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外,现在还是一片空地,远处是几间小平房,看上去很不起眼。
井熙的眼睛看着远方,脑子里却依然想着实验设计。
温度和压强的调节,怎么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出恰当的缓冲层,以及完美的单晶。
“温度还要再调低一点,”井熙想,“蓝宝石的导热性较差,容易造成热应力失配。”
事实上,井熙知道还有其他几种衬底可供选择,比如氮化镓晶体衬底,还有碳化硅和硅衬底,但是这些的制作工艺太麻烦,尤其是氮化镓晶体衬底,至少也要等她完成第一次制备,才有资格考虑这种材料。
更重要的是缓冲层。
井熙遥望着远处,天与地的交界处,是一线不大起眼的矮树丛,灰绿的颜色带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更重要的是,恰到好处的柔化了天空与大地之间的边际感。
对了,铟!井熙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
这同样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原子序数49,银白色,质软,和镓同属3-a族元素。
它的延展性极强,性软,可塑形强,而铟镓氮层比起氮化镓层来说,稳定性更强。
“试试吧。”井熙抹了一把脸,重新回到实验室,决定重新调整实验计划。
第一次,失败。
井熙把反应室的温度下调到560c。
第二次,铟,稼和氮原子一一沉积在衬底上,就像是一个精美的积木模型,在缓缓搭建中,一起看起来很顺利。
只可惜,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图像,依然还是失败。
井熙再一次把温度又往下降低了10c。
第三次实验开始。
三种原子逐渐沉积在衬底上,形成了一层缓冲层,然后温度继续升高,因为氮化镓晶体层需要的是更高的反应温度。
这一步依然很不好做,氮化镓层的生长温度高,可是高温导致的原子分离却容易形成不均匀的铟合金,从而导致无法产生激光所需的单色相干光,因此这一步需要特别小心,然而,随着铟浓度的升高,这种晶体生长过程只会越来越困难。3
第三次实验,依然失败。
科学研究就像是在漫长的黑暗中匍匐乱走,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然后一点点的,接近那个正确的答案。
晶体的生长缓慢而坚定,人类则像魔法师一样,在看不见的原子层面,努力寻找某个世界的开关。
开关关闭的时候,一切晦暗,而当经过无数努力,终于触碰到关键一刻的时候,刹那间,满室生辉。
第二十七次实验完成,井熙在实验记录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氮化镓晶体,终于做出来了。
她深深的松了一口气,精疲力竭的坐在椅子上,忍不住笑起来。
安和半懂不懂的站在边上,低声问另一个助理:“这是终于成功了?”
马晓丽用力点头,非常高兴的说:“嗯,成功了。”
“这个东西……很了不起?”他问。
老实说,安和现在在实验室里呆得有点焦虑。
他本身擅长的领域是机械和电气化,对于半导体这一块了解得不多,更何况还是更高精尖的纳米级半导体新材料了。
他都想不通,自己当初是为什么会被招进来的。
马晓丽不知道安和心里的纠结,现在只有纯粹的高兴:“非常厉害,我虽然没怎么追踪过这一块的论文,但是也知道这种氮化镓晶体制备是如今的研究热点。”
“但是国外的实验室肯定已经做出来了吧?”安和问。
如今的国人还存着天然的不自信,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总觉得什么都是国外更厉害。
马晓丽本身的水平也有限,闻言迟疑的摇摇头:“我也不清楚,但是国内,咱们肯定是头一个!”
“那也很不错了!”安和一方面依然觉得心虚,一方面又终于不用再担心实验室解散自己失业的事情,心情很复杂的点头。
转脸,他又请马晓丽帮他做了一个参考书单,决心好好恶补一下这一块的知识。
李文远不好意思的也要了一份。
就算水平有限,他们也必须拿出两百分的力气,努力追赶。
谁都不愿意做那个被抛在后面的。
今天因为实验顺利,他难得按时下班,一回到家,就看见儿子女儿开心的笑脸。
李文远的儿子和他很像,老实乖巧,女儿则有点像他妻子,带着几分泼辣劲。
这时候小姑娘正眉飞色舞说起班上的事情。
“王文娟她们家刚搬了新家,说是两室一厅的大房子,在班上到处炫耀,请了一圈人就是没叫我,有什么大不了的,到时候我们搬新家,我也绝对不会请她来。”
她如今念初二,正是懵懵懂懂又有些尴尬的年纪,王文娟以前是她最好的朋友,后来两个小姑娘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闹翻了,从此以后,就跟两只斗鸡似的,什么都要争一争。
李文远的妻子还生怕事情闹不大一样,在旁边用力给女儿加油鼓劲,只把李文远逗得苦笑:“你们以前不是好朋友嘛,朋友间闹点小矛盾说开了就好,没必要斤斤计较。”
“明明是她斤斤计较,”小姑娘一哼,觉得她爸说话可真够没意思的,“再说了,是她先笑话我家还住在筒子楼里的,有什么了不起的,到时候咱们搬去更大的家,羡慕不死她。”
“就是,”李文远的妻子也用力点头,“羡慕不死她!”
