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穿成农家老太后 > 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99节
  葛尚书这才点头道。
  “嗯,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好,圣上已经跟我说过,他那边赚的所有利润,都会按照商税给我们户部缴税。”
  听到这话,顾侍郎骤然瞪大充满不可置信的一双小眼睛。
  “大人,此话当真?圣上真这么说了?”
  得到葛尚书肯定回复,顾侍郎立刻站起身道。
  “下官这就去大库……不,如今正值大考期间,京城中的人多混杂,一定要更仔细一些,下官近期就不回家了,干脆留在大库看守库房算了。”
  此刻再想到皇上可能会赚大钱的事,顾侍郎心中一点都不酸,而是无比希望那些东西都能被卖出高价,皇上赚得越多,他们户部能收到的税就越多,那样美好的未来,实在让顾侍郎期待不已。
  看着对方匆匆道别后离开的背影,葛尚书难得反省了一下,自己这些年是不是没有带好头,怎么这些属下都变得这么现实了,眼里只有钱、只有税收。
  却又没他聪明,听到他说出这么重要的消息,对方惦记的只有皇上将要交的税,就没领会到,这件事情背后所隐含的深意。
  他们户部的未来的钱途,远大着呢。
  葛尚书不知道的是,自打他被确定会今科大考的主考之一,那些将来得称他一声‘座师’的士子,个个心情都复杂,也很无措。
  因为他那‘貔貅’之名实在太过深入人心,却又打听不到他通常比较欣赏哪种文风,这让许多人都感到有些紧张无措。
  毕竟邵丞相每次主考的风格,众人早就听说过,他更多的是起到监督,并掌控全局的工作,在没有出现什么较大争执的情况下,并不干涉出卷及评审的工作,所以凡是与他搭档主持大考的另一位主考官,在考试中都会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王兄,你是京城中人,可曾读过葛老大人的文章?”
  从一个人的文风中,往往能够看出这个人的某些偏好,葛大人一直从科举入仕起,一直都是在吏部、户部这样的衙门工作,不曾入过翰林,是罕见的不曾入翰林,却能有机会入阁的权臣。
  这也就意味着对方玕以来,更多的是从事实务,没什么文章流传在外,现在突然成为主考,让人想要找他的文稿了解一下他的情况,都做不到。
  第一百二十八章 能者上
  脱下一身戎装后, 换上读书人的打扮,王修业看着与寻常书生并无差别,面对这个问题,他微笑着实话实说的回道。
  “不曾读过。”
  听到连这位家世很非凡的王公子, 都不曾有机会拜读那葛尚书的文章, 有人不禁哀叹道。
  “唉, 这次怎么是由这么两位老大人主考呢?如今让我等毫无头绪,心里实在没底啊。”
  这话顿时引来在场众人的一致附和,谁都想在大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主考官的偏好,很多时候甚至能够直接决定他们是一步登天,还是名落孙山。
  根据邵丞相之前担任主考的情况,众人都知道他可能会一如既往的不负责出卷与主审,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进士出身, 做了那些,容易被人诟病, 难以服众。
  而他不曾参加过大考, 就因拥立之功直接空降到六部天官的位置上,别人同样不知道他在文风方面的偏好, 只听说他只有在发现特别有优点, 瑕不掩瑜,却被黜落的答卷时,才会表个态。
  看到在场众人一个个士所低落,有些焦躁与茫然无措的神情, 因为不知上意,王修业犹豫了一下,但他最终还是决定开口道。
  “诸位难道都没有注意到, 被圣上点选为主考的老大人,在民间都有着怎样的口碑吗?”
