边当双方联系人不突兀。第三,王五比张三李四少一些心思,交流起来不累。第四,阳城君府是芈文静的地盘,王五在这里掀不起风浪。
侍女已经替王五准备了干净的衣服和整洁的房间,在午膳过后,她可以随时下去沐浴,将身上的泥土清洗干净,头上的油腻去除。
张三李四还行,乱七八糟跪了一个半时辰、差点没有站起来的王奇,对王五的待遇相当羡慕了,恋恋不舍离开了楚阳城府。
目送三人离开。
虽特工们对王奇真的很不错,王奇对他们也相当依赖,什么都询问他们,可一看见王奇,叶陌的第一想法是必须捂住自己马甲。
与特工们保持距离的合作很不错,可若要加入这个游戏帮会,哪怕是编外人员,都需要肩负一定的任务,过于心累,不远不近刚刚好。
……
下午时间王五都在文院学习,身为农奴的她不识字,但在现代有专门研究过先秦时期的文字,此时正在疯狂学习中。
而叶陌没有时间与王五交流,木简、毛笔、墨、砚、小刀,开启长时间的闭关,在木简上书写或刻画。
第一批书写的竹简内容是对这个世界铸铺装备的初步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以越国的武器锻造最先进,尤其是剑,因为此时凡是士,包括军士、贵族、官吏,全部佩剑,‘吴戈越剑’、“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光”已经开始声名鹊起。
叶陌今日特意逛了来自越地商人的铺子,主要分上灶、下灶、锻造三个步骤,而这个三个步骤的装备包括温度、构造、配件、矿石物料等,都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楚阳城士兵装备的改进,一个好的装备,能够提升相当多的战斗力。
比如战车。
在战争中,不可缺少的装备是战车,车轴是战车驰骋时急剧转动的关键部件,叶陌稍微改进了一些战车的结构与材质。
不得不提材料问题,这个事件已经把青铜、木材用到极致,甚至还有一些铁,但是,材料方面肯定不如后世的。
叶陌今日看到了一些矿料,根据店铺中本地挖掘的矿石材料,她发现,在有限的条件里,改进一下材料发展,也是可行的。
明日再让工匠挪个楚阳城矿石材料清单来,说不定有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