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北开加油站 > 我在西北开加油站 第741节
  反正就是让李少爷感觉到这两千万的冠名赞助物有所值,一直乐呵呵的傻笑。
  然后,拍摄就开始了。
  之前一开始的时候,刘万钧还计划着按照农家乐的路线来拍摄,可是等到所有景点都走完一遍以后,他决定先从巴扎村开始,然后再往回返。
  他向所有人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这个想法,大概就是一来就从沙海开始,让观众看到了真正的“沙漠”,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
  接着再往回拍,参观荒漠上的各个景点,虽然没有明说,但却能够暗示观众,仿佛后面的荒漠是治理后的情景,让人感觉这里治沙有成,沙漠正在变好。
  这样的手法类似于先抑后扬,不但能体现巴扎村人治沙的努力,也让人感觉到了治沙的成绩,让人对治沙事业充满乐观,非常正面。
  陈牧原本觉得这个节目组负责人就是个会搞事的家伙,可是现在看来,人家还是有干货的。
  就制作节目这件事来说,陈牧连第一层都不是,人家直接在第五层,不愧是专业的。
  拍摄开始后,陈牧作为嘉宾,带领着节目主持人、柳曼青一起参观了巴扎村的林场。
  节目主持人负责提问,他负责回答,尽量说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而柳曼青,感觉上综艺感不强,说话不多,不过人家是负责美的,所以就算只像木头一样站在那儿,也并没有什么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陈牧发现了大明星的一个优点,就是这人比较喜欢和普通人接触。
  她时不时会和巴扎村的村民们说一会儿话,给节目带来了很多拍摄素材。
  每当她和村民们说话的时候,陈牧和节目主持人总在一旁听着,村民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有些甚至连表达都表达不清楚,这时候陈牧就会上前帮忙“翻译”,好让大家明白村民们在说什么。
  当然,有时候,有些话儿陈牧也不知道该怎么“翻译”……
  第1054章 事先安排好的
  “幸亏小牧来了我们这儿哩,否则我们也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村子里过得可苦哩,种树吃沙子,村子里的地都被沙子也淹没了……”
  “现在这树种起来可容易哩,不信我可以教你的嘛,你自己种一棵试试嘛,这些都是小牧他们林场的树苗,基本上一种就能活……”
  “我们以前都是徒手把树搬过来,要不就是驴子,驴子舍不得用嘛,牲口贵重得很嘛,现在小牧给我们卖了拖拉机,就不一样了哩……”
  村子里的人文化水平虽然不高,可是都很会说话的人,他们知道是谁给他们带来现在的好日子,所以面对镜头、面对柳曼青的提问,好话像是不要钱似的说出来,巴拉巴拉个没停。
  如果一句给五毛的话儿,能给到陈牧破产。
  陈牧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么当面被夸,感觉就很尬。
  他转头看了一眼坐在不远处抽大烟的贾马勒老人,偷偷的小步跑过去,问道:“贾马勒大叔,这不会是你事先安排好的吧?这样是不是不太好,感觉有点过分了,显得多假啊。”
  “你小子胡说的嘛,我为什么会事先安排好的嘛?”
  贾马勒老人一瞪眼,露出不高兴的样子来:“我可是gcd员嘛,怎么会做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嘛?”
  在这一片荒漠上,那么多个村子的村长,就这位贾马勒老人是gcd。
  要知道维族自小信奉胡大,让他把信仰放下,信奉gcd,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即使如维族老人这样表现非常好的维族人,也没有加入gcd,倒是贾马勒老人当年因为对gcd的认同,年轻的时候就加入了进去,一直到今天……成了这一片荒漠唯一的一名gcd员。
  陈牧本来在心里腹诽了一句“很多gcd员才……”,可是考虑到这话不能播,他就没腹诽下去了。
  贾马勒老人说道:“以前我们巴扎村过得是什么日子,现在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大家都很清楚的嘛。
  平时对着你一个人的时候当然不会说这样的话儿,因为村子里的人都当你是自己人哩,说这些有什么意思,你们夏族人说大恩不言谢,我们都是懂的。
  可是现在你在拍电视哩,当着那么多外人,当然得帮着你说说好话的嘛。
  这都是他们自己的主意,和我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也夸得太过了。”
  陈牧看着又有一个村民面对柳曼青和主持人的提问,在镜头前口沫横飞狂夸他的情形,真有点感到心虚,就很不好意思。
  贾马勒老人“扑哧扑哧”的吸了两口大烟,吞云吐雾道:“那你说说,村子里的人说的是不是实话嘛?”
  “……”
  陈牧无语。
  当然是实话,这是可以肯定的。
  可是他们这么当着镜头说出来,他不好意思也是肯定的。
  贾马勒老人又说:“既然是实话,那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嘛,你担心什么哩?”