李文远还能说什么呢,也只能无奈的微笑了。
吃饭的时候,李文远的妻子又问起丈夫在实验室究竟做什么。
李文远摇摇头:“这个签过保密协议的,不能随便往外说。”
“保密协议!”小姑娘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听起来可真神气!爸,你是不是在保密单位上班?”
李文远笑:“不是,就是一个外企的实验室。”
她女儿兴趣不减:“那里头外国人多不多?我听说他们的头发颜色可多了,还能变来变去的,是不是真的?”
这个年代即便是京城里,大街上也很少能见到外国人。
李文远却摇头:“实验的负责人是咱们国家的人,而且还是个年纪不大的女生,现在还在清北读书呢。”
“这么厉害的!”李文远的女儿睁大了眼睛。
“可不是,所以你也要好好读书,以后说不定也能这么厉害呢。”他鼓励道。
小姑娘特别用力的点头。
————
井熙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把第一阶段的论文写完了。
高质量氮化镓晶体的制作完成,是她攀登科研桂冠的第一步,目前看起来,这一步走得还算顺利。
而这一篇重量级的论文,也将是确认她第一发现者身份的重要证明——可以青史留名那种。
但是与此同时,这篇论文一旦发出去,她和其他大型实验室之间的进度差距又将被重新抹平,而且,对方有更多的研究员,更先进的设备,当然,还有更多的经费。
但是井熙会对此感到害怕吗?
当然不可能。
关于氮化镓晶体制备的论文,井熙也一度犹豫要投到哪个期刊。
之前已经刊登过她文章的半导体类顶级期刊ei当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井熙犹豫了片刻,还是选择了science。
大概在这两个科研领域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任何一个科研从业者的执念了。
井熙这篇论文并不长,一共只有三页,主要是对氮化镓晶体制备技术的阐述,数据和图表也同样都非常精简。
science的编辑收到这篇来自遥远东方论文的时候,却下意识的一愣。
氮化镓是如今非常热门的前沿材料之一,也是挑战蓝色发光二极管这个世界级难题最有希望的材料。
红色、绿色发光二极管已经发明出来快三十年了,但想要把发光二极管用于照明,还需要蓝色发光二极管,只有凑足红绿蓝三原色,人类才能通过二极管获得稳定的白色光源。4
一旦解决了蓝色发光二极管的问题,“人类历史上第四代照明”最大的技术障碍就将被扫除,led灯这种全新的照明方式,也将点亮白炽灯之后的时代。4
审核这样的论文,编辑的神情都不由自主更加慎重起来。
这是一篇看起来规范而精确的论文,言简意赅没有一句啰嗦,但是充足的数据和图片支撑,让它看起来似乎完美无缺。
编辑忍不住摇头:“难道这个世纪大难题,真被一个东方人给解决了?”
他努力约束住自己奔腾的思绪,把这篇论文先是交给大编辑过目,大编辑也点了头,才寄给了三位专业审核者。
science的专业审核者都是业内绝对的大牛,他相信,这些人很快就能给他答案了。
阿道夫.霍姆是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平时除了实验室的工作,就是帮助导师处理各种工作上的信件。
今天一大早,他又看见了一篇science寄过来的稿件。
即便是导师这样获得过不少荣耀的研究者,依然以成为science的审稿者为荣,向来也很谨慎的对待这份工作,不过,作为导师的学生,阿道夫.霍姆依然是这些论文的第一轮审核者,有时候导师甚至还会要他写心得报告。
敢往science投的论文水平可不会低,哪怕只是简单的心得报告,也很不容易。
阿道夫.霍姆深吸一口气,拿出了这篇论文,可是看到氮化镓晶体制备这个标题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然后飞快的往导师的办公室跑去。
安东.哈姆斯沃思是一个大胡子男人,外表粗犷强壮,很难叫人相信他其实在精细半导体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看到自己的学生屁股着火一样冲过来,安东.哈姆斯沃思皱了一下眉头:“冷静点我的孩子,发生什么了?”
可是当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他身上的镇定也全没了,挥舞着手里短短的论文,就开始赶着实验室里的科研狗,要他们尽快复现这次实验。
这篇论文足够短,也足够简单,完全足够让任何一个优秀的实验室在几天之内就得出结论。
三天以后,大胡子神情严肃的看着stm图像,他底下的研究者大气都不敢吭。
“很显然,这个竞争对手已经完成了我们都没能完成的工作,”他摸着胡子抱怨道,转而又吆喝起来,“不过不用担心,实验室所有年轻人都给我马上动起来!我要你们尽快消化完这个实验,然后一口气攻破蓝色发光二极管这个大难题,我相信,我们必将获得最终的胜利!”
类似的话,在不少知名的半导体实验室都响了起来。
谁不想解决这个世纪难题,成为新一代照明的开创者?
不说滚滚而来的名气,就是肉眼可见的巨大利益,也同样催动着这些庞大的试验机器开足马力,加速工作起来。
所有人都争先恐后想要摘到这颗明珠,但是目前看起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方人暂时拔得了头筹。
“jingxi?”有好事者特意去查了这个人之前的论文,发现这个jingxi不但论文篇幅少,而且研究课题还特别零散,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灵气十足,但是不那么专一的研究者。
“大约只是运气好吧。”不少人如是想。
好运气的井熙这时候正在写另一篇论文。
论文内容是关于双频激光干涉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