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他 > 姜六娘发家日常 > 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237节
  姜二爷点头,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姜松拍了拍二弟的肩膀,语重心长地教导道,“虽说纳妾纳色,但也不能选心机太重、掐尖要强的,否则放在院里定会惹是生非。”
  大哥喜欢没脑子的女人,大嫂和他的两房妾室都是如此。不过姜二爷不敢把这话说出口,他怕挨揍。
  两兄弟回到府中,先去北院见母亲。进院却见院中跪着好几个人,兄弟俩都愣了。
  两兄弟一进院,跪在院中的张姨娘立刻向姜松投来求助的眼神。看到院中跪的多是自己院里的人,屋中见跪在地上的二郎和二丫头,还有站在母亲旁边的妻子、大郎和三郎,再想到回府路上自己教导二弟的话,姜松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
  陈氏见到丈夫,眼神有些雀跃,不过她刚被婆婆骂了,此时不敢开腔,只抬手行了礼。屋中的几个孩子也跟着行礼。姜老夫人的脸,却沉得厉害。
  姜二爷很有眼力,跟随大哥给母亲行礼后便退了出来,不掺和大哥院里的事。待回到西院,姜二爷问妻子,“究竟发生了何事?”
  雅正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然后道,“母亲发怒,是因筝儿和二郎为了维护他们的姨娘撒谎,还将罪名扣在了三郎身上。二爷说筝儿也跪在地上?”
  姜二爷点头。
  “她的伤势,这下又要加重了。”雅正有些心疼姜慕筝。
  二郎和二丫头都是好孩子,只是摊上了个不知事的姨娘。姜二爷不便多说,只道,“既然筝儿搬过来养伤,你明日便派人再请郎中过来给她瞧瞧,让厨房里也留意着她的饮食。”
  北院里,姜松听刘婆子讲完事情经过,脸色更加难看了。他压了压火气,开口道,“是儿无能,让母亲受累了。”
  姜老夫人的确气坏了,“张英娥不能再留了。”
  “儿明白。”
  “二郎小小年纪,便学会了他姨娘的歹毒心肠,竟把罪名往三郎头上扣!”姜老夫人的语气极重。
  姜三郎小小上前一步,“祖母,二哥他没……”
  姜老夫人一瞪眼,姜三郎吓得不敢吭声,又退了回去。
  姜二郎跪在地上,头用力低着。院里跪着的张姨娘跪爬几步,苦苦哀求道,“老夫人,大爷,千错万错都是奴婢的错,都是奴婢害二姑娘的,请大爷罚奴婢一个人,饶了二少爷和二姑娘吧。”
  姜老夫人一个眼神,便有婆子上前堵了张姨娘的嘴。
  屋内,姜大郎撩衣袍跪在二弟身边,“罚三郎的是孙儿,与二弟无关,请祖母惩罚孙儿吧。”
  姜三郎也连忙跪在大哥身边,“儿有错,请祖母别罚大哥和二哥,罚孙儿吧。”
  :。:
  ------------
  第469章 女人哭起来最可怕
  姜二郎也开口请祖母和父亲不要牵连大哥和二姐,说这都是他的错。
  见小哥仨争着认错,姜老夫人和姜松的脸色好看了不少。姜松见母亲面带疲累,便与她商量道,“母亲,此事交由儿来处置,可好?”
  姜老夫人点头。夫死从子,长子已经开口了,姜老夫人当然不会当着一家人的面不会驳了他的面子,再说这本就是长子院里的事,若不是大儿媳不争气地被二郎耍的团团转,姜老夫人也不会插手。
  姜松转身,目光先落在了女儿身上,“筝儿脚上有伤,起来回话。”
  陈氏解释道,“老爷,不是娘让筝儿跪的,是她非得跪,妾身和娘拦都拦不住。”
  姜松点头,让婆子把她扶起来坐在椅子上。姜慕筝低头小声道,“多谢父亲。”
  听女儿的声音都在发抖,不知是吓的还是疼的,姜松心疼了。说来说去,昨日那一场事最无辜的便是女儿,该怪的……
  姜松的目光落在院中被堵住嘴的张英娥身上,挥手让婆子将她带下去,又命人关好房门,才道,“三郎,你可知你错在哪里?”
  见儿子上来就责问孙儿,姜老夫人垂下了眼皮,陈氏咬了咬后槽牙。
  三郎连忙道,“回父亲,儿错了三处。一是儿引着王小将军来北院时,不该东张西望不看路,碰洒汤盆弄脏王小将军的衣裳;二是王小将军的衣袍脏了后,儿不该领他去东院更换,应该去外院书房;三是在东院时,儿不该引着王小将军在院子里看鸟,致使二姐见院里有外客,受到了惊吓。”
  姜松满意点头,“这是你自己想明白的?”