  说得好有道理,陈牧既无言以对。
  想了想,事情都已经这样,还烦恼个什么劲儿,顺其自然好了。
  所以,陈牧也不再折腾了,默默站回到节目拍摄现场的那边去,等待刘万钧宣他进场。
  他不知道,他虽然没在摄像头前,可他胸前的麦一直都是打开的,被调整到了另外一个频道,连接着另外一台音频采集器里面去,所以他和贾马勒老人的对话已被全程记录下来。
  那一边,主持人和柳曼青轮番和村民们说话。
  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柳曼青的即兴行为。
  渐渐的,主持人发现这样挺有意思的,所以为了配合柳曼青,也加入了进去。
  两人听了一会儿村民们的话儿,心底都有点疑惑。
  巴扎村的这些村民,一个劲儿的夸陈牧,实在让他们觉得这有点假,好像事先就打好草稿,配合在一起似的。
  因为这一点存疑,所以他们俩变着法子询问村子里的事情,也变着法子想要“拆穿”这些村民们“事先准备好”的说辞。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不管他们怎么问,不管他们问哪一个人,村民们嘴里的话儿居然都能够做到内容自洽、逻辑合理、前后呼应……一点破绽都没有。
  两个人问了一会儿后,实在没什么好闻了,只能停下了这种“无聊”的行文。
  从镜头前下来后,主持人和柳曼青相互对视了一眼,心底的疑惑一点也没有得到解答,反而更加闹心了。
  他们实在很想知道,村民们这样的表现究竟是自发的,还是事先安排好的。
  如果是事先安排好的,那必定是花了大心思的,否则不可能让那么多人的说法都一致,而且让他们两人问不出哪怕一丁点的问题。
  如果是自发的,那就震撼人了。
  说明陈牧真的在这片荒漠做了许多好事,使得他的“威望”极高,很得“人心”。
  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他们见过的人和事远比普通人要多,当然见过一些人,为家乡或者工作所在地方的老百姓做出巨大贡献,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衷心支持和热烈拥戴的。
  可那样的人,一般年纪都比较大,都是因为长年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威望”。
  像陈牧这么年轻的人,就得到这么多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倒是他们从没见过的。
  而且,他们都看过陈牧的背景资料,知道他是一名辍学大学生,因为父母的意外去世来到了这么一个地方。
  然后在这里从事育苗事业,渐渐把生意做了起来。
  当然,他们也在背景资料中了解到,陈牧在望西省和疆齐省都搞起了所谓的农民合作种树项目,无偿支援农民种树。
  这个项目非常成功,尤其在望西省的北棹口一带,已经成了国家专门发文件高度赞扬的项目。
  各种官媒报章杂志,纷纷发文介绍、夸赞,总之声势很大,非常成功。
  可是这些事情,节目组的众人和柳曼青都是从纸面上了解到的,并没有亲身感受过。
  所以这么乍一来就听到那么多人对陈牧进行“吹捧”,实在让他们有些意外,也有些接受不过来。
  也正因为如,他们才会心中存疑,一直想找找茬儿。
  晚上的时候,众人就住在巴扎村。
  现在巴扎村附近,也建起了十栋民宿,虽然并不算多,也没办法让节目组的众人都住下,不过几个主创倒是可以住进去了,环境非常不错。
  至于节目组其他人,则分别住在村民们的家里,就当是接待农家乐的客人了。
  陈牧当然不会住民宿,他第一时间就被贾马勒老人拉到了家里,给他做羊汤,请他吃羊肉手抓饭。
  晚上,民宿里。
  制作人和导演正坐在电脑前,回看今天拍摄到的所有素材。
  这是他们的工作流程,每日下来,必须把所有的东西回放一遍,查缺补漏,做赛后检讨。
  看看有什么是没有拍好的,第二天可以补拍一下。
  看看哪里拍得不好,以后要注意。
  还有就是看看有什么地方是拍得好的、有意思的,可以抓住深挖。
  总而言之,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工作。
  看视频的同时,他们还会聆听所有的音频素材。
  他们把不同的麦采集到的音频存放在不同的频道,随时可以合在一起,也随时可以拆分。
  正好,他们听到陈牧跑过去质问贾马勒老人那一段对话,两个人都忍不住微笑了起来。
  相互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底的心意。
  这一瞬间,两个大老爷们,就很有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特别基。
  “这一段一定要放进去,肯定很有意思。”
  刘万钧开口就说。
  他是制作人,虽然总管全组,可是节目拍摄的一些事情,他还是得尊重导演的意见。
  导演点点头:“我们可以用一些字幕或者特效强调一下主持人和柳老师的疑惑,然后再插入这一段,因为会特别有说服力,也特别有意思。”
  一瞬间,两个人就达成了协议,把这一段“记”下来,准备回头剪辑的时候,要重点关注,看怎么样能把这件事情有意思的点弄出来。
  两个人正弄着的时候,房门突然被敲响了。
  刘万钧过去打开门,发现门前是主持人和柳曼青。
  “你们怎么来了?”
  刘万钧怔了一怔,张口问道。
  女主持人道:“我和柳老师今天拍摄下来,心里有点疑惑,想过来问问你们,弄清楚。”
  两个上镜的节目主创过来找制作人和导演……
  这情景让人忍不住一下子就想到了“潜规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