  有人迅速回道。
  “注意到了啊,邵丞相一心忠君,从来都是一心维护圣意,葛老大人的‘貔貅’之名世人皆知。”
  邵丞相在民间的口碑其实还不错,但是在士林之中,因其出身与晋位之途,素以佞臣著称,对方说的不过是粉饰之后的说法。
  王修业暗自叹了口气,但还是耐心解释道。
  “邵丞相从来都是一心忠君为民,葛尚书则是一心忠国为民,所以他们身上最大的共同点除了忠心为国为民,还有就是做人做事都很务实。”
  既然二位主考都是做人做事很务实的风格,那么他们偏向的风格,当然是不言而喻,而这么两位既然能够得到皇上的信重,让他们负责主持新帝登基继位后的恩科,也间接证明了皇上的某些用人态度。
  在场反应过来的人,纷纷给王修业道谢致意。
  “多谢王兄的指点之恩,在下没齿难忘。”
  知道了大概方向,足以让这些人踏实许多,这场大考关系到他们所有人的前程,谁都想要竭尽全力的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随着这场规模不小的士子聚会结束,只剩下几位京中相熟的同窗故人后,有人不赞成的说道。
  “王兄为人,实在坦荡大方。”
  “是啊,那些人自己领会不到,考成什么样,都是他们自己的事,王兄何必将这么关键的消息,就这么当众揭穿。”
  王修业知道这些人的心思,他们也未必能领会得到这一层,想的却是希望他只对他们这些熟人说,别告诉外人,为他们增加对手。
  “反正大家都是各凭本事,让大家都能知道方向,这样的考核结果更为公平。”
  务实的方向,意味着上面最为重视的,是他们这些人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的见解,并不注重文章本身是否做得花团锦簇。
  这是对考生的积累与眼界要求最高的一种考核方向,有真才实学的人,知道了这个方向,一定能好好展现自己的能力,不用惦记着为讨好考官那未知的偏好,努力堆砌辞藻。
  不管他这次参加大考的成绩如何,就凭他这趟在原州之行中取得的功劳,也能正式入仕,家中那些叔伯再也阻止不了他。
  所以王修业不像他这些同窗故人,有种将要参考的所有人都视为竞争对手的想法,他更希望皇上能如愿选出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为官。
  毕竟他们将来很有可能会同朝为官,跟务实的同僚合作,与跟那些只会讲圣贤之道的人合作,感受绝对不同。
  鲁肃忠听说这个消息后,回到东江会馆,就赶紧叫上张青亭等同乡,将王修业的判断说了一遍。
  “……那位据说是出身于侯府勋贵的王公子,待人真是大方,这么重要的事,竟然就那么当众说了,这份心胸与豁达,实在令人钦佩。”
  张青亭深有同感的点头附和,随后面带歉意的拱手道。
  “是在下浅薄了,听说鲁兄要出去参加聚会,还持不支持的态度,试图劝阻你,没想到鲁兄这次出去的收获竟然这么大,让我们都能跟着受益无穷。”
  眼看过两天就要开始会试,纵然是张青亭这种在乡试中成绩很好,被许多人看好的才子,也不免有些紧张,既要为会试期间所需之物做准备,还想尽量多看两页书,说不定能用得上,实在无心外出。
  鲁肃忠不以为意的摆摆手道。
  “张兄不必如此,你劝我也是出于好意,这次能打听到如此重要的消息,实属谁都没有料到的意外之喜,我这心里总算踏实了,接下来可以安心看上两页书了。”
  戴学林神情肃然的躬身拜谢道。
  “多谢鲁兄,不仅那位王公子令人可敬,鲁兄在知道这么重要的消息后,愿意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的举动,也实在令人钦佩。”
  有人跟着附和道。
  “是啊,王公子与鲁贤弟都是品性纯良的君子,为人做事才能如此坦荡大方,让我等都跟着受益。”
  因为年轻,再加上又是第一次参加大考,鲁肃忠显得有些浮躁,此前的人缘其实不算太好,也就张青亭能对他格外宽容照顾一些。
  现在听到这些平日里只有些点头之交的人,都这么夸赞他,反倒让鲁肃忠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关键还是王公子大度,在下不过是略尽应有之义而已,当不得各位如此盛赞。”
  宫里的安常煦听说这事,也有些意外。
  “这位王家三公子,倒是难得,也不知道他是因为对自身的实力很有自信,还是因为知道凭他这次的功劳,一定能够入仕,才能这么大方。”
  邵丞相提点罗次辅的事,不是什么秘密,京中那些官宦人家中,有要参加此次大考的子弟,现在基本都已得到消息,只是不曾对外透露过而已。
  安常煦知道这件事后,还在盘算着这两天要不要派人出去放风声,结果却被王修业先一步给捅了出去,关键是人家可能并不是长辈那里得知消息,而是他自己凭实力得出这个结论。
  陈凤琪对这个长相气质同样很出众,却远不如柱国公府的那位长孙在京中名声响的少年,印象也很不错。
  “嗯,这个孩子是个好的,小小年龄就父母双亡,家里又是那么个情况,他却能长成这幅光风霁月的模样,实属难得。”