  “是大哥昨晚告诫孩儿的,儿觉得大哥说得非常对。”姜三郎现在学乖了,他主动认错,希望父亲能罚他罚得轻些。
  陈氏不满地瞪了大儿子一眼,怪他胳膊肘往外拐,帮着二郎欺负自己的亲弟弟。姜老夫人却将目光落在长孙身上片刻,满意地点了点头。
  姜松又看二儿子,“二郎,你可知你错在何处?”
  姜二郎低着头道,“事发后,儿不该哀求大哥,请他与我一起欺瞒长辈,妄图大事化小。”
  三郎的错,大郎给他分析的那般清楚,二郎的错大郎大却没有跟他讲明白。姜松没有多讲,又问大郎,“大郎,你呢?”
  “回父亲,是儿跟二弟提议此事先瞒着祖母和母亲,免得她们跟着生气。但儿弄巧成拙,让祖母和母亲生了更大的气,还害得二妹伤势加重,请父亲责罚。”姜大郎回道。
  姜松点头,又问,“若依着你与二郎商量的,此事当如何解决?”
  “儿与二弟想拖上一日,等父亲回来后,请父亲示下。”姜大郎停了停,又继续道,“张姨娘虽有错,但她毕竟生养了二妹和二弟,儿与大姐、三弟儿时穿的衣裳鞋袜也多是出是姨娘做的。所以儿想请父亲示下,让张姨娘搬去庄子上……”
  还不等儿子说完,陈氏就急了,抬手就拉婆婆地衣袖,“娘!”
  姜老夫人狠狠瞪了大儿媳一眼,让她闭嘴、放手。陈氏咬牙放手,阴沉沉地盯着庶子,本以为他不声不响是个没出息的,没想到竟这么有心眼!让张英娥去庄子上过清闲日子?想得美!
  姜松看姜二郎,“你也是这么想的?”
  事情闹到这一步,姜二郎也豁出去了,如实道,“回父亲。姨娘是为二姐的婚事着急,才犯下如此大错。若姨娘还留在府中,儿怕她再犯错,请父亲成全。”
  姜慕筝扶着椅子要起身请求父亲成全,却被姜松抬手制止了。姜松思量片刻,点头道,“也好,就……”
  “就让她去八里庄吧。”姜老夫人接了话。
  听到婆婆居然帮着张英娥说话,陈氏急得跺脚。
  祖母将姜家庄给了二弟,张英娥犯错被逐出府,住到姜家庄去确实不合适。姜松便道,“就去八里庄。”
  “多谢父亲。”姜二郎与姜慕筝齐声道谢,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姜松又道,“你们三个,每人去写两千字思过书,写好了拿与为父看,写不好的,不准用饭、睡觉。”
  “是。”哥仨齐声应了。
  姜松又对女儿道,“筝儿回房歇息。”
  待孩子们都出去后,陈氏才道,“娘,怎么能让张英娥去庄子上呢,这样太便宜她了!”
  姜老夫人本想臭骂大儿媳一顿,但看着她蠢不可及的模样,竟连口也不想张了,只对姜松道,“你自己选的媳妇,自己领回去教!”
  “是。”姜松惭愧,领着妻子回了东院。回到自己房中,陈氏就忍不住了,站在丈夫面前呜呜哭了起来。
  看着她又委屈又不争气的模样,姜松张了几次嘴,最终却只叹了口气,从架子上取来布巾给她擦脸。
  姜慕筝被抬回西院后,姜二爷先让裘叔给她施针、用药,然后温和道,“你这伤得仔细养着,这两日不要出屋了,就在房中与燕儿和留儿一起用膳,却什么就与你二婶说,都是自家人,不必拘礼。”
  “是。”姜慕筝哭得眼睛肿肿、嗓子沙哑,不敢抬头看二叔。
  看她这可怜的小模样,姜二爷很是心疼,便给她交了个底,“你爹一直记着你的婚事呢。他说你性子软,怕你远嫁或嫁入高门大户受委屈,便想从下一科的举子里为你择婿。不只要人品、学问好,还要家里人口简单的。待你们成亲后,我们会在京中或京畿给他寻个差事,再给你们夫妻置办一处宅院。至于以后你们能把日子过成什么样,还要看你们自己的本事和造化。”
  “我,呜呜,哇——”姜慕筝本想道谢的,谁知一张口就忍不住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她这一哭,真把姜二爷吓着了,连忙哄道,“筝儿莫不是担心以后会像你姑姑那样?你放心,你爹与二叔都想到了这一层,不会再让你受那样委屈。筝儿若还是信不过,待举子们入京后,你去街上转转,看上哪个咱们就选哪个!以后嫁过去若夫家敢欺负你,二叔把他们都抓到京兆府大牢里关起来!”
