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跟刘红菊因为电影票干过一架后,黄大妈气呼呼在炕上躺了好几天,世界终于安静了。
为了感谢文凤的帮衬,卫孟喜打算送她两本书,但一直没时间上市里的新华书店。
当然,她不仅要给文凤买,还得给崽崽们买几本作业本,描红本啥的,好好练练狗爬体。
文凤忙说不用破费,“嫂子我能不能看看你们屋里的书?”
“可以。”别人卫孟喜还真不敢答应,毕竟不是自己的书,可文凤这姑娘做事认真负责,不会乱翻乱动,基本拿了啥都会物归原位,还很爱惜。
进了屋,小呦呦东看看西瞅瞅,看见书桌上有爸爸的钢笔和墨水,顿时来了兴致,“姨姨,桌桌。”
陆广全看书的时候会把她放到书桌上坐着玩儿,坐得高高的,看得远远的,这不就是她最喜欢的吗?
可坐上去吧,小姑娘又不安生,这儿翻翻,那儿看看,要不是抱不动,一架子的书她都想抖落出来看看。
“咦……”从书里飘出来一个牛皮纸。
卫孟喜进来正好看见,捡起一看,不就是那天男人收到的信嘛。
可信封上的寄信地址,却是一个熟悉的地方——朝阳公社,菜花沟生产大队,就连名字也是陆老头的。
狗屁的大学同学,这分明就是老家爹娘来告状的信,这狗男人真是过分,居然再一次脸不红心不跳的欺负她不识字,睁眼说瞎话!
卫孟喜想杀人的心都有了,哪里顾得上什么狗屁的给他空间,拆开就看。
跟预料的差不多,依然是声泪俱下的告状,卫孟喜在家是怎么好吃懒做偷奸耍滑,怎么不尊公婆大逆不道,又是怎么骗钱,给他们留下五百块的外债,又是怎么戏耍他们弄成全村的笑话……哦对了,老二谋工作的事黄了,这才是陆老太最痛心的。
因为太过痛心,上次的中风还没恢复,她已经一个月没能好好吃饭睡觉了,据说还去县医院住了几天,医药费是跟大队部预支的,至今还欠着呢。
陆老头以过来人大家长的架势,要求陆广全必须好好教训卫孟喜,必须将她打得下不了炕,最好是打断两根肋巴骨才能长教训。
而陆老太的要求是,在狠狠捶一顿的基础上,还得把婚给离了,让这泼妇带着她的拖油瓶滚出家门。
可以想象,当时请人代笔的时候,这个说一句那个加一条的,代笔的人估计都得疯,所以写的信也是东一句西一句,毫无条理可言。
卫孟喜冷笑,再看后面,则是老两口统一的要求——等庄稼收完,十月份左右,他们要来金水矿一趟,名义是想念儿子,要来看看他,顺便关心关心儿子生活,咋这俩月没见钱,也没见封信。
见钱?在她卫孟喜兜里呢!
你儿子的老本都让我掏干了。
但她用脚指头也能想到,来要钱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是来捣乱,逼他们离婚的,搞不好就像隔壁黄大妈一样,来了就不愿走了。卫孟喜能把他们怎么着?撵人肯定得闹一出,到时候谁脸上都不好看,万一坏了她的事,那也是得不偿失。
毕竟,还有人看她和陆广全不爽,说不定啥时候就得咬一口呢。
虽然还没想好怎么对付,但心里做好最坏打算——你敢来我就敢打,不把你屎打出来算我输。
今儿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大忙人陆广全居然按时下班了,还是带着四个娃一起回的。卫红卫东跑得快,已经扔了书包领着红烧肉出门了。
卫雪卫国默默地跟在爸爸身后,眼神里带着渴望。尤其小卫雪,眼睛红通通的,欲言又止。
卫孟喜挺心疼的,上辈子他死了也就死了,孩子们彻底断了念想,可这就在眼前他也不关心疼爱一下,要他这爸爸有何用?
她今儿的心情本就不好,此时要不是孩子在跟前真想跟他吵一架。
男人不知道妻子的菜刀为什么剁得这么响,看缸里水只剩一半,默不作声摸出扁担水桶就上后山去了。
“妈妈,咱们家是不是……”忽然,卫雪乖乖走过来,拉着她的手晃了晃。
“怎么啦?”
小姑娘咬了咬嘴唇,大眼睛里闪着难过和担忧,仿佛下一秒就要被赶回老家,“咱们家是不是没钱啦?我们,可不可以不回老家?”
