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他 > 晚明霸业 > 第780章 满清败走山海关,皇明图谋觉华岛
  “主子,倒是有一件事,奴才今日才得到确认,尚未来得及上奏。”吴泾在脑子中搜索,想起军情局提供给自己一条属于造假的情报来。
  “此处都是本王的腹心之人,但说无妨。”
  “嗻!”吴泾应声说道:“是打着恢复明廷旧制的南明老臣与台湾的郑家联手进攻福建,目前攻克不少州县,明廷已经开始选将,准备平叛。”
  “江南是徐梁小儿的心腹之地,看似对我们极其有利,但是以郑家和南明老臣的本事,却翻不起多大的浪花来,所以这条消息对我们没有多大的用处。”
  吴泾自然不甘心自己抛出来的情报在多尔衮这里毫无价值,当下又躬身说道:“主子,这恐怕是比四川更有价值的情报。”
  “哦?四川具有天险,又随时可以出川攻占其他的省份,诸葛孔明在隆中对都对四川有很高的肯定,你为何认为四川的情报,反而不如台湾的情报重要呢?”
  “主子,郑家在海洋上做生意,起实力本身就不可小觑。尤其是海上力量,有舟船之便,离去如风,想打遍打,想走便走,这自然会牵扯南明很大的力量。”吴泾推理到。
  多尔衮心里顿时一轻:若是如此,北直这边果然会轻松许多。
  “主子,所以奴才推测,若是福建沿海有变,明廷很快便会对我大清大举用兵了。”吴泾非但需要情报方面的地位,更需要一个谋士的身份,否则多尔衮许多想法都不能侦知,那可是天大的浪费。
  “哦?”
  “兵法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明廷要调兵去福建,肯定得先在这儿跟咱们打一仗,而且还得打得……”吴泾差点说“打得我军尽快逃出关去”,硬生生憋住后,转道:“打得让咱们相信他们是要在这儿死磕。”
  多尔衮点了点头,望向洪承畴,似在询问这位谋士的意见。
  “那为何不布下空城计,突然撤防,让我军以为他们另有诡谋呢?”洪承畴只好上前问道。
  吴泾想了想,道:“洪督所言极是。只是明廷由皇帝徐梁主事,此人一向谨慎,用兵慎重,用空城计的可能极小。再不济,也会发兵略作试探。”
  洪承畴并不否认,只是退了下去,其中判断还得多尔衮自己来做。
  多尔衮此时仍在虚弱状态,脑子也不甚灵敏,想了半天没有所得,索性挥手命众人退下,只是让两白旗尽快退出关去,将殿后的任务交给统领两红旗的代善和博洛。两黄旗是皇帝的亲领旗,此刻护送着顺治和后宫诸人已经到了遵化,打算从喜峰口出关。
  喜峰口既是唐时卢龙塞,大明景泰三年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满洲几次破关掠夺,走的都是这条路,十分熟稔。而且相比走山海关,喜峰口回去虽然路远,但是更加安全。现在明军水师占据了整个辽海,而辽西走廊一侧是山,一侧是海,万一明军从辽海登陆,对圣驾造成的惊动也是非同小可。
  而且从喜峰口出关,还可以顺道用大军威慑一下蒙古各旗。虽然满洲人自己知道这回是踢到了铁板,但绝不能让盟友看出来。就算盟友已经起了疑心,也得装出大获全胜的姿态,否则日后谁还跟你卖命?