  姜慕筝破涕为笑,用力点头。
  姜二爷从跨院回到正房,喝茶压了压惊,犹有余悸地与妻子道,“果然是名师出高徒,筝儿哭起来那阵势跟你那时不相上下。”
  雅正……
  ------------
  第470章 思过书
  西院摆饭时,东院内一片冷清,被丈夫狠狠说教一顿的陈氏连灯也不点,两眼无神地望着窗外的新生的月牙,
  前院书房内,大房哥仨正在挖空心思地凑齐两千字的悔过书。出乎意料的,最先写好的是姜三郎。他搁笔提起悔过书晃了晃,待墨干了便美滋滋地跑去会客厅找父亲。
  姜松接过来,面无表情地看了一遍,又递回去,只说了两个字:“重写。”
  本以为能开饭的姜三郎不敢反驳,愁眉苦脸地返回书房,趴在桌子上不动了。大郎问道,“父亲怎么说?”
  “父亲让我重写……大哥,我好饿啊……”姜三郎捂着肚子道。
  大郎和二郎相视一笑,大郎道,“拿过来给我看看。”
  姜三郎连忙将自己的悔过书递过去,大郎看完后总结道,“叙事不清,思过之意不深,书写不够工整。”
  姜三郎趴在桌上,闷闷地道,“爹偏心,如果是二叔写成这样,爹一定会夸奖他,让他去吃饭。”
  “二叔会犯你过你这次犯的错吗?二叔再怎么玩乐,也从不曾将家人置于险地。”姜大郎反问。
  姜三郎无言以对,只好低头重写。写了不到一半,见二哥写完了,三郎立刻凑上去,嘿嘿两声,“二哥……”
  “自己写!”还不等三郎说完,大郎便打断他,又对二弟道,“二弟拿去让父亲瞧瞧吧。”
  “待会儿咱们一起去。”姜二郎道。
  姜大郎摇头,“父亲在会客厅等着,就是有话想分开与咱们仨说。二弟先去帮咱们探探路?”
  姜二郎到前院,将悔过书交到父亲手上。姜松看儿子写得情真意切,便将悔过书放在桌上,道,“你还有一错:为父曾说过,三郎毛躁,让他跟紧你或你大哥,你却让他单独带王纪和去北院。若是重来一遍,你该如何处置?”
  二郎想了想,回道,“儿会请和至帮忙看着元冬和柴八公子,然后再带三弟与王纪和一起去北院,然后送王纪和回前院。”
  姜松眼中闪过诧异,“为何选和至?”
  “因为和至聪明懂事,善随机应变,可托付大事。”姜二郎解释道,“宴后,凌弟带着六位小将军去花园时,王纪和要四处走动,凌弟就是让和至盯着他的。”
  姜松对和至没什么印象,但他信任凌儿的眼光,便点了头,“你姨娘去庄子上的事,是你还是你大哥提的?”
  “是儿提的。”姜二郎低着头。
  姜松道,“你二婶会去北院给你姨娘求情,请你祖母等着为父回来处置,也是你去找的你二婶吧?”
  姜二郎撩衣袍跪在地上,“是,儿知不该去麻烦二婶,请父亲责罚。”
  姜松道,“这件事上,你比为父能想到的,处理得还要好。思顺,你长大了。”
  姜二郎猛地抬头,见父亲一脸慈祥地看着自己,眼圈立刻就是红了。自小到大,他很少被长辈夸奖,不管是祖母还是父亲,对外人提起他,也只是说他“懂事”、“守孝悌”、“不让长辈操心”,这是继上次他当街拦住蒋锦宗,不让他吓唬凌弟之后,父亲第二次说他“好”,他在父亲眼里看到了认同,姜二郎低下头,不想让父亲看到他没出息地想哭的样子。
  姜松继续道,“你和你二姐,都是为父的好孩子,去用饭吧。”
  姜二郎退出会客厅擦了擦眼泪,深吸几口气才转身回了书房。见二哥回来了,姜三郎立刻问,“二哥,你怎么样,过了没?”
  按说是过了,但姜二郎还是道,“父亲提了我没想到的问题,我还要再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