卫孟喜一头雾水,什么回老家,什么没钱了。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刚才下班的时候,卫雪被李茉莉叫去玩儿,路过值班室的时候正好听到爸爸在打电话,听着是给老家的爷爷奶奶打的。
孩子嘛,没见过那新奇玩意儿,就躲门外竖着耳朵听了。
一开始都好好的,可怎么听着听着,爸爸居然说他们家现在可穷可穷啦,没房子住,只能住稻草盖的窝棚,妹妹生病一直没钱看。
小卫雪寻思,自己家有房子住啊,她还有自己小床呢!妹妹的病也早好啦!
结果,爸爸又说现在煤矿效益不好,矿上工资发不下来,准备安排一批农村来的工人下岗呢……这就超纲了,她的小脑袋瓜也不知道“下岗”是什么意思。
“爸爸在电话里说,说,咱们家就要吃不上饭了,他跟爷爷奶奶借钱。”
卫孟喜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跟他们借钱?”
“嗯呐!还要借三百块那么多呢!”她会数数了,知道一百不是最大的,三百才是。
“借来干啥?”
“当路费,先让咱们把班车票买了,再买点干粮和,和衣服穿,还要给妹妹看病,爸爸说等他下岗后就带着一家子回去孝顺爷爷奶奶。”
说起“孝顺”,小姑娘也是委屈坏了,“爸爸说他要每天帮爷爷奶奶种地,每天照顾奶奶,说……说……呜呜……”
小孩子嘛,一听要给爷爷奶奶种地,还要给卧床不起的奶奶端屎端尿,当场就被吓得不敢说话了,这一路上回来都是蓄着泪水,欲言又止。现在更厉害,直接把孩子委屈哭了,爸爸咋那么笨呢!
卫孟喜憋笑都快憋疯了,揩着她的眼泪,“你的笨蛋爸爸还说啥了?”
“说他要去供销社工作,让爷爷奶奶把钱给他跑……跑工作,要花好多好多钱呢……还说有了工作一定会孝顺,给他们买新衣服,买奶粉,买吃不完的糖。”
居然把妹妹最喜欢的东西给爷爷奶奶吃,她小卫雪第一个接受不了!
“呜呜,妈妈,我们家是不是没钱吃饭啦?”她擦了擦眼泪,坚强的挺起小胸膛,“那我以后都不吃饭了,我会省钱。”
“咱们不回老家好不好,妈妈?”家里没钱了,爸爸要带他们回老家了,那不就是天塌下来了吗?
卫孟喜哈哈大笑,揉揉她,难得小脑袋瓜记下这么多话,“放心,咱们回不去。”
“为什么呀?”
“因为,咱们没路费呀,小傻瓜。”
嘿,这陆广全,还真挺会打他老爹老娘的七寸。
第30章
以陆家老两口的尿性, 要是直接拒绝他们肯定不行,说不定越发刺激得削尖了脑袋来矿上一探究竟。唯一既能稳住他们,又能阻止他们来矿的办法就是哭穷。
我不仅穷, 我还倒跟你借钱, 你不是口口声声最“疼”我这好三儿吗?那就先借点路费,等我下岗了回去伺候你们。
我不仅要回去, 我还要逼你把这么多年的积蓄吐出来给我跑工作,因为我可是会孝顺你们的哦!
卫孟喜虽然不在现场,但也能想到,这老两口肯定当场就吓得不敢放一个屁了, 就是打死他们也不会先“借钱”给老三的。
现在队上乱着要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生产工具和土地都是按人头均分的,陆广全是公家户口,没他的份儿, 可五个娃随娘,各有一份责任田。
卫孟喜他们不回去, 这六份责任田就被老两口把着, 以后还能当胡萝卜吊着几个儿子, 谁给他们养老就送谁。
卫孟喜母子几个要是回去了, 不就是多了吃饭的嘴吗, 责任田的产出他们就占不到便宜了, 要是再连这死心眼的老三也回去, 他们可讨不了好。
只有有工作按时寄工资的老三才是好老三, 下岗的老三,还想回去掏空棺材本儿……对不起, 你谁啊?
至于老三说的话, 他们从没怀疑过, 那可是最孝顺最懂事的老三啊。
卫孟喜心说,这可真是咬人的狗不叫,陆广全这一手玩得,估计又能把老太太气死了……不过,她喜欢。
因为高兴,晚上也给了他好脸色,“喂,你就不给你‘同学’回个信?”