  再者,林丹汗固然已经死了,但保不齐哪个蒙古王公见满洲势弱兴起一点别的念头,要知道宝日龙梅可是在金陵做徐梁的妃子,那时候再动用大军去镇压可就是得不偿失——蒙古人穷得连铁锅都没有,跑得比兔子还快,打了也没甚油水。
  紧跟两黄旗出走的是两蓝旗,用以拱卫圣驾。
  两白旗作为多尔衮的嫡系,在两蓝旗之后退出北京,走山海关回盛京。这样非但可以多几天掠夺时间,也可以比圣驾更早回到盛京,在安置上再占些便宜。
  洪承畴知道这是苏克萨哈出的主意,只觉得此人也是小家气,但见多尔衮那么高兴,自然不会去犯颜进谏,否则就是犯贱了。
  “连根针都不要留给明廷!”这是两白旗的共同呼声。
  甚至还有人建议走之前将北京城烧掉,一来可以断绝那些汉人的归乡之念,二来也是发泄胸中怨愤,祭奠那些战死关内的同族亲戚。
  好在满洲上层对明廷已经有了畏惧,也害怕做出这等决绝的手段,日后引来明军的血腥报复。
  不过不烧北京城,可以烧紫禁城,这样心理压力轻了许多,也可以平息族人的呼声。
  “的确妙极,李自成走时就想烧了紫禁城。”洪承畴看似赞同,却让多尔衮想起了李自成的下场,觉得不很吉利,从此焚城之说也就偃旗息鼓了。
  “东西带走了,尼堪还会运过来。屋子就别烧了,日后还是咱们的。”多尔衮强撑着说了句硬气话,听起来却是底气不足。
  ……
  “东西也不能让他们随便就都带走。”徐梁轻轻敲了敲书案:宫里的古董日后各个都是天价,随便打个碗都能让人心疼几天。
  何况朱家御极三百年的积攒,那些书画宗师送进来的上佳之作,历代皇帝自己的作品,四方藩国进贡的特产宝物……若是就这么让满清全都带走,一方面国家面子不好看,另一方面……难道让皇室和爆发户一样去买新的?
  满清对于那些不能吃用的东西倒没有徐梁这般的执念。他们优先带走的是粮食和人口,其次是牲口和金银财宝,最后才是古董、书画、艺术品。至于用了两百多年的金辂之类的礼器,满洲人只会诧异明廷有如此破旧的垃圾,一丝带走的念头都不会有。
  所以除了被两黄旗带走的皇家日用品之外,大头都在两白旗手里。
  吴泾很轻松就窃取了一份带走宫中文物的单册,同时也发现了一个以宫中太监为主体的盗窃集团,只是因为现在京城风头不对,而且满洲人搜刮得实在太厉害,以至于市场萎缩严重,可以暂且放放回头再说。
  “陛下!打吧!”高燕听闻陛下不让满洲人搬家,终于忍不住喊出心声:“我新一师上下,惟愿一战!”
  “我军若是要派一万兵登陆觉华岛,水师需要运几天?”徐梁望向坐在左手边的沈廷扬。
  这位属于近两年冒头的人才,因为在海事上破受徐梁亲睐,所以地位直逼中枢。
  天津行辕设立之后,沈廷扬就赶到了天津,一方面进献自己定稿的《海运书》,一方面也看关于辽东方面是否有新的任务指派。
  沈廷扬心中默算,以一船三百余人算,一万人需要三百船次。若是大军在复州集结,到觉华岛只有两百里海程。只要借得风力,五七日里便能完成任务。若是留个余量,报个十日总是没有问题的。
  山东水师在郑芝龙的援建之下,气象大变。当初靠沙船撑场面的船队,现在已经有了小福船五十余艘,哨船、东船三百艘,至于兼职渔船的苍山船更是不计其数。除了大福船那等不便在辽海行驶、入港的大船,山东水师已经有了各种福船船型,能够根据不同任务进行舰队配置。
  觉华岛作为辽海第一大岛,以前曾是明军的屯粮和舟师之地。宁远大捷的时候,奴儿哈赤派武纳格率领骑兵踏冰过海,杀了岛上守军七千余人,劫掠粮草、军械而归。袁崇焕当时在三十里开外的宁远城,却没能按照之前孙承宗的战略思路“互成犄角之势”进行支援。
  此岛对明军而言战略意义非凡,但对满洲人来说却是鸡肋,故而明军彻底撤出辽西之后,觉华岛也并无东虏驻守。
  徐梁的战略思路很清楚,从辽东师分兵一万人驻守觉华岛,进行土木修建,为日后重筑宁远城打下基础。因为觉华岛与大陆之间有海为堑,开春之后海冰融化,只要山东水师派几艘小福船巡防,清兵就上不了岛。
  然后便是重修宁远城。
  “清军后撤,必然不会有大军驻防诸重城,我军虽然还没实力光复锦州,但宁远这枚楔子是必须打进去的。”徐梁在总参作战会议上强调。
