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他 > 黄天之世 > 黄天之世 第753节
  丁零部落以北海为中心逐水草而居,曾经也算是一个大部落, 但是自从被檀石槐带领的鲜卑击败之后,丢失了大量的草场之后,便一蹶不振,不值一提。
  北海就是如今的贝加尔湖,苏武牧羊之处就是在北海的周边。
  漠北的西面是呼揭,西北方是坚昆,两部加起来控弦之士不过五万,不然也不会被赶到如此偏远的地方。
  许安计划在将漠南和漠北两地分为三处行省,分别为漠南行省,漠东行省,北疆行省。
  州牧制现在基本已经是形同虚设,各地既不设刺史,也不设州牧,而是该设巡抚,其大部分的职权也被承宣布政司, 提刑按察司,兵备都护司三司分担。
  各地已经开始实行行省制。
  第一处行省, 是现在明军的占据漠南地区,这里将会被划为漠南行省。
  漠南行省,西起受降城,在并州朔方郡高阙关西北的漠北草原地带,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
  东至弹汗山,曾经鲜卑单于庭的所在地,南至并州,北抵北疆行省。
  第二处行省,漠东行省将会包括上谷乌桓的塞外牧场、三郡乌桓掌控的塞外地区,以及东部鲜卑的南部地区,也就是饶乐水和乌侯秦水流域地区。
  西起弹汗山,边界于漠南行省相接,东至大辽水,与扶余国相接,位于玄菟郡以北。
  南至幽州,北抵北疆行省。
  第三处行省,则是原本鲜卑诸部占据的地方,设为北疆行省。
  南抵漠南、漠东两处行省,北接丁零,西至坚昆, 东到大鲜卑山。
  许安并没有想要留下鲜卑的想法, 他准备如同对待南匈奴一样对待鲜卑, 将其从此除名。
  既然鲜卑除名,大鲜卑山的名字自然是不能留下,因此大鲜卑山也被改名,改为了“北山”。
  三处行省,许安都准备迁移内地民众去填补空缺。
  漠南和漠东实际上都已经存在相当一部分的汉地民众,只有漠北暂时没有人迁移过去。
  那些被俘虏的鲜卑军卒,许安选择将他们全部充为劳役,编入劳改的队伍,在汉地和北地三省修建道路,修筑建筑,等到达到了一定的劳动期限才会将其释放。
  如今能对北疆行省造成些许的威胁,也只有丁零、呼揭、坚昆三部,许安准备让吕布带着骁骑营对这三部进行一下友好的访问,以保证北疆行省的安全。
  如今的漠北和漠南,除去鲜卑人之外在没有兴盛的大部族。
  漠北漠南地区之所以没有长久的被华夏所占据的原因有很多。
  后来崛起的突厥,蒙古,虽然被唐、明所击败,但是无论击败多少次,都没有办法彻底的清剿其残余势力,自然是不可能移民过去。
  现在突厥,蒙古还没有崛起,草原之上也没有那么的人,如今草原之上的霸主还是鲜卑人。
  而鲜卑现在已经匍匐在了明军的脚下,被明军一网打尽,西部鲜卑被诛灭,东中两部鲜卑也已经覆灭,其统领全部身死,剩余的残余势力根本没有多少。
  另一点就是,儒家文化影响着的封建王朝,甚至会做出主动放弃疆域的举动,或是为了削减开支,或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
  不过现在的明庭并没有受到这种儒家的影响,而现在的儒家也没有彻底断掉脊梁骨。
  现在的儒家,仍然有治公羊的人存在。
  仍然有人赞同,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不过现在明庭已经有了新的思想,这个思想并非是儒家,也并非是法家,而是经过了许安修正之后的太平道思想。
  太平道思想已经随着太平道的传播的越来越广泛,太平道也逐渐脱去了宗教的外衣,向着思想的方向发展。
  而许安作为明国的开国君主,无论是在军中还是民间都有着极高的威望,现在他所做出的决定,基本上没有多少人会反对。
  如果许安想要推广一件政令,那么基本可以说根本就不会遇到太大的阻碍。
  迁移民众前往西域的计划已经制定了出来,并且也确实开始实行。
  移民开拓的北疆的计划自然是不会有多少的人反对。
  现在草原的霸主已经成为明军,安全已经有了保障。
  北迁计划必须要实行,否则这片土地之上,必然还会出现新的部落。
  而那个新生的部落他们将会在中原再度发生的动荡的时候威胁到华夏,甚至影响其存亡。
  这一次的绕乐水大胜将能够长久占据北疆。
  只要移民计划能够顺利实行,长久占据北疆并非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中华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
  许安准备再派遣一支探险队,在稳定了丁零之后,再向着更北方插上明国的旌旗,修筑一些建筑。
  不需要发生什么,反正先把旗帜插上,然后把地图修改一番,将那里的土地划为疆域之内。
  将其收归于法理之中。
  “鲜卑利亚的名字就别叫了。”
  许安沉吟了片刻,对着一旁的许攸的言道。
  “回去让中书府舆图上的地名改成‘北原’吧,也划归到北疆行省之中。”
  许攸微微一怔,他可是知道地图上北方有多大地方。
  对于这些无法耕种,又无法利用,长久以来都处于冬季的土地,许攸不知道为什么许安这么在意。
  不过他不知道,但是也没有发问,只是低头应了一声诺。
  都划到北疆行省的范围之中其实也无所谓,反正都是无人的地方,到时候随便修几个军堡,插上几面旌旗就行。
  开疆拓土,自古以来都是君王最值得炫耀的功绩。
  设立北地三省,开辟了上万里的土地,已经是足以许安的功绩比过勒石燕然,封狼居胥。
  许安还要将北原这数万里无人的土地也纳入疆域之中,许攸虽然不理解,但是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反正一不驻军,二不住人,一个名义罢了。
  而且纳入疆域图中,在地图之上确实是要好看许多,空着一大块确实是有些不太舒服。
  不过这样以来,好像丁零就有些碍眼了。
  许攸微微一怔,他这时才发现了一個问题,他怎么好像也开始想要打仗了?