陆广全怔了怔,面上依然不动声色,“已经回了。”
“都说了啥?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陆广全肯定不愿多谈,因为这压根就是不存在的“同学”,只能转移话题,“听说你跟小黄学识字?”
见妻子点头,他也很欣慰,鼓励道:“要有想看的书,我下次进城给你带。”人还是得识字,这跟文凭和工作没关系,而是能比不读书多一条看世界的途径,有时也是一种丰富内心世界的消遣。
他从未因她不识字而看不起她,更不会揪着这问题不放,但她要是想学,他也是极力赞成的。“以后每天晚上你自己看看书,家务我来干。”
“果真?”
“嗯。”看书不仅她自己获益,也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不是?
卫孟喜为自己能名正言顺甩手家务活高兴,忽然想起个事来,“对了,你去年咋没高考?”
陆广全是高中生,不仅初中结业考全县第一,就是高中三年也是妥妥的第一名,结业考的时候听说全省统一排名,他是省第二名,市里和县里则都是第一名。正是因为如此超乎寻常的优异,金水煤矿的招工名额才落到他个没背景的穷小子身上。
虽然没能上红专和工农兵大学,但他也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了,卫孟喜十分佩服。
她两辈子都羡慕人家念书好的人,即使再怎么有钱,即使手底下的员工有不少本科生硕士生,但她并不因为自己是高知分子的老板而得意,反倒更加谦虚和谨慎,更加想要向他们看齐。本来以为这一生就这么浑浑噩噩过去了,谁知上天居然给她一次重来的机会,卫孟喜当然要识字!
跟着文凤认字只是第一步,她得降低自己身上的违和感,等大家都习惯她能认字的时候,再说上学的事。
是的,上学。
她如果没记错的话,也就这两年,很多省份就会兴起一股夜校风,很多大厂大单位都会办起业余职工大学,她没固定单位,职工大学肯定上不了,但能上初、高中文化补课班。
那是一种相对于后世的夜大来说,更为基础的招生模式。对学历要求不高,只要是小学毕业,就能上初中文化补课班,毕业还能考高中文化补课班,再然后就能考夜大,她上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上大学,为此还经常去大学校园里旁听、泡图书馆。
如果有朝一日,能光明正大的走进大学校园,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以前不敢想,但现在有希望了。所有人都说她是文盲,可她六岁以前明明经常被父亲夸聪明的,父亲解放前是当地大家族的独子,专门把私塾先生请进门教学的,文化水平自然不低,公私合营那几年在当时所在的街道办当临时工,还能专门负责文件的起草、书写呢!
她一直记着那画面,温文尔雅的年轻男人,膝头上抱着小姑娘,教她背诗,打算盘,还给她讲《古文观止》和《三言二拍》里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
哪怕是后来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她刚去谢家的时候,也曾上过几天学的。只不过继妹谢依然一直觉着她念书是浪费自己爸爸的钱,当然也怕比自己漂亮,比自己聪明的卫孟喜会抢走自己的风头,于是诬陷她偷东西,被老师找上门批评教育。
继父受不了这种“辱丧门风”的行为,就不许她上学了。
母亲也曾哭求过,但继父说女娃娃读书没用,不如好好帮家里干活,以后找个好婆家就是了。为了安抚母亲,他还用自己作为小学老师的职权,帮卫孟喜办了个小学毕业证,算是一种补偿。
别人的女儿上学没用,自己的闺女却一直念到高中毕业,还打算考大学呢,这可真是位“好父亲”。
卫家以前还是有点家底儿的,虽然父亲看病花了不少钱,但他得的是肺结核,自知治了也是白治,到后期他都自愿放弃治疗了,家底儿是保住一点的,后来随着母亲改嫁全给带谢家去了。
拿着卫家的家底儿,却不让卫家的闺女上学,卫孟喜是越想越气,越想越替父亲不值。如果他知道自己宁愿等死省下来的钱,最后却为虐待自己闺女的人添砖加瓦,助他当上校长,该多么难堪?多么气愤?
这也是卫孟喜自从懂事后,跟母亲忽然变生疏的原因。
她隐隐觉着哪里不对,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漆黑的夜里,卫孟喜眨眨眼,摸了摸怀里挂着的银戒指。以前是恨的,恨母亲亲疏不分,恨继妹心肠歹毒,现在嘛,她也看开了。
上辈子的继妹机关算尽,最后也没能过上好日子,在农场当知青的第五年,因为水土不服,受不了劳动强度,大病一场后没多久人就没了。
这一世虽然不知道她的消息,但按时间算,也是应该已经死了三年了。
跟一个死人,她有啥好计较的?