  不同于被清军拆毁的大凌河城,宁远城从未陷落,直到吴三桂奉旨入关勤王,方才撤出宁远。吴三桂走时又放了把火。将宁远城内屋舍焚为灰烬,所以就算清军出于谨慎留了一部分守兵,也绝不会太多。
  在这个天寒地冻的险恶环境里,没有屋舍就代表着死亡。
  依照徐梁的战略思路。与其强攻山海关,不如跳过这道雄关,直接建立宁远防线。如此可以将满洲出关的军队截停在辽西走廊,从战略上来说仍旧是“关门打狗”、“瓮中捉鳖”。从战术上而言,取宁远是避敌锋芒击其惰归。让清军在山海关枕戈以待,而明军军已经从海路刺入其后背。无疑是一招令人惊艳的妙棋。
  “新一师再扩编一个团,总兵额控制在两万人。”徐梁道:“用以夺取宁远,并且进行驻守。”
  宁远城的资料已经难以寻得,但袁崇焕当年在宁远屯兵两万,吴三桂也曾在宁远驻兵,可见宁远城的承载能力肯定在两万以上。更何况袁崇焕守宁远时,城中尚有百姓,现在只有第二师的两万人,绝对不会装不下。
  “此役关键还是后勤保障,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修建起足够的营舍。如何保证每个士兵的保暖、饮食。总参一定和要总后进行沟通。”徐梁虽然没让总后勤部参与作战讨论,但也不是将之抛诸脑后。只是为了避免总后提出各种困难影响了军事决策,徒然浪费时间罢了。
  徐梁坚信,只要先确定了战略战术目标,其他的困难都可以解决。
  哪怕去抢也得把军资准备好。
  “陛下,第一师渡海时机非常重要。”李岩道:“若是在二月海冰未化时渡海。恐怕会引起东虏警惕,更甚至攻打觉华岛。若是三月渡海,海冰消融,觉华岛固然无恙,但是二师登陆攻打宁远、以及其后辎重转运就有些麻烦了。”
  “总参有何建议?”
  “先攻占觉华岛,然后在大陆修筑港城水寨,徐图宁远。”李岩道。
  “如此徐徐图谋固然稳妥,可国宝礼器岂不是都让东虏运走了?”徐梁反问道。
  李岩不知道徐梁与李邦华私下的定辽之策,对于国宝礼器倒也不上心。在他看来,那些国宝能截就截住。截不住就等日后光复沈阳时再取回来。反正都是死物,难不成还能让东虏吃喽?
  武人想得现实,文人却更重现实背后的“意义”。
  徐梁以国宝礼器为重,在读书人眼里是十分合理的。破其国,毁其庙。迁其重器,这是华夏传统中的伐国之功。能够伐其他国家,固然是自己的荣耀,但反过来被人破国毁庙、搬走国宝,这就是莫大的耻辱了。若是有机会能让这个“耻辱”不至于太过“耻辱”,总是要试试的。
  他们都不知道,徐梁可不仅仅为了国宝,还有人口。
  每一旗都会带走自己掳掠来的丁口作为包衣阿哈,两白旗和他们掳掠的人口正好用于辽西的实边垦荒。
  当年孙承宗主持辽事四年,在辽西走廊修建大城九座,四十五堡,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石粮食。
  取得这个成就的基础就在于人口。
  如今的辽民人口数量远不如孙承宗时代,辽西经过了吴三桂内迁、满洲人窃据,人口更是不足。徐梁正是要将两白旗掳掠的人口留在辽西,用以屯垦,为将来光复辽东打下基础。
  土地、城池可以徐图谋之,但是人口却是会走的。
  “那只有让特战大队先行渡海,查探虚实了。”李岩沉声道。
  “还有,从吴三桂军中抽调一批熟悉宁远的辽兵,皆要青壮之人。”徐梁道:“独立编成一团,以我军军官统领。”
  吴三桂不可能拒绝这样合理的要求,想必也能看出这是要松动他基石的做法。只要有第一批人走了,其他辽兵都会心怀故土,军心松动。然而所谓阳谋,正是明知如此,也不能抵抗,否则将之团团围住的林涛、李过等部会很高兴地收下这份军功。
  此时正月,相比之前的硝烟弥漫、厮杀动天,如今的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已经算是格外平静了。
  清军忙着最后的癫狂,抓走青壮的男女,带走能见到的一切值钱物事,从铁锅到马车,鸡犬不留。
  因为要带走的东西太多,以至于许多平民百姓刚被掳走就成了苦力,把被查抄的文官家产一车车运往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