  许安自然不知道许攸心中的想法,他在思索冀州的情况。
  因为袁绍的身死,审配投降,魏国的崩溃并没有让河北之地发生太多的人间惨剧。
  大部分的城邑和乡亭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只有极少数的城池遭到了破坏。
  战乱很快得以平息,河北之地的民众并没有死伤太多。
  汉魏两庭隔河相望,虽然频繁交战,但是战火一直都是在黄河沿岸以及青州进行,河北之地也因此得以保全。
  收服河北冀州、幽州、青州三州人口稠密之地,又让明庭获得了上千万的人口。
  如今的明庭治下,不算西域,大汉十三州,已得七州之地。
  并州、凉州、中州、益州、冀州、幽州、青州。
  战火虽然使得大量的平民死去,但是太平道当家作主,也使得大量的奴隶被解放,大量的流民重新入籍,粗略的估算,收纳了黄河以北冀州、幽州、青州三州之地的民众之后,现在明庭治下之民已经是超过了两千万人。
  这一数字,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了。
  自汉匈大战之后,汉帝国便不断的发展壮大,华夏文化开始向着四面八方辐射而去,影响着周边的国家,人口也开始不断的增长。
  同时期欧洲的罗马自身人口比汉帝国来说要少的多,但是却也能够占据广袤的土地。
  虽然在后期随着罗马的衰弱,罗马占据的地域也逐渐丢失,帝国末年,衰弱无法避免。
  不过这很大程度之上也是因为罗马实行奴隶制,而且罗马人的人口太过于稀少。
  但是许安要想向着北地扩张却是不需要担心人口的问题,在南方如今太平道的治下尚有两千万余人,根本不缺乏移民。
  庞大的人口基数,那么只需要粮食充足,环境良好,人口便能够飞速的增长。
  一旦移民的数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中华文化也将取代北疆的游牧文化。
  就算真的到了帝国的末年,发生叛乱或者是其他的事情,同样的文化相互交战,到最后无论是谁取得胜利,都不至于使得文明断绝。
  用一句较为粗俗的话来说,就算肉烂掉,肉也必须烂在自家锅里。
  “漠北、漠南……”
  许安看这不远处的易京城,突然想到一件事。
  因为文化的影响,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背井离乡,离开故土,除非实在是没有了活路。
  移民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但是有一批人确实可以让他们先强行移民出去,为后来的移民打下基础,而那些人被移民出去,不仅能够降低其在中原地区的影响,而且也能够压制当地游牧部落。
  “传信给刘辟……”
  许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低声向着徐鸿下令道。
  徐鸿的神色先是疑惑,而后变得有些古怪了起来,最后也是跟着笑了起来。
  许安的办法很简单,河北那些世家豪强既然根深蒂固,和他们斗的也烦,公审结束之后,便将有罪的大部分的豪强世家都迁往北地三省,充实边防,一举两得。
  当然不是举族迁移,而是迁移一部分,肯定不能让其势力太大,毕竟要保证他们就算去往北地三省,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尽量保证没有反叛的可能。
  “暂时就这样吧。”
  许安摆了摆手,示意徐鸿退下。
  一时间他也没有万全之策,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毕竟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正在走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下一步便是在各地征集愿意迁移到北地三省的民众,给愿意前往北地三省的移民开出一系列的优惠条件。
  那些移民将会接受一定的军事化的训练,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牧民。
  移民将会优先将原来漠南地区放牧的汉民调往北疆行省,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经验,而且适应了草原的生活,然后将新移民调往漠南和漠东两处行省。
  北疆的鲜卑人除极少数外,将会被送到漠东和漠南两处行省,还有一部分人将会被送凉州,武安郡那里还有广袤的牧场,当初西部鲜卑主力被击溃,那里一直是地广人稀,正好填充一下空缺。
  许安轻拍了一下马颈,安抚了一下座下有些不安的战马,思索起了西域的情况。
  如今西域诸国大部分都已经臣服,除去大宛国外,只有最北方的乌孙、车师两国暂时没有臣服。
  不过乌孙和车师两国的军力也并不强悍,当初被汉军驱逐的北匈奴到达车师和乌孙两国之时,先后击败了两国,他们只是相对于西域的小国要稍微强悍一些,无论是面对明军还是鲜卑都完全不够看。
  若是真有实力,西域也不会是分裂的情况,早就完成了统一。
  乌孙和车师两国的臣服马上也要成为了定局,郭泰重开西域都护府后不久,便邀请了两国的使者参观新修的辽西城,同时适当的展露了一下武力。
  五千全副武装的武骧营骑兵一露面,便让两国的使者战战兢兢,几乎难以言语。
  西域各国的冶炼水平参次不齐,尤其是是车师和乌孙位于更北方的两国,他们的冶炼技术甚至还不比不过鲜卑人,他们的武器装备极度的落后,面对着甲坚利刃的明军,一瞬间便明白了差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