  所以她才能放心的任由对方留在李常欣身边,这个少年虽然年岁也不大,却是个性格沉稳有城府的,正好可以和李常欣的性格形成互补,帮到李常欣。
  不过对方若是有心想要走文臣之途,她也不会为了李常欣,就想耽误人家的前程,只是根据对方的表现看,陈凤琪认为对方真正想做的应该是武将,科举不过是他用来迷惑家人的表象。
  因为事关李常欣,那王家的情况,早被安常煦安派人重点调查过,知道王修业在宣武侯府的处境,若是易地而处,他不觉得自己能像对方那般隐忍。
  宣武侯府袭爵的长房,被已过世的老太太给宠得没能力不说,还心胸狭隘,五房的野心与其能力不相匹配,靠着他爹与他二哥的荫庇,才能执掌定北军,同样防着二房的侄子。
  二房对宣武侯府的贡献与功劳最大,结果就因死得早,一双子女明明是在自己家,却过得宛如寄人篱下,受人钳制与打压,连宣武侯老夫人都不方便对二房多照顾一些,因为那样会引来其他人的不满与忌惮。
  “常欣总说他很有心眼,好在没有什么坏心,能在那种环境中,养出这种坚韧而又大方的心性,确实不容易,他这次若能考个进士出身,我就将他安排到兵部,成全他的理想。”
  说到这些,安常煦又忍不住吐槽道。
  “他那个五叔,若不是由先帝钦定的大将军,我真想赶紧将他撤下来,北方蛮族前年也是损失惨重,所以这一年多只能实施一些扰边之策。”
  “可是定北军现已钱粮充足,完全可以主动出击,狠狠的给对方来个教训,结果,他就这么一直被动的防守,仿佛被吓破了胆子,一点都不敢越边。”
  陈凤琪当然知道那有些人想要种韭菜,养一茬割一茬,可以多捞军功与犒赏的盘算。
  “王家的老二,也就是那王修业的父亲早早战死沙场,真是可惜了,等到常欣他们成长起来后,就将人换了,让这种私心重的人占着如此关键的位置,绝非长久之策,让一个家族长久把持一军的旧制,也不可取。”
  这话正合安常煦的心思,他赶紧回道。
  “奶,我也有这个想法,就是考虑到那些人中,大多都是忠心为国的忠臣良将,要顾虑到他们的感情,不知该如何安排才好,不知您对此有何高见?”
  “定期换防,能者上、庸者下,就算顾虑到他们是世代尽忠为国的人家,嫡系挑不出有能力的人,就从旁支中选,也不能让一些能力不足,还私心特别重的人,占据这么重要的实权位置,他们在关键时候担不起重任不说,还会造成无谓的伤亡损失。”
  安常煦深有同感的点头。
  “奶说得对,就是您说的这么回事,可惜,这些事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尤其是人才,我们最缺的就是可用的人才,这么诺大的一个国家,怎么能只有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途径呢?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军中虽被那些王公贵族把持着,但是只要朝廷拿出应有的态度,管得紧一些,尽量避免冒领功劳的现象出现,底层将士还能有机会出头。
  可是朝中其它位置的晋升机制,就太过僵化了,进士出身几乎成了唯一晋升之径,考个进士,不管有没有真才实学,起点就比旁人超出一大截。
  低层官吏纵然能力出众,经验更为丰富,在不是立下什么大功的情况下,一辈子都难得到晋升。
  谁也不会想到,去年刚考取过状元的安常煦,此刻正在吐槽科举取仕制,在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以及还没有入仕的读书人心中,他这个唯一参加过科举,还成功考取状元的皇帝,绝对是与他们一个阵营,他们之间存在着天然亲近的关系。
  说起这些,陈凤琪也忍不住头痛。
  “你刚才不是还说,要一步一步来,耐心点吧,只要我们先立下目标,再逐步完善,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我就是有些担心,也许我这一辈子都实现不了这些目标。”
  这种突如其来的沮丧与茫然,是人之常情。
  陈凤琪伸手拍拍他的肩膀道。
  “只要我们能将某些种子以适当的方式种下,它在将来总会开花结果,我们实现不了目标,留给以后的人完成,也是一样,我们只要在当下尽心过,能尽力处理好眼前的事,就是今生最大的成功。”
  例如眼下将要举行的会试,连考九天,吃喝拉撒睡,都在那么一小间号房里进行,对人进行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打击,实在很不人道了一点。
  可是即便如此,他们眼下也只能遵循旧制,先这么做,等到有能力后,才能逐步对这些进行改善与调整。
  看到陈凤琪说完之后,就站起身,一幅打算开的样子,安常煦赶紧跟着站起身,有些幽怨的说道。
  “奶这是又要去后宫了吗?您这两天怎么变得突然喜欢去后宫了?
  安常煦对此是实在感到有些酸,也有些费解,毕竟他很清楚,他祖母是位非常耐得住寂寞的人,向来不喜欢应付那些不熟悉的人,尤其是那些与她没有共同话题的人。
  看他那难掩郁闷的神情,就知道这家伙在想什么,陈凤琪淡淡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